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伍炳彩:77歲堅守臨床一線 年門診量萬餘人次

伍炳彩:77歲堅守臨床一線 年門診量萬餘人次

77歲高齡的伍炳彩從事中醫藥工作51年,至今仍堅持臨床工作,每周門診4次,年門診量1萬餘人次,用實際行動推動中醫事業發展。而這一切,只為了他常說的那句話:「為中醫爭一點面子。」

伍炳彩給患者看病

江西網路廣播電視台訊(記者 良保 實習生 丁文韜)「你哪裡不舒服,頭痛嗎?咳黃痰嗎?口乾嗎?……」面對就診患者,他一連問了十幾個問題,診斷後為患者開出治療方案,他就是77歲高齡仍在接診的江西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伍炳彩。

伍炳彩1966年7月開始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師承著名中醫學家姚荷生教授。由於始終懷著對中醫的虔誠執著,他博覽中醫群書,向現代醫家學習。「只有堅持努力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指導臨床工作。」

對患者,伍炳彩始終心存仁愛,一切替患者著想。「從來沒有為患者開過一張檢驗單、西藥單,同樣的病情,盡量選擇價格相對低廉的中藥開方。」伍炳彩說。

伍炳彩正在查房

1999年,伍炳彩為一位肝病黃疸的患者看病,開出一個中藥處方。患者拿著處方去繳費,一包葯才幾毛錢。患者氣沖沖地拿著繳費單回到伍炳彩辦公室,拍著桌子問,你給我開的什麼方子?我上萬塊錢的葯都沒有治好,這麼便宜的葯,你能治好我的病?患者說完後,伍炳彩很客氣地說,您先不要生氣,吃完這一周的葯再過來找我看。第二周,患者病好了,送來感謝信。

中醫的發展需要傳承。伍炳彩除了痴迷於經典、臨床治療之外,他還心繫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他認為,中醫博大精深,不乏治病的方法,但卻缺乏有用中醫藥解決問題的人。為此,伍炳彩每年都要帶大量的研究生、留學生、本科生,在他的指導下,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臨床人才。

伍炳彩和兒子伍建光(本文圖片均為資料圖)

「他是我的父親,也是我的碩導、博導。」伍炳彩的兒子伍建光說,很小的時候,就看到父親在家裡為患者看病,讓他感覺很有成就感,高考填報志願時,就選擇了學習中醫。

正因為伍炳彩對中醫的痴迷,影響和帶動兒子也選擇將中醫作為職業。現如今,伍炳彩一家三代從醫,他的外孫也正跟隨他學習中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NEJM:2到6歲別胖!超5萬兒童的33萬份數據顯示,2到6歲時變胖,與青春期及成年肥胖風險增加43%相關|臨床大發現
JAMA子刊:多喝咖啡更長壽?50萬人隨訪10年發現,每天喝6杯及以上咖啡的人群全因死亡率降低16%|臨床大發現
倒計時3天|40+大咖,4大平行分論壇,近500人齊聚,臨床分子診斷年度盛會即將召開!
倒計時2天|40+大咖,4大平行分論壇,近500人齊聚,臨床分子診斷年度盛會即將召開!
JACC:久坐要命!15萬人8.9年隨訪發現,每天久坐8小時以上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升高107%相關!內附解決方案丨臨床大發現
8月5日起,我院增設臨床心理門診
顛覆認知!近90萬人數據顯示,產後20年內乳腺癌風險不降反升,第5年竟達同齡未育女性1.8倍|臨床大發現
《柳葉刀》:奶不能停!21國13萬人10年隨訪顯示,每天喝一斤牛奶或酸奶,與全因死亡風險下降17%相關|臨床大發現
50萬國人隨訪9年!北大團隊發現,一天一個雞蛋,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18%!出血性中風死亡風險更是降低28%!|臨床大發現
這就是加班的福報!超14萬人數據表明,每年有50天以上工作超過10小時,與中風風險增加29%有關,辦公室白領最危險丨臨床大發現
青少年自殺原因分析及預防對策——華西臨床醫學院 2017級臨床醫學八年制第17組綜述
葯明康德2019半年報:營收58.94億元,臨床CRO業務增速亮眼
2018年臨床腫瘤進展-上
BMJ:香煙漲價50%,5億煙民將多活4億5千萬年,稅收增長千億美元,竟然可以一舉兩得!|臨床大發現
JAMA子刊:扎心了!8.5萬年輕女性隨訪22年顯示,女性肥胖與結直腸癌風險增加93%有關|臨床大發現
急診科教授40年的臨床經驗:猝死常發生在10個時刻
神刊CA重磅:美國2019癌症數據出爐,25年癌症死亡率下降27%,貧富差距導致的死亡率差別進一步加大|臨床大發現
BMJ:換掉紅肉,健康長壽!8萬人隨訪24年,每天用一份堅果或魚代替紅肉,與全因死亡風險下降近20%有關丨臨床大發現
鍾南山,82歲仍堅守臨床一線創新前沿!
「6月13日」全國中醫針灸名家臨床經驗傳承(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