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善文 陳文老師
人心浮躁,花了錢買回一本書,能夠讀完,都算很正能量,讀了之後哪怕只記得三兩句有用的話,這錢花得就真值了。《最丑的那個人》讓我認識了自稱丑到極致,其實是想說自己丑得最文藝的著名篆刻家鍾國康先生,還有,就是這本書的作者,同樣著名的傳記作家陳文老師。
陳文的筆風平實、文字細膩,是我喜歡的,也是我想學習的。他的名字中有一個「文」字,我的名字中也有一個「文」字,這或許是因為長輩都有一個希望後代是文曲星下凡的緣故。他是真成了,我則屬於仰望星空的一類。陳文的書都挺有味道的,裡面的詞語不用像一些文章,需要邊閱讀邊查詞典。但他的筆法卻是可以直接賺錢的,他出書從來不用自己掏錢買書號,而且坐收版稅,這點一般人是難於學到的。我希望自己,該幹嘛幹嘛去,別東施效顰,貽笑大方。
陳文現年50多歲,他的童年與雷州半島好多同齡人並無二致。他當過兵,讀了大學,吃過公糧,弄過私活,下過海,再後來出了第一本賺錢的書《吃飯長大》,印了好幾版,再再後來,自稱嚮往春暖花開,面朝大海,認為自由才是生命的最高追求,公職便也不要了,自己花自己的時間去。心態重獲自由的陳文,其實也曾經徘徊,但在門外來回了那麼幾次後,他又掌握了自己。在靈感滿滿時節,隨著年歲的浮長,頭髮變得越來越少的陳文,隨後又出版了《老兵的照片》、《誰隱居在茂德公草堂》、《最丑的那個人》 、《白紙黑字》、《命運真相》 、《畫自己》、《李用民私人生活史》等。他多選擇在秋水盈盈的季節動手,將往日所記所聽化為文字。他說,《白紙黑字》,前前後後用了6年,也糾結了6年,方獲長久的釋然。陳文是國內最早利用私人照片和生活符號記錄個人歷史和傳播個體生命價值的民間思想者,其作品被哥倫比亞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收藏。
認識一個人,其實不需要太高尚的理由,多與比你有智慧的人交往,你才有可能變得比以往的自己更有智慧,這便是最大的理由了。與陳文聯繫上也有一段小的故事,那天讀到他的《最丑的那個人》,同一個文友聊起,他說,陳文就在我們那個書法群里。我一查,果有其人,便加了他微信。對方笑著回應,我也叫陳文,但我不是你要找的那個哦。這位陳文老師是一名畫家,在專業上頗有成就,現在我們也常有聯繫。後來,總算在初中同窗好友陳好朋同學那裡要到了作家陳文的微信,感覺有點像小學課文里的蝌蚪找媽媽。
我稱他為老師,他說,你在家也是文哥,我在家也是文哥,你就叫我文兄吧。叫人文兄,由於初中同學班群里,常用另兩個同音字被開玩笑,我說,叫文叔吧。因為年齡上叫他文叔也是對得上理的。他說,叫文兄好,那樣更親一點。這對於一名晚輩也是一種心理關懷。
過了不惑之年似乎又是人生的另一個輪迴,陳文是從40多歲開始了自己不上班實為自在的文字生活。我也在這個年齡像發情的文種一樣,突然想著寫點東西來記錄生活。陳文是提倡草本式記錄草根生活的,對於我所寫的東西,陳文說,寫作要有感覺才寫,境隨心開,寫作是一個不斷練習的過程,從視角、細節、深度、感觸、語言等方面慢慢錘鍊,堅持下去,終會成功。自己的寫作,說起來,大多屬於自娛自樂,唯有「堅持」的這一信念可以磨練個人意志,權當人生修鍊。
自古以來,琴棋書畫就是文人騷客的固有特徵之一。現在跨行寫字作畫也見多元化,有收藏家甚至願意在賈平凹和書協一名主席的墨寶之間,選擇前者,莫言的左手書法,亦被傳為文壇趣聞。陳文屬於文人,有塗青玩墨的騷意便也不足為怪了。他以景態清靜、風景獨好的番禺區明經村茂德公草堂、廣州小洲村河畔小屋、惠州博羅縣楊村山邊庭院為煉丹爐,用五年的時間,煉出了精彩畫作1000多幅,牌匾也題了30多塊,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地一次又一次辦起了畫展,越畫越來勁,越畫越有味。他在畫作中融入了個人思想和寫意,把心之火花點進畫中。每一幅畫作,在他展館的牆上都像一個會說話的靈魂。
著名畫家陳永鏘說,陳文畫畫大膽,表達手法確實與眾不同。中山大學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謝有順說,文學藝術本來就是個人化的東西,真正有價值的作品,還是要有藝術的新意和個人發現。他對陳文的畫作給予了較高的評價。陳文的畫作看起來非常簡單,但在構圖中卻頗費心思。我看到他的畫,也信手畫上一幅,同辦公室的劍眉兄說,也不錯哦。只是他突然又問我,你那一行從遠方飛來的,是鳥還是飛機啊。我有點無語,他是笑我東施效顰了。
廣州小洲村是陳文現在的常住之所。門前的那條小河,與故鄉的南渡河相比,已是纖細了許多,相同的是兩條小河都是那樣的平朴。陳文的工作室就在小洲河畔,門前有一棵150多歲的老榕村,陳文很喜歡這裡的環境,他說榕村是有生命的,這裡自有底蘊,大樹底下才好乘涼。工作室環境非常清雅,往來之客一波接著一波,陳文也都以好茶好煙相待,盡好了地主之誼,讓客人開心而來,笑盈而歸。
我與高中同學鄭偉慕名而去。陳文頗有興緻地與我們談生命、談人生、談藝術、談生活,在不知不覺中,就談了近5個小時。坐在我們面前的陳文還是那樣的清瘦,他頭髮比以前更少了,只是眼神更顯從容和淡定。我給他帶去幾包家鄉雷州市雷高鎮生產的扶柳綠茶和自家養於英德山頂農場的石頭豬肉。扶柳綠茶在當地屬於上品,產量極低,需通過特別的渠道訂製方可買到,雖然沒有大紅袍、龍井等有名氣,但帶有家鄉的土味,他非常喜歡。吃了石頭豬肉的陳文,後來還專門給我發來信息,說你家的石頭豬肥而不膩,他都捨不得那麼快吃完,留著接待了好幾波訪客,藝術家們都對這豬肉讚不絕口。臨走前,陳文還送了我和鄭偉每人一幅畫,並特別給我寫了幾個字:字彎筆直。這也代表了他寫作的一種態度。
陳文在《11年不上班》中寫著,「感謝幾位老闆朋友,他們經常有意無意找些事讓我干,還善意地收藏我的書畫,給我生活費,往我卡里打錢,讓我不用為生存而奔波,從容地創作,神遊在自己的精神世界。」有人笑言,他是被出版商和忠誠讀者、收藏家包養了。陳文年輕時英氣逼人,一表人才,但現在已是年老色衰,能在如此年紀享此清福,當贊其才華、人品之勾魂迷人,這是人生之幸。
在寫作方面,我是陳文的粉絲,也獲得他不倦的指導,故本篇小文題為《陳文老師》,以示致敬。
本文作者簡介:
孫善文,有百餘篇文學作品散見於《南方都市報》、《深圳特區報》、《湛江日報》、《散文詩》等報刊。


※個子矮的女生沒好基因就是沒幸福可言?
※一位當紅網路女主播的自述
※Java 8:遠離萬惡之 null
※憑什麼女追男就沒有好下場?
※不要老拿自己是「女人」說事兒
TAG:公眾號 |
※【陳文強】杜老師
※陳振博老師文章《拜謁蘇軾墳》
※優秀作文:《童年趣事》殷善潔 賈建卉老師
※李禕峰:聽肖培東老師說語文
※鄠邑文化‖屠新武:散文《我的語文老師》
※趙老師對「橐龠」文章的釋疑
※曾老師散文:紫羅蘭
※李彥國老師作文教學:趙得志笑了
※彭奕濤《傳統文化之家鄉美食》指導老師:賈桂榮
※讀魯風老師《書痴岩峰》一文所想到的李繼政散文
※許文博:小甘老師
※懷念李毓芳老師
※肖文莉放歌清華青春歌會 與楊洪基老師壓軸《我和我的祖國》
※廖蘊玉老師楷書《蘭亭序》
※文學前輩胡志前老師◇李保強
※讀郭軍平老師《詩意語文》三部曲
※《原風景》之陳老師和祁老師
※翰墨飄香-文輝老師
※石老師語文閱讀與理解
※聽老梁,講那些被語文老師誤讀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