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遼朝到清朝的10位科舉制中連中三元者的命運(下)

遼朝到清朝的10位科舉制中連中三元者的命運(下)

王棠,涿州新城(河北涿縣一帶)人,字型大小、生年不詳。卒於遼道宗大安末年(1094)。遼興宗重熙十五年(1046)丙戌科狀元。此科及第者六十八人。有關此人記述極少

孟宋獻,生卒年不詳。曾連中三元。開封(今屬河南)人,字友之,號虛靜居士。金世宗大定三年(1163)癸未科狀元。高中後不久,因母親病逝,哀傷過度,在服喪期間病逝於家。

算上楊寊就有兩位因母病逝而逝世的了

王宗哲,中山無極(今河北無極)人。字元舉。生卒年不 詳。元至正八年(1348)左榜狀元。授翰林國史院修撰。   《玉芝堂談薈》第二卷第四十七頁中記載王宗哲是連中三 元(解元、會元、狀元)的狀元。也就是鄉、會、殿三試皆為第一 名。人們將王宗哲列入歷史上連中三元的狀元者之中。《陔 余叢考》中有記載。   

《元史》第四十一卷順帝紀之四中記載:「三月,癸卯,帝親 試進士七十有八人,賜阿魯輝帖木兒、王宗哲進士及第,余出 身有差。」王宗哲為該科漢人、南人榜狀元。歷官至湖廣憲僉 事。

黃觀字瀾伯,又字尚賓,池州府貴池縣清江金墩(今安徽省池州市平天湖風景區清溪街道上清溪聯盟村,今為聯盟社區)人。能夠連中三元實屬不易,然此人是位六首狀元。即在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均為第一名。一千多年間的科舉制只有兩個「六首狀元」。另一個人是清朝的錢棨,但據地方志《吳縣誌》(卷七十一)記載,錢棨曾多次參加童試,但都落榜。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他才以第一名考中生員,隨後參加鄉試,卻又是連連失利:六進考場,六次落榜。 至乾隆四十四年已經47歲的他(1779年)才中鄉試第一名解元。而黃觀一口氣考完,27歲即中狀元。黃觀本不姓黃,叫許觀。因行貸至池州家貧不能歸其父黃古遂贅居許家,故從許姓。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黃觀請奏於廷,經帝恩准遂復原姓。 靖難之役中得知建文帝死,正在勤王的他跟著也投江自盡。朱棣公布「文職奸臣」名單,黃觀名列第六。黃觀死後朱棣還將他誅九族,親朋都受到連累,因此謫戍者達百餘人,還因此被朱棣除去功名。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黃觀昭雪,補謚「文貞」。在黃觀的故居貴池上清溪建「黃公祠」,在縣城復建狀元坊;清末,在南京秦淮河畔建黃公祠;翠屏山發現的黃觀墓是黃觀衣冠冢。

商輅明代首輔。字弘載,號素庵,浙江淳安人。商輅是明代近三百年科舉考試中第二個「三元及第」(同時獲得解元、會元、狀元)(第一個是黃觀,被朱棣除名。所以又說商輅是明代唯一「三元及第」),仕英宗、代宗、憲宗三朝,歷官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太子少保、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時人稱「我朝賢佐,商公第一」,卒謚文毅。著有《商文毅疏稿略》、《商文毅公集》等。

錢棨(1734-1799年),江南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振威,號湘舲。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辛丑科狀元,第二個六首狀元。同榜進士有陳萬青和汪學金等。一生建樹不多。

陳繼昌桂林臨桂人。原名守睿,字哲臣,號蓮史。生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卒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狀元。授職翰林院修撰。由於陳繼昌抱病應殿試而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聲名大振。察考又得第一,故又有「三元及第」之稱。他是中國科舉史最後一位「三元」狀元。

另外兩個連中三元的是武舉科。分別是王名世和王玉壁。

王名世是勉強算作連中三元的。浙江永嘉英橋(今龍灣)人,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科武舉順天鄉試解元,萬曆二十六年(1598)戊戌科武舉會元、狀元。因明崇禎四年前武舉沒有殿試,故會元即可稱狀元。王名世勉強可以算做「連中三元」

王玉壁(1617一1706),字楚珩,明末清初浙江富陽人,其父武科出身,曾任杭州中營都司。是中國武狀元最傳奇的一位,參加兩個王朝的考試,連中四元。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他二十歲,參加浙江鄉試,中武解元。清順治八年(1651年)再應浙江鄉試武科,他在演武場試馬、箭、刀石,三馬九箭,皆中紅心;一百二十斤刀揮舞自如;掇頭號石,高舉過頂。十八般武藝,件件皆精。內場試策論,為文立論得體,胸懷寬大;且書學趙松雪,娟秀飄逸。因而深獲諸考官讚賞,中解元。次年,進京參加會試,中會元;殿試各科保持優等,欽點一甲一名武狀元,入選一等侍衛。歷代武科中「連中三元」者僅此一人

王玉璧在少年時代,喜聽祖母講述忠臣義士故事。常與同村兒童壘石聚土,作戰陣攻守之戲。十三歲開始向外祖父學習武藝,初從「南兵拳」入手,後又學刀、鐧諸藝。雙鐧終日不離身,以示常備不懈,治軍頗有成效。王玉璧於60歲時,上疏乞休,退居故里,自號戟廬居士,日以吟詠、練武自娛。其詩詞格律嚴謹,清新可誦。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無疾而終,享年89歲。

這是承接《唐起至宋的8位科舉制中連中三元的幸運兒的命運如何(上)》的下篇。有興趣 的可以進入雜壇去讀讀,歡迎各位關注雜壇,帶你圍觀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如果明朝代替清朝和八國聯軍交戰,結局會不會改寫?
你知道嗎?關於歷史上的5個冷知識
明朝皇帝,多數都沒活到40歲,究竟是為何?
明朝竟然如此強大,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TAG:明朝 |

您可能感興趣

歷史上的今天——1905年9月2日,清廷廢除科舉制
1894年,朝鮮廢除科舉制,百年後韓國為何再現「科舉考試」?
1894年,朝鮮廢除科舉制度,百年後韓國為何再現「科舉考試」?
越南沿用了中國的科舉制度,為何廢除時間晚了14年?
從周星馳看 清朝武舉制度
隋朝科舉制度的開始
隋文帝開創科舉制對後世的貢獻直至今日
期末備考丨部編版:七下歷史《期末專題:科舉制》
他叛宋投夏,害死了北宋7.9萬士兵,還改變了中國科舉制度
從「尺二秀才」小議宋朝的科舉制度
科舉制開啟了中國的路線鬥爭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科舉制度
明治維新之前的日本,全盤照搬中國,可為何沒學到中國的科舉制?
中國的科舉制度,歐洲崛起的關鍵之一,卻讓中國弱了千年!
清代的科舉制度
59秒|長知識!世界的考試製度竟源自中國科舉制
我國武舉制的含金量到底如何?千年中僅一人登入頂級名將梯隊
「三征高句麗」和「科舉制」背後的隋唐文武鬥爭
撕裂年代:1905年慈禧廢除科舉制,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
第四期:秀才舉人進士傻傻分不清——科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