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調理中氣的這個方,靈活化裁對諸多疑難雜症都有效

調理中氣的這個方,靈活化裁對諸多疑難雜症都有效

小編導讀

名老中醫麻瑞亭治療內傷雜病常用其驗方「下氣湯」加減化裁,每每獲顯效。麻老認為,該方較之小建中湯之建中、補中益氣湯之補中,是一則調中之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看正文~~

麻瑞亭臨床驗方「下氣湯」,脫胎於黃元御為清降肺胃而設的「下氣湯」。麻老去斂肺止咳之五味子、貝母、橘皮,加活血疏肝之首烏、丹皮,理氣化痰之橘紅,變功專清降肺胃之原方為既能右降肺胃,又能左升肝脾的升清降濁之劑。

其組成:茯苓9g,甘草6g,炒杭芍12g,粉丹皮9g,制首烏20g,廣橘紅9g,炒杏仁9g,法半夏9g。

該方葯雖平淡無奇,然握中央而馭四旁,復升降而交水火,以之作為主方,隨證靈活加減,用治絕大部分內傷雜病、疑難重症,療效顯著。所以然者,內傷雜病多系臟腑功能失調、升降紊亂所致。升降紊亂均當復其升降之常;而復其升降之常的關鍵,重在調理脾胃。驗方「下氣湯」以健脾和胃為本,兼調肝腎心肺,切中內傷雜病之主要病機,所以靈活加減化裁,用治內傷雜病既穩當而效又顯著。

隨症化裁

膽胃病(如膽胃氣痛、膽囊炎及膽結石),炒枳殼9g易橘紅,全瓜蔞9g易杏仁,加廣鬱金9g,延胡索9g,川棟子6g,廣木香4g,白蔻仁6g。

肝胃病(如慢性肝炎),加廣鬱金12g,延胡索12g,半枝蓮12g,白花蛇舌草12g,砂仁9g,丹參15g,柴胡9g,焦山梔3~5g。

胃脘痛(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炒白朮9g易甘草,加廣鬱金9g,延胡索9g,烏賊骨12g,炒乾薑3g,白蔻仁6g,三七粉(分沖)3g。

心悸者,生地炭易丹皮,加廣鬱金9~12g,延胡索9~12g,柏子仁9~12g,北沙參15~30g,白蔻仁6~9g,丹參15~20g,白茅根9~12g。

腎寒腰痛者,肉桂3g易首烏,加炒杜仲12g,川續斷15g,骨碎補9~12g,炒乾薑3~5g,草蔻仁4~6g。

咳而少痰者,廣陳皮12g易橘紅,加前胡12g,川貝母9g,炙款冬花12g,北沙參20g,白蔻仁6g,炙五味子4~6g。

歷節(如風濕或類風濕),以土茯苓15~30g易茯苓,以澤瀉9g易甘草。

胃逆納呆、頭目昏暈者(如血壓偏高),以炒白朮9~12g易甘草(甘能令人中滿,而妨食納,且甘草補氣升壓,故去之)。

暑月濕熱、苔白膩而胃口不開者,以生苡仁15~20g易甘草。

濕氣盛者,以豬苓片9~12g易茯苓,以澤瀉9g易甘草。濕氣盛而腹脹者,以茯苓皮9~15g或豬苓皮9~12g易茯苓。

膽胃上逆、甲木化火、口苦咽干、頭痛眩暈、關寸脈大、舌紅苔黃者,以黃芩炭9~12g易杭芍,平膽以清上熱。

脾濕肝鬱、乙木下陷、少腹冷痛下墜、關尺脈大、舌淡苔滑者,以桂枝6~9g易杭芍,暖肝以助其升發。

血瘀頭痛、經絡瘀阻、肢體竄痛,或半身不遂、月經澀少者,以川芎6~9g易丹皮,通經活絡,祛瘀止痛。

月經量多、色淡神疲者,以全當歸9~12g易首烏,溫經補血以調經。

陳年咳嗽,水源乏竭,舌紅少苔、夜熱煩躁者,以熟地9~12g易首烏,滋燥以生水。

胸脅氣滯益重者,以炒枳實9g易橘紅,破氣開滯以止痛,兼利大腸。更痛者,以炒青皮6~9g或鵝枳實6g易橘紅。

胃脘疼痛、胃酸缺乏、食少疲睏者,以香櫞片6~9g易橘紅,疏肝以開胃。

氣滯胸悶、痰多不利者,以全瓜蔞9~12g易杏仁,化痰利氣以寬胸。

胸膈脹悶、俯仰俱難者,以瓜蔞皮9~12g易杏仁,利氣以除壅。

氣滯胸悶、大便干而不利者,以郁李仁9~12g易杏仁,清肺潤腸以利便。

月經澀少、色黑有塊、胸悶心煩者,以炒桃仁9~15g易杏仁,活血理氣,化瘀以通經。

妊娠嘔惡、食納不開者,以姜半夏6~9g易法半夏(法半夏有墮胎之弊),和胃降沖,順氣開胃。

咳唾痰涎、膠黏難出、胸悶氣短者,以炒瓜蔞仁9~12g易杏仁,利痰遂飲以寬胸。

血虛者,以炒赤芍9~12g易杭芍,潤燥以補血。

診餘思

驗方「下氣湯」靈活加減變化,雖能治癒諸多內傷雜病,然非諸病皆能用之。當用則用,不當用則另用他方,以脈證為轉移,此即善用與好用之別也。

建中之名方,小建中湯也;補中之名方,補中益氣湯也。醫聖仲景、先賢東垣以之建立中氣、補益中氣,效若桴鼓。千餘年來,醫者慣用之,活人無計。驗方「下氣湯」可謂一則調中方劑。調中與建中、補中有所不同。調中者,是在調理中氣的基礎上兼及四維,使升降紊亂的諸臟腑氣機復其升降之常,則正氣因之充旺,而能祛邪外出使病癒。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中醫,就要這樣學——黃煌教授給青年中醫的箴言
方不對證功效微,胡希恕稍加點拔顯神奇
前列腺增生,男人的隱痛——不如試試這樣吃
理解透熱轉氣的內涵,這個高熱不退病例治好啦
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體質?做這個測試吧!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氣血兩虛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調理氣血 敲打這4個地方有奇效
《四聖心源》一個7味葯的配方,卻能調理肝硬化這樣的疑難雜症
棗是一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對人體也有很重要的調理功效!
體內濕氣重,睡眠質量差,從這3方面調理效果好
濕氣重的人,身體可能會出現這3大變化,用這2種食物調理效果好!
體內有瘀血,應該如何調理?黃元御開出的這個奇妙的方子有良效
濕氣重的人,身體會有這些變化,一發現得及時調理
濕氣重的人,身體會有這些變化,一發現就要及時調理
胃潰瘍糜爛胃酸怎麼辦,一直困擾生活的胃病如何調理更好,這幾種方法挺實用
濕氣重與脾虛有什麼關係?身體濕氣重,不妨試試這些方法來調理
女人體內缺乏「黃體酮」,可能會有一些不好的變化,最好儘早調理
有沒有一種安全並且有效的方法調理好多囊卵巢呢
女性氣血不足重在調理,滋補食品有很多它最厲害
面對腸胃積食、消化不良,胃炎有哪些好的調理方法?
神經衰弱的具體表現有這5個癥狀,專家教你這樣調理會更有效!
日常吃的各種水果,有著不同的功效!每一樣對調理身體有極大幫助
病情複雜,癥狀繁多,適用的調理方法!
脾虛的人,身體多有四種變化,注意三點,或能輕鬆調理好脾胃
這個方子只有七味葯,卻是調理潰瘍性結腸炎、習慣性便秘的良方!
調理過敏性鼻炎,這裡有個簡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