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專訪艾德摩CEO彭思穎博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腫瘤免疫藥物研發 de

專訪艾德摩CEO彭思穎博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腫瘤免疫藥物研發 de

專訪艾德摩CEO彭思穎博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腫瘤免疫藥物研發 de

從傳統的手術、放化療到當前火熱的免疫療法,科學家們一直試圖找到對抗癌症的更好療法。作為一種新型抗癌途徑,腫瘤免疫療法有著獨有的特點——它是一種動態的治療,更多的是對自身免疫系統的一種「培養和教育」,使之成為攻擊腫瘤的「武器」。 目前,全球製藥公司已經獲批的或者正在積極開發的腫瘤免疫療法產品包括免疫檢查點抑製劑、CAR-T療法、溶瘤病毒和腫瘤疫苗等。

不過,正如傳統抗癌藥的研發一樣,免疫療法的開發並不容易。不同於放化療和靶向治療的毒性殺傷作用,腫瘤免疫療法的作用原理是基於免疫系統,因此對其研發及評價方法有著獨特的要求。

那麼,在開發腫瘤免疫療法時,究竟應該如何利用動物模型更好地模擬患者的免疫系統?怎樣的動物模型才能幫助葯企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競爭力的藥物?近日,生物探索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北京艾德摩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彭思穎博士,請她為我們分享該領域的經驗和心得。

生物探索:腫瘤免疫療法臨床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彭思穎:成功率低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臨床前選擇的動物模型有關。常規使用的基因改造動物模型或者基於免疫缺陷動物構建的PDX模型,並不具備人源免疫系統。它們並不能很好地模擬由腫瘤細胞、免疫細胞、間質細胞及這些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驅向因子共同組成的複雜的腫瘤微環境,從而增加了腫瘤免疫療法研發的難度。所以容易導致其評估結果與臨床相關程度相差較遠。

生物探索:如何更好地模擬人體內免疫系統以及腫瘤組織的異質性?

彭思穎:具體來說,我們構建了一種「腫瘤免疫雙人源化小鼠」,並以該模型為基礎建立腫瘤免疫療法評價平台——IdealImmune。 該模型的構建過程有兩個關鍵:人源免疫系統的重建和患者來源腫瘤組織的異種移植。我們以自主構建的重度免疫缺陷NPI小鼠為原型,將人的造血幹細胞(HSCs)移植到小鼠體內,使其重建人免疫系統並在此基礎上移植人源的腫瘤組織,最終獲得腫瘤免疫雙人源化模型。

專訪艾德摩CEO彭思穎博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腫瘤免疫藥物研發 de

腫瘤免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構建流程

這一模型同時具有人的免疫系統以及人源腫瘤組織,能夠真實模擬人免疫系統與腫瘤相互作用的過程,可用於臨床前評價腫瘤免疫療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生物探索:對於當前腫瘤免疫領域的研發熱點——免疫檢查點抑製劑,IdealImmune如何實現對這類藥物的臨床前評價?

彭思穎:這幾年的研究表明,包括PD-1/PD-L1抗體和CTLA4抗體等在內的檢查點抑製劑具有非常卓越的抗癌能力。然而,作為免疫療法的一種,檢查點抑製劑無法在常規的腫瘤療法的研發及評價平台上進行驗證,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構建一套針對腫瘤免疫療法特有的臨床前評價方法。

為了驗證IdealImmune平台是否能夠很好地模擬抗癌藥物在腫瘤微環境中本應發揮的作用(例如CD8+T細胞的激活、細胞因子的釋放等),我們以非小細胞肺癌和胰腺癌為腫瘤模型,使用PD-1抗體藥物對小鼠進行治療。結果顯示,相比於對照組,用藥組小鼠腫瘤組織中浸潤的CD8+T細胞數量明顯增加,通過流式分析能夠觀察到相應免疫檢查點被抑制, 而且能夠檢測到其釋放的細胞因子。這意味著,在腫瘤免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中,免疫檢查點抑製劑能夠有效地激活具有殺傷能力的CD8+T細胞。

生物探索:除了PD-1/PD-L1等單抗,雙特異性抗體同樣受到了一些製藥企業的追捧。艾德摩是否有針對這一抗癌「利器」的布局?

彭思穎:雙特異性抗體是指含有兩種特異性抗原結合位點的人工抗體,這個概念可以追溯至上世紀80年代,但是真正得到臨床驗證卻耗費了30多年時間。全球僅有兩款雙特異性抗體獲批上市——Removab(歐洲上市)和安進公司的Blincyto(在美國和歐洲上市)。目前,該領域在研的雙抗藥物已超百種,國內包括信達、岸邁等在內的企業都逐漸開始參與雙特異性抗體藥物的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雙抗研發的技術門檻較高,無論是早期開發、效果評估還是工藝開發、臨床研究,每一個節點都比傳統抗體複雜。所以,雙抗所需要的臨床前驗證要求自然也高。我們的腫瘤免疫雙人源化平台可以為其藥效、葯代動力學、安全藥理、單次給葯毒性、重複給葯毒性、免疫原性研究等提供很好的數據支持。目前,艾德摩已經與一些企業合作開展雙抗試驗,希望能夠助力打造中國自己的雙特異性抗體藥物。

生物探索:您如何看待聯合治療?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如何助力?

彭思穎:儘管已經獲批的PD-1/PD-L1抗體等免疫療法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但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沒能獲益於免疫療法的單一用藥。未來,聯合治療將是腫瘤治療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根據美國臨床試驗相關網站信息,當前與PD-1/PD-L1療法有關的組合療法研發項目有數百項,且這種研發趨勢正在不斷上漲。

但是,究竟免疫聯合治療要聯合什麼?怎樣去聯合?這都需要大量的臨床前研究進行前期探索。通過我們的小鼠模型庫,可以大大減少摸索時間和失敗率,可以幫助葯企確定藥物組合、臨床方案設計等等。我相信,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可以成為推進聯合療法研發的有力工具。

生物探索:對於CAR-T療法,IdealImmune平台是否同樣能夠發揮評價作用?

彭思穎:CAR-T作為另一個熱門的免疫療法方向,在急性血液腫瘤的臨床試驗中已經取得了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同時,很多公司和研發團隊也在進行CAR-T治療實體瘤的嘗試,並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

目前,CAR-T的安全性是阻礙其應用的關鍵障礙,包括細胞因子風暴、脫靶毒性和神經毒性等。我們的IdealImmune平台能夠作為患者的替身,幫助臨床醫生和CAR-T研發人員制定更為優化的治療方案。

生物探索:除了抗癌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評價之外,IdealImmune平台還可以用在哪些方面?

彭思穎:IdealImmune平台非常值得一提的另一個應用是准臨床試驗,即利用大量的小鼠模型試驗實現臨床模擬。一直以來,葯企在研發上常常面臨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患者入組率低、能滿足葯企要求的患者太少等困境,我們的平台可以改善這些現狀。在腫瘤免疫藥物有效率不高,不確定哪個藥物有用的情況下,我們可以依賴於動物臨床試驗進行多種嘗試。每隻小鼠對應一個病例,在小鼠檢測藥物有效後再進行入組,提高藥物研發的成功率。

專訪艾德摩CEO彭思穎博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腫瘤免疫藥物研發 de

Clinical Trial

我們還可以進行PDX-match,通過與醫院合作,對患者進行隨訪,以PDX為模型做到與醫院的治療方案同步,進行藥物的篩選。在入組前,我們可以藉助IdealImmune平台對生物標誌物或其他的入組條件進行驗證。

專訪艾德摩CEO彭思穎博士:雙人源化小鼠模型,助力腫瘤免疫藥物研發 de

PDX-MATCH

最後,回歸到免疫療法的開發上,以PD-1抗體為例,今年5月,PD-1抗體Keytruda獲得FDA批准,成為首款不依據腫瘤來源,而依據生物標誌物進行區分的抗腫瘤療法。這是抗癌藥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此之前,FDA已經批准PD-1抗體用於治療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腎細胞癌、經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頭頸癌等多種癌症類型。全球大小的製藥公司也在積極開發這類免疫療法的其它適應症,有業內人士將PD-1抗體戲稱為「廣譜抗癌藥」。免疫療法在抗癌方面的這些「成績」也直接推動了我們利用雙人源化小鼠模型進行更多的嘗試,包括篩選指導PD-1抗體等檢查點抑製劑治療的生物標誌物以及新的臨床適應症。

我們希望,IdealImmune平台能夠幫助葯企更好、更快地開發更有效的癌症免疫療法。我們更希望看到,藉助我們平台成功開發的藥物能夠挽救更多癌症患者的生命。

本網站所有註明「來源:生物探索」的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於生物探索所有,其他平台轉載需得到授權。本網所有轉載文章系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註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聯繫(editor@biodiscover.com),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所有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證實!輕度到中度飲酒有健康益處: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专访刚发Science的中科院青年千人孙衍刚:聊聊关于挠痒的科学问题
JAMA子刊:在自來水中添加鋰,可以預防痴呆?
Nature子刊:這一神經元會促進你「一直吃」
專訪剛發Science的中科院青年千人孫衍剛:聊聊關於撓癢的科學問題

TAG:生物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Nature特寫:人工智慧助力化學藥物「宇宙」漫遊指南
專訪|萊盟君泰CEO 顧桂國:ctDNA甲基化,液體活檢助力癌症早篩的核心武器
專訪衛吉爾生物創始人、CEO劉長勝博士:建屬於中國人的基因組資料庫,助力遺傳病診斷
中國學者發現人類新型抗艾滋病毒蛋白PSGL-1,助力新型抗艾滋病藥物研究
人工智慧助力藥物研發
大數據助力智能營銷創新——專訪艾普深瞳CEO兼首席架構師、沃捷集團CTO劉賡
圖普科技CEO李明強:人工智慧助力傳統零售革新
人工智慧,助力化學家漫遊藥物「宇宙」
華天動力OA醫院專題——協同OA系統如何助力智慧醫療?
GeneDock CEO李廈戎:數據智能助力精準醫療發展
太美醫療發布新一代EDC平台——eCollect V,助力生物醫藥研發
EduScope 3D全息交互技術助力醫療智慧教育
iWorker雲ERP簽約林雲醫療,助力現代醫療服務信息化生態建設
同盾科技李偉東:AI將助力銀行風險管理智能化轉型
科技金融助力智慧生活
大數據助力新型HIV疫苗研發
新華社:有望助力人類攻克1型糖尿病的技術
專訪金斯瑞|構建多元化平台,助力生物醫藥創新
兆易創新朱一明:專註存儲IoT領域,產學研結合助力人才培養
Cell:新型基因「魔剪」顯神威,助力腫瘤免疫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