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術︱語言模因傳播的兩個隱喻機制:內潛映射和復現雜糅

學術︱語言模因傳播的兩個隱喻機制:內潛映射和復現雜糅

來源:苗德成

編輯:自家小編

語言模因傳播的兩個隱喻機制:

內潛映射和復現雜糅

1

引言

不同語言文化的交際者甚至是同一語言文化的不同交際者在交際活動中,常常有意或無意地在傳播自己的言語文化意圖的同時也在接受對方言語文化的影響。如,引薦兩個在新疆語言不通的朋友(A為維吾爾族,B為漢族)互相認識時:

通常A會伸出右手手掌按於自己心口位置,再伸出雙手行握手禮;B出於尊重可能也會學著A的樣子行禮或學著A的話語問好,也許手勢不標準不到位,可能B也不會A的語言,但仍可以完成這一簡單的語言交際活動。

為什麼語言文化互不相通的交際者可以完成一定程度的交際活動,其背後的原因和機制是怎樣的?

2

模因

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1976)一書中提出了模因(meme)概念。結合Dawkins(1982:109)和後來Blackmore(1999:66)的觀點,我們認為人類社會文化領域內一切可被模仿、複製和傳播的行為信息都可成為模因。語言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載體,模因也存在於語言的內部構成成分和外部組成構件上。分析隱喻過程,探究模因傳播的隱喻機制,可以明晰語言在交際活動中是如何發揮作用並完成交際的。

2.1模因的特徵

模因是大腦里的信息單位(何自然,2005:55),在大腦記憶中不是計量行為信息量的單位,而是計量行為信息特徵的單位。行為的信息特徵是構成模因的範疇元素。語言行為活動是人類文化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構成語言模因的範疇元素除包括以上的信息基本特徵外,還包括語言信息的規約性、變異性、傳播性和交際性等特徵。

例1中,A的問候語言文化信息的特徵具有規約性,在特定語言交際環境中可被B識別,並存儲在B的大腦中,在B的交際心理中被擴充或壓縮或變異,這一內潛映射再通過A和B特定的交際環境,通過B的模仿進行復現雜糅,最後完成交際行為。如此,A的維吾爾族交際文化模因在B處得到了模仿、複製、傳播和使用。

2.2模因的解讀

語言模因的解讀需要藉助「預設語境」和「具體新語境」(謝朝群和何自然,2007:32)。預設語境指語言模因的信息特徵本身附帶的語境特徵,預設語境是語言信息的本質構成特徵;具體新語境是語言模因存在和完成語言活動的交際必要特徵。例1中「εssαlαmmu εlεjkum」、「jax?imusiz」和「您好」的預設語境就是交際問候語境,它們的具體新語境就是A和B的交際環境,正好與預設語境吻合。預設語境和具體新語境是語言交際的內在和外現的語境,在其共同作用下信息特徵構成的模因通過人際互動的認知隱喻進行模仿、複製、傳播和發展,並衍生出交際意義。預設語境和具體新語境兩者的關係(筆者認為)如圖1所示:

「語言模因是一種語用策略,說話人為了達到某種交際目的,刻意地對已出現的語言形式進行模仿、複製和傳播」(崔佳,2007:53)。因此,利用模因理論來解讀交際活動中的言語文化現象,可以拓寬語言研究的視角,也有利於更好地分析語言現象。模因的傳播體現了模因的兩種運作機制:內潛映射和復現雜糅。

3

內潛映射

信息的規約性特徵使得模因具有在不同信息宿主的內在認知心理上可映射的內潛特質,這一特質結合模因的兩種語境產生變異,並在交際中不同宿主的認知心理上得到映射,在交際中復現傳播並完成交際。(筆者)將模因傳播的這一內在機制稱為模因的內潛映射。內潛映射是同一概念域的概念信息在交際的不同信息宿主間的隱喻認知過程,隱喻認知的喻境是語言模因的預設語境和具體新語境的綜合。內潛映射過程中產生的變異部分是具體新語境下衍生的新的交際意義的核心概念。

3.1內潛映射的基礎

語言信息的規約性和變異性特徵是語言模因進行內潛映射的內在物質基礎;人類認知上的隱喻的能力和方式是語言模因內潛映射的心理方法基礎。在交際過程中通過心理映射和認知複製被傳播使用而得以顯現的語言信息,我們稱之為顯性模因或交際模因;未被映射複製和傳播使用的語言信息則稱之為隱性模因或潛在模因。

例2的(1)(2)(3)(4)(5)中的A為新疆地區維吾爾語的幾個日常交際問句,B為A的新疆漢語方言的對應表達式,C為A的現代漢語普通話的表達式。由例句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A、B、C三者之間的區別和聯繫。語言的疑問詞、疑問句調等句法特徵在A、B、C中都存在,不同之處是語序。語序是一種語言組織語言成分表達意義時的一種時間上的序列順序,是語言信息的重要特徵,反映的是一種語言認識世界的角度。A中維吾爾語的疑問句語序是疑問詞+謂詞+主語詞(人稱),主語詞(人稱)一般是需要綴加在謂詞末尾,實現人稱特徵的一致,主格主語人稱詞一般可以不出現在表達式中。而C的現代漢語普通話的疑問句語序應該是主語詞(人稱詞)+疑問詞+謂詞,主語詞一般不能省略,除非在交際雙方都明白主語詞的交際語境中,才允許不出現。B的新疆漢語方言受到維吾爾語的影響,語序出現了變異,傾向於類似維吾爾語的語序表達,這就是顯性模因了。之所以會出現B,正是因為語序的規約性和變異性這一語言信息特徵所決定的。語序是有一定規則組織的,這個規則是約定俗成的,所以交際語用環境中信息特徵在變異後進入新的語境進行傳播完成交際。

3.2內潛映射的條件和過程

作為模因的語言信息特徵的傳播性和交際性是語言交際過程中模因基本概念信息特徵進行內潛映射的外部激發條件。在語言交際活動的具體新語境作用下,顯性模因的基本概念信息受到交際語境的制約,其內在本質特徵被激發、變異並映射,進而完成信息的傳播和交際。未發生變異而僅僅是被複制並傳播使用的信息則屬於隱性模因,其完成傳播交際使用依靠的是交際雙方的隱喻認知。例2中維吾爾語言的語序模因在交際中處於強勢地位,為了實現經濟原則,A的維吾爾語語序的潛在特徵被映射到B的心理認知中被模仿、複製,並結合C的現代漢語普通話語序的預設語境特徵,實現語言語序模因的內潛映射,從而衍生出新的交際方式意義後,被B傳播使用。其他語言元素僅僅是被複制或重複使用,未發生映射後的變異,是隱性模因。內潛映射的具體新語境衍生的交際方式意義在長期的交際運用中可能會固化為B的預設語境意義表達式,轉化為內在模因的基本特徵。

再如,新疆少數民族的姓名組成特點是父名在己名後作姓氏用,中間用間隔圓點隔開。而新疆漢族同志的姓名組成是由家族姓氏後加己名構成。由於新疆工作場合多以漢語言為交際語言,所以在社會工作場合交際中漢維兩個民族間用漢語交際時,漢族同志往往習慣以維吾爾族同志己名的第一個字母加上職業稱謂、職稱或行政級別等來稱呼該維吾爾族同志。

在漢維雙語跨文化口語交際中一般會直接將例4的稱謂簡稱為阿老師、吐教授、庫局長等。語言活動中語言模因受具體交際新語境激發而內潛映射並進行傳播從而得以完成交際的關係流程(筆者認為)如圖2所示:

漢語言文化的姓名構成特徵在社會工作場合這一交際語境中形成激發內潛映射的條件,使得姓氏後加己名的這一語言信息潛在模因與語境結合發生變異並映射在其他交際者的語言認知心理上,從而使隱性的稱謂信息特徵這一模因成為顯性模因在交際中得到傳播和使用。維吾爾語的稱謂方式受到漢語稱謂文化的影響,這種語言信息特徵的映射是由交際的語境來激發語言文化信息的內潛特徵並獲得映射條件完成的。

4

內潛映射

在人際主觀心智世界中通過認知隱喻,語言交際活動中顯性模因具有根據具體新語境而在交際信息宿主的內在認知心理上可復現的特質。顯性模因概念信息特徵在不同信息宿主間傳播,並根據模因傳播語境的變化而出現信息特徵變異的情況,是模因傳播過程中體現的另一個機制,(筆者)稱之為復現雜糅。復現雜糅是顯性模因概念信息特徵的內潛映射在具體新語境下通過概念雜糅使不同概念域的概念信息特徵變異並雜糅,形成新的概念意義,然後在交際信息宿主的語言活動中復現,實現信息傳播和交際,最終促成交際意義的行為表達,完成交際活動。

4.1復現雜糅的基礎

語言信息的傳播性和交際性特徵是語言模因進行復現雜糅的客觀性基礎;波普爾理論的三個世界是語言文化模因復現雜糅的認知心理基礎。復現雜糅不僅僅是模因預設基本意義概念的複製,也不是簡單的預設意義概念與新信息概念的糅合,而是具備預設意義的模因概念信息與新的概念信息結合具體新語境雜糅後生成的交際意義,然後在信息宿主間復現並傳播。

根據波普爾(Popper)理論的三個世界指出,客觀物質世界(第一世界)決定了人類主觀心智世界(第二世界)認識對象的性質和範圍,客觀物質的不同概念範疇構成了信息特徵,使得模因誕生於第二世界,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相互作用的結果是形成了客觀知識世界(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水平和程度反作用於第二世界,進而影響對第一世界的進一步認知。三個世界的關係(筆者認為)如圖3所示:

對人類語言文化交際現象的分析和解釋都必須建立在波普爾的三個世界理論上,在人類心理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分析。以下面幾個句子為例,我們看看以復現雜糅為基礎的隱喻機制在交際語言中的情況。

例4中(1)(2)(3)的A都是維吾爾語,B是新疆漢語方言,C是現代漢語普通話。客觀物質世界(第一世界)在A、B、C中都客觀存在;對客觀物質世界對象的性質和範圍的認識形成的人類主觀心智世界(第二世界)在ABC中也基本相同;A、B、C的客觀知識世界(第三世界)卻因為第二世界的細微差異而多有不同,例4中最主要表現在語序上。正是因為多語環境下的語言文化交際和語言信息傳播,復現雜糅才有了客觀性基礎。

4.2復現雜糅的條件和過程

多語交際環境給語言模因復現雜糅創造了機會和條件,語言模因受到具體交際語境的作用,同一概念域的概念信息特徵在具體語言新語境的作用下發生變異,概念基本意義保持不變,在另一語言中強勢顯現,造成不合規約的新的語言現象,我們稱這一過程為模因隱喻的復現雜糅。復現雜糅不同於「糅合」和「截搭」(沈家煊,2006:6),這兩種概念和詞語整合的方式。套用沈家煊的表達方式,我們認為「復現雜糅」好比是將一根繩子根據一定規則對摺並進行編織。這裡的規則就是多語交際的具體語境,編織就是復現雜糅的過程。作為隱喻的一個機制,復現雜糅與「隱喻」和「轉喻」都相關。復現雜糅的語言模因通過頻繁傳播漸趨規約化,在語言中逐步表現出穩定的基本概念信息特徵,生髮出新的交際意義。

復現雜糅生髮的新的交際意義其衍生和解讀都必須藉助交際活動的多語環境來實現。例4(1)B中的判斷動詞「是」省略,看似由「嘛」代替,其實在交際中「嘛」衍生出了「嘛」和「是」的複合意義,不僅具備了「是」的語法判斷功能,而且還具有「嘛」表達的「應該知道」的語義功能,衍生的新的交際意義超出了「是」語法意義的新的交際意義。(2)和(3)中B的語序看似是模仿了A的語序,實則在語序模仿的同時也附帶了C類語言中此類語序的「強調」等語法意義。這些新的交際意義的產生都必須在多語交際環境的條件中才能出現。

漢語是語法形態不發達的分析性語言,語序在解釋語法結構關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維吾爾語是語法形態非常發達的描寫性語言,形態標記在解釋語法結構關係中處於絕對重要的地位。在漢語與維吾爾語的雙語交際環境中,兩種語言交互影響,語序與形態標記也在相互作用,但「語序是一個關鍵」(石玉智,2006:323)。例5中(1)(2)(3)(4)的A均為維吾爾語句,C均為現代漢語普通話,B均為新疆漢語方言,4個例句的A、B、C的語義基本相同。維吾爾語的主格、賓格、向格和從格等語法形態標記在A中都有很具體的表現,而B在受到交際語境的影響下,也衍生出了一些非規範化的語法形態標記的表述方式,但仍需要在大的規範化語序下呈現並衍生交際意義。

5

小結

語言交際活動中的語境制約著言語活動雙方的語言行為及語言信息的傳播。借用模因概念,在認知框架語義下嘗試對模因傳播的認知隱喻機製做一探索,分析模因及模因的特徵,結合模因的預設語境和具體新語境對概念信息特徵的顯性模因和隱性模因進行觀察。語言模因的概念信息內潛特徵結合具體新語境產生變異,並在信息宿主的認知心理上進行映射,原概念信息特徵與同一概念信息的新特徵雜糅後復現在多語交際環境的語言交際活動中,最終在完成交際活動。將語言模因傳播的隱喻機制分為內潛映射和復現雜糅,分析隱喻過程,探究模因傳播的隱喻機制,以進一步明晰語言模因在交際活動中是如何發揮作用並完成交際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言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TAG:語言文化研究 |

您可能感興趣

隱喻,語言和真理
《暴裂無聲》——電影中的隱喻
張牙舞爪的邪惡隱喻:西方繪圖傳統中的章魚
想太多系列:隱藏在現實與虛幻中的符號與隱喻-《最終幻想Ⅶ》篇
《水形物語》里的愛與性 每一處都深藏隱喻
倒映於水中的隱喻
《遺傳厄運》中的隱喻神秘學
《瘋狂動物城》優秀在哪裡?各種難以發現的隱喻是關鍵!
插畫丨種族、宗教、政治,他的插畫里充滿了各種敏感的隱喻,諷刺而深刻
暴力與孤獨——電影《空房間》中的隱喻解析
轉型期的文化意涵與童年隱喻
巴別塔 藝術中的隱喻
繪畫 鞋中的隱喻
變形金剛中不斷迭代更新的現實隱喻
《羅馬》中的隱喻,現實與期望的交纏
盧禹舜的繪畫:隱喻現代情緒和當代人的內心世界,流美心靈時空
新版《封神演義》:一部充滿隱喻的反清武器怎麼成了狗血偶像劇?
廣告語創作-諧音隱喻!
王文學「斷臂」的隱喻
《審判》:現實進入隱喻的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