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陽虛就要滋陰補陽?讓黃元御告訴你如何陰陽平衡!
大家都知道,調節人體的陰陽平衡是中醫治病的基礎,所謂「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指的就是陰陽。一旦陰陽不平衡,就會導致陰虛陽虛,人就生病了,那陰陽平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怎樣才能做到呢?
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到大神黃元御了,因為他悟出了《內經》《傷寒論》中關於陰陽的精髓:
陰陽,不過中氣所變化耳,即中氣之沉浮。
黃元御
意思是,人體陰陽的平衡來源於中氣,作為中醫,掌握了中氣就掌握了人體之樞軸,就掌握了人體之全局。黃老在《天人解》中又說道:
「中氣升降,是生陰陽,陰陽二氣,上下回周」
「清陽生髮於木火,則不至於下陷,濁陰收藏於金水,則不至於上逆」
所以,陰陽的升降是「上下回周」運動,不是之前說的圓運動,而陰陽失衡的本質就是中氣升降的衰敗。
而陰陽一旦失衡,人也就出現了陰虛陽虛,這些也都是中氣升降衰敗所引起的。
「而清氣之左升,賴乎陰中之陽生,陽生則浮動而親上,權在己土,濁陰之右降,賴乎陽中之陰生,陰生則沉靜而親下,權在戊土。戊己升降,全憑中氣,中氣一敗,則己土不升而清陽下陷,戊土不降而濁氣上逆,此陰虛陽虛所由來也」。
比如脾胃過濕的人,中焦的中氣升降肯定也出問題了,黃元御說「胃主降濁,脾主升清,濕則中氣不運,升降反作,清陽下陷,濁陰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
所以中氣因為濕氣重而無法正常運行,胃的陽氣不降反升,脾的陰氣不升反降,自然陰陽失衡,人就出問題了。
學員
那怎樣才能使中氣正常運行、陰陽平衡呢?
《素問.至真要大論》指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
這是歷代中醫共識的經典之言,如何理解這二句話呢?
歷代中醫認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意思是用滋陰壯水之法,來抑制陽亢火盛,「益火之源,以消陰翳」,意思是溫補腎陽,來消除陰寒。
而黃元御卻有不同的見解,他認為「壯水之主,以制陽光」,水為金所主,肺屬金,應用補肺氣之法,以培陰精之原; 「益火之源,以消陰翳」,黃元御認為,木為火之源,肝屬木,他用滋補肝血之法,以培陽神之原。囧囧認為黃老的平衡陰陽之法,才是治本之術,黃元御真正讀懂了這二句經典之言的真正含義。
學員
大夫說我是陰虛體質,是不是吃點滋陰的葯就好?
病於陰虛者,千百之一,病於陽虛者,盡人皆是也。
黃元御
黃元御說「病於陰虛者,千百之一」,意思是純粹的陰虛的患者只有「千百分之一」,絕大多數患者是陽虛或是陰陽兩虛。給這些陽虛的患者直接用滋陰的藥物,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死亡。「率以陽虛之人而投補陰之葯,禍流今古,甚可恨也」!他痛恨滋陰藥物的濫用,當代滋陰的六味地黃丸之泛濫成災是不是也值得大家反省?
那黃老是不是說不要補陰呢?大錯特錯!他奉行的是「宜降肺胃以助收藏」,陰為金所化,金為水之主,益氣生水,「以培陰精之源」, 即是「壯水之主,以制陽光」。黃元御反對的是用滋陰瀉火之法去補陰,而不是不能補陰。
所以,「醫家之葯,首在中氣;中氣升降,是生陰陽」。掌握了人的中氣,也就能陰陽平衡,百病不生了。
翻翻更多醫案老本:
細說黃元御的圓圈理論:原來一切病都因這個圈圈而起!
黃元御用圈圈治療肝鬱氣滯,脾胃失調
艾灸,竟是1600多年前的一個美女搞出來的!
- 夏天必知的吃西瓜秘籍,這樣吃,好吃又養生
- 水蛭的這些驚人秘密,你一定不知道!
脾胃、肝膽、腎、心、肺、食療、穴位、自測、美容、減肥、長斑、腹瀉、咳嗽、白髮、蛔蟲、上火、面黃、手腳冰涼、早更、濕、闌尾炎、風寒感冒、姜、辟穀、八段錦...更多!


※怎麼知道自己是腎陽虛還是陰虛?中醫教你正確判斷
※陰虛火旺怎麼調理 飲食清淡是調理陰虛火旺的方法之一
※女人陰虛的癥狀有哪些 陰虛吃什麼好?
※陰虛咳嗽人群的禁忌:常生長於路旁及山坡草叢等地
※女人這部位掉毛 竟是陰虛惹的禍
TAG:陰虛 |
※陰陽講究平衡,可以滋陰補陽的中成藥你知道嗎?
※陽虛怕冷,陰虛怕熱,中醫補陰補陽經典藥方匯總
※曬太陽,補陽氣
※陰陽貴在平衡,滋陰補陽克強化身體健康!
※春天補陽很重要:春天可通過太陽來「補陽」嗎?
※老中醫:什麼是陽氣?為什麼要補陽氣?怎樣補陽氣?
※淺談溫陽葯與補陽葯
※問答如何補陽?
※且說采陰補陽-真的存在嗎?
※五大表現告訴你,該補陽氣了!艾灸補陽氣,簡單可靠!
※五大表現告訴你,該補陽氣了!艾灸補陽氣,簡單可靠
※天熱不出汗,要滋陰補陽
※什麼是修鍊中的「采陰補陽「?
※萬病損於陽氣,陽氣不足百病生,如何驅寒補陽?
※正所謂「陽氣在人在,陽氣無人亡」艾為純陽之物,最適合補陽氣!
※天地不通,陰陽不交,「小雪」時節要學會滋陰補陽健身心
※陽氣不足百病生,春天如何補陽氣?
※腎陽虛吃枸杞養生?醫生:效果不大,枸杞滋陰不補陽
※采陰補陽的老鬼
※艾灸補陽氣,告訴你陽氣的來源及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