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懷孕 > 科學坐月子真的很簡單

科學坐月子真的很簡單

何為「科學」坐月子?

「月子」只是一個通俗概念,它的醫學術語叫「產褥期」。坐月子不是要坐著不動,而是要體現科學對待產褥期的理念,也許把「科學坐月子」替換為「產褥期注意事項」更合適。

傳統的坐月子從寶寶出生之日算起,一般持續1個月的時間。古人有「彌月為期,百日為度」之說。產後1個月稱為「彌月」,即「小滿月」,也就是傳統上通常所說的「月子」。廣義的「月子」通常是指分娩後1~3個月。這裡的3個月,對應的就是古人說的「百日為度」。

現代醫學一般認為,坐月子的時間應該是42~46天,因為醫學上所講的產褥期是6~8周左右。惡露完全消失,以及你的子宮恢復到孕前大小的時間,大約就是這個時間。

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況,一些媽媽還可能會延長自己坐月子的時間,比如感覺身體恢復得不好,或者剖腹產的傷口還沒有完全恢復。

下面就讓專家告訴您如何科學坐月子。

一、月子里如何穿衣?

1.材質應該選擇棉製的,既保暖又吸汗。產後,最常見的身體現象就是出汗多,俗稱是「褥汗」,尤其是以夜間睡眠和初醒時最為明顯,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是身體在以出汗的形式排除孕期體內增加的水分。

因此,新媽媽的衣物一定要選擇純棉的、透氣性好的,襪子也是一樣。

2.應該穿長衣長褲,穿薄襪子。戶外曬太陽時可以選擇短袖上衣。平時穿好長衣長褲和襪子,尤其是淋浴後。如果天氣好,可以到戶外曬太陽,為了能更好地接受陽光照射,上衣可以選擇半袖衫,不過一定要做好防晒。

3.睡衣要寬鬆,必要時可以穿著襪子睡覺。有些新媽媽在清醒的時候會十分小心,可是一旦睡著了就會蹬被子,很容易著涼,最好的辦法就是穿著睡衣和襪子入睡。

4.衣物一定要勤洗勤換。產後多汗,有時不到半天衣服褲子已經濕透了,千萬不要怕麻煩,要多準備一些內衣內褲和貼身的衣物,一旦感覺不舒服馬上換下來,避免著涼。

5.根據天氣,適當增減衣物,必要時可以帶個頭巾或帽子。遇到雷雨天氣或溫度不是很高的天氣,如果想外出曬太陽,最好是能帶個頭巾,以防著涼。

6.衣物洗凈後最好放在太陽下暴晒消毒。換下來的衣物最好能儘快清洗,可以在洗衣的同時在水中加些專用的洗衣消毒水或是利用陽光的照射給衣物消毒。

7.遇到天氣不好的時候或是生活在潮濕的環境里,最後能用熨斗把衣物熨干。這樣可以防止衣物長時間不幹,滋生細菌。

二、月子里飲食注意

宜月子食譜宜精、雜、稀、軟

1、坐月子的飲食還是以溫補為主,主要是四個子概括「精、雜、稀、軟」。

2、精是指量不宜過多,產婦進補要適度,如果你是母乳餵養嬰兒,奶水很多,食量可以比孕期稍增,最多增加1/5的量;如果你的奶量正好夠寶寶吃,則與孕期等量亦可。

2、雜是指食物品種多樣化,葷素搭配很重要;

3、稀是指攝入水分宜多,乳汁的最大成分就是水。可以多喝點水,還有各式的湯、牛奶、粥、水果等水分較多的食物。

4、軟說的是食物燒煮的方式,應以細軟為主,飯或面都應煮得軟一些。

忌月子飲食忌冷、辣、咸、酸

1、忌食寒涼生冷食物,不利於惡露的排出和淤血的去除。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辣椒,易加重氣血虛弱,並致便秘。

3、忌食酸澀收斂食品,如烏梅、蓮子、柿子、南瓜等,以免阻滯血行,不利於惡露排出。

4、忌食過鹹食品,易致水腫。但也不可忌鹽,因產後尿多、汗多。

5、忌食過硬、不易消化的食物,易導致消化不良。

6、忌食過飽:產婦胃腸功能較弱,過飽會妨礙其消化功能。產後應做到少食多餐,每天可進食5-6次。

產後第1周,主要以「排」為主。新媽媽由於體內激素水平大大下降,身體過度耗氣失血,因此,產後的第一餐飲食應首選易消化、營養豐富的流質食物,如糖水煮荷包蛋、沖蛋花湯、藕粉等。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吃一些軟食。產後5-7天應以米粥、軟飯、爛面、蛋湯等為主食。不要吃過多油膩之物,如雞、豬蹄等。如果是剖腹產,應注意這四點:一周內不要吃蛋類和牛奶,以免脹氣;避免油膩食物;避免深色素食物,以免疤痕顏色沉積;避免咖啡、茶、辣椒和酒等刺激性食物。

產後第2周,主要以「調」為主。經過第1周,產婦胃口應該明顯好轉。這時可以開始盡量多食補血食物,調理氣血。蘋果、梨、香蕉能減輕便秘癥狀又富含鐵質,動物內臟更富含多種維生素,是完美的維生素補劑和補血劑。比如麻油炒豬心、大棗豬腳花生湯、魚香豬肝等,加入少許枸杞、山藥葯、茯苓等也是不錯的補血補充維生素的食譜。同時也可以開始食補催乳,畢竟大部分的媽媽堅持給新生寶寶母乳餵養。

產後第3周,主要以「補」為主。可選擇催乳食譜,同時開始進補。經過第1周的「排泄」和第2周的「收縮」之後,第3周起可以開始吃產後體力最佳的調養品,並開始催奶。可以增加一些熱量較高的食物,比如雞肉、排骨、豬腳等。同時,催乳的鯽魚湯、豬手木瓜湯、通草魚湯等。雖然月子飲食忌寒涼,但適當地吃一些水果是可以的。可以選擇溫和的蘋果、橙等。水果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還可以促進食慾,幫助消化及排便,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

產後第4周,主要以「養」為主。經過前3周的排、調、補,現在到了產婦好好養身體的時候了。這個時候毒素與惡露基本已經排出。此時可以選擇更多溫補的食物。比如麻油雞、大棗燉豬腳等。同時可以選擇更多的新鮮蔬菜。蔬菜中的纖維素不僅可以幫助新媽媽促進食慾,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還能吸收腸道中的有害物質,促進毒素排出。另外,蔬菜中大量的維生素對於新媽媽的精神恢復,避免抑鬱也大有好處。值得推薦的有黃豆芽、蓮藕、胡蘿蔔、食用菌等。

三、產後運動

產後運動的目的在預防或減輕因孕產造成的身體不適及功能失調,主要是協助恢復骨盆韌帶排列,恢復腹部及骨盆肌肉群功能,並使骨盆腔內器官位置復原。

產後運動的注意事項是:排空膀胱;選擇硬板床或榻榻米或地板上做;穿寬鬆或彈性好的衣褲;避免於飯前或飯後一小時內做;注意空氣流通;運動後出汗,記得補充水分;所有運動請配合深呼吸,緩慢進行以增加耐力;每天早晚各做十五分鐘,至少持續2個月;次數由少漸多,勿勉強或過累;若有惡露增多或疼痛增加需暫停,等恢復正常後再開始。

常見的產後運動有:

一、腹式呼吸運動:可以從產後第一天開始做。平躺,閉口,用鼻深呼吸氣使腹部凸起後,再慢慢吐氣並鬆弛腹部肌肉, 重複5-10次。

二、頭頸部運動:可以產後第二天開始做。 平躺,頭舉起試著用下巴靠近胸部,保持身體其他各部位不動,再慢慢回原位。重複10次。

三、會陰收縮運動:可以從產後第一天開始做。 仰卧或側卧吸氣緊縮陰道周圍及肛門口肌肉,閉氣,持續1-3秒再慢慢放鬆吐氣,重複5次。

四、胸部運動:可從產後第3天可開始做。平躺,手平放二側,將二手向前直舉,雙臂向左右伸直平放,然後上舉至二掌相遇,再將雙臂向後伸直平放,再回前胸後復原,重複5-10次。

五、腿部運動;可從產後第5天開始做。平躺,不用手幫助舉右腿使腿與身體呈直角,然後慢慢將腿放下,左右交替同樣動作,重複5-10次。

六、臀部運動:可從產後第7天開始做。平躺,將左腿彎舉至腳跟觸及臀部,大腿靠近腹部,然後伸直放下,左右交替,同樣動作5-10次。

七、仰卧起坐運動:可從產後第14天起開始做。平躺,二手掌交叉托往腦後,用腰及腹部力量坐起,用手掌碰腳尖二下後再慢慢躺下,重複做5-10次,待體力增強可增至20次。

四、禁止同房

生完孩子多久可以同房是由產婦分娩的方式(順產或是剖腹產)、產後恢復情況等決定,適宜的同房時間:順產為產後2個月,剖腹產為產後3個月,並視乎產婦具體身體恢復情況而有所不同。

生完孩子不宜過早同房,至少需要一個月的休養時間,也就是產褥期的42天,這段時間是子宮內膜的修復期。產後42天左右,子宮才能恢復到懷孕前時的大小,胎盤附著部位的內膜才能全部修復。產褥期過後,若產婦身體沒有任何異常,理論上就能夠同房,不過最好先去醫院檢查,了解子宮和身體恢復情況。

至於剖腹產後多久可以同房,醫學研究建議,最好在剖腹產後3個月後才能同房,因為剖腹產有手術刀口,同房須等到剖腹產傷口癒合後才能進行,如果過早同房的話,容易手術瘢痕處容易受傷,可給產婦帶來極大的危害。

五、產後收腹

由於在懷孕期間,子宮的增大對內臟造成擠壓,而產後,子宮立即變得空虛,之前被抬起的內臟隨即下垂,同時由於體內的體液比孕前增長了近1/3,細胞也相對增大,更加重了內髒的下垂。所以對於產後的新媽媽來說,產後束縛能夠防止內臟下垂,幫助子宮復舊,也能夠對體型的恢復有幫助,同時恢復到原來的堅硬程度也需要6個月的時間,所以寶媽們應該抓住這個黃金時期。

六、保持好心情

第一招:產後憂鬱可自愈

如果新媽媽只是產後憂鬱,那麼要學會讓自己的心緒放鬆,從容等待身體對激素水平變化的重新適應。

第二招:創造健康的產後恢復環境

新媽媽產後從醫院回家時,要適當控制過多的人事干擾,為自己創造一個安靜、閑適、健康的休養環境。

第三招:清淡而營養的產後飲食

吃營養豐富而又清淡的食物,享受被親人照顧的親情,感謝一餐一飯的營養和愛心。

第四招:多活動,感受多彩的生活

新媽媽不要用傳統的方式過多地限制自己,而應做適量的家務勞動和體育鍛煉。這不僅能夠轉移新媽媽的注意力,也可以使體內自動產生快樂元素,使自己的心情從內而外地快樂起來。

第五招:珍惜每一個睡眠機會

學會創造各種條件,讓自己睡個覺,新媽媽會發現受益良多。有時候,即便半個小時的睡眠也能給你帶來好心情!所以,當寶寶安然入睡時,你不要去洗洗涮涮,而要抓緊時間睡覺,哪怕是閉目養神。

第六招:幫助與尋求幫助

一方面,新媽媽的家人不要只顧沉浸在增添新寶貝的快樂中而忽略了新媽媽的心理變化,要多陪新媽媽說說話,及時告訴她育兒的經驗,使她避免手足無措。另一方面,新媽媽自己要學會尋求丈夫、家人和朋友的幫助。要知道,在這個時候,大家都願意幫助你,只要你說出來!

第七招:自我心理調適

有了寶寶後,新媽媽會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在發生改變,你對自己、對丈夫、對寶寶的期望值也會更接近實際,甚至對生活的看法也會變得更加實際,坦然接受這一切有益於幫助自己擺脫消極情緒。

第八招:換位思考,彼此理解

新媽媽要理解丈夫的辛苦和對家庭的奉獻,不要認為只有自己「勞苦功高。而丈夫也應該理解妻子產後身體的變化與照顧寶貝的辛苦,主動分擔家務,不能全丟給妻子。

第九招:勇敢面對,科學治療

新媽媽如果出現產後抑鬱症的癥狀,要及時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類藥物,不要輕視抑鬱症的危害性。

第十招:用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

人生不僅有樂觀、歡樂、成功、幸福等美好的時光和心境,也有悲哀、沮喪、痛苦、茫然,新媽媽要以樂觀、健康的心態去對待寶寶降生後出現的一切變化,要相信辛勞之後必有收穫。

七、惡露情況

惡露是每個媽媽產後必須經歷的,惡露排的好,對於媽媽們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對於惡露你又了解多少呢?

產後惡露一般在產後3周(21天)可排乾淨。產後惡露是痊癒的子宮從陰部排出的分泌物,不過產後惡露乾淨的時間也可因人而異,有些產婦短至2周(14天),有些產婦可達平均6周(42天)。

產後惡露在隨著時間也會顏色也由紅到白,具體過程如下:

1、血性惡露。產後3-4天,色鮮紅,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時有小血塊。

2、色淡紅含多量漿液。持續10天左右,少量血液,但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

3、白色惡露。持續3周乾淨,粘稠,色澤較白。含大量白細胞,壞死組織蛻膜,表皮細胞及細菌等。

促進惡露排出的方法:

1、多給寶寶吮吸奶頭。

寶寶吮吸奶頭可引起反射性子宮收縮,有利於惡露的排出,因此堅持母乳餵養,不僅有利於寶寶吸收營養,而且對於惡露的排出和子宮的修復也是很有幫助的。

2、喝些生化湯或吃生化丸,有助於惡露的排清。

產後2-3天可以找中醫開個生化湯,喝上幾天,能夠及時將惡露排出。生化湯是什麼?就是全當歸、川芎、桃仁、乾薑、甘草等幾種中藥熬成的葯湯,有活血化瘀、溫經止痛的效果。注意,生化湯一定要及時喝才有效哦。

3、產後可以喝些生薑紅糖水。

生薑紅糖水不僅能暖宮驅寒,而且能活血化瘀,能促進惡露排出,也有利於子宮的早日恢復。生薑紅糖水製作方便簡單,把生薑拍碎,加水煮滾後加一小塊紅糖直至溶解就可以了。

4、適當喝些糯米酒。

糯米酒不僅有滋補的作用,適合於產後體質虛弱的婦女,而且能活血化瘀,促進惡露儘快排清。糯米酒還有個鮮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它還能幫助下乳,解決母乳不足的問題。

5、順時針按摩腹部和子宮。

每天堅持按摩腹部和子宮位置,能促進腹部和子宮的血液循環,促進血塊等分泌物排出體外。這對於惡露的排清和子宮修復是很有幫助意義的。每天堅持3次,每次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

6、多些下床活動。

產後一個星期,一定要多些下床走動,促進全身血液循環,這對於惡露的排出也是很有幫助的。多下床走動,但是不要劇烈運動和搬重物哦,否則會引致子宮修復不良和子宮下垂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子 的精彩文章:

坐月子時切記四不吃,常吃這幾種催乳食物,催乳還不會發胖
坐月子因婆婆的規矩而吵架,老公保持沉默,我帶著女兒回了娘家
我照顧姐姐月子,買菜回家看到寶馬車在晃,裡面的人讓我扔了磚頭
產科醫生科普:遠離月子病,要謹記這八大要點,將受益一生
產後坐月子的六大誤區,別小看了

TAG:月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科學坐月子
科學坐月子 不悔心選擇!
女人坐月子一定要捂嗎?科學坐月子只要健康不要捂
注意,這些「坐月子」習俗不科學!
坐月子「坑娘」的禁忌,可別再信了!這樣坐月子科學健康!
【母嬰】科學坐月子和傳統坐月子我能不能都要?
注意!這些「坐月子」習俗不科學!
科學、健康、乾淨的坐月子要點,送給即將坐月子和正在坐月子的您
真的!科學減肥,哪用餓肚子
月嫂巧珍:月子湯怎樣配方更科學?正確階段食補更科學
坐不好月子,下半生會被6種病纏身!教你科學坐月子
到底要不要坐月子?怎樣才叫做科學坐月子?
咱們不是凱特王妃,咱要科學坐月子!
史上最簡單的科學養生
科學家精確比較原子和反原子
葯膳真的是偽科學嗎?
產後如何科學坐月子呢?產婦知道這3點很重要,幫你遠離月子病!
科學家說,單身更好
科學坐月子分辨體質很重要,體寒產婦坐月子3要2不要
健身的科學哪裡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