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國醫大師李玉奇:「自創葯對」的臨床用藥經驗

國醫大師李玉奇:「自創葯對」的臨床用藥經驗

國醫大師李玉奇:「自創葯對」的臨床用藥經驗


專業醫學團隊,只為優質內容,請點右上角關注!

張亞慶

國醫大師李玉奇教授已經辭世,作為晚輩中醫人我們有義務有責任學習發揚老一輩中醫人的經驗。李玉奇教授臨床用藥確是別具一格,具中許多知識,發前人所未發,應該深入發掘提高。

李玉奇師曰:


「審病之要重辨證,治病之要在組方。遣方用藥猶如排兵布陣,知人善用,方能百戰百勝;熟識藥性,辨詳寒溫,補瀉得當,精研藥量,臨床治病方能得心應手,施藥百應」。

古人用對葯或取兩葯功效相助,或意在兩葯藥性相制,或求方劑滋補而不膩,或旨在減低方葯辛燥之性。李玉奇教授自創配對藥物亦寓此意。

1、高良姜-黃連

國醫大師李玉奇:「自創葯對」的臨床用藥經驗

治胃寒用高良姜,為防其辛熱太過損傷真陰,故佐用適量黃連,形成良薑黃連為對。良姜祛寒,黃連堅陰,陰存養胃,寒去陽復,胃病自然得解。師翁臨證,凡胃寒之治,必用此二葯為對入方,屢獲良效。


2、白及-白蘞

白及白蘞為伍,治療慢性胃炎,配合非常巧妙,獨得天工。兩葯均有解毒消癰,斂瘡生肌之功,又具有奇妙的托里護膜之力,療效頗著。前文已述,此不贅述。


3、紅豆蔻-白豆蔻

紅蔻白蔻聯手成對入方,治療胃腑疾患,功效相資,藥力相助。共奏溫胃散寒行滯消脹之效。二葯均善治胃中酸盛,對吞酸反胃有良好效果。既有烏賊骨煅瓦楞的抗酸之力,又無烏賊骨煅瓦楞之助熱傷陰之弊。並且烏賊骨煅瓦楞子功效狹窄,以治酸為主。

紅蔻白蔻二葯功能較多,各種功效皆益於祛除胃腑諸疾。此兩種藥物組合,堪稱最佳之對。脾胃虛寒氣滯中焦,脘脹腹滿乃常見之證。組方用藥同選紅蔻白蔻療效大增。

白蔻長於暖胃行滯消痞,降濁除濕;紅蔻溫中散寒,與白蔻合用共奏暖胃之功。特別是紅蔻內服,能驅腸胃之風,故而二葯合用消滯除脹之力互資,祛寒除濕之力相助,故而方葯療效必佳。


4、丹參-豆豉

國醫大師李玉奇:「自創葯對」的臨床用藥經驗

在治胃腑疾病中,又常把丹參豆豉組成對葯,合并入方。胃病種種見症迥異。但是,腐化水谷飲食之力減退,為胃腑疾病共有之。

豆豉為大豆發酵之品,配行氣活血之丹參,則腐化水谷飲食之作用勝於麥芽數倍。丹參藉助豆豉消食化積之作用,則化瘀止痛之力遠勝於乳香元胡數倍。兩葯配伍相得益彰。


5、黃連-馬齒莧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善治癰腫瘡瘍。馬齒莧解毒涼血,亦為瘡瘍腫毒常用之葯。胃炎成癰亦可被視之為瘡瘍之類。膽汁返流性胃炎為胃炎中癥狀較重者。病家常感胃脘灼熱而痛,疼痛較劇難以忍受。舌赤少苔多屬熱證。黃連馬齒莧兩葯均為寒性,清熱力強解毒效佳,二葯聯合同入方中,既清胃中熱郁,又解胃瘡之毒,故葯後病家癥狀多迅速緩解。胃瘡亦自然漸漸向愈。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膽汁為鹼性液體,馬齒莧酸性之葯,酸鹼中和大減膽汁傷胃之力。師翁常說一錢馬齒莧等於五錢烏梅。因此可見黃連馬齒莧兩葯配伍為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的要葯。

6、百合-蠶沙

國醫大師李玉奇:「自創葯對」的臨床用藥經驗

李教授治療胃腑之病,常以百合蠶沙相伍,同入方中。凡病人自訴胃脘似痛非痛,似脹非脹,似飢非飢莫明所苦時,選葯組方必有百合蠶沙。

複習本草及各家方書方知老師之意。乃借百合清心除煩安神之力,助蠶沙和胃化濁之功,在方中其他藥物的協力下,共解患者胃脘似痛非痛、似脹非脹,似飢非飢等難明之苦。

仲景《金匱要略》治「百合病」即以百合為主葯,立百合地黃湯為主方。胃脘上述莫明所苦之疾,詳析病機,為濕濁阻遏中焦,困於脾胃,脾升胃降之功失職,中焦氣滯,復因濕濁化熱,上擾心神而致上症,百合加蠶沙除濕化濁清心除煩,恰對病機,病證焉能不解。

請點關注,獲得更多專業中醫健康內容。


友情提示:各大應用商店搜索下載 「中醫智庫」 App,獲取更多中醫知識、養生食療方、名家醫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說 的精彩文章:

四大家之首:劉完素「火熱論」論治脾胃病一:燥濕為瀉,潤燥為補
張景岳「從腎論治脾胃病」之四:「泄瀉」從腎論治
葉天士妙用「梔子豉湯」之二:10條獨到治法,守方活變
「張景岳論消渴」之三:三消之火,源於命門,重視從腎論治
張景岳「從腎論治脾胃病」之二:「便秘」從腎論治

TAG:神黃中醫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國醫大師張大寧談治學與臨床
北京中醫藥大學裴永清教授:喚醒抵當湯的臨床應用
寧夏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李玉芳教授:中草藥引起的肝損傷
東方醫院診療新大樓啟用 助推浦東臨床醫學中心建設
藥學變革,專業拓路!《解密朝陽之臨床用藥思維構建》向你講述朝陽醫院「精準用藥門診」的那些「精準」的事兒……
《轉》訪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檢驗科主任郭瑋教授:液體活檢在臨床的實際應用
技術設備持續更新,學術地位和臨床水平國內領先 徐醫附院兒科醫院:為廣大患兒帶來福音
中醫董洪濤:黃芪的臨床運用
兒童使用阿莫西林消炎藥危害大不大?看看臨床藥師怎麼說
德國「洋中醫」狄特馬:中醫的魅力在於臨床療效
濟南小兒推拿楊曉老師:腮腺炎的概念、臨床診斷、治療方式、預防和護理
美國艾滋病醫療邊緣化?臨床醫生稱自己像「初級保健醫生」
張小微等:現代中國臨床營養師培養歷程
《轉》訪南京大學附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副院長陳錦飛教授,腫瘤臨床醫生如何擁抱人工智慧時代?
名醫經驗:黃一峰治療膽結石的臨床經驗
國醫名師郝萬山、裴永清臨床經方技能實訓-精彩看點
不止兒童用藥安全!藥物基因組學助推精準醫療時代——專訪北大第一醫院臨床藥理學家崔一民教授
馬玉+李汾汝《中國臨床營養網》
臨床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輔導:肝大的常見病因與機制
毓璜頂醫院影像科主任謝海柱:願做臨床醫生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