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宋朝人利用一種動物加固橋樑,至今千年不倒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宋朝人利用一種動物加固橋樑,至今千年不倒

近些年來,由於各地出現了建成不久的橋樑倒塌,因此網友創造了一個詞語,「橋脆脆」。與此同時,每當一處現代橋樑的垮塌後,人們都會將那些歷經幾百年或者千年梁依然堅挺的橋樑作對比。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座橋樑,它被譽為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這座橋修建於宋朝,距今近一千年,這座橋就是位於福建泉州境內的洛陽橋。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它橫跨泉州與惠安分界的洛陽江出海口,遠遠望去如同一條銀龍橫卧在海上,非常壯觀美麗。近代中國著名橋樑專家曾表示,「我國所有的古橋中,我最為欣賞的有兩座,一座是北方的趙州橋,另一座是南方的洛陽橋。」為何洛陽橋能得到茅以升如此高的評價呢?

洛陽橋從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開始修建,前後歷時七年最終修建成功,當時是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的。其實在蔡襄領導修建洛陽橋之前,曾有人多次嘗試在洛陽江上修橋,但由於水流過大,結果都以失敗告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蔡襄創造性的採用了流線形舟筏式橋墩,最終使這座橋得以修建成功。

也正是這座橋樑的修建,直到今天才真正認識了這座橋樑的價值所在,就是新型橋基—筏形基礎。所謂的「筏形基礎」是指當時的工匠們沿著橋的中軸線拋置人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後在上面建造船形墩。同時採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把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

洛陽橋總橋長360丈,寬1.5丈,整座橋樑共有橋墩46座,整座橋樑耗資1400萬兩白銀。在當時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為了能讓這座橋使用的時間更長,工匠們更是別出心裁地使用一種新型保護橋樑的方法,利用牡蠣來保護橋墩,俗稱「種蠣固基法」。

之所以要使用牡蠣,是因為牡蠣生長速度快、外殼附力強,把它們養殖在橋墩下面,能夠把橋基礎和橋墩緊密包裹在一起,這樣能讓橋樑水下部分更能抵禦海浪的衝擊,這種方法加固橋樑的做法稱作「種蠣固基法」。

洛陽橋有了這兩種創造性的發明,近千年以來一直堅固不倒,甚至在1604年泉州8級大地震中安然無恙。目前洛陽橋還存在著,如果大家去泉州有機會一定要來這裡看看,橋上還有不少精美碑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流亡日本時,康有為娶17歲日本小妾,結果小妾與兒子生了一孩子
太平天國最兇殘人:誅殺韋昌輝血洗東王府,最終被洪秀全剁成肉塊
朱元璋讓兩畫師給自己畫像,結果一人被砍了頭,另一人卻獲得重賞
陝西曾有一名女首富,慈禧收為乾女兒,仿造紫禁城修建自己的莊園

TAG:十三姨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利用一種動物加固橋樑,宋朝人建造的第一座跨海大橋,千年不倒
宋朝建起第一座跨海大橋,使用一種動物加固橋樑,大橋千年不倒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建於宋朝,矗立千年不倒,靠一種動物加固橋樑
宋朝修建的中國首座跨海大橋,九百年不倒,全靠一種動物加固橋樑
我國宋朝就有一跨海大橋,加固時用到一類動物,至今屹立千年
中國首座始建於宋代的跨海大橋,用這種動物加固橋樑,千年不倒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工匠用一種海鮮加固橋墩,屹立900年不倒
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宋朝人建造,經歷千年不倒!
中國四大名橋之一,也是第一座跨海大橋,九百年不倒的秘訣在橋樑
古代中國人建的跨海大橋,利用動物的特性來加固橋樑,千年不倒
15億建的大橋,不愧是「國內第一 世界第六」,大橋霧中太牛叉
使用100多年的木橋,卻不用一顆釘,一顆鉚,堪稱中國最牢固大橋
中國建設的這座大橋,是世界第一大橋,還被譽為架在雲上的橋
世界十大橋樑,八座在中國,五座在貴州,貴州第一就是世界第一
世界十大橋樑,你猜中國有幾座
浙江這個縣,如果有一座跨海大橋,日入億元不是夢
世界上最「怪」的大橋,一半天上一半地下,過橋費是中國的十倍?
中國跨海大橋震撼世界膠州灣大橋,那年去時我二十三歲
世界第一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些跨海大橋你去過幾個?
世界十大高橋中,這個省佔一半,靠著這些大橋,把高原變成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