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精神現象學的天界與下凡(上)

精神現象學的天界與下凡(上)

編者按

這是有關生命、意識、世界等三者關係的思想札記,主要探討了精神的內部構成,及其與物質的相生交互,其中涉及了思維、意識、慾望、自我、自由、愛、信仰、詩、語言、勞動、解放等諸多生命主題。

意行

295、純粹的物質和純粹的精神,分別是死亡和永生之所,時空尺度下的生命在二者交匯中湧現。

296、人是唯一併現物質和精神雙重本質的存在者,從二者的兩極把持中,這團意識體,由此交匯之處,時刻擇向,並最終歸於其中一極。

297、每一刻,人都置身於死亡和永生非此即彼的顯現之中,意識有一秒鐘凝入物質的慣性,像在拋物線中那樣通過時間,這一秒的生命就成為了死亡;意識有一秒鐘追察到自身,並歸入他的源頭,這一秒的生命就成為了永生。

298、永生之門即虛空之門,它在原初之地,朝向所有穿過物質而不參與衰變的意識流。

299、人的絕境在純粹的物質里,那是意識的盡頭,黑暗、靜止、同一。意識始於精神,止於物質,死亡在其喪盡處,新生在其復現時。示現精神的存在,每一刻都在重造時空,不可複製,也無法磨滅。

300、人來自意識,卻囚於物質。進入物質並從物質中塑形之後,意識就失去了元身,從此在物質的異國中流離失所,歷經苦役,或隱姓埋名,或改頭換面,及至幽閉於頭身所受的慣性世界之中,遺忘了原初的來處,不再認識精神的本來面目。

301、意識的原初之地,是人類永恆的鄉愁。

302、那些還葆有靈魂的人,時常地……每時每刻地,領受著一種意欲歸去又不知所歸的莫名衝動,其實……這就是意識在慣性世界裡對精神故地的懷念。自我意識只有褪盡物質重力,才能回到他們的原鄉,與創世的精神同在。

303、遵循隨類同一的屬性,物質必須滅活精神。消除個體,是物質系統的自潔。消滅個體精神,是物質現實的本能。這種世界的基本法則,是殺掉人,存留物。所有本質的人,在這重重的殺戮之中,經歷著遍布各處的犧牲和逃亡。這些人,每一個,都將成為烈士。

304、在精神中存在,意識要回到自身。而在物質中存續,意識則要化為物,像物那樣靜止,像物那樣運行,像物那樣衰變,像物那樣並不存在。如果說,就本質而言,只存在一種關於人的異化,那就是這種最普遍,當然也是最深重的意識質變——意識的物化,意識完全轉化為思維,是人淪為物,使存在的不復存在。

305、從精神那裡分有了存在之後,意識本是要穿越萬物,復返天界,結果卻被地面截留,化作了一根根形狀各異的鹽柱。人,再沒有別的去處,要麼歸於虛空,要麼化作塵土。

306、精神顯現個體,物質維持同一,二者以相對的屬性,時刻爭奪著人的存在,其中互相持有的部分出現了人的自我,這是物質和意識交匯而成的第一位現象。與物質在何處結合,意識就在何處凝固,自我就在何處形成,一個人的世界,就在何處發生出來,這個世界就會在哪一種慣性里運行。

307、同時,意識深入物質的程度,決定了自我的兩極傾向。在物質粗淺之處,即與之結合的意識,所產生的自我,沉重機械,慣性巨大,幾無個體性可言;在物質深邃之處,方與之結合的意識,所產生的自我,接近於精神本體,僅帶有不易察覺,難以測量的慣性,自如空靈,示現獨一。

308、自我最先的形成之處,亦即意識與物質的初始結合,是身體,意識最先凝固在身體上。身體是自我的發軔。然後,就像虛空中的野獸被馴化了一樣,意識開始迎合這種結合,甚至將此變成了一種習慣,一種追求,自覺去尋找可以與之結合的物質。在現實的羅網之中,意識隨時並至終抵臨著來自各種物質的侵合。從粗淺的部分,比如族群、出身、職業、階層、性別等等,再到細緻的部分,比如道德、情趣、審美、回憶等,及至精微的部分,如家族無意識、慾望黑洞等,這些因素統統可以與意識結合為自我的內容。

309、通常而言,一個人的自我,就是從屬於他的各種意識結合物的拼圖-積木,一種部分之間相互融入、彼此生成的立體結構。當然,很多自我的結構是畸形的,甚至是無法稱之為結構的一種虛式,如果不在意識畛域,而在現實之中,那都是一些不可能建成房屋的瓦礫堆。

310、侵入意識的物,整合形成了將意識持控其中的慣性系。這時,意識就像處於機械運動中的物體,作為一個質點,變成了力學關係中的被預定者和可測定者,失去了本自無常的生機。

311、物質!物質!物質究竟是什麼呢?一切被自身顯現所規定的存在形式都是物質。物,是其所在,是其所現。與精神對自身顯現的無間否定相反,物質無限地被自身顯現所規定,無差地運行於慣性之中,只有時序,沒有時態。凡被物質納入其中,則進入慣性,時空屏蔽。

312、物性即慣性。

313、但是,物質的微妙之處在於,它是一條從入口到出口不斷遞減自身本質的存在隧道,物性在面光的向度上逐漸衰微,甚至物質的深處反物質,這是因為物質的盡頭-出口是精神。意識越深入物質,越接近它的盡頭,慣性越小,那裡已經處於精神的景深之中。而精神,是另一邊的名字。

314、物質和意識,這兩種迥異的運動形式,形成了彼此如處異界的兩種速度。物質改變運動狀態,必須克服自身質量所帶來的慣性,而後者在物質之中永不消失。物質無法更快,是因為無法脫離慣性。作為慣性世界之外的存在,意識來自虛空,又行於虛空,它以時間為空間,或者說,它的自身延展形成了時間——意識即時間,其速度無限大。

315、意識本身即是抵達。物質世界裡,只有光,類似意識。

316、在物質和意識這兩種互為異端的運動中,人分別抵達著他者和自我。

317、日久生情和一見鍾情,前者是由物質的抵達,後者是由意識的抵達,一個是從物質到精神,一個是從意識到精神。而完全由血緣達成的情感,則是從物質到物質,並無精神可言,不過是自我對外在化自身之物的認領,其中支配著被給予的無數代物種的知覺遺產。

318、漸悟是從意識到物質,頓悟是從意識到精神。物工必須循序漸進,神工必然一念即至。在精神之域,尚不能即時抵達,那是因為意識裡帶有自我的重力和慣性。

319、一切物質性的實現都結成在時間的向度上。

GIF/1K

左 梨 頻 道

學院野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梨 的精彩文章:

屋頂的雕像和地下室的色情狂

TAG:左梨 |

您可能感興趣

花亦:《精神現象學》當中的語言學現象
第67講:占卦中的精神現象學
倪梁康:現象學美學的起步
自然自明性的失落:一種精神病理學研究中的現象學進路
藝術中的美學直觀與美感享受——胡塞爾現象學美學
試論胡塞爾《現象學的觀念》中全新的維度-胡塞爾現象學如何看待「哲學的思維態度」?
現象學與語言分析
周五講座 北大 | 吳增定:疑與信——現象學中的自我與世界
神經現象學和冥想體驗
馬克思對黑格爾《精神現象學》的批判
現象學作為哲學
行為現象學:德雷福斯的一份學術遺產?
第四屆現象學教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
世界哲學大會文選 | 自我---一種現象學的陳述:時間性,主體間性,具身性
交叉於康德主義、現象學及新經驗主義路徑的先天、客觀性和判斷:向朱利奧·普雷蒂致敬
試論《文心雕龍》的物感符號過程——以符號現象學觀之
論威廉·詹姆斯對胡塞爾現象學的影響
海德格爾的現象學觀念——《存在與時間》「導論」的再審察
意象美學建構:本體論誤置與現象學重釋
從胡塞爾現象學到外爾規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