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學而思這類的奧數班對培養數學思維有用么?

學而思這類的奧數班對培養數學思維有用么?

請點擊「俏媽分級閱讀」關注俏媽

熟悉我的人知道,我是數學系出身,本科學應用數學,研究生是概率統計專業的,目前在雙鴨山大學(哈哈,中山大學)的統計系擔任專業碩士導師,每年參與研究生答辯。

所以自從開始討論教育,就有很多人問我,如何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學而思的奧數班到底有沒有用?

日常生活中我也碰到過很多家長,自己對數學毫無興趣,卻格外關注數學學習。

有的出於應試考慮,希望「學而思」等課外機構學奧數,在升學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進而獲得一個好學位;

有的可能看得更遠,希望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人工智慧已經步步逼近,可能未來就是一個演算法的世界,是數學家統治的世界,感覺不學好數學,未來的精英之門都要向TA關閉了。(其實也沒這麼誇張,還有藝術之門呢)

看來,學數學很難繞得過「學而思」這類機構所代表的奧數這個「難題」、「話題」...

數學教育渠道有哪些?

數學對於未來教育而言,非常重要。

現在的孩子,能夠接觸到的所有跟數學相關的教育渠道有哪些呢?

從家長們的討論看,自己數學不好,想提高孩子的數學思維感覺就是無門了,好像必須推給「學而思」了。

其實,在互聯網時代,什麼資源都不缺。這些年,關於數學思維的討論多了,數學學習資源也多了。

第一類,最常見的就是課內數學的補充,比如學而思這種課外輔導班、奧數班;

第二類,不以應試為目的的數學思維啟發課程,以低齡為主,一般針對5-10歲的孩子;

第三類,網路課程資源,比如說像可汗學院這樣從數學起步的慕課課程,可以從數數一直教到微積分複變函數實變函數,經過很多人驗證,完全可以達到相應的數學層級的要求。

這麼多資源,如果要培養數學思維,真正可以用得上是哪些資源呢?

關於奧數班

奧數班、學而思到底好不好?

我從小學開始進入奧數班,一直到中學六年,後來又專業讀數學。雖然不才,沒有成為數學家,好歹也有些經驗。

坦白講,我認為解答難題是進入數學思維的開始。如果永遠談基礎要紮實,不斷把過去學過的簡單知識反覆應用,這是無助於數學思維的,這叫理科學習文科化、數學學習政治化。天天把加減法背到爛熟,也和數學思維沒有一毛錢關係。我們中國的老太太,在菜市場可以輕鬆玩轉加減法,她們可不一定有數學思維。

最近,國內有個教育機構邀請了美國奧數隊的教練,卡耐基梅隆大學的數學教授羅博深做了一個講座,他也談到這個問題:中國孩子做題很快,而數學真正的樂趣在於做難題,挑戰自己,而不是重複計算機可以做的事情。

我讀書時還沒有什麼課外輔導班,都是學校老師召集一些尖子生在搞奧數;現在聽說已經不同了,學校老師不敢z也不願意去承擔這項工作,奧數也不再是少數人的事情,全民學奧數,成了商業機構的盈利點。

學而思或者奧數班,能夠推動孩子們,從具體到抽象,去解決較難的、進階的問題,這是好的一面。

可是我們見到的奧數班普遍存在著一種傾向——同一類問題的熟練程度掌握(刷題)。雖然提高難度很有意義,可是難度提高之後,就在這個難度上反覆訓練直至熟練掌握套路,這就犯了與課內教育相同的錯誤,又偏離了向數學思維行進的方向。

關於數學思維啟蒙班

上周,我就帶著8歲多的兒子,親身去體驗了一個數學思維啟發課程:教具十分新穎,教學思路也比課堂和輔導班有趣得多。

可是它的不足在於,它的高度並不是逐層向上累進,而是一種散點式的頭腦體操,比如說今天拼個圖,明天做個棋類的數字遊戲。對數學思維的培養,只能起到一半的作用。

關於網路學習資源及其他

可汗學院的數學課應該大家都比較熟悉了,現在也已經有了中文版。

現在也有很多翻譯著作非常好,如我已經推薦過的《數學很好玩》(具體名字記不清了),就是從身邊的數學談起,引申到6個數學難題,展示了數學之美與深奧。

《迷人的數學》這本書,是兒子的同學家長借給我的,也是很不錯的書,適合中學的孩子了解數學史。

這類關於數學思維的書籍,近些年來隨著這個概念的興起,而不斷傳入中國。有心人都可以找到。

我來總結一下,數學思維培育的大致路徑是這樣:

通過課內學習,已經初步具備解決基礎數學問題的能力 通過一些數學思維課進一步激發學數學的興趣 找到可汗學院這樣的系統學習平台,通過不斷推進學習新知識來強化舊知識的掌握 有興趣的同學學奧數解決數學難題

有了這種抽象的思維能力之後,再去看待現實生活中發生的頭緒紛雜的事情,能夠根據已有的形式的符號代入,來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數學思維的一種循環。

怎麼規劃數學學習?

雖然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數學思維的重要性,可是有多少家長會對如何進行數學學習這個問題做系統性的思考呢?根據我的觀察,很少很少。

很多家長本身從小就對數學充滿了恐懼,現在忽然意識到數學思維是影響孩子未來成長的重要因素,既茫然又焦慮,更容易無方向地亂撞亂試。

到底該如何制定一個有目標的整體的數學學習規劃?

數學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兒童認知的發展。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先看一看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發展四階段理論。到目前為止,這還是被廣泛認同的。

1

第一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

2

第二階段:前運算階段(2-7歲),兒童認知出現象徵或符號功能。這一階段又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概念或象徵思維階段(2~4歲)和直覺思維階段(4~7歲)。

3

第三階段:具體運算階段(7-12歲):兒童這時進行的運算仍需具體事物的支持,對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從沒發生過的事情還不能進行思考。

4

第四階段: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思維不必從具體事物和過程開始,可以利用語言文字,在頭腦中想像和思維,重建事物和過程來解決問題。

並不是所有兒童都在同一年齡完成相同的階段,但這些階段都是必經的。

在此,給大家幾點可以操作的建議:

1、直覺思維階段

在孩子早期的時候,例如四到六七歲,可以用形象的方式讓孩子對數學開始有感覺。比如說各種各樣的遊戲,包括益智類桌面遊戲;還有現在層出不窮的數學繪本。蒙特梭利教具,也是這一階段不錯的選擇。

在早期,孩子對抽象思維是沒有興趣的,應該用形象的遊戲化的方式激發孩子的興趣。

我十分認可這種引導孩子學習數學的入門做法。可是,作為一個專業學數學的人,我也得明確告訴大家——真正的數學思維恰恰在於抽象的能力,不要指望完全通過形象化的方式來建立數學思維。

根據皮亞傑的觀點(《智力心理學》),很多孩子的智力不差,但是數學能力卻不好,這是一個世界常見的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什麼是智力?智力是我們解決問題本身的邏輯思考能力。可是數學卻是了解邏輯結構的專屬科學。

我們不了解邏輯結構但依然可以用邏輯用得很好,就好比很多人不了解樂理,但是唱歌唱得很好,但這樣的人不能說他音樂素養很高。同理,很多智力很高、數學能力很差的孩子也佐證了這一點。

從這個角度,益智遊戲是可以激發人的智力,但是如果不加引導,還是無法轉化為數學思維。

2、具體運算階段

這個階段大概在7-12歲,就是小學階段。這個階段,家長應該開始密切觀察,當孩子對這些益智遊戲有感和某些數學難題有興趣的時候,要開始進入數學思維的引導。

如果家長自己無法把遊戲轉化為數學語言,就要藉助專業機構的一些課程,比如學校的數學學習,或者可汗學院的初級課程。課外的某些數學思維課程,也是可以嘗試的。這些課程普遍會在形式上下功夫,比較有趣。

這類數學遊戲其實在某寶上特別多,大同小異,可以讓孩子玩玩,不要太迷信就是了,會玩遊戲和學數學還是兩碼事。

3、形式運算階段

到了初中階段(12-15歲),就是真正塑造數學思維的階段了。在這個時候,如果真要培養數學思維,就應該快速向前,推動孩子從形象表達、圖形表達中迅速上升到抽象表達,要鼓勵孩子邁過抽象這個難關,這可能才是真正培養數學思維的開始。

當觀察到孩子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對數學建立起一定的認知,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數學問題後,要馬上進入下一步,進入抽象的能力。

什麼叫抽象的能力?前面說的失蹤彈孔的故事說的是一個抽象能力,把具體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抽象成數學的語言,再通過數學中已有的結論來解決。

這個過程恰恰是形象思維的反過程,是真正體現數學思維的過程。

我認為數學思維有兩個不可缺少的因素:

第一個是用數學的方式把具體問題抽象出來的能力;

第二個是感受純數學之美的能力。

數學之美的傳遞,絕不是依靠機械傳統的數學教育,很多數學家都在數學教育方面做出了努力,父母自己也可以先去看看。在《愛與數學》這本書中,著名的數學家愛德華.弗倫克爾這段話寫得非常好,就好像是我們中國的數學教育的寫照,看來全世界的數學教育都差不多——

如果學校在我們必修的「美術課」上只教給我們粉刷籬笆的方法,卻從來不各我們展示達芬奇與畢加索的作品,那麼大家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這樣做能提高藝術鑒賞力嗎?你還會有學習的慾望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學校就是這樣教授數學的。因此,在大多數人眼中,學習數學毫無意義,就像在籬芭旁邊坐等油漆干透。

想要看到美術大師們的畫作並不那麼困難,但是數學大師們的研究成果卻通常被束之高閣。

數學教育是如此僵化,我們也只能依靠自己了。

要敢於去理解抽象,敢於去挑戰,這是建立數學思維需要具備的能力。這是父母必須傳遞給孩子的,鼓勵他們,而不僅僅是把他們送到輔導機構,學會刷

題。

當然,到了這個階段,自學能力是更為重要的,父母除了精神鼓勵、幫忙找找學習資源之外,已經很難進行具體的指導了。

關於進入形式運算階段的年齡,按照皮亞傑的觀點,可能要到12歲以上,才會有這種抽象思維的能力。不過很多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可能十四五歲時已經在學微積分了。

皮亞傑的時代已經過去幾十年,時代環境都在變化,其實是不能迷信的。但是目前很多早教和兒童發展的觀點還是延用了他的觀點。

我的態度是,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需要家長細心觀察。

前面提到的數學思維,其實並不屬於專業的數學家範疇。

數學家愛德華說,我們學幾個和弦可能就能彈奏吉他來點綴生活,但絕不是要求你成為一個音樂家或吉他演奏專家。

我們了解數學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抽象能力,能夠感受數學之美,就能在生活中、學習其他學科時遊刃有餘了,並不是要求孩子們都成為數學家。

殘忍地說一句,如果你不想當甩手掌柜,數學思維的培養,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要依靠家長自身的視野和對資源的把控力(另外,你自己首先要克服當年對數學的恐懼吧,否則這種心態也是會傳染的)。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一個數學的學習尚且如此,更不要說給孩子制定更加系統的成長和學習的規划了。

ios讚賞渠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俏媽分級閱讀 的精彩文章:

小學的關鍵不在成績而在閱讀——暑假閱讀書單推薦!
對於普通大學生來說專業就是個pi
從零基礎到簡單章節書,英文閱讀怎樣一步步往上走
怎樣確定自己孩子的英文水平,給他選擇合適的英文書?

TAG:俏媽分級閱讀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學就會的6類數學小遊戲,用百數板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逼孩子數數錯啦!數學啟蒙要先培養「數學思維」做才有用!
鍛煉你的邏輯思維與數學思維
讓數學變有趣,這套世界趣味數學培養天才兒童的數學思維力
數學與哲學 人類思維的
別再逼孩子數數啦!數學啟蒙要先培養「數學思維」才有用!
別再逼孩子數數啦!數學啟蒙要先培養「數學思維」做才有用!
數學思維訓練
如何鍛煉數學思維
數學家研究的素數對人類生活有什麼用?
生活中處處是數學,孩子的數學思維該怎麼培養?
用實驗「玩」數學,孩子的思維這樣養成
數學不好的人,學習數學有什麼用?
如何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很重要
學習數學有什麼用,數學對科學來說有何意義?
數學直覺思維的基本特徵
對數學的思考
數學基本思想與教學
【孩子思維力訓練】數學啟蒙絕不是學數數或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