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師承才是中醫藥發展的關鍵所在

師承才是中醫藥發展的關鍵所在

2000多年來的傳統中醫,素以師徒傳承的方式傳授診療理論和經驗,直至今日,這一精神仍未改變。不過,中醫藥傳承也面臨諸多挑戰,其中之一就是中醫藥繼承不足、創新不夠。今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以下簡稱《中醫藥法》)對師承方式做了明確規定。

如其中的第十五條,給出了「獲得中醫醫師資格」的具體辦法。在第三十三條規定,「中醫藥教育應當遵循中醫藥人才成長規律,注重中醫藥經典理論和中醫藥臨床實踐、現代教育方式和傳統教育方式相結合。」在第三十五條規定,「國家發展中醫藥師承教育,支持有豐富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的中醫醫師、中藥專業技術人員在執業、業務活動中帶徒授業,傳授中醫藥理論和技術方法,培養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

從上述規定可以看出,《中醫藥法》對「師承教育」給予了充分重視,並確定了其在中醫藥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對於中醫館和藥店來說,名醫固然是醫館和門店的招牌,但畢竟人數有限,而師徒傳承能夠幫助包括國醫館、藥店在內的中醫藥行業更好地擴充人才隊伍,當優秀人才越來越多時,大量的人才儲備將對中醫藥事業的整體發展起到強大的助推作用。那麼,師徒傳承在如今的中醫院是怎樣一種現狀?藥店和中醫館能恢復以前的師徒帶教模式嗎?我們分兩期來探討。

關於中醫師徒傳承最早的記錄是《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用了10年才等來一個懷揣禁方書的師父;長桑君10年尋找,才找到一個衣缽傳人。中醫師徒傳承作為中醫藥人才培養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在當前的環境下備受行業關注。有人認為,「復辟『師徒傳承』只會滿足少數人膨脹的私慾,不僅無法振興中醫,反而會使中醫迅速走向腐朽和墮落。」事實果真如此嗎?

師徒傳承是更為精細的傳授

國醫大師、廣東省中醫院教授禤國維認為:「學校傳授的都是基本理論,而師徒傳承則是更為精細的傳授」。據了解,禤國維在帶學生的過程中,不僅會修改學生寫的醫案,對背誦中醫學典籍提出嚴格要求,還會讓學生對自己診療的病人另開藥方,作為促進學生醫術精進的考驗和手段。

通過「師帶徒」模式,禤國維的弟子已經桃李遍天下,行過拜師禮的8名入室弟子如今也都成為了中醫學界的骨幹。其中,弟子陳達燦是廣東省中醫院院長,在特異性皮炎領域的研究被列入國家「十一五」課題;盧傳堅是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學術骨幹培養對象;劉巧則成為海南省皮膚病醫院院長等。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婦兒中心主任羅頌平出生在中醫世家,是其父親——中醫婦科泰斗羅元愷開創的「羅氏婦科」的學術傳人。羅頌平認為,學校教育和家傳絕學共同滋養了她在中醫婦科學上的紮實功底。學院派傳承更系統、更規範,少有門戶之見。相比之下,家傳師承更接地氣,一般都是學徒在侍診的過程中向師傅汲取知識,因而更能注重個性化的教與學,真正做到「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

強化中醫思維和動手能力

中醫講求望、聞、問、切,一名中醫師想要做好中醫四診,最好的學習方式就是在臨床中反覆實踐,通過與患者直接面對面的交流,掌握到中醫望、聞、問、切的精髓,而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常識表面。有人稱,只有經歷過師徒傳承的中醫醫師,才稱得上是一名合格的中醫。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表示,中醫藥在繼承發展過程中,需要一種包容。中醫藥的繼承發展,按照中醫傳統模式的流派傳承、堅守中醫經典理論是一種模式,推進中醫與現代醫學融合、以現代科技研究中醫藥也是一種方式。大家殊途同歸,但出發點和歸宿都是一致的,都要相互尊重,堅持中醫藥自身規律。

對於學院化教育會肢解了中醫師承精髓的問題,張伯禮認為這樣的說法是偏頗的,師承和院校教育都各有優劣。因此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也要與時俱進,院校培養是主渠道,但要和師承教育緊密結合。當然,中醫的規培和西醫的規培,雖然形式基本一樣,但內容有很大不同。最重要的一點是,中醫規培的三年里,要進一步強化中醫思維、中醫動手能力,把中醫的精華傳承下去。

中醫的偉大在於辨證施治

2001年,廣東省中醫院在全國中醫醫療系統中率先拜師全國名中醫,啟動「名醫工程」,聘請鄧鐵濤、顏德馨、周仲瑛等15位全國名老中醫來院帶徒。第一批徒弟學成後,馬上接著帶第二批學生,實施「集體帶集體」模式。不僅如此,他們還組織「杏林尋寶」活動,將散落在民間的擁有特色療法的高手請入醫院。如今,廣東省中醫院開創的「集體帶集體」授徒模式,已經在全國中醫院產生示範效應,越來越多的中醫院採取類似模式培養中醫骨幹。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移動終端的飛速發展,中醫的師徒教育又逐漸出現了新的形式——依靠中醫智能雲系統,更多大師們將自己的真功夫以更精準的方式傳授給更多的中醫從業者和中醫愛好者,以造福更多的人。

國醫大師王琦也帶領弟子們自主創辦了王琦名醫傳承網站,並於2016年上半年成立「國醫大師王琦互聯網工作室」,通過遠程特需問診模式,為基層醫生提供醫案點評、處方指導,實現臨床經驗、原創技術的零距離傳播。

張伯禮說,中醫的偉大之處就在於,不管時代如何變化,不管病機如何變化,我們總能根據中醫之「道」,針對不同的病情表現狀態(證候),給出確實有效的解決方案。這太需要中醫藥界利用各種手段包括現代科學手段,深入學習、研究、挖掘中醫藥這個寶庫了。

收藏 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學家發現治療抑鬱症的關鍵,為抑鬱症開發新的更有效藥物
中藥現代化和智能製造,是影響中醫藥發展和國際化的關鍵
國醫大師路志正:九論制約中醫藥發展的關鍵問題
人工智慧發展關鍵在「人」
眼睛發炎癥狀有哪些 及時治療是關鍵
催奶神方竟無效?中醫師:關鍵在體質
自學中醫的兩大關鍵問題
作物育種關鍵技術的發展
親子關係的好壞,關鍵在於家長角色定位的正確與否
中美貿易摩擦:一切的關鍵是更好發展自己
研究發現:導致糖尿病神經病變的關鍵竟是它
發展人工智慧,關鍵要用起來!
正確理解中國哲學中的關鍵問題
挽回前任的關鍵,在於親密關係的及時維繫
中國綠色金融發展的關鍵
分手後重新整理與自我的關係,才是再出發的關鍵
這些都是培育好蘭草的關鍵所在
讓CAR-T療法邁向實體瘤,科學家發現關鍵機制
拍好花的八個關鍵詞,希望對你有些啟發
打通智能硬體的「任督二脈」——智能家居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