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分清濕氣寒熱?內濕外濕?中醫教你祛濕氣,內外同治!

分清濕氣寒熱?內濕外濕?中醫教你祛濕氣,內外同治!

中醫認為寒濕包括外感寒濕和內生寒濕兩個方面。外感寒濕:外感寒濕邪氣,氣血運行受阻,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常見症的證候;內生寒濕:寒濕內困而損傷脾陽,或脾腎陽虛而寒濕內停,以畏寒肢冷,腹痛泄瀉,或浮腫為常見症的證候。

濕氣是中醫的說法,也是最多中醫所提及到的。而濕氣又分熱濕和寒濕,屬於「六淫之邪」之首,一般來說濕氣重的人會伴有脾虛的病症,脾作為人類身體的根本,出現虛弱就容易導致體內濕氣無法正常運作和排出,久而久之就會出現各種大大小小的疾病。

同時濕氣也有內濕和外濕之分。外濕是外界濕氣過於旺盛侵入人體所導致的,由於濕邪屬於陰邪,容易傷及陽位,而且濕性重濁,所以當濕氣過時重會出現頭暈胸悶、疲倦無力、身體沉重等感覺,而且濕性黏結,往往會導致四肢發麻、酸痛乏力;脾是喜燥惡濕的,所以濕邪容易侵入人體,導致脾虛產生了內濕,一般的癥狀是肌肉酸痛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便溏、消化不完全、口中黏膩等。

濕氣,分為濕寒與濕熱在疾病的過程中,有濕邪從寒而化,也有從熱而化的病理變化趨向。

「濕」為陰邪。為涼性。

偏熱性體質+濕氣=濕熱

偏陽性體質+濕氣=寒濕

另一種常見情況:

體質屬於寒濕,但是有濕熱的表現。

比如說舌頭整體顏色偏淡,但是舌尖,舌邊偏紅。

比如說白帶是黃色的,但是怕冷。

這是寒濕郁久化熱的表現。

寒濕的體質,即使是有熱,也是會怕冷、不能吃涼的,或者是受風受就不舒服;雖然有熱像,只要他有這些表現,還是屬於一個寒濕的體質。

只不過是由於寒濕郁久了有熱的表現。

這種治療要從寒濕來入手,溫陽、散寒、除濕再加上行氣解熱的,以熱葯為主,以寒葯為輔。切記不能用寒涼的藥物來降所謂的火氣。

整體偏淡,舌尖有點紅。以陽虛為底,上焦有點鬱熱。胖大、濕氣很重,陽氣不足。患者臉上會出紅疹,說明心肺有熱。以溫陽、化濕為主,加一些清心肺的葯為佐。經血量少,容易出汗,這就是陽氣不足,脾胃的運化功能差,所以就會有一些氣血不足的表現。氣虛就會導致容易出汗,氣不斂陰就會容易出汗。大便排出不暢,現在很多人都是因為體內寒濕導致的大便不暢。陽氣是人體一切功能運行的根本。如果陽氣不足的,大腸的蠕動也會偏慢,加上濕邪,所以寒濕體質的人很容易出現大便粘滯不爽。排出來不暢快。一天、兩天、三天排一次。這也是寒濕表現。

整體偏紅的,舌尖和舌邊紅的更明顯。屬於心肝火旺,容易生氣舌體偏瘦,心肝火旺**不足。

《素問·調經論》:「寒濕之中人也,皮膚不收,肌肉堅緊,營血泣,衛氣去」。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則謂:「寒濕之氣,持於氣交,民病寒濕,發肌肉痿,足痿不收,濡瀉,血溢。」又:「感於寒濕,則民病身重胕腫,胸腹痛」。

濕氣遇熱則成為濕熱,這就好比夏天的桑拿天,有熱又濕,讓人喘不過氣來,明顯不如烈日當空、氣候乾燥的時候來得痛快。

濕氣遇風則成為風濕,驅風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風濕,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時半會兒治不好了。濕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也是不好處理的健康問題。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而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這樣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重症。

體內濕氣過重,會讓人覺得睏倦、身體四支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甚至出現腸胃炎現象,口腔癥狀比較明顯,舌苔白厚。可能與你的情志不暢、勞倦過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涼食)、貪涼等等有關。

這類人最典型的特徵是:

體態肥胖臃腫,常會感到腹部滿脹、頭暈、面色萎黃、倦怠乏力、下肢浮腫、大便塘稀、舌苔白膩、脈儒而細滑。本型多見於中、老年肥胖病人,尤以婦女為多見。當長期飲食不當而損了脾胃的功能,加之中年以後身體機能漸漸趨於減退,代謝功能也逐漸低下,脾胃運化功能失常,致使人體臃腫。這類人群需要健脾祛濕,再去談減肥。

不知道友們是不是這樣,一到夏天,常常會感覺全身沒勁、疲倦、乏力,甚至失眠心煩、口舌生瘡等癥狀,有的人以為是夏季綜合症,有的人覺得是自己上火,但是吃了降火藥卻不見效果!今天,就讓中醫告訴你,這都是因為身體有濕而引起的。夏天炎熱,常常讓人忽視了「濕氣」的存在,然而,現在冬天很少見到真正著涼感冒的人,反而夏天特別多。夏季著涼感冒,就是因為濕氣纏身引起的!更重要的是,濕熱毒纏身的人渾身沒有精神,灰頭灰臉,在職場上和事業上往往力不從心,被同事和競爭對手遠遠甩開。

自測濕氣怎麼看身體里有濕氣?

體內有濕氣的13大表現

1.頭髮愛出油、面部油亮

2.睡覺留口水、口臭、身體有異味

3.渾身無力,常感到疲倦,精力不集中

4.睡覺打呼嚕,痰多,咳嗽

5.大便稀黏腥臭,粘稠(不易衝掉)

6.感到累,連說話都懶得說,沒勁兒

7.眼袋下垂,肥胖,減肥後反彈

8.臉色蒼白,原本紅潤的臉頰不見了

9.小肚子大(常有脹氣),身體浮腫

10.耳內濕(耳禪濕)毛髮粗糙,易脫落

11.舌頭邊緣有鋸齒,俗稱「裙邊舌」

12.女性陰部**(瘙癢異味)菌類腐敗,男性陰囊潮濕

13.機能衰退,對房事不感興趣質量不高,男性陽衰。

我之前濕氣很重,曾經嘗試撥過罐,自己煮過紅豆薏米粥,喝過薑茶,雖然濕氣癥狀有所緩解,但是停下來一段時間後,濕氣又會複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祛濕 的精彩文章:

芹菜是祛濕好菜,但這樣吃芹菜無異於自盡,家長要警惕了!
濕氣過重,中醫大師教你一招,祛濕有奇效!
祛濕的食物那麼多,你適合的是哪種?
這個時節應該祛濕了
肚臍放一物,活血祛濕、減少便秘,體重少20斤!瑜伽

TAG:祛濕 |

您可能感興趣

體內濕氣中內濕和外濕有什麼區別,如何分清濕熱和寒濕
濕氣分內濕跟外濕,要分清自己是哪種,祛濕才方便!
體內濕氣重怎麼辦?潮濕天氣如何除濕好?
濕氣分為內濕和外濕,對於內濕的人來說,拔火罐是沒有辦法祛濕的
如何去除體內寒氣、濕氣?
體內的濕氣也分寒濕和熱濕兩種!那我們該如何進行區分呢?
濕氣重病纏身?開水中撒點它,清凈體內濕毒遠離濕氣
如何祛除體內濕氣?
濕氣的癥狀?怎麼去除體內濕氣?
闢謠:體內有濕氣避免游泳?醫生:外濕在2種情況下才會引導內濕
教你分清「濕熱」還是「濕寒」,祛濕食物吃的准,濕氣不來擾
夏天體內濕氣重?三招教你祛濕!
如何分辨濕氣是熱濕還是寒濕?
濕氣是什麼鬼?秋冬如何祛除體內濕氣?
體內濕氣如何徹底清除?內附食療方
如何區分體內濕氣是寒濕還是熱濕?這回給大家說個明白
異位性皮膚炎等於濕疹?是體內濕氣太重,調理先祛濕?中醫解答
三伏天前後 健脾祛濕正當時 濕氣分內濕和外濕,可通過舌苔是否厚膩等判斷濕重
痰濕體胖,濕熱亂五臟,手把手教你用中醫穴位按摩法清除體內濕氣
天氣悶熱潮濕?多吃這兩道菜,排除體內的濕氣、補益氣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