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知道|巴馬養生神話:「長壽之鄉」的泉水能治癌美容

知道|巴馬養生神話:「長壽之鄉」的泉水能治癌美容

(原標題:中國養生聖地吸引上百萬人,神話破滅人再也不想來)

出品|網易《知道》工作室

作者|王昱倩

來到巴馬的第一年,浙江寧波人胡冰決定重操舊業。他每月花1600元租了一個不足20平米的房間,開始研究中醫治肺癌的方法。與他搬來一起居住的肺癌病人李丹先前租住的房間每月花費500元。醫生告訴李丹,只有巴馬能救她。於是李丹放棄醫院的治療,從大慶坐飛機遠赴巴馬。登機前,李丹的姐姐並未趕來送行。大多數親戚覺得,李丹會客死他鄉。

1991年,日本一家私人醫療機構「國際自然醫學會」評定巴馬為「世界第五大長壽之鄉」。其餘四個為前蘇聯高加索、巴基斯坦罕薩、厄瓜多比爾班巴、中國新疆南疆一帶。

會長森下敬一經過研究認為,利用森下氣能醫學教學研究所開發的方法「磚瓦房口測定法」對巴馬調查團人員進行訪問前後的身體狀況調查,全員腦神經系統、各種臟器、自然治癒力氣能值皆有將進20-40%的增加。

巴馬自此聲名遠揚。在此之前,本地人離鄉打工,沒有人聽說過「巴馬」。巴馬縣城地處深山,偏僻而寧靜。未通火車,從南寧乘坐市際大巴需歷經5個小時左右。根據相關統計,2016年巴馬接待遊客人次已達400萬,常住人口一萬有餘。來到巴馬的有養生人群、癌症患者和投資者。平靜的小山村在幾年內推倒了所有的瓦房,蓋起酒店高樓以滿足外來人員的需求。

這些外來人員被稱為「候鳥人」。「候鳥」總是飛到他們認為舒服的地方。每年秋冬起,候鳥人飛往巴馬,次年3月離開。在候鳥人中普遍流傳著一些神奇的說法:被醫生判了死刑的癌症患者在巴馬居然活了好幾年;生活在巴馬的「三高」人群不必再服藥治療了,但返家後,病情則快速複發。

長達十年的巴馬神話,帶給本地人的卻是困惑重重。

寧靜、偏僻的村落已不復存在,高樓拔地而起

「神奇」的巴馬水和「能治病」的山洞

5月11號是巴馬科學養生協會「百歲之旅」活動的第七天。副會長金朝陽一如往常,他要帶領22名老人進行宣誓。「百歲之旅」主要教老人們「如何科學喝水」。在一張課程表上,喝水的時間、容量有詳盡的規定:上午9點到9點半要飲水395毫升;養生講座時段要飲水800毫升;午餐要新裝一瓶水回去;下午要分三次各喝395毫升;晚餐後要分三次各喝200毫升。

事實上,科養協會是由本地一家水廠「巴馬活泉」投資組建的。進入巴馬縣城轄區後,每隔幾百米就能看到「巴馬活泉」在路邊張貼的大幅宣傳廣告。科養協會的書櫃里擺滿了各類宣揚水的重要性的書籍,其中一本稱:醫療界沒有把水當作最好的葯是錯誤的。活泉水廠的董事長伍永田稱自己是全國首名鑒水師。

根據森下敬一的研究,巴馬的水被稱為「可滋泉」,是最適合人體皮膚吸收的小分子水結構,也是世界十大美容泉之一。

賣水由此迅速發展成當地的支柱產業。據一名當地人介紹,巴馬的水有幾百個品種,有的種類的水只外銷,價格高昂的麗琅水則搖身成為「政府專用水」。

不少候鳥人的現身說法中,喝巴馬的水有神奇的功效。在「百歲之旅」的養生講堂上,一位來自北京的候鳥人稱通過喝水,不僅血壓降低了,十幾年的便秘治癒了,偏頭疼和糖尿病也治癒了。但一離開巴馬,卻需立刻進醫院。旁邊的老人們聽得十分專註,極受鼓舞地伸手去拿桌子上的水,一臉虔誠、一飲而盡。聽課的人中不乏來自遼寧的一位科技館的退休館長。

另一些候鳥人每天排隊去山洞附近接清泉水,有的人也接雨水。他們篤信,巴馬的水從地上到地下五進五齣,生喝可以「排毒」。

「能治病」的還有百魔洞。百魔洞是位於巴馬縣坡月村的一個石灰岩溶洞,不少宣傳資料稱,百魔洞高達0.58高斯的地磁指數和附近每立方厘米7萬的負氧離子可以治癒癌症,降低血糖、血壓。當地的房地產公司在營銷中心安放了以百魔洞為中心的能量場示意模型。不少候鳥人帶足午餐,每天靜坐在百魔洞的磁療區。承擔不起門票的候鳥人,繞著洞口散步,他們篤信這是在「切割磁場」。

來自雲南70歲的韓瓊蘭和老伴花了1200元買了月票,每天進百魔洞磁療。她稱,之前通過吃蜂膠控制血糖,最低時測定為6.8左右。但來了百魔洞之後,什麼也不吃,血糖降到了5.5。韓瓊蘭擔心回去後病會複發,她決定下個月和老伴再買月票,繼續堅持每天進洞。

韓瓊蘭對磁療的認知是「老伴的手錶每天都慢了十分鐘」。她和老伴在附近的村子百魔屯每月花600元租了房子,每天的任務就是「進洞」。有時候她會帶著幾本小說打發時間,最近她看了一本書,是一位候鳥人寫的《活在巴馬》。作者寫完書回到家裡就死了。賣書的人告訴韓瓊蘭,「不回去就不會死。」

與韓瓊蘭的經歷相似的是胡冰。剛來巴馬的一年裡,他帶著李丹每天進洞磁療。但是李丹的病情似乎並未好轉。胡冰花三千塊錢買了一台美國進口的負氧離子測定儀,他發現,百魔洞里測出的結果只有兩三千。諷刺的是,洞外河邊的負氧離子反而更高些,能夠達到每立方厘米6千左右。

百魔洞的磁療區

「今天不養生,明天看醫生」

54歲的李丹是大慶人,六年前得了甲狀腺癌,唯一的收入是每月500元的低保。晚上,李丹很少能睡著,渾身顫抖、不停咳嗽。後來,李丹湊齊了五萬塊錢,給醫生包了一個紅包,手術很成功。兩次化療後,甲狀腺癌轉為肺癌,家人瞞著李丹。不知病情的李丹花500元到北京協和醫院掛專家號,專家只給了李丹一句話,去巴馬吧,在百魔洞呆半個月就好。

李丹不知道「巴馬」是什麼,但她篤信北京大醫院的專家。李丹收拾全部家當,坐飛機遠赴巴馬。臨行前,姐姐沒有送她。在家人的眼中,李丹一走就是永別。

事實上,在當年有許多人像李丹一樣紛紛逃離大慶。大慶遍地油井,空氣中瀰漫著油氣。許多人罹患肺癌、甲狀腺癌。來到巴馬的李丹遵照醫囑,每天都進百魔洞磁療。她相信自己的病情將很快好轉。在巴馬遇到胡冰時,李丹租住在每月500元的房子里。年輕時的胡冰從事過中醫,後來在成都發展園藝公司。退休離異後,胡冰決定聽從朋友的建議,來到巴馬養老。相處兩三天後,他對李丹說,你天天咳嗽、肺上可能有毛病。兩人去大型醫院檢查,李丹終於知道自己得了癌症,頓時癱軟在地上。胡冰見李丹無依無靠,便開始陪她治病的漫漫之路。

磁療失敗後,胡冰陪李丹每天堅持散步。他們從百魔洞走到3公里以外的坡月村,再走回來。胡冰買了四台制氧機,後來每天花三百塊錢租了幾台醫用氧氣罐,他相信這遠比百魔洞的「吸氧區」管用。胡冰開始研究如何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緩解肺癌的發作。他請教師兄,也與巴馬眾多的肺癌病人接觸。

巴馬旅遊最興盛的幾年內,養生產業迅速發展。許多養生機構聲稱可以治癒癌症。大量的養生者和癌症病人租住在離百魔洞最近的村子百魔屯,由此,百魔屯變成了「癌症村」。街道上雲集了各類針灸、按摩店、超聲波療法店、瑤葯足療店等。許多銷售保健品的公司在巴馬開設分店,有鶴年堂眼睛吃藥古方店,權健火療店等。大多數養生店貼滿了勵志的口號,「養生不是花錢,而是對健康的投資」、「今天不養生,明天看醫生」。有養生機構推出了「諾貝爾療法」,稱專家都是獲過諾貝爾獎的;另一家養生機構則說「我們是諾貝爾獎的評委,是專門管他們諾貝爾專家的」;一家教氣功的機構稱癌症的控制率是57%,另一家則稱用狗油做藥引,治療癌症只需兩三個月。沒有人有行醫資質,卻都稱自己是祖傳「神醫」。

在巴馬,「長壽」被當作一種本地資源充分利用和開發。原本叫巴盤屯的村落被命名為「長壽村」,村口豎起了「世界長壽之鄉」的碑石。四位百歲老人黃媽干、黃媽間、黃媽康、黃媽坤把自己的家裡擺滿養生秘訣的牌匾,等著遊客進來合照和送紅包。雜貨店搖身一變成為「廣西巴馬老人長壽奧秘研究所長壽村辦事處」,當地的特產火麻油、泡腳葯、野生靈芝、茶葉成為了長壽秘方。

組織候鳥人科學養生的協會相繼誕生。先是縣老齡委下屬的國際候鳥人協會成立,協會要求會員入會當天繳納一百塊錢,其後每年交一百塊,最終人心渙散。此後,藍色紐帶成立,通過組建抗癌基地,組織會員唱歌、鍛煉、做環保活動。今年3月,巴馬活泉水廠成立了「科學養生協會」,指導候鳥人「如何科學喝水」。

金朝陽原本是藍色紐帶的副會長,後來去了科養協會。藍色紐帶為此特意召開理事會研究是否能同時兼職。兩個協會的競爭也愈發激烈,儘管金朝陽否認兩方在爭搶會員。但有老人稱,科養協會的確在私下動員他們入會,脫離藍色紐帶。有科養協會的成員甚至稱,「我聽到藍色這個詞就不舒服。」

在藍色紐帶,如果繳納三百元,可以成為榮譽會員。團隊最初成立參加的人叫「原創會員」,理事會每三年一選舉。每個會員都有自己的會員號。一個來自深圳的30歲左右的小夥子,體重有三百多斤,每天和會員們一起堅持做操、鍛煉,如今減了一百多斤。先前由於肥胖,他只能睡在地上,也交不到女朋友。後來,父母陪他在巴馬租房子,專門減肥。

73歲的廣東退休教師方益滿每天早晨8點帶領藍色紐帶的會員們唱歌。他與妻子來巴馬八年,他養生,妻子減肥。兩人每天吃青菜、飲清泉、唱歌、跳舞、做公益。他相信本地的土壤種出來的蔬菜健康、原生態,村民養的土豬吃玉米、樹苗長大,肉質也是安全的。「在這裡養生,我居然長出了黑頭髮。」

但胡冰感受到的卻只有失望。胡冰免費給癌症病人看病,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接連死去。一個肺癌病人相信巴馬的涼水可以治病,每天堅持喝七、八瓶,三天後大口吐血,不久死掉。另一個身體很壯實的病人,相信養生機構的秘方「吃蜈蚣能以毒攻毒」,結果全身浮腫死掉。還有病人信佛,遵照廟仙吃素的囑託,結果營養不良死掉。而所謂的「排毒療法」,讓人上吐下瀉,結果失去抵抗力,一些病人因此死掉。李丹去百魔洞跳舞的時候,一個人跳著跳著喘不過氣來,李丹立馬幫她做人工呼吸。最後看著她死去。」胡冰說,「這裡沒有醫院,只有急救站。縣裡派救護車過來用一個多小時,人早就沒氣了。」

「如何科學喝水」是巴馬科學養生協會百歲之旅活動的主要內容

拔地而起的高樓:「開關店」和「親吻樓」

為滿足外來人口的住宿需求,巴馬的高樓拔地而起,多數沒有規劃手續。快速膨脹的需求等不及低效率的政府運作。「幸福來得太快了」。一位當地人說,「出去打工的年輕人都回來了。那一年甚至喊出了『打造小香港』的口號。」

曾擔任過坡月村村支書的黃大尚告訴網易新聞《知道》,2006年坡月村只有一家「客棧」,第二年,來村裡投資的外地人開始大規模搞起房產、療養項目,帶來了近百人的湧入,「08年到09年增加至300餘人,09年到10年是兩、三千人,10年到13年達到五、六千人。科學家們成群結隊來測地磁、測水、測空氣。」

「他們也沒說他們是癌症患者,後來村民知道以後,都感到害怕。我們就跟他們協商,重症的病人就動員他們回去,這裡不是治癌症的地方。」一些農家旅館開始拒絕接收癌症病人。

為蓋更多的樓,每一寸土地都被充分利用。樓與樓的間距極小,密密麻麻從地上竄出來,「擁抱」、「親吻」。住戶在陽台上能夠伸手相握。為了節省成本,消防設施也省去了。方益滿在坡月村住了五年。後來卻不得不搬到了「癌症村」百魔屯居住。「周圍的樓起來了,採光、通風都沒有了。房東勸我們,這裡住不下去了,你們還是走吧。」龐大的用電需求導致村裡的變壓器超負荷,停電越來越頻繁。隔兩天停一次,有時候一兩天也沒有電。

村民與候鳥人的矛盾在滋生。通常,外地來投資的老闆購買村民的房屋產權,二者合作建房,協定返給村民一定數量的房間。但村民的房屋產權還未到期,投資者賺了錢後消失了。有的老闆希望開發山林,承包河渠,村民們集體抵制。剛來的外地人到田裡偷菜、偷玉米,屢禁不止。

聲稱能治療癌症的養生機構同樣讓村民困擾不已。「那些都是外地人搞的。」他們稱「能治好癌症也都是外地人說的。」黃大尚告訴網易新聞《知道》,因為這些機構持有營業執照,村裡無法清理店面,只能儘力協調矛盾。「需要由政府的醫藥監督管理局來管。」村民們甚至時常擔憂會否引來法輪功等邪教組織,後來黃大尚告訴村民,「見一個邪教的人我們就逮一個,全村行動起來,毫不留情。」

每隔一段時間,巴馬縣政府會來人專門整治、清理,這些店面會停業一段時間,隨後又開起來,當地人戲稱它們為「開關店」。派出所的治安壓力、醫院急救系統壓力均驟然增長,巴馬縣準備在坡月村規劃建一所大型醫院。「要建得比縣城的醫院還要大。」

有時候,候鳥人也對村民產生嫌隙。一位候鳥人稱,每次救護車都來得那麼晚,當地人就覺得我們是癌症病人,沒救。有的候鳥人租下房子,返回巴馬後發現房子被撬,又租給了別人。胡冰在巴馬縣某個偏僻的村落購買12間房子,又在坡月村買了房子。他希望在巴馬度過餘生。不料,帶李丹離開巴馬看病之際,房東的兒子撬開鎖,把屋裡的古董、玉器、金幣和整套收藏的人民幣全偷了。胡冰立刻報案,由於作案者不滿18歲,派出所將其送去勞教並賠償胡冰八千塊錢。

事發至今,兩家人見面時,快速走過,招呼也不打。

興建在坡月村擁擠、無序的高端酒店和養生公寓

百魔洞盈利上千萬,我們村卻連個涼亭都沒有

圍繞長壽資源的利益爭奪繼續發酵。

2012年1月,由政府貸款出資,百魔洞被承包給深圳華昱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網易新聞《知道》獲得的一份坡月村和巴馬縣旅遊局簽署的協議書顯示:巴馬縣每年撥185000元旅遊業受益資金給坡月村,從2013年起,每年增加1萬元。同時,2007年坡月村與縣旅遊局簽訂的關於百魔洞門票收入提成包乾的協議終止。

在行政區划上,百魔洞景區屬坡月村轄區。華昱公司承包了村裡的地,由此對政府提出把百魔洞承包給他們。但據黃大尚稱,華昱公司對百魔洞景區的承包使得村民們極為不滿。「每年百魔洞的門票收入有三四千萬,坡月村的土地都被徵收了,華昱公司應當為坡月村做一些公益事業。一條不到兩公里的路修了三年,如今坡月村一個涼亭也沒有。路燈是前幾個月我組織修建的。」

黃大尚稱,村裡唯一的廣場——足拉屯廣場是候鳥人和村民合資修建。「華昱是個只管收錢的詐騙犯。」黃大尚稱。由此,村民們準備今年合同到期後向縣裡申請對百魔洞的收入進行股份制分紅。

事實上,華昱公司並未和坡月村直接訂立協定,規定改造村裡基礎設施的相關條款。因為附近的村子叫「百么村」,百魔洞起先叫「百么洞」,後來在華昱公司的推廣中,為了突出百魔洞磁療的神奇效力,故改動了名字。此外,最初百魔洞的門票是25元,如今已經上漲至85元。但每天入洞的遊客仍樂此不疲。

自從門票上漲後,方益滿和胡冰都沒有再進過百魔洞。對在巴馬居住了很多年的候鳥人來說,百魔洞的神話早已被打破。

網易新聞《知道》獲得的一份《坡月片區項目建設的情況彙報》中顯示:華昱公司總投資30億元建設百魔洞項目。在景區將會修建五星級功能酒店級高檔會所、景區路網建設和中心廣場、商業街、健康養生街等。一期項目還會涉及到96座墳墓的搬遷,引發農戶的不滿。

公開工商資料顯示,深圳華昱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屬於道路運輸業的中外合資公司。註冊資本35100萬元。據此前報道,華昱曾在巴馬租用了近千畝農田,引進歐盟有機農業最高標準的德米特農法,進行了3年的土地輪休。這還曾使得附近村落的村民不解:這個企業好奇怪,拿錢租了田地不種東西,而是每年翻曬撂荒。據說這是為了讓土地「排毒」。

華昱董事局主席陳陽南還曾公開稱,要把巴馬打造成旅遊度假小鎮,並重新命名為「盤陽河小鎮」。

入駐坡月村的大型項目還有世紀養生園,開發商是巴馬百歲人養生實業有限公司,其股東還參股了巴馬縣豪華酒店武周度假酒店項目。據營銷中心的工作人員介紹,世紀養生園一期項目銷售半年已賣了400多套,均價在一萬一左右。第二期項目會再漲兩千塊。

在森下敬一的稱讚中,巴馬是「遺落在人間的一片凈土」。每到秋冬季節,盤陽河的水藍粼粼地泛著綠光,河畔流傳著「裸浴」之風,到河中任清純的河水沖洗自己的身體。人們將其看作一種藝術享受。如今,原汁原味的巴馬已經消失了。「應該用『村中城』稱呼比較恰當。要知道是這樣的,我們當初也不會來巴馬。」方益滿說。

方益滿帶領藍色紐帶的會員編寫了歌詞本,他們時常組織「在曠野中吟唱」

巴馬失敗:再也不想來了

胡冰最終決定搬離巴馬。三年前剛從成都來巴馬的胡冰,覺得這裡空氣好得簡直是世外桃源。「一個十幾萬畝山林掩映著的村莊,只有八百多個人住,氧氣怎麼消耗得完。」而如今,他只想儘快離開這裡。「剛從大城市來這兒,都會有錯覺。巴馬的美好被所有人無限放大了。」他打算,如果巴馬的房子賣不掉,就送給相熟的人。胡冰已經在防城港買了一套房子,下半年他就和李丹搬過去。

巴馬的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三年前,胡冰曾去過盤陽河源頭三門海岸,售票中心有20多米長、5米寬的垃圾堆,男女老少在源頭水流附近洗澡。他立馬舉報此事。其後央視跟進對盤陽河污染的報道,並引述村民的話稱,「盤陽河的水看著乾淨,仔細看上面有一層油。」

方益滿的感受亦是如此。初來巴馬之時,他在日誌中寫道:沿途山路彎彎、扶搖上落,遠望群峰疊趣、山青水秀,所到之處都是大開眼界、嘆為觀止,三門海地下河天水一色、洞中有洞,我們簡直如入仙境、如痴如醉!他相信他將要過上的養生生活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如今,方益滿承認,盤陽河的水沒辦法直接喝了,只能在洞口打水。「有的人去接雨水,我這個還比較珍貴,是乾淨的洞口的水。」此外,許多候鳥人篤信,人越來越多,空氣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變高,氧氣、負氧離子越來越少。所以去百魔洞吸氧要挑午飯時分,那個時候人最少。

6月5號世界環境日時,藍色紐帶發起了撿垃圾的環保活動,號召「垃圾不落地」,對百魔屯的垃圾進行分類。「候鳥人污染的環境也應該由候鳥人來治理。」

巴馬人的生活已今非昔比。在此之前,坡月村的人均收入只有一百多,如今已經增加到五六千塊左右。然而,幾乎每個人都意識到,收入增長的背後是一場來勢洶洶的生態劇變。

長壽村的百歲老人習慣而機械地擺出照相姿勢

2017年5月25日,巴馬縣政府外宣辦發布消息稱,太平洋建設集團與巴馬成功簽約,在離坡月村40公里以外的賜福湖北岸打造賜福湖康養項目,擬投資500億元,總體規劃範圍約4234畝,計劃建設為全球成功人士休閑養生中心。

消息一出,包括坡月村村民和候鳥人在內,都感到極為震驚。藍色紐帶會長助理徐志敏告訴網易新聞《知道》,有些政府人士反感坡月村的癌症病人。巴馬現在正在拍攝一部旅遊宣傳片,「盡量去忽略候鳥人的群體,以免影響巴馬的形象。可是沒有候鳥人,巴馬如何能保持其特殊性?不像其他的旅遊基地,巴馬可利用的歷史、文化資源都沒有特別豐富。」

在他們看來,坡月村業已形成的建築、生態的混亂、無序,已迫使政府不得不擱置對這裡的商業包裝和開發。「或許賜福湖康養項目打造好後,會引流一部分人往賜福湖遷移,政府再對坡月村、百魔洞景區進行整頓。」

徐志敏稱,村民與候鳥人在房屋建築上混亂的產權關係也是政府棘手的問題之一。等候鳥人購買的房屋產權期限一過,複雜的三角關係變成了村民和政府的兩方關係,政府或許開始對混亂、擁擠的建築推倒、重建。

22年前,親自將巴馬送上「世界長壽之鄉」席位的森下敬一在國內舉行的某次研討會上,他直稱巴馬是「失敗的案例」、「再也不想去了」。

最近幾年,森下敬一稱,據他的考察,江蘇南通應為「世界長壽之都」。兩年後,他又稱,江蘇如皋是「都市型的長壽鄉」。如皋的長壽現象在世界「長壽版圖」上具有典型意義和研究價值。如今,森下敬一的名號已經變成了「世界長壽鄉調查團團長、世界長壽鄉科學認證委員會主席」。事實上,在他們的官網上,「國際長壽科學研究所」主營保健品、長壽水、寶石、食材和自然療法儀器的售賣,在生物醫學方面的權威資料庫Pubmed上搜索不到任何此團隊關於長壽的論文。森下敬一所創辦的「御茶水診所」認為,「所有的病是由『臟血』引起,需要『凈血』來徹底治療。而綠茶的凈血作用最好。」

淡季的巴馬顯得十分冷清。在巴馬縣城,最新式的名牌服裝店和高端酒樓拔地而起,人跡寥落,計程車司機每天守在汽車站旁邊閑聊。在長壽村,專職和遊客合照的長壽老人一言不發,百無聊賴地晃著扇子。去年,一位百歲老人去世,長壽村目前只有四位百歲老人。遊客拿起相機時,老人十分嫻熟地擺出「耶」的手勢,隨後又迅疾恢復面無表情的神色。直到遞上紅包時,老人才十分親昵地拉住遊客的手,用本地土語連聲說道,「謝謝你,長壽、長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詩魔白居易的養生長壽之道
金頂紅牆話養生,康熙帝與乾隆帝的長壽之謎
江蘇人長壽的養生之道
齊白石的養生之道
枸杞粥 古人的養生長壽之道
養生文化:「腸壽」方能長壽,八大清腸能手
康熙皇帝熟諳養生之道,曾賜曹寅地黃湯
任逍遙-莊子漫談:「庖丁解牛」的養生之道
閑說道家養生脾胃健康之風水禁忌
大醫精誠:風靈子道長談中醫養生
李亮德:【小滿的風水習俗與養生改運之道】
彭祖、孔子、老子等都認為養生、長壽關鍵的精、氣、神該如何保養
中醫養生:李時珍稱黃芪為「補藥之長」,一杯黃芪水防病保健康!
伊斯蘭的養生之道
學會無葯養生,才是真正的健康、長壽之道!
養好氣血和脾胃,為養生之王道
南懷瑾老師:管仲的養生之道
養生∣食譜:溫和地祛濕並能美白的健脾茶
孔老夫子的養生之道
學習古人智慧和傳統文化健康養生之一:道家思想與養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