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庫門最想念的味道,都在這一口鍋里

石庫門最想念的味道,都在這一口鍋里

最想念的味道

就是

媽媽的味道

GIF/1608K

時間的雨斑駁了石庫門的牆壁,從小在這裡長大的老提總想著在這裡找回以前的記憶。

以前的石庫門樓道很窄,廚房雖然是共用,但再大的雨也洗不掉廚房裊裊而出的香氣。東家分一點時蔬瓜果,西家分一點小籠,不過老提覺得其中最好吃的就是媽媽做的燉鍋。

一個鍋里可以容納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材,隔壁王阿姨送的時蔬,樓下李阿婆送的小魚仔。整棟樓的情誼,好像都融進這碗湯里。

漸漸,鄰居搬得越來越遠,房門閉得越來越緊,想念的味道只能存在媽媽的燉鍋里。

母親年歲見高,身邊的朋友卻依舊迷戀於母親的料理,自己也更想尋回兒時的味道。老提跟身邊的朋友決定索性自己開一家餐廳好了,就賣母親拿手的鍋物料理。

提前腌制過的三黃雞、飽滿的河蝦,身姿矯健的毛蟹,鮮到留汁的蛤蜊,澆上加入牛奶的濃白高湯,還未開動,鮮甜的味道就開始刺激唾液腺的分泌。

看起來食材雖不甚複雜,卻都是有著十多年餐飲從業經驗的老提經過幾十次的實驗得來的。

奶白色的湯汁端上桌的時候還在咕咕冒著泡,迫不及待嘗試的可要小心燙到舌頭,好不容易吹涼了送入口中,咸香的奶味就立刻在口腔四溢,倒是真真符合了「牛奶做的湯」。

闖過熱氣揀一塊三黃雞,裹著濃濃的汁水送入口中。雞肉提前腌制入味肉質緊實卻不幹柴,裹著湯汁,將鮮味又提升了一個層次。

半個毛蟹入口剛好,嘬著湯吸著蟹肉,噬鮮的可能會激動地跳起腳來。早已經吐凈沙的牡蠣伴著米飯吃剛剛好,干泡後的河蝦,殼薄而脆倒是省了剝蝦皮的時間。

好湯水的人可以吃湯鍋,愛吃干鍋的人可不要錯過店裡的干鍋。跟我們想像中的可不太一樣,雖是干鍋,卻是燉出來。

燉出來的食物剛過最大程度的保證了食材的水分,基圍蝦、雞翅、文蛤加上薯條的加持怎是滿足了得。

雖然店名是杜媽鍋鋪,但是店裡好吃的可不止鍋物。

現炸的蝦餅,像是老上海街頭常見的油墩子裡面加入了干蝦,蝦皮的鮮和蘿蔔的甜在麵漿和油的作用下融為一體,外衣酥脆內里卻綿軟,手速要快才能搶過同行的夥伴。

冒著熱氣的桂花酒釀糕,輕輕一撥就晃動起來,表層亮晶晶的粉漿里掛著金燦燦的桂花,還未靠近桂花的香氣就侵入鼻尖。

白嫩嫩的糕體,剛入口就悄悄在嘴裡化開,酒釀的香氣漸漸攻佔舌尖。

愛吃甜食的姑娘是這奶黃糯米糍的擁簇者,清甜的奶黃醬包裹在糯米面滾過一輪椰蓉後,口感也更加豐富多樣,入口椰香便在空中漾開。

靠著八十年代上海經常出現在家裡面的園林風的椅背,摸著充滿時光印記的老式木櫃,看著窗邊的一對母子分享著鍋中的食物。

彷彿看到老提說得那個人情味濃厚的時代,回到那個飄著飯菜香氣的弄堂老房子里。

/只推薦有關吃喝背後那點事/

撰稿丨Anning視覺丨Billie 黑子

如果你身邊有私藏的餐廳及餐廳背後有故事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入席吧 的精彩文章:

TAG:入席吧 |

您可能感興趣

靜安新地標!藏在石庫門裡的「未來酒吧」,居然賣紅燒肉?
野獸派這次居然在新天地石庫門裡開了一家「便利店」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觀展人數突破百萬 講解員:這是我的使命
北京核心區拆違,竟拆出一片上海石庫門裡弄
七旬女建築師手繪上海石庫門,有杜公館,也有老虎窗
北京有四合院上海有石庫門,莫斯科有什麼?
繁華的靜安寺竟然隱藏著文藝控聚集的百年石庫門,當年徐志摩也住過!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走進上海書展
老上海記憶,海派文化見證:石庫門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上海美術作品展觀眾人次破百萬
觀眾人數衝刺100萬!「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克勒門揭秘「門中之光」
石庫門、黃浦江、上海之巔……六位作曲家用音樂為上海畫像
石庫門裡弄建築營造技藝
【驚喜】他成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美術展的第100萬名觀眾!
金宇澄談電影《繁花》,「導演王家衛給我100張石庫門照片,讓我挑出5張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