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DRG收付費改革將帶來醫院用藥巨大改變的最新趨勢下,製藥企業應有的渠道策略和臨床學術推廣策略建議!

DRG收付費改革將帶來醫院用藥巨大改變的最新趨勢下,製藥企業應有的渠道策略和臨床學術推廣策略建議!

昨天,國家衛生計生委官網發布了《國家衛生計生委啟動DRG收付費改革試點》的新聞,宣布啟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收付費試點。其實這個啟動會議是6月2日在深圳召開的,時隔多日之後,國家衛計委再次掛出此消息,可見對此項改革的重視。

如此的重視,也意味著相關部門另外一種程度上的謹慎,因為此項改革是適用深化醫改、三醫聯動的具體舉措,將會帶來醫院用藥的巨大變化,會給醫保、患者、醫院、醫生、製藥企業、醫藥商業、零售藥店等多方帶來極大的影響,甚至最後有可能重塑整個藥品供應鏈。

對此,6月10日筆者曾發過一篇朋友圈,是《DRG收付費模式,意味著醫院內的強控費時代來臨!——醫院臨床處方葯面臨巨大的處方外流壓力,DTP專業藥房模式或是不錯的渠道選擇!》(鏈接網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NzEyMTU2MA==&mid=2648348580&idx=1&sn=bf935cb7e08fb246ea31628983ab9435&chksm=f19ae453c6ed6d45255d8c14276e1e8cd2cc800b576b9cca292cc15558bab355d8057687b499#rd)。在文中對本次啟動會相關信息、DRG的定義解釋和目前發展、多方影響做過說明與分析,引起業內人士的討論和關注。今天接著分析下,在這種趨勢下,製藥企業該以如何的策略進行應對?本身產品的合規學術推廣該在哪些點上做布局和準備?銷售渠道該如何提前調整?如果醫院控費由此進一步強化,要怎麼樣確保患者的用藥可及?

先對這項改革的未來做個預判。結合國家執行DGR支付改革的背景和已執行城市(如北京、三明、金華)的效果,推測該改革將出現如下趨勢:

1.規範全國統一。既然之前有部分城市採用各方法推進分組支付改革,國家出面試點推行DRG將採用我國自主設計的《全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付費規範》,也就在國家出台試點DRG改革的前後,中國衛生經濟學會和中國價格協會聯合出台《按病種收費技術規範(試行)》配套改革。

2.技術為前置條件。全國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收付費規範》需有3個基礎工具,涉及代碼、編碼和術語等,需有強有力的信息系統支撐。國家相關人士提及到2018年,率先試點的這37家醫院有望得到初步評價,計劃在2019年將DRG推動到50個城市,並在2020年增加到100個。預計試點城市將是信息化成熟城市。

3.主範圍為住院。無論是美國還是國內試點先行城市,均是針對住院病種的,出台的320個「按病種收費技術規範表」除5個社區治療病種外基本為手術病種,因此DRG支付改革的主範圍是住院病種。

4.主目標為控費。綜合國內外DRG支付改革效果,均以報道控制住院費用或醫保基金支出增幅減少為有效標誌,我國目前系列國家政策也是控制醫療費用和降低葯佔比,所以實施DRG就是為了在二次議價、醫保支付標準基礎上進一步降低住院總費用和相應葯佔比。

有了趨勢預判,我們對製藥企業的渠道應對策略和藥品本身的學術推廣應對策略做些建議,供業內參考。

關於製藥企業的渠道應對建議:在保持和強化現有醫療渠道為藥品售點以外,需要提前布局藥品零售渠道;尤其是隨著國家對藥店將要實行的分類分級管理,以及未來醫療信息(包括電子病歷、電子處方)、醫保信息、藥品零售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在零售藥店布局處方葯的合適的銷售渠道是葯企該做的一個前瞻性工作,當然如果能搭建一個適合本身產品的專業藥房(如:DTP專業藥房,或特種慢病管理的藥房)銷售渠道那是更好!

另外,要關注國家試點城市改革。此次國家試點城市和醫院還是有覆蓋面的,建議企業藉助自身終端隊伍或商業公司隊伍了解DRG改革的動態和發展,在了解中調整相應品種營銷策略。

關於製藥企業的臨床學術推廣應對建議:1.相關產品學術地位提高:提前介入臨床路徑和指南工作,形成穩定的臨床學術地位。衛生經濟學會推出的病種附件在相應的藥物欄里僅顯示類別,沒有具體產品通用名,臨床上選擇哪個品種,與目前國家推進的臨床路徑密切相關,而臨床路徑對品種的選擇與疾病診療指南和品種已有循證依據息息相關。梳理現有重點品種,篩選以住院為主要市場的品種,一般以注射劑為主,提前介入臨床路徑和指南工作,形成學術地位有利依據。2.相關品種關注學術推廣:試點城市的分組均是依據之前的臨床診斷治療方法來進行規範的,因此臨床接受度高是入選的主要依據,加大產品醫院覆蓋和上量是品種未來持續增長的重要基礎。3.相關品種性價比提高: 打包支付很重要的目標是控制住院費用,節省醫保基金支出,因而對照新版藥典、產品競爭情況,提升相關品種性價比,成為打包組合同類藥品中優選被選擇的產品,從而做大品種市場。

當然,不管是渠道策略的建議,還是臨床學術推廣策略的建議,這都只是普遍性初層次的方向,只能供參考;每個製藥企業務必結合自身的產品、企業的發展策略、具體的市場定位等多種因素,來匹配這項改革所有可能帶來的變化,再來做規劃布局和準備。

(備註:文中有部分信息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世新 的精彩文章:

TAG:曾世新 |

您可能感興趣

MIUI迎巨變 開發版系統更新策略大改:這些用戶將無緣
合成DNA技術為複合抗HIV藥物的有效傳遞提供了一種新的策略
VR全景打造未來營銷新策略
推廣〡「斜杠」品牌夢想加:差異化策略下的新機會
中方五代機技術先進,美軍技術不敵改變策略,抵消戰略對待
科學家們一直在進行新的研究設計一種創新的策略來治療糖尿病
「雞尾酒」遞葯策略為有效改善乳腺癌治療提供新思路
「藥學專題」關於加入ICH 後對中國醫藥行業影響及其應對策略淺析
如何應對跨境營銷新趨勢,全面升級你的營銷策略?
海通策略:港股上市制度改革有助促進新經濟
閆坤 於樹一:推動減稅降稅策略向優化營商環境轉變
將離策略評估看作分類,谷歌提出新型強化學習模型選擇方法OPC
OPPO營銷策略正在悄悄變化,一場品牌與用戶間的深度溝通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志剛等人發現治療病毒引起免疫衰竭的新策略
中職教學診改的省級推進策略
基於多功能碳網路的協同策略推進鋰金屬負極應用
6大改善在線客戶服務效果的終極策略
建投策略:科創板發行漸行漸近 自律規則下的打新收益測算
腫瘤放射免疫聯合治療新策略有望抑制轉移
蘋果調整期研發策略,放慢iOS更新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