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朝拜歸途,信仰之城—色達歷史文化

朝拜歸途,信仰之城—色達歷史文化

人活著為什麼總覺得不快樂?

佛說是因為心中的慾望太多。

怎樣才能讓自己快樂起來?

去色達吧,那裡會有答案!

如果「人生若只如初見」,遇見她的第一眼,一定叫你捨不得遺忘——越過山脈,那滿坑滿谷連綿蔓延的紅色,在夕陽下閃閃發光,這些成千上萬的紅色僧舍,都是由僧尼們親手搭建,當你立於山頂俯瞰,定會直震心靈。無論如何,你見,或者不見,她就在那裡,她就是佛國之都——色達。

色達縣歷史悠久。早在3000年前已有人類繁衍生息於此,古藏族六大氏族之一的董氏族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當地人稱「阿嘎洛麥」即猿人之意。 色達縣的四大文化即格薩爾文化、部落文化、宗教文化、黃金文化,都有相當的影響和吸引力,文化底蘊深厚,文化氛圍濃郁,文化內涵豐富,被譽為「格薩爾文化藝術之鄉」、「黃金文化之都」、「雪域神孤部落生息之所」、「英雄慶功之地」。

1980年,法王晉美彭措在海拔4000米的喇榮溝創建佛學院,1987年,十世班禪大師批准學院正式成立,並賜「喇榮五明佛學院」之匾牌。

學院的課程設置分顯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五明」是佛學中的一個專有名詞,指:一、聲明,是對語言文字的明了;二、工巧明,是懂得工藝、技術、歷算等;三、醫方明,即是掌握醫術;四、因明,是指學會邏輯、論理等;五、內明,就是修行佛教三藏十二部的根本意理。課程一般設為6年和13年。

過幾十年的發展,佛學院已過萬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

隨著名聲鵲起,求學禮佛的人們趨之若鶩,為了心中的信仰,拋家舍業,艱難跋涉,來到這雖稱金馬的荒涼極地,忍受極為簡陋的生活條件,過著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 ,期盼禪修圓滿。

在重重的群山環繞之中,溝里的僧舍,以佛學院的大經堂為中心,密密麻麻搭滿了四面的山坡,不計其數的絳紅色小木屋,延綿數里,一眼望不到頭。

如同一把徐徐展開的喜慶摺扇,將絳紅色布滿了整個山坡,艷麗奪目。

輝煌的壇城,金色的經堂,矗立其間,紅黃相映,蔚為壯觀。無論近觀還是遠望,都給人視覺上以強烈的衝擊。

這些小木屋裡生活的是來此修行與學**的僧眾,他們出錢購買木屋,在此長修。沒有房子的僧眾則幾人合租或者住在自己親人處。 小木屋都極簡陋,牆壁用粗糙的木板釘成,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縫隙里填著泥巴。有的窗上沒有玻璃,靠幾層塑料紙遮擋著風雨,木屋的空間很小,僅能打坐與睡覺。屋與屋之間,比肩而立,只有狹窄的小路相連。

從進佛學院大門開始,山腳下的房子是在家居士的住所,以學院志願者商店為分界點,往西是覺姆居住區,往東是阿克(男僧人)居住區,離經殿近一些的方,大多是仁波切與堪布居住的地方。學院分男眾區和女眾區,出家人嚴禁到異性居住區域活動。

在五明佛學院的西北角,大幻化網壇城高聳入雲。壇城,其梵文名稱為「曼荼羅」,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祭供活動的道場。「曼荼羅」建築中的每一細部都寓有一定的密宗含義。底部多為車輪形,象徵圓滿之意。

作為佛教中諸佛菩薩圓滿清凈住處,在這裡磕頭修法,自然功德倍增,清凈無量劫的業障。大幻化網壇城共有三層,一般信眾都在一二層進行轉繞。轉繞壇城分作三種品類:上等者,轉繞一萬圈以上;中等者轉繞一千圈以上,下等者,轉繞一百圈以上。依此品類,分別獲得上中下三種功德。

前來繞壇行走的信眾絡繹不絕,口中喃喃誦經不停,磕長頭的比比皆是。並且還有藏民背著親人遺體前來繞壇,為逝者祈福。那種虔誠至極的場景,令人唏噓,感動不已。

在這裡可以看到,佛學院整個建築群清晰地分為上、中、下三個層次,宛如一支展翅的鷲鷹。居於喇榮溝最高山峰上的「壇城」,為鷲鷹的頭部,山腰上的喇嘛經堂和覺姆經堂,如同鷹爪,漫山遍野的木屋,狀如鷲鷹展開的身軀。這支鷲鷹高昂著頭,像空行母一般盤旋在佛國,隨時準備度化蒼生。

單獨的一個木屋是那麼的普通,連片的木屋便會有了它的氣勢,那浩大的絳紅色成為佛國的主色調,讓金頂的燦爛輝煌成為點綴。當萬丈霞光照射在那片絳紅上時,如佛陀的光輝恩澤人世。

放生的牛羊在山坡上悠閑地啃食著青草,也不知道是何許人的轉世,竟有這樣的福分;山間的小徑閃過覺姆匆匆的身影,飄忽而輕盈,宛如得到上師的開示。

在這樣一個清凈福地處,在晨光中,顯現出一座精緻的建築,四方形的土台上,構築著一個二層的小樓,琉璃屋頂上樹著尖頂,一個小樓梯從土台聯通到二樓的迴廊。迴廊上供奉著鮮花,土台外張掛的經幡在風中獵獵翻飛。這就是上師閉關的地方----那時候,山坡上便會聚集上千的僧眾,用六字真言咒語,將他們的美好心愿和祝福,送往天庭。

喇嘛經堂是一幢長方形建築物,樓頂矗立著一個金色的鷲鷹圖騰。樓高四層,朱紅立柱,佔地數千平方。 在經堂的二三層,懸掛著法王晉美彭措的照片,供奉著鮮花,水果。四周為長廊,長廊靠裡邊是一間間房間,是喇嘛【註:藏地的男性出家人正式稱呼應為"覺士",嚴格說起來,只有活佛和大覺士才可稱為喇嘛。】聽堪布講課的地方。樓層間間或繪有紅黃白三色圖案,整體色彩熱烈而莊重。

辯經是藏傳佛教的一大優良傳統,它能遣除疑難,理清思路,鞏固所學的內容,還能鍛煉表達能力,為今後修行、弘法打下紮實的基礎,所謂「聽十遍不如辯一遍」即是此理。

每天上午八點至十點,是佛學院上大課的時間。覺姆(藏地稱藏族尼姑為"覺姆")集中在可容幾千人的"覺姆經院"上課。

偌大的一所佛學院,很少有人在學院里閑逛。 只有在上課的時分,無數絳紅色的小點,從木屋裡出來,將屋與屋之間的空隙填滿,匯聚成縱橫交錯的粗粗的紅線,如長蛇般地向經堂會集,經堂的金塔,如同飄浮在絳紅色的雲海上。 當我看到這震撼的一幕,心都彷彿被那片絳紅色融化了。那麼多當代人棄現代物質享受於不顧,跑到這幾乎是與世隔絕的高原山坳里來修學佛法。這其中究竟有多大的誘惑呢?這又是怎樣一片神奇的凈土啊!

當今社會,文明高度發展,物質極大豐富,很多人卻迷失了方向,喪失了信仰,倫理道德的底線越來越低,甚至淪喪到沒有底線的地步 。心靈在痛苦中煎熬的人們,轉而求助古老的佛學。在探索中,發現佛學的精義,能解脫心靈的枷鎖,獲得圓滿的人生。

在廣袤的蒼穹之下,在這一片至純至凈的佛國天堂里,古老的寧瑪紅教傳承著藏傳佛學的博大精深和濟世情懷。隨風飄揚的經幡,衝擊著人們的心靈,向人們昭示:佛教作為一種教人積極向上,追求完美思想和人格品德的精神動力,是驅散心智愚暗,點燃智慧明燈的火炬。

我不是信徒,不為朝佛。但我感念蒼生信仰,念力偉大,無悔。他們的微笑,化解所有,俗世憂愁,如空中盤旋之雄鷹,灑向崇山峻岭,溶於塵埃。

學佛就是學佛做人,慈悲待人,智慧做事。擁有一顆惜福的心,我們才會對生活多一分知足,少一分抱怨,才會活出生活的多滋味,坦然面對明天。

自駕熱線(微信同步)

【添加好友拉入川藏自駕微信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都川行者自駕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TAG:成都川行者自駕俱樂部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傳統文化的信仰歸途
遊子歸途之印象昆明
休閑治癒《綠色星球2》、益智解謎《歸途之路》
羅志淵:楊絳的夢魘與歸途
山水普者黑,秘境,尋找,與歸途
蒼涼的歸途
歸途
阿里布的歸途
銅鑼鎮傳奇之好女青禾:羅舜英歸途訪賢弟,劉雲軒急智留兄長
野馬集·亂語 歸途
女星的歸途都是蔡明 關之琳、楊紫、柳岩……各路藝人都與她撞臉
列車旅途明燈 照亮旅客歸途
詹姆斯的精明,韋德的憨直,不同的歸途
漫長的歸途
《阿爾法:狼伴歸途》開畫形勢好 史詩冒險視效贊
以文為業,以硯為田,書房是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點,也是尋找自我的歸途
他奉命率十萬大軍遠征,凱旋而歸途中得知皇帝被殺,立即建國稱帝
唯有犧牲多壯志 血鑒歸途馳征程
踏上歸途,回想摩洛哥之旅
此行一去無歸途,川軍勇將饒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