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中醫講究治病求本,用藥求精

中醫講究治病求本,用藥求精

  《黃帝內經·素問》中有言:「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為妄行。」這句話強調了辨明疾病本質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人們熟知的「治病求本」,看似簡簡單單的幾個字,真正要領會其中精髓,轉而指導臨床用藥,卻是不易的。

  《黃帝內經》云:「治病必求其本。」診病必詳審其因,辨明機理為要。識病循因,治病固本,是中醫各種辨證方法的共同目標。疾病的表現儘管極其複雜,歸納起來,不外陽證和陰證兩大類;病位的深淺,不在表,就在里;疾病的性質,不是熱,便是寒;正邪的盛衰,正衰為虛,邪盛為實。總之,八綱是辨證的總綱,為各種辯證法的核心。知其要者,一言而中,不知其要,流散無窮。在臨床上識病首在尋找病因。病因為本,癥狀為標,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如何才能詢其病因?除問清病情變化的過程外,對起病因素、治療經過以及病人既往健康情況、生活嗜好、飲食起居、周圍環境等都要詳細地詢問清楚。既要抓住重點,又要了解一般,沒有重點,也就抓不住主要矛盾,特別是對發病原因的詢問,要追根問底。因為掌握了發病原因,治療時才能截斷病源,以圖根治。如治療風濕痹證,其發病原因多與環境因素有關,即久居卑濕之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在臨床治療中,除運用祛風、散寒、除濕的中藥外,還應詢問患者生活環境、工作場所,囑咐患者脫離潮濕的環境,才能使治療取得滿意的效果,否則,即使用藥,也難獲得好的療效。

  在臨證施治時,要重視固本。治病不能只認證,不認人。在立法用藥前,必須對患者整個機體要有個全面了解,如身體的胖瘦,氣血的虛實,陰陽的盛衰,以及飲食、二便等情況,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使用藥品。中醫特彆強調固護胃氣,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氣是飲食精華之源,人離開了精氣的供養,光憑藥物又有何用。所以,無論用什麼方法,什麼藥物,都要先固護胃氣。金代劉完素《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上本草論》就指出:「治病之法,必以胃氣為先。」

  固護胃氣之法,一是注意病人的食慾,胃氣的盛衰,主要從食慾、消化、吸收等功能方面著眼,調理脾胃功能;二是注意病人大便,大便通否代表病人胃氣的氣化功能,特別是便秘的病人應及時通便,一則暢理氣機,二則使邪有出路。在固護胃氣的同時還應注意津液的多少。津液是人體生命之源,溫病學家非常重視固護津液。如清代葉天士在《溫熱論》中說:「存一分津液,則有一分生機。」說明固護津液的重要性。固護津液之法,一則注意藥物的調配;二則要注意不要治之太過,特別是汗、吐、下、利之法應適度。即所謂「用藥要中病即止,不可過之」。

  在臨床上用藥需慎重而精鍊,圓融活變,輕靈而平穩。用藥如用兵,藥物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錯用濫用,無病用藥,均為擾亂因素,對人體反而不利。必須掌握藥物的性能、特點,臨證時才能得心應手,準確無誤。還要注意知葯善任,如同是活血化瘀的川芎、當歸、丹參,臨證時不要有瘀血見證而盲目投用。川芎溫燥,善走竄,上達頭巔,下達血海,外徹皮毛,旁通四肢,又能行氣散風,為血中之氣葯,若血瘀氣滯有寒兼風邪或風濕者,用之最宜;當歸甘補辛散、苦泄溫通,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兼能行氣止痛,故血瘀兼有血虛、氣滯有寒或大便秘結者,用之最宜;丹參性偏涼,長於活血化瘀,又善涼血、清熱安神,有血熱瘀滯或兼心煩失眠者,用之最佳,而陽虛寒滯之血瘀則當慎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治療疑難雜症講究對症下藥
中醫治療講究「變」,跟蹤治療才有奇效!
癌症病人服用中藥講究「忌口」!
肝癌治療要趁早 肝癌飲食需講究策略
治脫髮有講究!中醫:辨證論治為主,兼以滋補肝腎,養血方可生髮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
速效救心丸:救命藥用法有講究
中醫論治蛋白尿,辨證細講究
容易鼻腔出血,中醫講究辯證論治,不能盲目用藥!
中醫調治心悸有講究
肝癌術後康復治療方法需講究特色
肝病患者,飲食調理有講究
中醫治病,講究「望聞問切」,中醫是怎麼通過「望」診斷前列腺疾病的
糖尿病患者吃主食有講究
治療慢性腎炎有講究
「食葯安全」服用中藥,也得講究方法
3種治療冠心病的熱銷中成藥,應用有講究!
豬皮入葯治咽炎,葯食同源細講究
中藥煎煮、服用講究多
暗瘡治療講究辯證,陽虛類型的,不適合用清熱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