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這仍然是個半封建性的體制

這仍然是個半封建性的體制

歡迎關注李北方微信公眾號,讓我們一起批判與建設

昨天發文正式跟大家說我離開傳統媒體了,就有朋友給我出主意,比如建議我到高校教書。

這當然是個好的想法。傳媒界之所以烏煙瘴氣,是因為問題從大學的新聞學院就被埋下了。新聞學院的講台被什麼樣的人把持著,大家都知道,我們的新聞工作者大都是以殘次品的姿態被培養出來的,輿論界當然好不了。不瞞大家說,我還真是時常有這樣的使命感,覺得自己應該為中國的新聞教育做點貢獻。

情懷是一回事,是否具備這個能力又是另一回事,巧的是,兩者我都具備。新聞是個實踐性的學科,現在的狀況是,多數上新聞業務課程的大學老師根本沒有在傳媒界工作的經驗,寫完一個掉書袋的博士論文,就能給學生講怎麼採訪怎麼寫作了?他們懂個啥啊,無非紙上談兵。

別的不說,寫評論這個事,在行業內我稱第二,還真不知道有沒有人敢稱第一。新聞評論這門課,放眼全中國,會有人比我講得更好嗎?我真心不覺得有。

那麼我能不能去新聞學院教書呢?沒門兒。一年前,一位在北京某高校新聞學院任副院長的師兄跟我說,有沒有興趣到他那裡去,他那兒正好計劃要從業界引進一個教師,某領導想塞給他一個,他一看是個公知,不想要。師兄說,大環境咱們改變不了,能一塊折騰出個小環境來也不錯啊。

但是一細聊,發現問題大了,大到繞不過去。原來高校里說的從業界「引進」,指的是調動,即從某個事業單位調入他們學院。我大學畢業後,進了中央三大台里的一個,當時拿的工作證上寫的是幹部身份,但在那種地方工作,一輩子什麼樣彷彿一眼就能看到了,年輕時覺得這種感覺很可怕,於是幹了一年就跑掉了,「幹部」身份也就扔了,成了一個在市場里漂著的人。離開體制後,所謂職稱考試之類的事情也不再放在心上,根本沒有參加過,於是乎,我也沒有職稱。

師兄痛心疾首地說,我以為這些你都有呢,沒有我也沒辦法啊。我說,我以為改革改了這麼多年,早就破除這些壁壘了呢,人事制度改革都改啥啦?

此事就不了了之了。從中不難看出,這個體制仍然帶有封建性,它認的是「身份」,不是真才實學,從選擇教師的標準來說,它看的不是這個人是否適合這個崗位,而是有沒有事業編製,有沒有職稱之類的。真正的封建性對身份的認定標準是血統,這個體制並非如此,它認的「身份」是可以通過考試獲得的,具有賢能體制的特點,故而我稱之為「半封建性」的。

中國的大學教育改來改去被改成殖民地化了,一切照搬美國的標準,有沒有資格在講台上授課都要美國人說了算,所謂一流大學晉陞教授都是要把材料交給美國人看了決定的。但我聽說美國的新聞教育帶有職業教育的性質,新聞專業沒有本科,只有研究生,師資也主要從業界引進,而美國也沒有事業編這一說,那就只能請最適合的人來當老師了。中國大學這麼崇美媚美,咋就不學這一點呢?這真是個迷啊。

對此,我並沒啥可遺憾的,廣闊天地,可乾的事情多了。我這樣的人不能到新聞學院教書,並不是我的損失。郭德綱講話,活該,死去(q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行走與歌唱 的精彩文章:

TAG:行走與歌唱 |

您可能感興趣

我身邊離開體制的人,至今沒有一個後悔的
那些離開體制的年輕人
每個人生來都獨一無二,然而進入了奇葩的教育體制……
那些離開體制內的年輕人
體制內,應該做一個埋頭苦幹的老好人?還是做一個圓滑世故的精明人?
明朝的中央官制是什麼樣的?這一體制有哪些特殊之處?
我身邊那些離開體制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這十位體制內藝術家,才是真正的高手!
到底是體制廢了你,還是你廢了體制?
明朝的中央官制是什麼樣的?這一體制究竟有哪些特殊之處?
那些體制外的才子
娛樂圈的怪象之一:這些明星婚前不溫不火,婚後秒變熱搜體制
春節回家必備:體制內的穩定VS體制外的收益,哪個好,怎麼選?
體制內的你,如今還好嗎
晚清只進口武器而不改變體制的原因是
為什麼晚清只進口武器而不改變體制,是因為惰性嗎?
陳丹青對當今教育體制的建議,只有四句話,前兩句很多人接受不了
古代名揚世界的精美瓷器,其實是兩種體制製作的,一種代表藝術成就,一種只能簡單運用
一個電話看出體制內的生存之道
體制內「會哭」的孩子有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