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嘉大師證道歌》一

《永嘉大師證道歌》一

君不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絕學】就是不學,無學位。無學位這個境界就是如來藏狀態,在這個狀態不存在學與不學的。平時學佛有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也就是照著做的,這樣照著做。因為是學佛其實沒什麼可學的,就是心相應。但是剛開始無法心相應,所以就先從這個相上,然後慢慢的從這個形似漸漸過渡到神似,最後就回歸了如來藏的狀態。到這個狀態因為你就處於那種境界,它不存在學與不學的,因為什麼呢?因為學成了,已經回到這種狀態了,所以這種狀態就沒有個作意。那麼這個學呢它就有個逐漸變化的過程,在平時的狀態生氣呀、喜歡呀,人世間的這些恩怨情仇,它都能發起作用,但是你又知道如來藏狀態這些是發不起作用的,所以你怎麼樣?你也剋制呀,當你覺得自己生氣的時候你就說「我不要生氣」,但這都是造作的。如來藏狀態它不是這樣,它根本沒有這種壓的觀念,而是他想去體驗生氣,他也根本就不可能。所以它是【絕學】。是絕學的,是無為的。

這個【無為】並不是我們平時人說的「我要無為」,這個事情來了、煩惱來了,「我要無為」,當你覺得你要「無為」的時候其實已經沾染了。而事實上是如來藏狀態根本不是這樣,他不是刻意要無為,而是沒法有為,恰好是相反的。在如來藏那種狀態那種【無為】是沒法有為的意思,沒法有所作為的意思,沒法發起作用的意思,沒法升起的意思,就是無生法忍,根本就沒法生氣,不存在說我要忍這個生氣。所以這就是【絕學無為】,這個【無為】和咱們一般人的「無為」是不一回事的。

【閑道人】—【閑】在這種情況下,根本就沒事可做,在如來藏狀態不存在我要克服某些事情、我壓制某些事情,實在是只是根本就發不起作用。而咱們平時在實證中一直是很忙的,不是閑道人,是忙道人。就是在定中也是這樣的,定中「心」也一直也是很忙的,一點都閑不下來,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念頭隔一段時間它還會起,這些念頭它直接就干擾你,所以定中的人一直就是忙啊、忙著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呢,因為這些忙,因為要「想辦法解決」,所以就出現了很、多很多定境,定的境界是很多的,有的住於無想、有的住於空、有的住於無等等,很多、很多境界,因為你的「觀」不同,所以就住於不同的境界,有的住於光等等,所以這個就是定中的情況它不一樣。那麼在如來藏狀態它是真正的【閑】,一個【閑】字就把它說完了。【閑道人】,【道人】並不完全是指道家的,因為佛家剛從國外引進來的時候,人們不理解這個究竟是什麼,於是佛家就借用了一個【道】字,因為道教是咱們本地產的,所以人們比較容易理解,就用了一個【道人】,其實是在這裡【道人】指的是佛家的這一個。

【絕學無為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這句話也是分幾個層次的,第一個階段是在欲界定這個地方【不除妄想】,因為咱們在平時都是除妄想的,斷妄想呀,不能讓這個妄想起,斷這個邏輯思維狀態的。那麼在欲界定這個地方,念頭出現了它自然就消失了,不需要你加入任何觀念它自然會消失的,所以這個就是【不斷妄想】。如果你加入了一個【斷妄想】的觀念會怎麼樣,那就直接進入定中了,因為定中就是在斷妄想的。【斷妄想】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是要住於一種境界,住於哪種境界?住於沒有念頭的境界,也就是住於「我所執」,這就是除妄想的結果。

下一個就是【不求真】,【求真】就是追求一種境界,怎樣【求真】呢?比如說他求空、求無,因為他要解決這些問題,他要追求,有所求,他聽說如來藏狀態的時候沒法生氣呀、沒法喜歡其他的東西呀,求無住呀,他求無住、求無我,這樣他用【求】,他認為能【求】來,所以是【除妄想】和【求真】吶都讓我們的「心」有所住,住於具體的觀察對象、住於具體的「所執」,也就是說「心」住於一些觀念,在這個地方主要是一些觀念。

所以【不除妄想不求真】,它即指的是欲界定這個地方,它的一個我們的心要把握的一個要點,這個要點就是【不除妄想不求真】;同時它還指另一點,如來藏狀態它不存在除妄想【不除妄想】的,第一它無念,念頭是妄想,但這個地方根本就無念,所以不存在除,【不求真】,因為它本來就住於這種狀態了,沒有其他的真可求,所以這是如來藏狀態也是【不除妄想不求真】的,這個是一種結果。欲界定那個地方是一種方法,操作的方法,操作的要點。那麼【不除妄想不求真】這句話放在如來藏的話那它就是結果。

然後在證入如來藏之後,還有一個過程,完成「煩惱即菩提」的過程。在如來藏狀態沒有念頭,但你知道這一切念頭同時都是如來藏的妙用、妙起,一切無常都是真常的妙用、真常的變現,一切妄想統統都是真常的另一種變現,空中的雲朵都是水蒸氣的變現一樣,所以這些妄想,只有你到了如來藏狀態之後,這些妄想也不存在除與不除的,它就來來回回就住於本體,不存在除與不除這回事的,也不存在求真不求真的,因為這些雲本身也是水蒸氣的組合,它本身就是真實的,無常即真常,煩惱即菩提,所以【不除妄想不求真】又包含這個意思,最終的一個境界。

能夠達到【不除妄想不求真】,那麼如果放在「煩惱即菩提」這個階段來看的話,那麼這個人已經達到了「八地」以上的境界,也就是沒有出與入了,這個一定是八地以上的境界。如果在前邊那個「欲界定」那個地方,那也還是路上用功的。所以,這個【不除妄想不求真】這句話是非常非常關鍵的。

【無明實性即佛性】,這個就是八地的境界了,【無明】即菩提嘛,煩惱即菩提,【無明】即真常,所以【無明實性即佛性】這個就是完成了另一個階段的任務。只有當你回歸如來藏狀態之後,你就立刻就知道,一切的念頭啊、虛妄啊,以前你認為的虛妄啊等等,統統都是如來藏的妙用,因如來藏而起,自性本空,一種妙用,不存在去與不去的,因為它本身就沒有那種體性,不是不真實性,所以不存在去與不去的。同時它是如來藏發起的一種作用、妙用,所以就是【無明實性即佛性】。

然後是【幻化空身即法身】,這自然界的一切境界是怎麼起來的、怎麼產生的?它統統都是因為如來藏而產生的,是如來藏的一種變現,就像冰是水的一種存在形式一樣,一切的【無明】、一切的【幻化空身】統統都是水的一種形式,都是如來藏的一種形式,所以是【幻化空身即法身】。要是你將來證到這個地方的時候,那麼一切的有形可見的境界當下就是你的身體,和你是一回事,比如說咱們舉一個例子,你現在是在教室聽課的,老師在黑板上寫字,你是看見黑板上的字,那麼但是在回歸如來藏狀態之後,完成能所雙亡之後,那麼你就是黑板上的字,你是這些字,但是你清清楚楚,心裡是高度的清醒、高度的清明,比現在還要靈敏得多,非常非常清明。再比如說,你看到路邊的石頭,你這樣現在走路,看到路邊的是石頭,那麼在如來藏狀態,這路邊的石頭就是你,是你的身體,整個自然界這些都是你的身體,但是一切又清清楚楚。那麼石頭和黑板上的字這統統都是【幻化空身】,但它同時又是你。是你,你就是指的你的思維的本體,思維的根本狀態,也就是說你的【法身】。這就是【幻化空身即法身】。

(一)思維科學實證修習指南

(二)觀想素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眼禪心清凈明誨 的精彩文章:

思維科學實證體系(二)
西遊記略解(三)
開悟,一定要究竟

TAG:慧眼禪心清凈明誨 |

您可能感興趣

永嘉大師《證道歌》
憨山大師書法《永嘉證道歌》
書法-憨山《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碑帖大觀之 憨山《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
書法-憨山大師書法《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之一,佛性怡然!
常空法師|《永嘉大師證道歌》講記|紅爐點雪
靜穆妍美:明代憨山行書《永嘉真覺大師證道歌》書法欣賞
明釋德清《行書證道歌》,取法《聖教》相類!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簡釋(上)朗讀篇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簡釋(中)朗讀篇
《西遊記》為「證道書」 之說再認識
《大手印五支證道歌》簡釋(下)朗讀篇
明代釋德清行書《證道歌》,有釋文!
【證道】得勝的凱歌
南懷瑾老師:《證道歌》包括了全部的佛法,背下來一輩子受用不盡
【證道】一粒麥子
陽明故事:錢德洪與王龍溪爭論中引出天泉證道
王陽明天泉證道傳心訣
牧者證道 神兒子的作為
明雨老師:文以載道,心以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