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練式企業內訓師》小知識之關於學習動力的小筆記(一)

《教練式企業內訓師》小知識之關於學習動力的小筆記(一)

學習動力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本文從《津巴多普通心理學》、奧姆羅德的《教育心理學》和陳琦的《當代教育心理學》中摘錄了如下與學習動力相關的內容。

一、獎勵(強化)的應用

(一)對行為的強化

強化行為的基本方式是將這種行為與積極的體驗相聯繫。所謂積極體驗主要包括以下四種(津巴多,2008:214-218;奧姆羅德,2005:338-340)。

1.基本生理需要得到滿足(比如保暖、安全)——能產生這類強化的東西被稱為初級強化物,比如水、事物、空氣、溫暖。

2.具有積極意義的任何其他體驗或物品——這類東西被稱為次級強化物,比如肯定的微笑、讚美的語言、關心的舉動、好成績、錢、更高的職位或社會地位等;需要注意的是,次級強化物對每人的強化作用不盡相同,因為次級強化物來自每個人過往的生活體驗、文化背景和客觀情況,比如有的學生喜歡好成績,有的學生可能反映平平,有的人可能給錢是最好的獎勵,有的人可能認為表揚是更重要的獎勵。心理學研究中發現,讓人有機會從事自己喜歡的活動也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次級強化物,可以用個人喜好的活動(比如去健身房、吃一頓大餐)來強化個人不喜歡的活動(比如加班)。

3.人的內在滿足(比如自信、成就感、活動過程中的愉悅和滿足感)——這種現象被稱為內部強化,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人可以在沒有任何外部強化物存在時依然會廢寢忘食地做自己喜歡的事。

4.任何負面體驗的消失,比如吃藥後頭疼消失,人下次頭疼是就會再次吃藥;如果學習後工作中的問題得以消除,那人自然更有可能選擇繼續學習;如果練習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避免被責罵和侮辱,那麼人自然會多加練習。

(二)加強強化效果的方法(津巴多,2008:215-217;奧姆羅德,2005:341-343)

1.強化與行為的關係越具體而明確,強化效果越好。可以用合同、公約等方式將明確的行為和相關的獎勵措施表達出來,描述清楚。

2.強化與行為發生的時間間隔越短,強化效果越好。正如第一節中引用的神經元之間連接的基本原則(如果兩個神經元一起被活化,它們之間就會建立連接或連接得更緊密),越緊密發生的時間,其關聯就越強。

3.量身定做的強化物最有用。上面提到的四類強化物,除了基本生理需要具有普遍性,其他三種都因人而異。如何能確定哪種強化物最適合哪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人自己選擇。

4.對群體表現,而不僅是個人表現進行強化。獎勵群體與獎勵個人相比,通常可以有效促進群體間在學習過程中的互相幫助。

5.新行為建立初期適合連續強化(也就是每一次做對都有獎勵),新行為建立後的鞏固階段適合間隔強化。研究證明,間隔強化是保持已經習得的行為,抵抗消退的最有效方法。津巴多詳細描述了間隔強化的四種類型:固定比率(比如計件工資)、變動比率(比如銷售)、固定間隔(比如月薪)、變動間隔(比如隨機抽查)。間隔強化的總體規律有兩個。第一:總體來說,按照比率給予的間隔強化比按照時間間隔給予的間隔強化效果好。第二:固定比率和固定間隔的強化,都會發生一個強化物(比如月薪)給予後行為短暫停歇,到間隔期快結束時迅速提高生產力的情況;相比之下,變動比率和變動間隔的強化,會帶來比較穩定的行動(比如老闆隨機到訪的情況下,員工可能會選擇穩定一致的行為方式)。

6.促進內部強化。當內部強化足夠多時,外部強化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此時外部強化甚至會有反應用,詳見下文激勵部分)。

7.不斷堅持進行強化。牢記行為的鞏固需要時間,強化機制的迅速消失很容易帶來行為的消退。

二、懲罰的運用技巧

懲罰也是一種經常用來影響行為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把某行為與令人厭惡的消極體驗相關聯,從而減少該行為再次發生的可能性。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對於遲到、缺勤的罰款。但懲罰的運用會產生諸多問題,因此必須謹慎選用,而且注意有效懲罰的方法。有一些學者認為懲罰對行為的改變效果並不是很好,而且往往只是暫時性的而不是永久的(奧姆羅德,2005:352)。

(一)懲罰無效

奧姆羅德(奧姆羅德,2005:353-354)總結了幾種在學校環境中典型的無效懲罰:體罰、心理懲罰(傷害學生自信心的尷尬評論或公開羞辱)、額外作業和校外停學。

津巴多總結了懲罰無效的四個原因(津巴多,2008:221):

1.當懲罰的威脅消除以後,懲罰所具有的壓制行為的力量通常就會消失,比如交通不在時,交通違法行為就可能上升;

2.懲罰會引發逃避或攻擊行為,生物體(包括人和動物)在收到懲罰往往會嘗試逃跑或躲避懲罰,但如果無路可逃時,就可能會變得富於攻擊性;

3.懲罰會讓學習者變得憂慮和恐懼,這會阻礙他們學習更好的新反應,甚至於產生習得性無助的行為模式(不做任何改變的嘗試)或產生抑鬱的心理狀態。其具體原因有兩方面。其一,懲罰讓學生將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悲慘境遇上,這會干擾新的學習過程。其二,懲罰所關注的是不該做什麼,而無法讓學習者看到應該做什麼。

4.懲罰的實施往往不公平,或者往往在被懲罰者心中被解釋成不公平甚至某種偏見和歧視的結果。

(二)懲罰有效的方法

津巴多(津巴多,2008:221)和奧姆羅德(奧姆羅德,2005:354)分別總結了有效懲罰的方法,匯總如下:

1.提前告知什麼樣的行為會受到懲罰和懲罰的具體方式。提前告知可以讓一部分人不再做被禁止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當人因為錯誤行為被懲罰時,如果懲罰已經被提前告知,那麼人就不會產生吃驚、怨恨等負面情緒。提前告知對於消除懲罰帶來的負面情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可以降低懲罰無效的可能性。

2.解釋為什麼受到懲罰的行為是不能接受的。行為不被接受的原因可能有很多角度,比如不利於自身發展、威脅他人安全和尊嚴、干擾了群體活動、損壞了財產等等。對原因的解釋如果被接受,通常效果極好。

3.懲罰應該明確針對行為,不是針對人。或者說,要強調是行為不受環境,而不是人本身不受歡迎。

4.在說明不良行為時,同時強化其他期望的行為。這樣可以傳遞積極、樂觀的信息,即行為時可以並且會改善的。

5.最有效的懲罰措施通常是喪失某些東西(比如喪失特權),而不是施加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比如疼痛)。

6.懲罰的實施要緊跟不良行為,而且在時間和強度上應該加以限制,只要能達到制止不良行為的目的就夠了;懲罰最好與預告內容完全一致,不隨意被擴大懲罰的行為或懲罰的方式。

7.懲罰最好不要公開進行。公開懲罰不僅會帶來巨大的尷尬或羞辱從而使懲罰無效;而且公開懲罰所帶來的關注對有一些人來說反而是一種強化。

8.懲罰不應該向被懲罰者傳遞混淆的信息(比如「你不能打別人,但我能打你」);

9.懲罰應該保持一致,而且必須每次錯誤行為出現時都要加以懲罰,而且要堅持到底。與間隔強化不同,間隔進行懲罰的效果會差很多。警告一次是必要的,多次就是無效的。「說而不做」的警告相當於傳遞了「行為不會被懲罰」的信息。

未完待續,敬請期待

摁二維碼「識別圖中二維碼」加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聞立達 的精彩文章:

《教練式企業內訓師》小知識之六

TAG:聞立達 |

您可能感興趣

學習、知識和讀書
健身教練專業知識
小朋友應該學習的電力知識
訓練狗狗小知識
訓練知識|鍛煉肺活量的訓練
k9訓犬小知識——如何訓練狗狗文明用餐
教育改革期待教育知識管理助力
學習易經的基礎知識——《易經》的總體結構
舞蹈教師必備教學資料知識貼
新作 | 文化、創意與知識三位一體的圖書館
與社會生活相關的科技小知識
清代科舉的知識規劃、考試實踐與士子群體的知識養成(一)
科右中旗舉辦圖什業圖學習講堂健康知識專題講座
基礎知識之運動學
彩鉛教程‖《一次性杯子》,靈活運用繪畫知識
翡翠的專業知識和語術
【佛學小知識】和光同塵
家裝電工知識學習
八字零知識學習
醫學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