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推進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邁進
四川是西部人口大省、科教大省。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四川牢牢把握教育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地位,強力推進教育強省戰略,堅持以人為本、優先發展、改革創新、改善民生,努力把人口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支撐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成全國第四大規模的現代教育體系,有各級各類學校2.4萬所,在校學生1840萬人,教職工近104萬人,優先發展的教育保障機制基本建立,促進公平的公共教育體系加快構建,服務惠民的教育運行機制初步形成,邁上了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強省跨越的新征程。
以普及促提升,整體實現四川教育跨越發展
各級各類教育全面超額完成「十二五」目標任務。學前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大力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學前教育加快普及。截至2016年,全省共有幼兒園1.29萬所,在園幼兒259.31萬人。義務教育進入均衡發展新階段。截至2016年,小學、初中入學率分別為99.78%、99.4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1%;累計95個縣(市、區)通過國家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評估認定。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大力實施職教攻堅、中職基礎能力建設、薄弱普高建設等工程,截至2016年,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90.91%。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普通高校數量達到109所,實現21個市(州)高校全覆蓋。2016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36.89%,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44.66萬人。民族地區教育實現加速發展。自2000年起,實施兩輪「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全國首創民族地區職業教育「9+3」計劃,創造性實施15年免費教育、「一村一幼」等重大教育工程,推動民族教育進入跨越趕超新階段。
抓均衡促公平,加快改善涉及千家萬戶的教育民生
堅持把促進公平作為基本教育政策和價值取向,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教育資源配置不斷優化。先後實施「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連片特困地區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計劃」「學前教育行動計劃」「農村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工程」和「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劃」「大小涼山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等系列重大項目工程,區域、城鄉、校際間差距進一步縮小。特殊群體教育權益得以保障。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學生資助政策進一步完善。實現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全覆蓋,做到應助盡助。公平入學保障機制逐步健全。義務教育學校堅持免試就近入學原則。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嚴格執行「將50%以上的招生計劃比例均衡分配到服務區內的每所初中學校」規定。農村考生錄取率得到較大提高。
推改革強機制,有效集聚教育創新發展活力
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組織實施重大改革試點,整體推進教育改革創新。教育體制改革試點成效明顯。2010—2014年,積極推進國家和省級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其中,「9+3」免費教育計劃、成都教育均衡發展兩項國家級項目得到中央領導和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全國推廣。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實施。出台《關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指導意見(2014—2020年)》。實施高校章程建設,完成全部109所高校章程核准,積極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加大試點探索力度。啟動新一輪改革試點,在20個方面推動90多個單位開展試點探索。建立健全試點推動制度,推動改革有實質性進展和突破。德陽職教綜合改革榮獲「四川十大改革轉型發展案例」獎;成都市武侯區中小學「兩自一包」(管理自主、教師自聘、經費包干)改革受到教育部高度肯定和全國關注。四川大學的「『8秒正能量』荷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受到中宣部、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和推廣。成都理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指導手冊》系列教材在省內外推廣使用。
強立德重樹人,全力促進創新人才健康成長
牢固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努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思想道德教育全面加強。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小學素質教育全面實施。規範辦園行為,堅決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保教質量得到全面提升。提出全面規範中小學辦學行為的25條具體規定,制定《四川省中小學減負「十嚴十不準」》。深入實施中小學課程改革。開展陽光體育和冬季長跑活動,推進藝體特色學校建設,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技能人才培養不斷加強。切實加強實踐教育,改革完善職業教育產教結合機制,積極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試點。建立以學生能力為本位、適應現代職業崗位(群)需要的中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持續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快完善高校協同育人機制。大力推進高校專業綜合改革,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大力推進國家級、省級「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已立項國家級項目117個、省級項目374個。推動高校面向社會、行業開門辦學,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全面加強。四川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連續5年保持86%以上,教育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力不斷提高。
重服務強貢獻,著力構築區域發展堅實支撐
以服務社會為行動先導,不斷提升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契合度」和貢獻率。健全產學研協同創新體系。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建成以行業為紐帶或地區為龍頭的職教集團(產教聯盟)41個,涉及大中專學生100萬人。建立企業參與制度,推動企業依法舉辦或參與舉辦職業教育。推進職業教育與農村和民族地區發展相結合。2009年起實施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後擴大到大小涼山彝區。大力支持農村職業教育發展,以縣為單位統籌開展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全面推動教育扶貧扶智。制定教育與就業扶貧專項方案,推動教育系統特別是高校全面參與對口幫扶。
夯基礎築保障,切實保障「教育優先」全面落實
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意識顯著增強,履行公共教育職責更加到位。教育投入進一步加大。堅持以政府投入為主,依法保證並實現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健全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不斷提高公用經費保障水平。高中階段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將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公用經費單列。建立學前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完善高等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高職生均撥款制度逐步完善。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把師德建設放在首位,建立優秀教師定期表彰制度,師德師風建設不斷加強。深入實施國家和省級教師培訓計劃。實施「特崗」「免費師範生」計劃,建立城鄉教師交流制度,師資配置不斷優化。健全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大力實施邊遠山區教師周轉宿舍建設,2015年起省級財政每年投入4億元,建設1萬套。教育信息化進程加快。堅持資源平台和管理平台建設並進,典型示範與全面推進並舉,教師培訓與學生培養並行,以「三通兩平台」為主要標誌的教育信息化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小學網路教學環境大幅改善。省級數據中心建設竣工,常態化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制度基本形成。(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 朱世宏)
《中國教育報》2017年07月06日第5版


※從家庭到學校的路有很多
※丈量六尺巷
※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
※陝西省西安市周至中學:周山培德 至水啟智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互聯網+教育」助力教育改革向高質量邁進
※李克強總理:深入推進教育文化體育等改革
※中國教育正在逐步推進教育「全面的國際化」
※泰禾集團推進「地產+教育」戰略
※現代教育技術能推動教育進步么?
※建設教育強國 邁出更大步伐
※實施十大行動建強做優教師教育
※如何解決跨區擇校熱?教育部:擬在市域、省域內推進教育均衡 |政解
※科大教育教師日記:教育要循序漸進
※加快教育現代化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
※教育
※合力推進國家安全教育落地生根
※開創教育督導新時代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
※全國人大代表、教育部原副部長杜玉波:應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立法
※飛博教育與高思教育達成戰略合作 共同推進英語培訓行業升級
※「中國好課堂」走進長治縣:授先進教學模式,助教育創新發展
※大力推進交叉融合的教育科學基礎研究
※儋州推進教育均衡 孩子們家門口樂享優質教育資源
※如何深化上海教育綜合改革?教育部長陳寶生說,高質量推進改革的「內部裝修」
※以「雙一流」建設為契機統籌推進北京高等教育改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