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對印度鬥爭策略選擇

對印度鬥爭策略選擇

最近關於印度軍隊侵入洞朗邊界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各種激烈言論都有,但靠譜的應對策略很少。先簡單評論典型的不靠譜言論:

1,開戰,像62年一樣教訓印度,收回藏南,這次不再撤回到麥克馬洪線。這種屬於頭腦發熱性策略,一旦開戰怎麼控制戰爭規模,中國在那種不利的地理環境下怎樣長期堅守,中國的復興戰略怎麼辦。

2,控制水源,這個是不懂地理知識的策略。流入印度的河流是恆河和雅魯藏布江。恆河發源在喜馬拉雅南麓,雪山融水佔比較少,徑流主要是低海拔地區的降水,全流域都與中國無關。雅魯藏布江在中國境內水量極少,拉薩附近可以用涓涓細流形容,下游印度境內的流量主要是藏南地區的降水,尤其是麥線以南的降水,這些地區都在印度手中。

我認為較靠譜的應對策略:

階段1,口頭警告無效後,武裝強制驅逐,可以開火,但限於無爭議的洞朗界內,不能過界。

階段2,若印度在我界限內武裝對抗,動用遠程火炮攻擊,讓印軍無法在我界限內生存,炮彈不過界。

階段3,若印度也動用火炮打擊我界限內地域,屬於侵略,則通報國際社會,先口頭警告。

階段4,若警告無效,印度仍然炮擊我境內,動用火箭炮,攻擊印度前線陣地,機場,軍營和橋樑,我方軍隊只呆在無爭議區域內,我方不前進到藏南,避免和印度搞短兵相接的陣地戰。這時印度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也學中國只遠程攻擊前線軍事目標,射程上只能用導彈才能抗衡中方的火箭炮,成本遠高於中方;另一個就是前進到控制線,用步兵和大炮攻擊,在中線和西線,雙方地理優劣勢對等,中國可以和印度打短兵相接的陣地戰,不吃虧,在東線藏南,在墨脫南的麥克馬洪線上,中國只需守住雅魯藏布江的江口,其他地方有雪山阻擋,地理劣勢不是很大,若頂不住,就主動攻擊西線拉達克地區,那裡離新德里近,印度必守,但地理上優劣勢對等。

階段5,接下來的就是和印度死耗,印度的國力耗不起我們。我們不主動擴大戰爭規模,只打擊西藏前線目標,印度更不敢主動擴大戰爭,因為對其更不利,我們很容易打擊印度的新地理等地的核心區,印度要打擊中國的沿海發達區難度很大。

階段6,耗下去最差的結果是印度主動停戰,維持戰前狀態,較好的結果是我們逼迫印度歸還藏南,否則死耗下去。

再說下藏南對中國的意義。

藏南從經濟整合上來看,對中國意義不大,反而是個負擔,那麼偏遠的一個小地方,被雪山隔絕在另一側,不可能發展工業,不可能和內地有什麼像樣的產業分工,旅遊業也掙不了多少錢,木材資源因運輸成本太高也無法開發,修條鐵路或高速公路的成本估計一百年也賺不會來。

唯一的價值是水資源,包括雅魯藏布江和支流,支流的水力資源主要在麥線以南。可以考慮在墨脫南的麥克馬洪線附近修築大壩發電,落差可達千米以上,10年蓄洪後估計有數個三峽的發電功率,同時可以抬高雅魯藏布江的水位,使得拉薩到墨脫可以通航,另一方面通過隧道把水引入新疆和黃河,不過這個工程量巨大。麥線以南支流的水電資源更多,畢竟降水量達9000毫米,落差數千米,支流水電可以不建大壩蓄水,直接採用隧道引水,利用麥線南的強降水特點直接降水發電。不過藏南是強地震區,蓄水太多極其危險,解決的辦法是縮小大壩,減少蓄水,多建大壩,逐級發電。

最後說下確定策略的原則,決策的原則就相當於數學中的公理,只要公理是正確的,推理出來的其他結論就是正確的。

我們對印度鬥爭的原則是什麼呢?應該是這麼幾條:

首選是平等對待,其他國家和民族與我們一樣,都享同樣的生存權,尊嚴權,我們不能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毀滅對方,不能仗勢欺人,爭取的利益必須合理,正義。所以不能首先使用大規模殺傷武器消滅對方,不能欺凌弱國爭取不當利益。

其次是鬥爭的手段必須有可操作性,大國無義,小國無信,沒有人會輕易放棄自己的利益,所以要回失去的利益不能指望和平談判,必須通過戰爭或利益讓其不得不放棄。

我上述所建議的每步應對策略都是來源於這些原則,利益訴求要合情合理,符合國際法和國際慣例,鬥爭的方式一定要從低烈度方式開始,不能一上來就是全面戰爭,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盡量不失體面地放棄利益,只有對方不答應的時候才逐漸升級,讓對方提高對抗成本,同時要做到我方的對抗成本不高於對方,藉助我方國力優勢,耗死對方,讓其被迫放棄不當的利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學苑 的精彩文章:

TAG:123學苑 |

您可能感興趣

文明競選,不會像專制制度殘酷的政治鬥爭,因為爭權導致殺身滅族
美國正在選擇與最大的債權人進行鬥爭 相關後果得考慮清楚
埃爾多安的鬥爭策略奏效!華盛頓剛剛不顧各方反對,向土耳其示弱
為權利而鬥爭是對自己的義務
美公布最新反恐戰略:為確保「美國優先」,必須打贏意識形態鬥爭
印度女性爭取祈禱權很好笑?這只是鬥爭的開始
谷歌在歐洲的罰款是對微軟醜陋的反壟斷鬥爭的回憶
堅決同「三股勢力」作鬥爭
面對權利鬥爭期的婚姻關係,應該如何緩解?
究竟是路線鬥爭,還是權力鬥爭?
有部分印度人至今堅持毛主席路線,進行武裝鬥爭
文明的三個層次:戰爭、鬥爭和競爭
《廁所英雄》——印度女權的鬥爭
輕鬆應對濕疹,與寶寶頑固濕疹作鬥爭的全面攻略
中期選舉觀察之一:選戰尚未結束,兩黨鬥爭更是
鬥爭是法的生命
反清鬥爭中最後一次大規模攻勢,鄭成功南京之役的戰略失誤
自由是一種鬥爭
定遠人民反洋教鬥爭
中國不能退出亞足聯,還要繼續在亞足聯堅持鬥爭,爭取公正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