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現在有許多人不信因果,這兩句話要特別注意
現在有許多人不信因果,那有什麼希奇呢?現在教育不同了。我們過去中國文化、外國文化,基本上人類文化過去是無形中相信因果,注重道德。而現在人,你說「現在人沒有道德。」我說你錯了,還是有,不過他的觀念不同了,現在年輕人講「價值」論,價值觀念,看一件事,先看「有沒有價值啊?」其實他不知道:道德就是價值。
現在你埋怨這些年輕人。年輕朋友不信因果有什麼關係呢?我說那有什麼希奇?你不要驚訝,這些年輕人他現在不信甚至反對因果,等他年紀大一點,慢慢就會知道因果的可怕。就是等待年齡了。
講到馬祖門下有位俗家姓陳的大禪師——睦州禪師,他是大徹大悟,成佛得道的人,他有個外號叫「陳蒲鞋」。他出家悟道以後,回到偃州家裡住,他的母親還在,家裡並不富有,所以他出家一樣奉養母親。
也許有人想:出家人養母親容易啊!大家居士供養錢,買米買布來養母親嘛。這個是犯戒的!居士們供養錢是供養給禪師,因為他出了家,代表「佛、法、僧」的僧,居士們這是供養三寶的。大家供養他的錢,他只能拿來做佛事,若是自己拿來孝順母親,等於是大家孝順母親,他就欠了眾生的賬,睦州禪師不幹這個事。因此他回到家裡,為了孝順母親,自己坐在那裡做苦工,編蒲鞋去賣。賣的是自己的勞力,賣了蒲鞋賺來的錢是屬於他本人的,可以拿來孝順母親。講到戒律,講講古代做事的風格,給你聽聽。
所以對於《楞伽經》要讀清楚。你們天天念《楞伽經》,早晚功課經上有兩句話要特別注意:「忖已功德,量彼來處。」這就說到雍正皇帝,他很嚴格,經常抄人家的家,貪污官吏滿門抄斬,財產都拿出來。雍正有個部長,是杭州一個和尚還俗的,學問很好。雍正也曉得他做過和尚,兩個人很對頭。有次這位部長搜查一個貪污官吏,財產、賬目都交清了。雍正一看繳回了那麼多財產,滿意地說道:「嗯!你這次辦事辦公,很有功勞。財產沒收!可是你辦得很辛苦,這一部分歸你吧!賞給你。」這位部長就講了:「皇上,我不拿,跟我沒有關係,請您收回去。這是國家的,不要給我。」雍正問:「為什麼你不拿?你辦公很有功勞啊,那麼辛苦。」「唉呀,皇上,要『忖已功德,量彼來處』啊。」雍正一聽笑了,「咦!你還沒有忘本,好!」他是和尚出身嘛,做大官、做部長,還知道要守戒律。這就是「不與取」,不犯盜戒,不與取——我不要這個貪污的錢,國家收回去。
提到這個問題,就是這兩句話:「忖已功德,量彼來處。」
《南懷瑾先生答問集》
------------------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糟糕,傳統正義文化精神沒有了,「如之何其受之」,等於說,這種情形,怎麼可以隨便接受人家的贈予呢?這是不應該接受的。因此,順便想到清朝雍正時期的一件事:
雍正三年,在整治年羹堯時,蔡廷是第一個公開揭發、彈劾年羹堯的人,並不遺餘力地清查年羹堯的財產。年羹堯被賜死後,雍正將沒收來的年羹堯的房屋、奴婢,還有金銀綢緞等等,賜給御史蔡廷。蔡廷說,年羹堯的房屋是國家賜給他的,奴婢是隸屬於內府的人,而金銀財產皆不可問之物。佛經上說:「審己功德,量彼來處」,我不能接受這個賞賜啊!於是堅決辭而不受。雍正聽了大為讚賞,這也是「如之何其受之」的道理。
《孟子與萬章》
------------------
我常告訴你們,自己要反省,何德何能,所以我常常講戒律有兩句:「忖己功德,量彼來處」,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接受人家的供養,要反省檢查自己所作所為有什麼功德,要估計這個人對我的布施供養,該不該接受。
我看過很多信宗教的人,對於他們的教主,不論是佛還是上帝,很有恭敬供養心,對於自己的父母卻好像是冤家一樣。你對一切眾生都要供養,何況是父母?很多學佛的人,和自己的家人相處不好,覺得家人是拖累,覺得煩。這些人連自己眼前的家人都不能度,逃避到宗教里來,還說什麼要度一切眾生,簡直是犯罪!佛經上說,事父母如佛一樣的人,必定得福報的。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新書7折預售)《禪、風水及其他》劉雨虹著(繁體版)台灣南懷瑾文化出版。(識別下圖二維碼進入購買頁面)。


※末法時代苦尋善知識 不如熟讀這部經
※禪悟小故事:飛越生死
※星雲大師:以慈悲相待,眾生皆得福樂
※稻盛和夫:用大愛引導智慧,才不會辜負自己的努力
TAG:活法 |
※南懷瑾弟子:老師很早就知道自己要走,為什麼一直不說這是個問題
※南懷瑾老師:這是古人提出來的警告,不是我哦!這句話很可怕的
※南懷瑾老師:傳你們一個五字真言,這可是我當年好不容易求來的
※南懷瑾老師:做任何事都不要做滿,要有一些餘地
※南懷瑾老師:要想改變容貌,相好端莊,讓人親近,一定要這樣做
※南懷瑾老師說不希望有一家,或一人為此而不安
※南懷瑾說過,人生有三個基本錯誤不能犯,你知道是什麼嗎?
※南懷瑾:人有三個基本錯誤不能犯,否則辛苦一輩子
※南懷瑾老師:人這一生一切都想抓得很牢,這可能嗎??
※南懷瑾:人有三個基本錯誤不能犯,否則會辛苦一輩子
※只有到了南懷瑾老師這裡,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覺
※南懷瑾老師:人人都怕死,為了慾望卻不小心謹慎,這就很奇怪了!
※南懷瑾弟子:這樣一個劃時代人物我們能見到,真是像見證奇蹟一樣
※南懷瑾老師:一般人都忽略了,其實這才是最難得的福氣
※南懷瑾老師:我們常看到「四大皆空」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
※南懷瑾老師:氣脈不是道但又非打通不可,這是為什麼呢?
※南懷瑾老師:每一個人內在都有瞋恚心,它是怎麼來的?
※南懷瑾老師:現在許多人生活不檢點做見不得人的事,我說小心哦
※南懷瑾老師:凡事不能做絕,留一點餘地給人家!
※南懷瑾老師:人生要想成功一件事情,沒有任何一點小事可以馬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