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運動的心路歷程

科學運動的心路歷程

今天榮幸邀請到星火延安晨跑團跑友,中大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屈老師為我們分享她多年以來的科學運動心得!

GIF/1K

————我是進入正文的分割線————

因允諾了文武教授,寫一篇關於科學運動的心得,竟然激情迸發,非要當天趕文,方顯示自己對運動是真心有得,並願坦誠述說。

我讀到博士的20餘年求學,唯一一直滿分的課程應該是體育,也曾經有一不小心就走上專業運動員的可能。但是小時候的運動是好動,成年後的運動方是為了健康和生命所在。我至今堅持了8年的運動,源於2009年的體檢發現血糖暴漲,這是妊娠性糖耐量異常的結果。醫生告訴我:要動起來。之後,我從盲動,到思考並踐行,逐漸改變。

我一直認為,最好的運動方式是游泳,全身放鬆,沒有壓力,不傷關節。尤其是蛙泳,動到的肌肉大多是我們上班族最需要運動的肌肉:蹬腿帶動的腰椎,抬頭換氣時動到的頸椎,以及壓水動到的肩周。為此,我每天早晨7:00-8:00游泳1000米,而且僅僅是蛙泳。同時每天晚上7:00快跑2000米,用時10分鐘。兩個月堅持,體重急劇降了15斤,直到碰到的老友都驚訝:瘦得過分了點。從那時開始,我堅持每天上午游泳,減去了晚上跑步的運動量。

運動兩個月,周圍的人會感覺到你的變化,主要是體型的變化。運動堅持到半年後,就會讓自己感覺到變化。這種變化,一是睡眠,二是晨便,三是工作效率。運動前的睡眠,是晚上做不完的事,早上起不來的床。雖然告誡自己子時傷肝,但是仍過子難眠。運動後的睡眠,很自然就進入深度睡眠,並不一定早睡,但必然會早起。其次是晨便,都說晨便暢通是健康的表現,也是健康的要求,持續運動後,終於能感知到什麼叫:三分鐘之內香蕉形狀的美好和舒暢。當然,感受最深刻的是工作效率。神經心理學說,有氧運動會讓腦垂體會分泌內啡肽和多巴胺,在生理上會讓人感覺愉悅,並集中注意力,有增強免疫力、幫助入眠的作用。當每天神采奕奕地在同事面前造成工作壓迫感,我會在布置完工作時謙讓一聲:不著急,慢慢來。

這段時期,我最大的收穫是徹底明白了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的區別,懂得了健康的運動應該是持續40分鐘到1小時的有氧運動,可以選擇游泳、慢跑、快走、自行車、爬山、瑜伽等等運動。有氧運動,就如氧氣支持下的充分燃燒,能提高機體免疫力、抗衰老、增強大腦皮層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而高速劇烈的無氧運動,是競技體育的需要,不是我們普通老百姓的運動追求。

當娘的一般自己擅長什麼,就折騰孩子什麼。我告訴兒子:游泳是公認最好的運動,因為沒有撞擊不會產生運動損傷,因為沒有壓力可以堅持到坐在輪椅上還能持續一輩子的運動,也因為青少年死亡率七成是溺亡,所以必須應該有保護生命的一技之長。於是,他就開始了半專業的游泳訓練,最高強度訓練時是在東山體校每天堅持4000米。那段時間的運動,奠定了一個孩子強壯的體質基礎。

這樣以游泳為主、跑步為輔的運動模式堅持了兩年後,我到教育學院任職,和體育佬一起共事,發現了一些問題,讓我對為了運動而運動的模式產生了疑慮和思考。首先,我發現體育人的業餘鍛煉喜歡選擇網球。當時我全家正熱衷於羽毛球。我深入了解後,第一次意識到,並不是所有的運動項目都是有益健康的,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運動項目。於是,我與兒子深談了一次關於羽毛球和網球的差別:羽毛球是小範圍的驟起驟停,容易傷關節和肩周,是年輕人的運動,網球動作正確,主要是大臂和腰部運動,鍛煉腹部,適合堅持到中年發福時還能鍛煉最需要鍛煉的腹肌;羽毛球是室內運動,也許二氧化碳比氧氣更多,網球是室外運動,網球場是青草綠樹相伴;羽毛球是東南亞的運動,網球是西洋運動;羽毛球是拿起球拍就能上手,網球是入門門檻比較高,至少一年以上的訓練才能接到球,適合兒童時期多學習……

那段時間,我多次碰到美國體育最強的春田大學的教授們交流,逐漸的詢問,讓我對運動改變了很多認識。首先,知道運動醫學作為臨床醫學的一部分,有很多我平時沒有注意到的原理。比如,我堅信最健康的運動游泳,因為在水中沒有壓力的同時也導致人體不會產生對壓力的應激反應,不能提供需要補鈣的信號,長期以往反而會導致人體缺鈣以致不可逆的骨質疏鬆後果;長期維持一種運動模式,只運動到人體的一部分肌肉,剩餘的大部分肌肉並沒有參與運動,健康的運動模式應該將人體儘可能多的肌肉都動起來;有些我們從小體育課上的運動項目並不健康,比如仰卧起坐,應該是鍛煉腹肌,但其實鍛煉腹肌最好的方式是卷腹,仰卧起坐更大的危害是傷了我們需要重點維護的頸椎……

那段時間,我看了一些書,檢索了一些文獻,更認識到運動是處處有科學,不僅僅需要神經心理學和臨床醫學的科學支撐,凡事要多問個為什麼,科學運動方能做到是為了健康而運動。

春田大學的教授們給我開了一個為健康運動的簡單處方,能把全身肌肉運動起來。可以每周三種運動,游泳、慢跑、球類,游泳是水上運動,慢跑是陸地運動,球類主要是跳躍。三種運動每周大循環或小循環,大循環是三種運動每周兩次,小循環是每周隔天運動循環一次。我自己加了一些壓力運動,形成自己的運動計劃。並經常與運動愛好者們一起交流心得,和簡單損傷的處理辦法。這個時候,我運動最關心兩個目的:保護膝關節,人老先老關節,不能因為運動提前進入衰老狀態;每周的運動要讓盡量多的肌肉動起來。

之後,經常關注一些運動和健康的文獻,也從周邊熟悉的人的經歷,發現保持運動的,大多能實現不可思議的康復,比如癌症的康復。有研究認為,運動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生長。也知道了,運動後的愉悅,是分泌的內啡肽和多巴胺的作用產生的,都說快樂的人長壽,應該有這方面的生理基礎。我更理解了,運動不僅僅是運動本身,也不僅僅為了健康而運動,生命在於運動,這是一個系統。

碰到張斌教授,發現這位文武教授比我更執著的和炙熱的是分享的精神。我的心目中,文武教授的運動壯舉是兩個月跑步減了20斤,以及拉起一批志同道合的跑友,將自己的跑步理念和心得帶給大家。我很願意讓更多的人受益於運動,便極力支持他的星火延安跑步計劃,並寫下自己的心得,希望能與熱愛健康和生命的運動愛好者共鳴,並祝願星火延安的跑友們!

瘦,用跑步健碩身體

學,用閱讀豐滿靈魂

堂,用科學探索宇宙

每晚

文武教授與你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我的前半生》些許感悟
人嚇人嚇死人,那如果是鬼嚇人呢?
陸思奧《家鄉的秋》
你還在用這些致命的兒童座椅嗎?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運動也有處方-科學運動的醫囑
什麼運動才是「科學」的運動
科學健身的運動處方
世界第一的迪肯運動科學學院之體育科學及商務專業
冠心病患者如何科學的運動
心臟病人的運動康復
科學運動好處多
心心視角 運動
女性運動營養學
以發展肌動學模式為基礎的運動訓練
共產主義運動的悲劇進程
「扎心」的運動續
一顆運動的心
跑步硬科技,未來新趨勢,運動裝備升級造就更科學的運動
突然開啟的美食與運動博主新征程-運動篇
乾貨——骨盆的運動學
運動真的會耽誤孩子的學習嗎?運動與腦科學專家告訴您!
技術治國運動的啟示
呼吸力學——膈肌的運動(二)
科學健康的運動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