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禁止學前教育:德國人用怎樣奇特的方法培養孩子?

禁止學前教育:德國人用怎樣奇特的方法培養孩子?

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

德國幼兒園沒有年級,所有年齡的都混在一起;德國小學校都是半日制的,下午沒有課,只有課外活動;英語3年級才開始學習;小學4年級畢業,根據老師推薦升學,學習技工,中專或者上以後能上大學的文理中學;上大學的比例還沒中國高……然而,為什麼8200萬的德國人分享了世界上一半的諾貝爾獎?

答案竟然是——不要過早過度開發兒童智力,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1.憲法禁止學前教育

通過國家介入,禁止對孩子過早開發智力,避免將孩子大腦變成硬碟,留給孩子大腦更多的想像空間。孩子在小學前「唯一任務」就是快樂成長。

原以為在德國只有幼兒園的孩子不允許學習專業知識,後來才發現上小學的孩子也不能學習額外的課程,即使這個孩子的智商超過同齡人。

來自科隆的桑德拉寫到:「今年我兒子7歲,我向學校老師提出,能否額外教他一些東西,因為他5-6歲的時候就自己在家學會了基本的閱讀、書寫和簡單的數學計算。老師表示反對並說:您應該讓您的孩子與其他孩子保持同步。」

如果說在上學前對孩子非要進行「教育」的話,那「教育」的重點只有三個方面:

a、基本的社會常識,比如不允許暴力、不大聲說話等。

b、孩子的動手能力。在幼兒園期間孩子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手工製作,讓他們從小就主動做具體的事情。

c、保護孩子情感胚胎,培養情商,培養領導力。原以為只有德國才有如此奇怪的規定。其實,歐洲有關國家對待小孩子的做法基本上大同小異。

比如幼兒園時,老師會教孩子們如何乘坐公共交通回家,如果遵守交通規則,在公共場合不可大聲說話,甚至是如何進行垃圾分類等遵守社會秩序的教育。

而如果孩子對某類學科,比如音樂、藝術或體育感興趣,他們是有權利在一些學校或機構進行學習的,甚至有些是免費的。

在德國有一本有關兒童教育的書,十分流行,叫Struwwelpeter:以很多荒誕詼諧的故事,來告訴孩子們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們最注重孩子的性格、品德培養,很多好習慣也是因為從小家庭教育的結果。

比如自理能力:如飲食、睡眠、排泄安排、自理能力訓練。

比如規則意識:盛入自己盤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必須先吃完飯菜,才能吃零食。

比如愛心:很多家庭會在家中養小動物、如小狗、小貓,讓孩子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懂得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生命。

比如堅強:孩子摔倒後,只要不是很嚴重,父母不會馬上去幫忙,而是讓他們學會自己站起來。

比如尊重:告訴孩子要尊重別人的隱私。德國父母很多不會在未經過孩子同意時去翻閱孩子的東西。

比如禮貌:德國父母在尋求孩子幫忙時會說bitte(請),之後會說danke(謝謝)。

比如理財:德國父母會非常嚴格地控制零用錢數量,會讓孩子做些簡單的家務以獲得零用錢,避免不勞而獲。

比如承擔後果:有一個德國母親對自己總是起晚的兒子說「很遺憾,我不能開車送你去學校。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選擇是放棄早餐,還是遲到。」

比如承擔責任:有嚴厲的德國家庭,如果孩子忘了把臟衣服放進洗衣袋,他還得繼續穿臟衣服。

比如誠信:德國家長首先會以身作則,並經常會告訴孩子,要遵守約定,不能輕易誓言,答應過的事情,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到。

比如自信:德國家長非常重視自己孩子的自信培養,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家長都會給與更多的鼓勵和讚賞,因為他們知道孩子從小的自信來源是父母。他們也絕不以成績的好壞去否認自己孩子在其他方面的優秀。

比如合作:在德國無論是家裡還是學校,都會有意的去為孩子們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因為在德國有這麼一句話叫做「Weralleine arbeitet , addiert. Wer zusammen arbeitet, multipliziert.」(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

歐洲人普遍認為,孩子有自身的成長規律,他們在相應的階段要做相應的事情。過早灌輸知識,他們的想像力和思考能力會被破壞掉,由此造成了孩被動接受知識而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慣。

2. 每個人都有責任隨時隨地教育孩子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跟一個德國朋友出去,路過郊區的一條小河,看到一個小孩在釣魚,旁邊卻放著兩根釣竿,德國朋友不高興地走過去,問道:「怎麼有兩根釣竿?」(德國規定釣魚一個人只能用一根釣竿)

小孩回答說:「跟同學一起來的,他上洗手間了。」(果然不一會,上洗手間的孩子回來了)

德國朋友繼續問道:「有執照嗎?」(德國規定釣魚要有執照的)

兩個小孩趕緊掏出執照:「有呢,你看。」

「帶尺子了嗎?」德國朋友又問道(德國規定釣魚要有尺子,釣上來的魚不到規定的尺寸要放回去)

「帶了帶了。」兩個孩又連忙掏出尺子來。

「哦。」於是德國朋友就走開了。

一旁的我很奇怪,不知道朋友為什麼要管那麼多,「那兩個是你家親戚的孩子?」

「不是。」

「你朋友的孩子?」

「也不是。我不認識他們。」

「什麼?不認識?怎麼可能呢?那人家幹嘛要聽你管教?」

「呵。教育是整個社會的責任,孩子是德國的未來,我們每個德國人都有責任隨時隨地進行教育。」德國朋友淡淡地說著。

3.殘酷教育

德國人認為,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退出父母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面對措折惶恐無助,不如從小摔摔打打,「撞」出面對人生的勇氣和本事。因此,「殘酷教育」在德國的幼兒教育中成為流行驅勢。某學者為了深入了解現在德國流行的「殘酷教育」,走進了幼稚園。

幼兒園是一座兩層小樓。室外有大片的活動場地,草地、沙地、石頭地……卻沒有看到國內常見的塑膠地。孩子們在戶外活動時膽子很大,登梯爬高一點都不含糊。老師們則站在遠處觀察,不怎麼干涉。

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在室外玩耍的孩子卻看不到穿棉衣或防寒服,頂多穿一件絨衣,也有隻穿半截袖上衣、短褲或短裙。看著我大驚小怪的模樣,陪同我的雅娜老師解釋說:「幼兒應該比大人少穿點衣服。

他們精力旺盛幾乎可以用來發電。活動量大容易出汗,穿多了反而容易感冒。臃腫的服裝還會影響他們的活泛性。」

4.從不強迫孩子

雅娜老師說:「德國人從來不喂孩子吃飯,如果孩子餓了,自己會主動吃的。格碧妮現在不會自己吃,下次就會了。」

蘇珊娜博士說:「孩子不會做的事,老師只在必要時給以言語或者行為上的鼓勵和暗示,大人不要強迫他們做什麼,也不包攬,因為那樣可能會抑制孩子獨立行為的發展。

幫他完成某些事,日後他就只會做那些別人做過的事,而缺乏創造性。」

5.大人向孩子認錯

蘇珊娜博士認為,家長必須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給以孩子盡量多的愛而不是寵溺,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家長要常把「對不起」、「請原諒」和「謝謝」之類的詞掛在嘴邊。

由於得到父母的愛護和尊重,德國的小孩從小就參與家庭的各種活動,並提出自己的意見,比如購買什麼樣的家用電器、汽車,如何布置房間、處理家務等,孩子都可以以小主人的身份父母一起商討,父母願意傾聽孩子的意見,充分肯定孩子正確的想法和行為。

6.法律嚴禁父母嘮叨

在德國,愛護兒童、保護兒童的合法權益已被行入法律條款。一方面法律規定孩子要幫助父母洗碗、掃地和買東西,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另一方面,嚴禁父母「嘮叨、打罵或不愛子女」,如果孩子認為自己得不到父母的尊重或受到冷落,可以向法院控告自己的雙親。此外,法律還詳細解釋了兒童享有的各項權利。

7.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

德國人抱孩子方法奇特:孩子跨坐在爸爸的一隻胳膊上,紅撲撲的小臉朝外,後背貼著爸爸的胸口,小胳膊小腿向外伸著,樣子好像浮在水面上的小青蛙。在瑟瑟的寒風中,「狠心」的家長不給小孩過多的遮蓋,還不慌不忙地走出幼兒園。

蘇珊娜博士說:「德國人把孩子看成一粒種子,他們需要自然的生長環境,不可過於控制,給孩子留下盡量多的自由發展空間。比如,抱孩子時孩子的臉朝外,眼睛和大人的視野基本一樣,小手小腿可以自由地活動,全身能充分地與陽光和空氣接觸,有利於他們適應自然環境,茁壯成長。」

8. 德國老師資質嚴格,收入不菲

在德國,中小學教師的職業有非常不錯的收入。據政府的相關統計,德國政府支付給中小學教師的工資為人均國民收入的2倍多。德國中學教師人均年稅前收入超過45,000歐元,與德國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職員的人均年稅前收入相當,與其他一些行業相比,中小學教師屬於名副其實的「中高收入階層」。

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教師的收入也有一定差異,但不會很大,至多為30%左右,因為德國社會最不能容忍的是不公正,這種價值取向已滲入他們的血脈,積澱成為一種民族文化。

放眼整個世界,德國中小學教師的收入高於除瑞士以外的其他工業化國家而高居全球第二。在職業屬性上,德國的中小學教師屬於國家的公務人員,受不解僱的保護,無失業之虞,而且每年還有兩個很長的假期。

這麼好的收入待遇,使得德國中小學教師任職資格的門檻也隨之提高。你若想成為一名中小學教師,至少要過三道「關口」:

首先,你得拿到大學本科或者更高的學歷。

其次,你得一本正經地接受心理學、教育學的專業訓練,參加權威機構組織的相關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

最後,你必須參加國家組織的教師資格考試並取得合格成績。

這三關都不是輕而易舉能闖過去的。在德國,大學學制一般為理工科4年,人文科5年,醫科8年。大學前兩年學基礎課,考試不及格不能進入第二階段的學習。

第二階段是專業課學習,考試及格才能拿到學分,只有積累了足夠的學分,才能拿到大學畢業文憑。

由於大學學習要求很高,加上許多學生要一邊打工補貼生活,一邊又要隨「不懂變通」的教授們認真讀書,因此,無論是基礎課考試,還是專業課學分,都難以一帆風順。大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越來越長,據了解,目前德國大學生從入校到畢業,平均需要7年, 4-5年能畢業的人是少數。

如果想當教師,好不容易拿到畢業文憑後,還要應付心理學、教育學考試,尤其是難度最大的國家教師資格考試,這大約要花3年左右時間,而且,即便你花了那麼多時間培訓應考,也不一定能夠通過教師資格考試。

再加上自20世紀80年代起,德國的出生率呈下降趨勢,中小學校學生人數減少,教師職位空缺主要靠自然減員,而德國的制度設置又基本杜絕了「走後門」的陋習,單純的德國人要想成為中小學教師,競爭和篩選十分激烈,只有那些真正熱愛教育而又有真才實學的人才能成為教師。

而一旦實現當教師的夢想時,年齡已在30歲上下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小學教師職業備受尊重,基礎教育界人才薈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從那以後,我和女兒就只談錢了
GPA、社交和實習,一個都不能少?想在美國大學生存下來,可能你得試試「聰明」學習法
耶魯教授24年的深刻反思:你所羨慕的精英教育正在培養一模一樣的人
美國首席大法官在兒子畢業典禮上「祝福」大家經受挫折,燃爆美國社交網路
選課是個什麼鬼?能令孩子的高中和大學生活雞飛狗跳!

TAG:美國留學媽媽圈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教育培育的是什麼樣子的人才?
你知道德國禁止學前教育的真正原因嗎?
孩子的職業教育,你的方法用對了嗎?
我們的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
什麼教育方法,能防止孩子被學校埋沒?
慧律法師:如何看待孩子的教育
對孩子的國學教育有必要嗎?
教育兒女最好的方法是教他們念佛
好的家庭教育什麼樣?
古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這些方法值得家長們學習
教育孩子全靠吼?正確教育孩子的方式是這樣的!
如何教育厭學的孩子
霍思燕的教育方法你們都學會了嗎?撒嬌裝柔弱的方式很管用
家長如何正確教育孩子方法,你用對了嗎?
問題孩子該怎麼教?——阿德勒個體心理學之教育篇
培養孩子教育孩子的思路
NLP導師講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麼?
學誠法師:佛教是一種系統完整的生命教育
威廉不喜歡夏洛特?其實他是女兒奴,這是凱特和威廉教育方法!
幼兒教育案例——用科學知識培養孩子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