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氣十足:周作人書法作品欣賞
和魯迅先生一樣,周作人(知堂)也是個一生都只用毛筆書寫的近現代文人,無論文稿、書信還是日記,他都棄水筆而不用,而喜歡以兼毫或狼毫的小楷筆,自己磨墨書寫。雖然,周氏兄弟在中國新文學運動中都是開山派的人物,但他們的思想、性格以及文風卻是迥然而異的,至於後來人生道路的選擇,那更是背道而馳。所以,魯迅的文名和書名如光芒之萬丈,而周作人則顯得黯淡無色多了。文名尚且如此,至於書名,那更是不為外人知,或者,他就根本沒有書名。大概除了極少數的文人圈外,並無多少人關注他的字。
其實,周作人的字,可以說是和他的散文一樣的精彩與耐讀。就我個人以為,若僅從尺牘體的文人字來看,他的字,即使和魯迅先生的書法相比,一時也難分伯仲。魯迅的書法筆力沉穩,線條含蓄古雅;周作人的書法則生澀古拙,別有滋味。有人說,周氏兄弟的思想文章,各不相同,就是書法也絕無相似之處。對此我倒不以為然,雖說從外表看,兄弟倆的書法似乎不太一樣,但若從內里分析,他倆卻透出一樣的閑雅散澹,清逸超凡的書卷氣,而且,在氣息上還頗有幾分神似吶。記得早年晚生曾在著名學者鄧雲鄉先生的家中,聽老人談起過新文學前輩的文人字,他最推崇的就是周氏兄弟倆的尺牘書法,他也說兄弟倆在筆姿上有相類似的地方,這或許有先天的因素。老人還舉例說清末書法家譚延闓、譚澤闓兄弟也是。後來,雲鄉先生在他的文章里還專門寫了這一段:「魯迅先生、知堂老人在寫字上是十分相像的。字都很規矩,十分熟練,運筆一長橫、一捺中,均蒼勁有古意,非一般俗書可比。」雲鄉先生年輕時在北大曾聽過周作人的課,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又經常與知堂老人魚雁往還。但可惜的是,他藏有知堂老人的二三十封信札詩箋,都在「文 革」中被抄走而失落了。


※上海博物館藏 趙孟頫《行書十札卷》
※黃永玉 寫荷作品 欣賞
※張大千先生難得的 佳作
TAG:沃德利成書畫院 |
※「作人作文」,錢鍾書暗諷周作人?錢氏小說《貓》的原型
※周作人:聰明人都喜歡沉默
※周作人是公開的文化漢奸,而錢玄同竟是「周作人第二」?
※潘坤球:再讀《周作人代表作選》
※中國作家周作人語錄
※茶人茶話,周作人:喝茶
※沈從文:從周作人魯迅作品學習抒情
※盪子與賢人:周作人與靄理士
※周作人:生活的藝術
※周作人:三頓飯
※周作人的苦味人生
※周作人:啞巴禮讚
※蔡元培與周作人
※周作人《烏篷船》
※周作人:沉默是金,智者寡言
※周作人:「文化漢奸」建國後的慘淡人生
※東方歷史沙龍盪子與賢人:周作人與靄理士
※《知堂書話》:魯迅是戰士,周作人則是典型的文人,隱忍而無奈
※周作人遺囑中的深意
※影像 周作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