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精準施策讓鄉村教師樂享幸福

精準施策讓鄉村教師樂享幸福

幾年前,在湖南省漢壽縣的一些鄉村小學,生活條件艱苦,職稱難解決、待遇偏低、職業發展前景不足等現實問題,曾使不少在鄉村學校任教的年輕教師流向城區學校,鄉村教育一度出現青黃不接的態勢。

「正是目睹鄉村教育面臨的嚴峻現實,我們開始採取創新舉措,對鄉村教師實施『精準』支持。」漢壽縣教育局局長雷常元說。

近幾年,漢壽鄉村教育的快速發展,最大的一條經驗是關心鄉村教師的生活需求和職業成長,用配套的激勵機制、優惠的政策傾斜、共享的優質資源、創新的評價制度,找回了鄉村教師的尊嚴和幸福,形成了區域內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良好氛圍。

特殊配套讓教師下得去

以前教師們不願下到鄉村去,原因是沒有形成完善的激勵機制。漢壽縣把解決這個問題視為發展鄉村教育的重中之重。近年來,在落實國家和省﹑市相關政策的基礎上,不斷制定和實施特殊配套政策,完善激勵機制,形成了教師下得去的局面。

加大鄉村教師提質增量力度。3年來,漢壽新聘教師500餘人,引進教育專業人才20人;實施全員培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名師工程」等,培養省級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學科帶頭人20名,市縣骨幹教師320名。實施「補血計劃」,新招聘教師和免費師範生重點補充農村學校。全縣2015年公開招聘122名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其中60餘人充實到全縣36所村小(教學點)。同時通過對口支援、送教下鄉等方式,提升鄉村教師業務能力。

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漢壽縣2014年起實施改造鄉村薄弱學校為主的 「教育三年攻堅計劃」,3年投入資金2億多元,實施鄉村薄弱學校改造、中小學教師安居房建設、教育數字化建設等「七大工程」。其中投資2747.73萬元,改善了62所村級小學和教學點辦學條件;投入3000萬元,使縣內所有鄉村學校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教師「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投入554.74萬元,為全縣44所鄉村寄宿制學校添置學生床位5462個、學生就餐位31095個、熱水設備44套,實現學生有餐桌吃飯、有熱水洗澡、一人有一床睡覺的「三有」目標。3年攻堅使10萬鄉村師生受益。

在缸兒口村小筆者看到,新建成的教學樓寬敞明亮,整潔的水泥操場上孩子們正在進行課間活動。在新興鄉中學,投資275萬元、共36套教師公租房已經落成。

正如漢壽縣分管教育的副縣長朱進友在村小調研時所言:「要用發展的眼光,站在群眾的角度辦教育,不僅把村小辦成村裡的學校,更要辦成村裡的文化活動中心,讓前來教書的教師感到幸福快樂。」

政策傾斜讓教師留得住

專職教師的足額配備補充了師資「短板」,鄉村教師待遇提升更讓教師下得去、留得住。

「農村學校環境好,有敞亮的教師宿舍,職稱評定優先,每月還有鄉村工作津貼,到省市培訓學習機會也多,沒必要往城裡學校鑽。」夏冬明是太子廟鎮中學的優秀教師,已在這所學校工作近10年,談及為什麼不申請進城時,她微笑著這樣說道。

在雷常元看來,向偏遠學校傾斜優惠政策,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是留住人心的關鍵之舉。

「現在,我們每人每月可以領到2000元績效津貼、300元鄉鎮事業單位人員特殊補貼,每人每年2000元年終獎,再加上每人每月2600元左右的工資收入,一年下來兩人總收入有12萬多元。今年我們在集鎮上買了一套房子,決心在農村紮根。」談起幸福生活,同為鄉村教師的潘艷妮夫婦激動地說。

睡不好、吃不香,教師怎能安心教書?近3年來,漢壽實施鄉村中小學教師安居工程,計劃建設教師公租房1286套,總建築面積約6.3萬平米,總投資7253.53萬元,現已建成894套,改善了鄉村教師居住條件。

筆者走進一戶教師家庭,這套公租房面積大約60平米,裡面配有衛生間、廚房,還有客廳和2間卧室。房間雖然不大,但舒適夠用,保證了鄉村教師的體面生活。

除了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漢壽教師的績效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福利待遇也由縣財政全額發放到位。同時落實鄉鎮事業單位補貼,設立村小特殊崗位津貼和交通補助,並在評先晉職、提高學習等方面優先考慮。漢壽縣還設立溫暖工程,建立困難教職工檔案,對因病因災致貧的鄉村教師進行精準扶助。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持,穩定了鄉村教師隊伍,使一大批優秀中青年教師願意在鄉村任教。

資源共享讓教師教得好

「培訓讓我受益良多,教學中的一個個困惑,逐步得到解決。『國培』成為我今生幸福的記憶。」這是太子廟鎮中心小學教師李霞參加省中小學音樂教師「國培」後的感觸。

與多數中西部地區一樣,漢壽鄉村教師隊伍教研水平參差不齊,為此該縣採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教育專家來縣講學,同時每年選派骨幹教師外出參加教育部、湖南省組織的研修培訓,創建名師工作室,定期組織專家深入鄉村學校傳經送寶,提升鄉村教師教研水平。

2015年,在教育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評選中,漢壽縣各鄉村學校結合自身實際,利用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參與曬課活動,共曬課3499節,切實提高了鄉村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水平。教師李霞執教的一年級音樂課《買菜》被評為部級優課,全縣 4節部優課來自鄉村學校。

村小師生數量少,很難單獨組織學生活動,為此,縣教育局要求他們積极參与片區學校組織的學生廣播操比賽、校園藝術節等各類活動。各村小也因地制宜,結合本地傳統,利用鄉鎮少年宮資源,開設了舞蹈、文學、書畫、器樂等校本特色課程。

「優秀的校本課程讓學校『站起來』﹑教師『動起來』﹑學生『活起來』,給校園注入了活力。」縣教育局基教股負責人說。

目前,漢壽正著手實施以南嶽路實驗學校為主校,株木山中心小學、龍陽圍堤湖學校、東嶽廟白竹村小等為分校的「1+N」網路聯校,將網路主校的課堂教學、教研及教學資源以網路共享方式推送到鄉村小學或教學點,實現課堂教學同步實施、教師同步研修、教學資源同步共享,使開不齊課、上不好課的鄉村學校與擁有豐富教育資源的城區學校同上一堂課,最大限度地解決鄉村偏遠學校資源短缺問題,讓鄉村學校師生共享教育信息化成果。

創新評價讓教師有奔頭

早在2013年,漢壽就啟動了學校發展性評價工作,將發展性評價指標納入學校年度目標管理考核,由過去的終結性評價改為過程性評價,關注學校自身發展,「讓每一所學校都進步」。

2015年,縣教育局創新評價機制,出台多項考評新規,對學校實施分類評價、骨幹分線考核和教育「四風」評價等。評價制度的方向性改變,讓鄉村學校看到希望,在評價制度推動下,城鄉學校差距逐年縮小。

2016年4月的漢壽教育工作會上,獲得「縣十佳校長」「縣十佳師德標兵」「縣十佳班主任」「縣十佳教學能手」「最美鄉村教師」等各種榮譽的教師中,鄉村教師佔80%。他們分別獲得2000元至5000元不等的獎金。獲得「最美鄉村教師」稱號的潘艷妮喜極而泣地說道:「紮根鄉村教學十幾年,能得到如此高的榮譽,我很滿足。」

在2016年度「漢壽名師」評選活動中,全縣大街小巷﹑城鎮鄉村的群眾都在為自己心目中的「名師」加油點贊。「漢壽名師」由縣教育局、縣教育基金會組織評選,經過個人申報﹑學校推薦﹑評委會考察﹑聽課﹑審核﹑評定及網上公示等嚴格程序,最終當選的10位「名師」在教師節進行表彰,每人獲得1萬元獎勵,他們的事迹還在報紙、電視、網路上進行宣傳展示。

漢壽教育基金會負責人介紹,自2010年啟動教師系列評選表彰活動以來,通過媒體集中宣傳,挖掘了鄉村教師典型,提升了鄉村教師職業榮譽感,激發了鄉村教師的工作激情,全縣關愛鄉村教師蔚然成風。

如今,漢壽鄉村教師迅速成長:毓德鋪永固教學點教師王小蘭獲評湖南省「最美鄉村教師」;豐家鋪鄉芭蕉小學教師周雪炭獲評湖南「運達」優秀鄉村教師;漢壽一中特級教師馬雲獲得常德市首屆「翦伯贊教育突出貢獻獎」;10多名鄉村教師被評為省市優秀教師。

筆者採訪中與老鄉聊天,一名家長說,以前農村學生家長望子成龍心切,省吃儉用把孩子送到城裡上學,現在看到鄉村教育質量越來越好,更多年輕教師來到鄉村學校,都願意把孩子放在身邊念書。

顯然,當鄉村教師奉獻中有快樂、體面和尊嚴,享受到職業幸福,鄉村教師「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自然水到渠成,鄉村教育的復興也不再是夢想。

《中國教師報》2017年07月12日第1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局長出鏡·張銳鋒
音樂教育,在哪裡迷了路
作業,留給學生,更留給自己
習作教學的三個關鍵詞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為鄉村教師立傳
他們是鄉村教師
以鄉情促鄉村教師回歸鄉土
鄉村教師的十大孤獨
建構鄉村教師培養長效機制
振興鄉村教育的兩大關鍵:師資建設和鄉村教育模式改革
鄉村教師無言的痛
讓鄉村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鄉村教育的脊樑
關注鄉村寄宿制學校計劃,百名鄉村教師齊聚三亞
以大教育視野振興鄉村教育
潘惠麗委員:建議研製鄉村教育振興計劃
朱永新委員:實施鄉村教育振興行動計劃
樊英:踐行南師思想 做鄉村教育的傳燈人
鄉村教師有效培訓模式探索與實踐
馬雲鄉村教師獎頒獎 同時發布鄉村住宿學校計劃
留住鄉村教育的「鄉土味」
鄉村教師索佩珍 三尺講台放飛希望
教育部:提高鄉村教師待遇 認真落實各項津補貼政策
為什麼鄉村一線教師「越教越窮」?鄉村教師揭開真相,很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