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科學時代學禪,必須把佛學和科學配合起來

南懷瑾老師:科學時代學禪,必須把佛學和科學配合起來

科學時代學禪,必須把佛學和科學配合起來

本文摘錄自 《如何修證佛法》

我們今天學禪,要開創新方法,不能再用老法子。不一定見桃花而悟道,世界上什麼花都有,現在還有塑膠花呢!科學時代要科學禪,要把心理分析得清清楚楚,注意啊!今天科學愈發達,對我們學佛學道愈有幫助。這個時代的人修道,應該比過去的人容易才對,因為有許多科學的理論,給予事實上的幫助。可是一般人還停留在落伍的過去,真是「幾多鱗甲為龍去,蝦蟆依然鼓眼睛。」鱗甲都變龍飛上天了,田裡的蝦蟆還在那裡呱呱叫,鼓著眼睛大發牢騷。科學在進步,所以學禪要改個方法了。

阿賴耶識等八個識,在未明心見性以前,五遍行一定存在其中的。見道證果,五遍行便轉成妙用。《八識規矩頌·阿賴耶識二》:

浩浩三藏不可窮,淵深七浪境為風。

下面兩句要注意:

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

人在臨死前,昏迷了,前五識逐漸散壞,阿賴耶識最後才走。投胎時,則是阿賴耶識最先來。

現在科學時代,佛學有些問題來了。請問剛剛死的人,眼睛馬上挖下來,放冰庫里,可移植給別人,那麼這眼識死了沒有?

同理,腎臟移植時,腎臟的命根死了沒有?

還有,佛經上講投胎的成胎的過程,當然講心臟。請問:現在心臟可以換上化合物的、鐵的,而且人還都可以活著,這又是什麼道理?我們做佛弟子的,這些問題不能不補救,不能勉強維持原說。

現在我們來看瑜伽師地論卷一:

云何發起身業語業?謂由發身語業智前行故,次欲生故,次功用起故,次隨順功用為先,身語業風轉故,從此發起身業語業。

「此羯羅藍識初托處」,投胎的時候,入胎之時,「即名肉心」,也當然不離心臟的關係,「如是識於此處最初托,即從此處最後舍」,死時最後離開。這裡有個問題,那麼現在的醫學把心臟換了而可活,所以科學進步了,也發現與佛經有許多相衝突的地方,但對佛經的證明以及修行上,卻是有莫大的幫助。古人翻譯佛經,心與性界限分不清楚,有時把本體叫心,妄心,攀緣心,也是心。有時候性能叫性,明心見性也是性,性質也是性,人性叫性,男女性慾也叫性,發了脾氣叫急性,究竟此「心」此「性」是哪個心哪個性?搞不清楚。所以連玄奘法師算在內,用肉心這兩個字,用得太武斷了,是有問題的。但古今字彙不同,他也沒法。

人死了,意識先離開身體,第七識也先沒有了,在全身還沒有完全冷卻之前,第八識仍沒有離開。趁著眼球這一點暖、壽、識的餘力還在時,如果趕快把眼球挖下來,仍可移植。這種餘力有個例子,就是把蚯蚓切成兩頭,兩頭都在滾抖,請問它的「心」究竟在哪一頭?又如一種靈蛇,把它砍成三段,三段都在跳,如果這條蛇是山裡的話,那段蛇頭立即去找藥草,相傳雲南白藥就是這樣發現,找到藥草回來,馬上自己把三截接起,又變成一條蛇了。請問蛇被砍成三截時,心在哪一截?

古人對這個問題有個答案,就是說當蚯蚓被切成兩段時,不是心不心的問題,這叫「餘力未斷」,是心的業力所起的作用,稱為餘力未斷。等於我們死了,身體還未完全冷卻時,眼睛馬上挖下來,這時眼識的餘力還在。但醫院處理卻馬上把它冷藏起來,這時不是又把余識凍死了嗎?這又是什麼道理?

所以現在學佛的人要注意,不要自己關起門來,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必須把佛學和科學配合起來。我們求道做功夫之所以不能進步,是因為求證的方法都是茫茫然,外加自我陶醉,自欺欺人,這些都是問題。

所以我們這一次,特別要把物理同心理兩方面的資料,找出來討論,要大家特別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楞伽大義今釋》自敘「一」
成都文殊院2017年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供燈祈福法會
傳統文化:唐詩宋詞里最豪邁的愛國情!
南懷瑾老師:小暑來臨,要當心暑氣與暑濕
南懷瑾先生側記:特別班和博士班

TAG:傳承網 |

您可能感興趣

易學:科學與玄學
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邏輯哲學、數學哲學和科學哲學的關係
中醫科學也不科學,難說科學
科學的起點是哲學,科學的頂點是佛學
跟我學物理學史-「近代科學的始祖」——笛卡兒
慧律法師:佛學與科學的差異
道醫學堂丨丹鼎與科學
秦叔逵:醫學是科學與人性之光的結合
《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導論》
瑜伽是科學!科學!
關於數學與科學的哲學問答
科學家 醫學人文
科學的定義和偽科學的由來
哲學是不是科學?
海報|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海報 科學家 和他們的科學
都說要跨學科學習,究竟哪些學科值得學?
學習科學的誕生——通過認知和腦科學了解學習
拒絕瞎練!你需要來學學科學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