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般若經》講義 第十二講

《大般若經》講義 第十二講

GIF/1K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得凈五眼。何等為五?所謂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神通有五眼六識,五眼就是這五眼。後面就會解釋這五眼了。

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

我們凡人的眼睛是不幹凈的肉眼,很多東西是看不見的。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百踰繕那;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二百踰繕那;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三百踰繕那;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四百、五百、

六百乃至千踰繕那;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一贍部洲;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二大洲界;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三大洲界;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四大洲界;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小千世界;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中千世界;有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明了能見大千世界。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凈肉眼。」

這裡就是解釋肉眼的功能,肉眼乾凈以後能看見各個大千世界,不是只有天眼能見,肉眼乾凈以後也能見。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

天眼也有乾淨的和不幹凈的,這裡解釋乾淨的天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能見一切四大王眾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能見一切三十三天、夜摩天、覩史多天、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諸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能見一切梵眾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能見一切梵輔天、梵會天、大梵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諸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能見一切光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能見一切少光天、無量光天、極光凈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諸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能見一切凈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能見一切少凈天、無量凈天、遍凈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諸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能見一切廣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能見一切少廣天、無量廣天、廣果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諸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能見一切無想有情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諸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能見一切無繁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能見一切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天眼所見,亦如實知。

「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天眼所見,一切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所得天眼皆不能見亦不能知。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能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世界中,諸有情類死此生彼,亦如實知。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凈天眼。」

得天眼凈就能見所有的天,能見所有的眾生從這裡死到那裡生。菩薩所得天眼超過天王所見的東西。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凈慧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凈慧眼,不見有法若有為、若無為,不見有法若有漏、若無漏,不見有法若世間、若出世間,不見有法若有罪、若無罪,不見有法若雜染、若清凈,不見有法若有色、若無色,不見有法若有對、若無對,不見有法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不見有法若欲界系、若色界系、若無色界系,不見有法若善、若不善、若無記,不見有法若見所斷、若修所斷、若非所斷,不見有法若學、若無學、若非學非無學,乃至一切法若自性、若差別都無所見。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得凈慧眼,於一切法非見非不見、非聞非不聞、非覺非不覺、非識非不識。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凈慧眼。」

慧眼是用來分辨法用的。如果慧眼乾凈,就能真正的看明白法的自性。出家在家都有正有邪,當慧眼乾凈了,自然就能分辨了。俗話說慧眼識人嘛。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 云何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能如實知補特伽羅種種差別。謂如實知:此是隨信行,此是隨法行,此是無相行,此住空,此住無相,此住無願。

「又如實知:此由空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薩迦耶見、戒禁取、疑,是謂三結。

三結是指薩迦耶見、戒禁取、疑,薩迦耶見是指邪見。永斷三結以後得預流果。

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

減少貪嗔後得一來果。

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

一來果是貪嗔比較少,不還果必須斷盡了貪嗔才能得。

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色貪、無色貪、無明、慢、掉舉,是謂五順上分結。

除了貪嗔斷盡以外,要想得阿羅漢果還必須把色貪、無色貪、無明、慢、掉舉這些結都斷掉。

「又如實知:此由無相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空、無相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 瞋,得一來果。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空、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又如實知:此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永斷三結,得預流果。復由初得修道,薄欲貪、瞋,得一來果。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瞋,得不還果。復由增上修道,盡五順上分結,得阿羅漢果。

「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能如實知:如是一類補特伽羅,由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起五根,由五根起無間定,由無間定起解脫智見,由解脫智見能如實知所有集法皆是滅法。由知此故,得勝五根斷諸煩惱,展轉證得獨覺菩提。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能如實知:此菩薩摩訶薩最初發心,修行布施波羅蜜多,修行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成就信根、精進根及方便善巧故,思受身增長善法。是菩薩摩訶薩或生剎帝力大族,或生婆羅門大族,或生長者大族,或生居士大族,或生四大王眾天,或生三十三天,或生夜摩天,或生覩史多天,或生樂變化天,或生他化自在天,住如是處成熟有情,隨諸有情心所愛樂,能施種種上妙樂具,亦能嚴凈種種佛土,亦以種種上妙供具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不墮聲聞、獨覺等地,乃至無上正等菩提終不退轉。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

「複次,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能如實知: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已得受記,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正得受記,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當得受記;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此菩薩摩訶薩於無上正等菩提猶可退轉;此菩薩摩訶薩已住不退轉地,此菩薩摩訶薩未住不退轉地;此菩薩摩訶薩神通已圓滿,此菩薩摩訶薩神通未圓滿;此菩薩摩訶薩神通已圓滿故,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訶薩眾;此菩薩摩訶薩神通未圓滿故,不能往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供養恭敬、尊重讚歎一切如來、應、正等覺及諸菩薩摩訶薩眾;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神通,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神通;此菩薩摩訶薩已得無生法忍,此菩薩摩訶薩未得無生法忍;此菩薩摩訶薩已得殊勝根,此菩薩摩訶薩未得殊勝根;此菩薩摩訶薩已嚴凈佛土,此菩薩摩訶薩未嚴凈佛土;此菩薩摩訶薩已成熟有情,此菩薩摩訶薩未成熟有情;此菩薩摩訶薩已得大願,此菩薩摩訶薩未得大願;此菩薩摩訶薩已得諸佛共所稱譽,此菩薩摩訶薩未得諸佛共所稱譽;此菩薩摩訶薩已親近諸佛,此菩薩摩訶薩未親近諸佛;此菩薩摩訶薩壽命無量,此菩薩摩訶薩壽命有量;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苾芻僧無量,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苾芻僧有量;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有菩薩僧,此菩薩摩訶薩當得無上正等菩提時無菩薩僧;此菩薩摩訶薩專修利他行,此菩薩摩訶薩兼修自利行;此菩薩摩訶薩有難行、苦行,此菩薩摩訶薩無難行、苦行;此菩薩摩訶薩為一生所系,此菩薩摩訶薩為多生所系;此菩薩摩訶薩已住最後有,此菩薩摩訶薩未住最後有;此菩薩摩訶薩已坐妙菩提座,此菩薩摩訶薩未坐妙菩提座;此菩薩摩訶薩無魔來嬈,此菩薩摩訶薩有魔來嬈。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凈法眼。」

法眼凈的內容很多。第一就是說法眼凈了就知道怎麼修行,第二法眼凈了就能識別菩薩、諸佛世界。剛才法眼凈裡面講到怎麼修到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在大般若經里講發菩提心就是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從不同的三解脫門起五根,五根起無間定,無間定起解脫知見。這跟我們修的基本功是相應的。我們修的基本功首先是在發菩提心的願基礎上,這裡的發願不是有所求的願,而是空、無相、無願的願,不是我要去哪裡,不是我要什麼回報,本身就是空、無相、無願的願。這個願所對應的就是空、無相、無願的解脫門,也就是說這個願最後對應的就是解脫。願從哪裡走,最後也就從哪個門解脫。不一定同時從三解脫門入,可以從一解脫門,也可以從二解脫門,也可以從三解脫門入。無間定就是我們的基本功里沒有間斷的,無時無刻不間斷的意守丹田,如果能做到無時無刻的不離開丹田,這個就叫做無間定。雖然是初期的無間定,但這個定已經不是四禪八定了,已經相當於菩薩定了。這就是菩薩定的基本功。在外人看來可能會認為意守丹田比較低級,但是這個心法是很高的,是已經超越了四禪八定的心法,我們直接走的是菩薩的無間定,沒有間斷的定。從空無相無願的菩提心出發,經過無間定,是直通三解脫門的。中間可以經過預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也可以直接到菩薩。經過無間定功夫的訓練,自然就會得到解脫知見,由解脫知見自然就會斷了三結(薩迦耶見、戒禁取、疑),然後薄欲貪嗔,得一來果,在這個基礎上復由上品修道,盡欲貪嗔,得不還果。根器高的話,直接上來就修不還果、阿羅漢果也是可以的。法眼凈的話就知道自己該怎麼修了。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得凈佛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無間,入金剛喻定,得一切相智,成就佛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殊勝功德,爾時成就無障無礙解脫佛眼。諸菩薩摩訶薩由得如是清凈佛眼,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無所不識,於一切法見一切相。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凈佛眼。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要得無上正等菩提乃得如是清凈佛眼。

佛眼的要求就比較高了,只有菩薩得了無上正等菩提才能有,也就是只有佛才有。菩薩也沒有這樣的佛眼,只有菩薩在修佛果的時候才能逐漸得到佛眼凈。

「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如是清凈五眼,當勤修習布施、凈戒、安忍、

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

怎麼得到清靜五眼呢?佛說只要勤修六度。千萬不要去外求,修到了該有的都會有。所有的一切的修行都是由菩提心出發,真正的菩提心大般若經講的空、無相、無願的菩提心。

何以故?舍利子!如是六種波羅蜜多,總攝一切清凈善法,謂聲聞善法、獨覺善法、菩薩善法、如來善法。舍利子!若正問言:『何法能攝一切善法?』應正答言:『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何以故?舍利子!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是諸善法生母、養母,能生能養布施、凈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及五眼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勝功德故。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如是清凈五眼,當學般若波羅蜜多。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欲得無上正等菩提,當學如是清凈五眼。舍利子!若菩薩摩訶薩能學如是清凈五眼,定得無上正等菩提。

這裡就講了要成就這些清靜的五眼,只有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即能成就清靜五眼,也能得無上正等菩提。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能得一個就能得另外一個,得不到一個,另外一個也得不到。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九

初分轉生品第四之三

「複次,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引發六神通波羅蜜多。何等為六?一者、神境智證通波羅蜜多。二者、天耳智證通波羅蜜多。三者、他心智證通波羅蜜多。四者、宿住隨念智證通波羅蜜多。五者、天眼智證通波羅蜜多。六者、漏盡智證通波羅蜜多。」爾時,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神境智證通波羅蜜多?」

當我們修六度,修菩薩六行的時候所有的神通都會有,千萬不要去求,也千萬不要離開菩提心,菩提心就是空、無相、無願,有求有願就是入魔道,菩薩就是真正的犯戒了,所以一切的修心,一切的心法都不要離開菩提心。發心要正,發心不正一定走的不是正道,就算髮心正,也要無間斷的守住自己的菩提心,不離開菩提心,只有這樣所得的五眼才是正常的,不然的話就要小心了,你得的五眼六神通到底是不是你的,是正的還是邪的。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神境智證通,起無量種大神變事,所謂震動十方各如殑伽沙界大地等物,變一為多,變多為一,或顯或隱迅速無礙,山崖牆壁直過如空,凌虛往來猶如飛鳥,地中出沒如出沒水,水上經行如經行地,身出煙焰如燎高原,體注眾流如銷雪嶺,日月神德威勢難當,以手抆摩光明隱蔽,乃至凈居轉身自在,如斯神變無量無邊。

這裡解釋什麼叫做神境智證通。神境智證通變化無窮,可以隨意變換境界,可以穿牆而過,在虛空中行走就如走在平地上,可以把東西變沒,也可以把東西從一個變成多個,多個變成一個。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雖具如是神境智用,而於其中不自高舉,不著神境智證通性,不著神境智證通事,不著能得如是神境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達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本來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我今引發神境智通,為自娛樂為娛樂他,唯除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神境智證通波羅蜜多。」

菩薩有了這些神通以後呢,千萬不能驕傲自滿,也千萬不能著在神通上面,以為得了神通就很了不起了,也千萬不能著在神通的得與不得上面,有了也要當作沒有,也千萬不要隨便住在自己的神通裡面,因為要做真正的菩薩就得明白,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不可得故。所謂的神通就當作是變個戲法而已。神通也不能作為判斷修為高低的標準。菩薩也不能起這樣的念頭:我用神通娛樂自己,用神通求得世間名利,用神通娛樂別人,用神通去收徒弟,或者用神通去度別人。唯一可以用神通的地方就是用神通得到更多的智慧。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天耳智證通波羅蜜多?」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天耳智證通,最勝清凈過人天耳,能如實聞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類種種音聲,所謂遍聞一切地獄聲、傍生聲、鬼界聲、人聲、天聲、聲聞聲、獨覺聲、菩薩聲、如來聲、訶毀生死聲、讚歎涅盤聲、棄背有為聲、趣向菩提聲、厭惡有漏聲、欣樂無漏聲、稱揚三寶聲、摧伏異道聲、論議決擇聲、諷誦經典聲、勸斷諸惡聲、教修眾善聲、拔濟苦難聲、慶慰歡樂聲,如是等聲若大若小皆能遍聞無障無礙。

這裡講的是天耳智證通,得了天耳智證通就可以聽到所有的聲音。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雖具如是天耳作用,而於其中不自高舉,不著天耳智證通性,不著天耳智證通事,不著能得如是天耳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達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本來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我今引發天耳智通,為自娛樂為娛樂他,唯除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天耳智證通波羅蜜多。」

這裡也講當有了天耳通以後,跟剛才講的神變通一樣,不要著在神通上,也不要用神通去做任何的事,除了用他去修更高的智慧,有了也當沒有。這裡講的六神通,大家就應該明白了,如果靠神通在世間做事,或著收徒弟,這是不是菩薩做的事?肯定不是,靠神通賺名利,靠神通收徒弟一定不是菩薩做的事,佛在這裡說得很清楚。所以大家如果看到賣弄神通的人,一定不能親近,那不是善知識,是惡知識。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他心智證通波羅蜜多?」

這裡講他心通。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他心智證通,能如實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他有情類心、心所法,所謂遍知他有情類,若有貪心如實知有貪心,若離貪心如實知離貪心;若有瞋心如實知有瞋心,若離瞋心如實知離瞋心;若有痴心如實知有痴心,若離痴心如實知離痴心;若有愛心如實知有愛心,若離愛心如實知離愛心;若有取心如實知有取心,若離取心如實知離取心;若聚心如實知聚心,若散心如實知散心;若小心如實知小心,若大心如實知大心;若舉心如實知舉心,若下心如實知下心;若寂靜心如實知寂靜心,若不寂靜心如實知不寂靜心;若掉心如實知掉心,若不掉心如實知不掉心;若定心如實知定心,若不定心如實知不定心;若解脫心如實知解脫心,若不解脫心如實知不解脫心;若有漏心如實知有漏心,若無漏心如實知無漏心;若有舋心如實知有舋心,若無舋心如實知無舋心;若有上心如實知有上心,若無上心如實知無上心。

聚心就是心聚起來的,散心就是散亂的心,小心就是心量比較小,大心就是心量比較大,舉心指的是傲慢的心,下心指的是謙卑的心,掉心就是指掉舉。他心通簡單的說就是所有世界一切有情在想什麼都知道,甚至他沒想,但他的心地是什麼樣的你也知道,他的心所,心所法,心地的好壞都明白。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雖具如是他心智用,而於其中不自高舉,不著他心智證通性,不著他心智證通事,不著能得如是他心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達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本來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我今引發他心智通,為自娛樂為娛樂他, 唯除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他心智證通波羅蜜多。」

跟剛才的一樣,所有的神通都不能著,更不能隨便亂用。唯除為得一切智智。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宿住隨念智證通波羅蜜多?」

宿住隨念智證通就是我們常說的宿世通。就是過去、將來、未來都知道。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宿住隨念智證通,能如實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一切有情諸宿住事,所謂隨念若自若他一心、十心、百心、千心、多百千心頃諸宿住事;或復隨念一日、十日、百日、千日、多百千日諸宿住事;或復隨念一月、十月、百月、千月、多百千月諸宿住事;或復隨念一歲、十歲、百歲、千歲、多百千歲諸宿住事;或復隨念一劫、十劫、百劫、千劫、多百千劫,乃至無量無數百千俱胝那庾多劫,諸宿住事;或復隨念前際所有諸宿住事,謂如是時、如是處、如是名、如是姓、如是類、如是食、如是久住、如是壽限、如是長壽、如是受樂、如是受苦,從彼處沒來生此間,從此間沒往生彼處,如是狀貌、如是言說,若略、若廣、若自、若他,諸宿住事皆能隨念。

也就是說不管過去、將來什麼事情,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有了這個神通就都知道。不管時間有多久,前世有多遠,所有的細節都知道。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雖具如是宿住智用,而於其中不自高舉,不著宿住隨念智證通性,不著宿住隨念智證通事,不著能得宿住隨念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達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本來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我今引發宿住智通,為自娛樂為娛樂他,唯除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宿住隨念智證通波羅蜜多。」

宿世通也一樣,不能隨便用,也不要覺得得了神通修行就到了一定的高度,只要是正修行,都有可以得到這些神通。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天眼智證通波羅蜜多?」

這裡講的天眼智證通超過了前面講的人的五眼。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天眼智證通最勝清凈過人天眼,能如實見十方各如殑伽沙界情非情類種種色像,所謂普見諸有情類死時生時、妙色麁色、若勝若劣、善趣惡趣,諸如是等種種色像。因此復知諸有情類隨業力用受生差別,如是有情成就身妙行、成就語妙行、成就意妙行,讚美賢聖正見因緣,身壞命終當升善趣,或生天上、或生人中受諸妙樂;如是有情成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成就意惡行,誹毀賢聖邪見因緣,身壞命終當墮惡趣,或生地獄、或生傍生、或生鬼界、或生邊地,下賤穢惡有情類中受諸劇苦。如是有情種種業類、受果差別皆如實知。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雖具如是天眼作用,而於其中不自高舉,不著天眼智證通性,不著天眼智證通事,不著能得如是天眼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達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本來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我今引發天眼智通, 為自娛樂為娛樂他,唯除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天眼智證通波羅蜜多。」

爾時,舍利子復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漏盡智證通波羅蜜多?」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漏盡智證通,能如實知十方各如殑伽沙界一切有情,若自若他漏盡不盡。此通依止金剛喻定,斷諸障習方得圓滿,得不退轉菩薩地時,於一切漏亦名為盡,畢竟不起現在前故。菩薩雖得此漏盡通,不墮聲聞及獨覺地,唯趣無上正等菩提,不復希求余義利故。

漏盡智證通就是指修行所有的漏都沒有了,達到了一種無漏的狀態。六根無漏、身無漏、心無漏、無煩惱。這個神通依止金剛喻定,所有的習氣滅完了以後才能得到這個漏盡神通。漏盡以後就馬上要到佛地了。身心無漏才能到佛地,這個神通快要到佛地時才能證得。

「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雖具如是漏盡智用,而於其中不自高舉,不著漏盡智證通性,不著漏盡智證通事,不著能得如是漏盡智證通者,於著不著俱無所著。何以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達一切法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本來不可得故。舍利子!是菩薩摩訶薩不作是念:『我今引發漏盡智證通,為自娛樂為娛樂他,唯除為得一切智智。』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所引發漏盡智證通波羅蜜多。

「如是,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時,能圓滿清凈六神通波羅蜜多,由此六神通波羅蜜多圓滿清凈故,便得圓滿一切智智,謂一切智、一切相智。

今天就講五眼六神通,菩薩行六波羅蜜到最後要證得佛果的時候,這些神通都會顯現,什麼時候顯現,有也好,無也好,大家要明白,有也不能用。對修行來講,有了在這世間也不能用,有了也要當沒有。眼睛看出去看到的東西和你的修為是成正比的,修為越高,見的東西也就越多,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神通不是評判修為高低的標準,修為高低是看漏多還是漏少,漏得快還是漏得慢,有漏和沒漏跟神通沒有關係。漏只歸在一種神通里,就是最後的漏盡智證通,至於前面的神通,有了就是考驗你會不會著在神通里,你要當作沒有才能過關。

隨堂問答

問:師父,會不會有些人他沒有修行,但生來就有這些神通的?

答:這有幾種。一種是前世他本來就修出來了,帶來的。另一種就是不是自己的,外求來的。真正的神通是修行六度的時候自己引發出來的,如果不是修行六波羅蜜多,發心又不是菩提心,就不是真的神通了。可能是魔通、鬼通等。我們法眼不凈,沒有佛眼是無法分辨是否是真正的神通的,看不到他的發心,但可以從他所做的事情去看,是不是住在神通上面。他的神通是不是有所求得來的,他的神通是不是用在世間名利上的。如果你的肉眼乾凈,或者你的天眼、慧眼多一點也能看到他的神通是自己得來的,還是外求藉助別人來的。當你自己的修為高了以後你的慧眼程度是不同的,你修到了一眼就能看明白的。沒有慧眼時,他可以欺騙你,你有慧眼了,慧眼識人,誰也騙不了你。所以,第一我們不執著神通,不喜歡神通,不好神通,自然也就不著在神通上,不會被神通帶走,這是最安全的。第二,把自己修高了以後自然就知道別人的神通是自己修來的還是外求的。真正的菩薩不會輕易的顯神通,但菩薩遊戲神通也可以。我們的修為比較低,看不到菩薩遊戲神通時他的心有沒有動,如果他玩神通,但心不動,不住在神通上,那也是可以的。所以我們比較安全的做法就是不去分別他,也不至於自己造毀謗賢聖的業。

問: 師父,有些人用神通幫人治病,但並沒有求什麼,可以嗎?

答:用神通幫助別人的話,只要不是為了名聞利養去幫助別人是沒有關係的。對他自己來說是對還是不對,是好還是不好,完全取決於他的一顆心。他如果執著在做善事上,用神通去行善的話,對行善的人自己來說這個善到底是真善還是假善,世間運轉的一切規則就是因果,用神通幫人治病就是改了世間的因果。如果他自己還沒跳出因果就去改別人的因果,那對他自己來說是不好的。那如果他自己已經跳出了因果,那沒關係的,他做的一切善事對他來說都是虛幻的,他並沒有住在這上面,沒有住在這上面對他來說,做和不做都一樣的。至於被幫的人呢,他的病因此好了,但對於他來說如果沒有要覺醒的話,多活幾年又有什麼益處呢。

問:師父, 用神通幫助人和醫生治病救人有什麼不一樣嗎?

答:醫生治病救人用的是世間法,神通是出世間法。既然活在這個世間就要按這個世間的法則來做。修行也一樣,我們既然有這個人身,就要按照人身的規則來修這顆心。用神通就是用非人世間的本事,處理的也是非人世間的事情。神通可以變掉別人身體的結構,有些毛病可以用這個神通去改變他,有些人的病是跟鬼神有關係的,跟以前的冤家有關係的,那麼這個就需要和鬼神打交道,把鬼神勸離了以後他的病也就好了。但是他本該受的,改變了反而不好。但如果用世間的方法去做,去努力了,努力的過程就是練心的過程。而用神通解決其實是練不到心的。你這一世投在人世間,卻不用人世間的方法去修行,就越界了,就是在改因果了,就不是修行的正道了。就算有神通,醫生還是不能用,只能方便用。如何方便,比如如果對方本來就要醒過來了,這個時候哪怕再大的難都可以幫他扛,因為他要出世,就可以用出世的方法幫他。他如果一心想著世間的利益,那你用出世的手段就不應該了。

弟子真潔整理於2017年5月18日

校對於2017年5月23日

[慈航生活館]

[慈航人生]的一個健康生活平台

專註

傳統文化與傳統養生功法

與有緣人,做有緣事

這裡有傳統的養生觀念和養生功法

一群與佛有緣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慈航人生 的精彩文章:

TAG:慈航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翟玉忠 付金才:《黃帝四經·道法第一篇·論第六》會講講義
八字講課講義之十神分析
八字講義篇
大篆講義
圓瑛大師《首楞嚴經講義》序
論十二地支講義精華
打坐講義 十六特勝
講義:三字經5 玉不琢
十二星座誰最講義氣?
探究明朝那些事兒——第四十期目耕緣精讀沙龍共論《明史講義》
道德經講義18:《四有章》
十二生肖風水選樓秘訣講義
金庸武俠最講義氣的3大男主角:蕭峰只排第二 第一無人不服
道德經講義4:《不盈章》
陳攖寧黃庭經講義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講義一
十二星座中,最講義氣的三大星座
讀江味農《金剛經講義》之 我相
大篆講義(課 稿)
龐大明:楊式太極八段錦講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