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零基礎!細數服裝發展的歷史與政治起伏的「恩恩怨怨」

零基礎!細數服裝發展的歷史與政治起伏的「恩恩怨怨」

婚尚資訊資源共享特惠集結

HK時代婚紗禮服-中國婚紗禮服集成領跑者

HK時代婚紗禮服

美了一輩子的女人,都很聰明!

服裝發展的歷史也是紡織品不斷演進的歷史,而在紡織服裝工業發展每一個重大階段都毫無例外的受到來自政治權利以及經濟環境的影響。

在此過程中,一些特殊面料和圖案被重複使用並形成經典。一些基本的經典圖案如點、條紋、植物動物紋等歷經數百年仍為設計師們所喜愛。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服裝設計的輝煌時期

點、條紋、花朵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圖案

對於紡織、服裝領域的發展,不只是設計師們平時研究的內容,對今天進入高品質生活方式需求的時代,著裝者能夠了解一些服裝簡史是非常有助於個人確立最佳風格。

十七世紀,法國政府支持絲綢工業在里昂的發展,新型的織布和染色技術得到極大的提升, 生產出更好的質量絲綢超過了整個十六世紀一直占統治地位的義大利絲綢。

洛可可(Rococo)風格

十七世紀,可以在每一個裝飾的裙子中聞到時尚的洛可可氣息。這個風格的一個支系就是中國藝術風格,這是設計師受到東方的文化和技術啟發而創造的一種風格。

許多東方特色的不對稱圖案設計作為主題,由東印度公司進口的日本和服在當時非常流行,該公司同樣從印度進口一種叫做Chintz(印花棉布)的手工染色的棉織物,一種非常流行的面料,不僅便宜,而且輕薄,不宜褪色。這種面料很大程度上威脅到法國和英國的紡織工業,以至於政府強行制定了禁止進口和穿著該印花棉布的法令。

十八世紀初,受東方文化的影響,"怪誕的絲綢"非常受歡迎,奇異的織物形狀被應用到絲織品圖案上。它們先營造一種花邊似的效果,然後引領了十七世紀三十年代奢華的大型花卉圖案的流行,繼而轉向小的水霧狀花。

繼1759年關於禁止進口印度棉花或棉布的法令取消後,蓬巴杜夫人穿一種叫小花卉塔夫綢Chine q Lqbrqnche 或Pompadour taffeta的絲綢服裝引領時尚,這種絲綢有水紋效果,通過織前經紗染色來實現。

十八世紀,英國因為高超的毛織物生產技術和精湛的裁剪技術,統治了男裝界的流行時尚,而法國則統治了女裝界的時尚。

十八世紀末,更簡單的洛可可式在女裝中流行,薄的白色棉裙(也可搭配襯衫)的穿著方式,靈感來源於古希臘和羅馬,細布或薄紗最適合於這種設計,因為它簡單的懸垂於人體上而不束身。

在冬天,開司米(對一種山羊絨織物材料的稱呼)披肩套在衣服的外面,1799年的埃及戰爭後,拿破崙將這種披肩帶回國內。

開司米披肩材料是源於印度西北的克什米爾地區的山羊絨。山羊絨被紡成紗線,之後經過其他的一系列織布染整處理過程,便製作成輕薄、柔軟、保暖的高檔服裝這種披肩價格非常昂貴。到十八世紀四十年代開司米披肩非常受大眾歡迎,主要由法國和英國的小工廠批量生產,尤其生產佩斯利(波斯圖紋)圖案的披肩,除了蘇格蘭生產的較為便宜,其他都很昂貴。

Tips: Jacquard提花織物,一種在提花機上製作的織物,根據法國織布工和發明家約瑟夫 傑誇德(Joseph M Jacquard,1787-1834)的名字命名

曾經一度棉花在法國的流行達到驚人的程度,甚至威脅到法國絲綢行業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因此,當拿破崙在1804年登基稱帝,就下令穿著絲綢服裝而不穿著棉製服裝。十九世紀,市場上能看到碎花圖案的印染製品,從美學角度看,它們非常流行,而這些小的圖案能夠很好地掩蓋加工污點和粗糙的做工。

1843年人們發明了波諾丁(Perrotine)印花機,並且用它大批量生產,這種過程實際上是型版印花的機械化,而且可以印出多色圖案。以前需要通過編織才能製作的多色圖案,現在可以通過較便宜的印花方法獲得。

十九世紀蕾絲花邊的製作也變得機械化,法國瓦朗謝納鎮(Valenciennes和Alencon)生產的大花邊披肩在當時非常流行。

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提花織物被廣泛應用,這種提花織物在機械化的提花織機上生產,可以製作更複雜的結構和圖案織物。十九世紀末,設計和工藝質量下降,這明顯與技術進步與機械化發展程度相關。以前,工匠兼設計者和製作者,生產機械化使這兩者分離, 導致織物的品質不好,設計也很貧乏。英國的威廉 莫里斯很關心這種發展態勢,並提倡用手工藝代替機械化,這也是奢侈品的高級定製服裝為什麼堅持全手工設計製作重要原因。

1854年國際貿易市場中日本市場的開放導致日本風格傳入了西方,像阿亞梅(Ayame,鳶尾屬植物中的一種)這樣的圖案成為當時的設計主題。同樣,菊花也在未來的設計中成為主調。

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一種薄型樸素機織棉布在當時非常流行,該面料又稱塔樂勒坦(Tarlatan)布,一般經過水洗或上漿處理。

二十世紀前二十五年,倫敦的Omega的工作室和巴黎的Atelier Martine的裝飾藝術學校相繼成立。Atelier Martine是由女裝設計師保羅 波華亥(Paul Poiret)創建,對德國Wiener Werkstatte學校的造訪,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Atelier僱傭沒有經過設計訓練的年輕姑娘,她們可以製作出非常天真,富有童稚的紡織品,這種製作方法和織物外觀恰恰符合當時美術領域的野獸派運動和立體派運動。

Tips:保羅 波華亥(Paul Poiret,1879-1944),被譽為二十世紀第一位偉大的服裝設計師。波華亥的重要貢獻是把婦女從緊身胸衣里解放出來,一改統治了歐洲服裝幾百年的曲線,使直線重新獲得了統治地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時裝界輝煌的世紀

隨著1922年圖坦卡蒙王陵的發掘,埃及圖案被應用到紡織品設計中。裝飾藝術風格起源於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現代工業裝飾藝術國際博覽會"。受和服和鬆散的東方服裝的影響,寬鬆造型的服裝流行起來。瑪德琳 維奧耐(Madame Vionnet)發展了斜裁法,同時,馬里亞諾 福帝蒂尼(Mariano Fortuny)受到經典服裝的啟發,設計製作了打摺、無結構的特爾裴(Delphos)裙。

在喧囂的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和爵士時代,新的舞蹈熱要求布料製造的服裝不僅緊貼身體,而且能在燈光照射下閃閃發光。漂亮絢麗的面料、珠飾、亮片以及流蘇,正好滿足了這些要求。在這個讓人興奮,魅力四射的時期,蕾絲、毛皮和羽毛也在晚裝上流行起來,粘膠絲是當時非常流行的一種面料,曬網印花技術也得以應用。有沒有發現,這些材質特別熟悉,這是近幾季國際時裝周上發布的設計最吸引人的部分。所以,經典的創意沒有年代局限,只要被設計師創造出來,就會不斷的被人們吸收精華。

二十世紀40-50年代

二戰期間,布料是實行配額供應,裙子款式瘦小,不採用喇叭形,也沒有褶皺,長度也變短。西裝是單排扣的,裙子有特定的長度。這是一個人們將紡織品縫縫補補的時代。戰爭期間,因中斷了從日本絲綢的進口,錦綸代之成為流行面料。法國被佔領後,時尚中心巴黎處於危機之中,美式時尚開始走俏,牛仔布和條紋棉布材質的工裝進入美國市場。

戰後,時尚界排斥華麗的裝飾風格。紡織品以未來主義圖案、科學圖標、發光圖形和抽象圖形為特徵,以當時的"原子能時代"相互應。繪有新設計家居物品線形圖的紡織品也是分流行。

隨著配額時代的結束,裙子也越來越寬鬆,圓裙往往採用手工繪製的圖案並加以裝飾,夏威夷風格的襯衣和美式圖案日漸流行,印證了美國對歐洲的影響。

以Balenciaga為代表的一些女裝設計師開創了不貼合人體的寬鬆廓型,這些廓型關注的是人體與服裝之間的空間,硬質面料運用最多。

二十世紀60-70年代

六十年代嬰兒潮時期出生的人已經長大成為青少年,他們的想法與父輩不同,於是他們選擇穿更短的裙子和摩登的時裝。該時期的紡織品樣式滑稽,色彩艷麗。受太空旅行概念的影響,新燃料,新的人工合成材料的使用,促進了風格大膽的印花圖案的發展。

皮爾 卡丹和帕克 拉邦納(Paco Rabanne)嘗試使用以往在高級時裝中未見過的新型面料。褲子成為女性日常正式著裝,由於受美國西部片影響,牛仔裝非常流行,尤其受青少年歡迎。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期,興起一種對裝飾藝術和新藝術運動的懷舊情緒,並轉化為明亮的,光怪陸離的圖案,花卉被描繪為平面圖,而且運用大膽顏色,"花之力量"被形象化,芬蘭設計師馬瑞米可很好的詮釋了這一設計。

七十年代中性化嬉皮士運動是對六十年代的現代主義和大眾消費的一個反應,越戰是觸發該運動的導火索。反政府派向不同的非西方文化和宗教看齊,期望從中得到靈感和啟發。時尚男士的著裝色彩艷麗,並帶有蕾絲和褶邊。石油危機導致合成纖維市場的低迷,人們更多採用天然纖維。

進入八十年代,英國的政治經濟更加穩定,風格保守的套裝成為時尚。1979年,瑪格麗特 撒切爾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更多女性參加工作,她們喜歡裁剪得體,肩部寬大的套裝,權威著裝"power Dressing"術語出現。

在此期間,還流行內衣外穿,1990年,Gaultier為麥當娜的世界巡演設計了圓錐型胸罩,Azzedine Alaia和Bodymap品牌設計出了彈性織物萊卡修飾人的身材。日本設計師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發起了另一種趨勢,他們不講究突出身材,而是講究引人注目裁剪,單色面料,沒有裝飾,有時是破舊的,粗糙的。棉織物在這一時期也得到了利用。

Tips: Azzedine Alaia出生於突尼西亞,成名於巴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超緊身性感"風潮創始人,是時尚界傳奇設計師之一。他採用皮革和彈力棉為女性設計出"第二肌膚"的裙裝,經常會用超過40塊精確裁縫的布料拼接成一件衣服。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日本設計師開創的趨勢仍在繼續,並得到少數比利時設計師的支持,馬丁 馬吉拉即是其中之一。他專註於概念性的設計方法,著力使他所設計的服裝看起來像是單件手工製作,而不是批量生產。解構主義和循環利用的思想是設計靈感。

Designer by: Yamamoto Yoji

二十一世紀,紡織品越來越有裝飾性,紡織產業轉移到東亞和中國。通過增加裝飾,服裝廠可以提供高紡織品附加值,工人技術熟練,面料成本降低,新型面料不斷改進,而耐光性和透氣性都有顯著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開始普及,設計師更深入控制了機械化工序。然而,這種情況導致結果是,歐洲紡織服裝業手工藝技能下降。

因此,在服裝發展的歷史過程中,每一個時代創造出來的經典,其背後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政治或是經濟環境的因素而引發設計師們的創作靈感,並非毫無頭緒,設計是表達個體所思所想的呈現方式。當然,對服裝設計影響最直接的還是來自於紡織品行業的發展以及新型材質的研發。

而對於大眾著裝者來說,當了解了各個時代服裝設計的演變歷史後,會發現,所謂的流行很多是基於這樣或那樣的客觀原因所致。那麼,所謂流行又有多大意義?其實,每一個時代都有很多非常經典的設計,掌握根據個人氣質背景,任何一個年代的設計都能成為幫助個人確立鮮明風格的經典作品。不客氣的說世界上只有暴發戶才會叫囂不穿去年的設計這種愚蠢的話。如果看現在時裝界所風靡市場的所有元素蕾絲、刺繡、珠飾、流蘇、羽毛...哪一樣不是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最盛行的時尚元素?但今天熱捧的卻是將近一個世紀前的經典。可以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是整個時裝界女性從中世紀繁瑣的服裝形式走出來後最輝煌的時期。所以,那個年代的經典是後來設計師們啟發靈感的重要依據之一。今天是一個全球進入消費市場的大環境,時裝界作為衣食住行的排頭兵,對市場變化的敏感度非常靈敏,歷史長河中哪個時代經濟最發達,那個時代的設計風格就會成為時裝界的靈感啟發。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時代的經典就沒有魅力及價值。

隨著未來機器人進入生產領域,機械化的更加深入,高收入人群會越來越傾向於選擇精緻的手工藝設計的服裝,那會是一個低收入使用機器人製造的產品,高手人群使用手工製造的分裂時代。而創意設計人才將會是具有收入及社會地位全面得到提高的時期,因為創意是每個人的思想、知識背景以及靈感啟發所賦予的獨一無二資源,千變萬化,人工智慧無法達到這一境界。

以上

好啦

本期推送就是這樣

我是HK小編

拖稿是我的性別

好看的女裝也要好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HK時代婚紗禮服 的精彩文章:

TAG:HK時代婚紗禮服 |

您可能感興趣

當代文學「歷史化」的歷史觀問題探討——基於政治和革命的視角
「狗」的歷史和文化
關於古代冷兵器之盾與甲的發展歷史簡述
反艦導彈的發展歷史
敦煌出土的一紙唐代「放妻書」,內容與今無異,堪稱歷史典範!
昭君出塞的歷史背景:漢匈關係已發生根本性的逆轉
真實歷史裡的「宮庶」,比《風箏》里的更加心狠手辣!
剪紙,傳承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
細數美漫超級英雄的發展歷史:黑豹成為迪士尼的核心轉折點?
珞巴族的歷史文化是怎樣的?
回味歷史:「太史公曰」論贊的形成與發展
觀影讀歷史,《妖貓傳》中歷史人物的恩怨情仇,從李隆基到李亨
歷史密碼,盡在此間:神秘的西部苗族喪葬文化
德軍一支巡邏隊靜悄悄的接管了貝爾格萊德,歷史的真相如此奇葩!
金庸筆下的獨臂神尼,真實歷史竟是在清朝的「恩榮」下一屍兩命
歷史:光緒為何將自己的婚姻悲劇歸結於慈禧和隆裕皇后?
明朝對蒙古採取了一系列的政策,經營維穩與蒙古之間歷史關係
淺談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歷史,人工智慧潛移默化地感染著人們的生活
奧運會的起源和歷史
溫情與敬意—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