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胸7椎管内表皮样囊肿一例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属于先天性良性肿瘤,起源于椎管内外胚层的异位组织,可发生在椎管的任何节段。患者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
早前,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接诊一例主诉为“双下肢无力、胸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患者。经诊断,被确诊为“胸7椎体水平椎管背侧占位性病变”。微创手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病情简介
患者女性,11岁,山西人。
主诉
双下肢无力4+月,胸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病史
1、4个月前患者出现双侧下肢乏力,行走不稳,蹲起、爬楼较困难;
2、患者出现症状后就诊于当地卫生院,给予保守治疗,未见好转;
3、患者症状呈现进行性加重,就诊前病情不断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胸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4、患者为进一步诊断、治疗,到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就诊。
小贴士:椎管内占位性病变多数为肿瘤
在临床医学中,占位是指局部有异常的肿物占据,肿瘤的情况最为多见。在脊柱神经外科的日常工作中,占位性病变多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椎管内肿瘤”。
椎管内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本身及椎管内与脊髓邻近的组织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的总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为20~60岁成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椎管内肿瘤对患者造成的最危害主要是岁脊髓、血管的压迫,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解除脊髓、神经的压迫。
确诊
唐都医院脊柱神经外科接诊后,李维新教授根据患者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等确诊:“胸7椎体水平椎管背侧占位性病变”,考虑髓外硬膜下良性病变。
影像学资料
治疗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经过讨论认为:患者手术指征明确,无明显手术禁忌,完善术前各项检查,研究最优手术方案后对患者行手术治疗。
手术术式
经后路胸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占位性病变切除术
术后
患者症状完全缓解,未遗留任何后遗症
影像学资料
疾病介绍: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怎么治疗?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患者通常无症状或偶然发现;如果有症状,通常脊髓或神经受压后出现的运动感觉障碍、疼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临床上对于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治疗主张:对没有出现的症状的患者可以保守治疗,但是需要建立随访;对于出现症状的患者则多建议手术治疗。
椎管内表皮样囊肿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保护脊髓、神经及血管。此外,手术中不仅需要清除表皮样囊肿内的毛发和皮脂,而且需要将脊髓上的囊肿的包膜全部剥离,避免症状再次出现。


※开了三十年车,腰椎间盘突出十年,怎么回事儿啊?
※可能导致死亡的“颈椎病”:寰枢椎脱位全解读
※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吃哪些药?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脊柱专业组综合培训模式
TAG:唐都医院李维新 |
※病例:頸椎管內腫瘤被當作頸椎病治療十年
※音頻病例點評:腰椎管狹窄
※音頻病例點評:頸椎管狹窄
※音頻病例點評:椎管狹窄、脊髓水腫該怎麼治療?
※腰椎管狹窄的典型癥狀是什麼
※35歲白領腰酸背痛被診斷為椎管狹窄,但醫生說這病還有幫凶
※腰椎管狹窄的起病因素都是什麼
※腰椎管狹窄的癥狀表現都是什麼
※當頸椎病治療10年無效,原來是椎管腫瘤
※「筋骨堂」慢性腰腿痛,當心椎管內腫瘤
※音頻病例點評:椎管腫瘤患者有高血壓如何保證手術順利完成?
※音頻病例點評:老年腰椎管狹窄病人要不要手術?
※腰疼,要辨清腰椎間盤突出還是腰椎管狹窄
※腰椎管狹窄病人怎樣護理較正確
※胸椎管狹窄的治療
※頸椎病+腰椎管狹窄,伴反覆腰痛與跛行,為何?啊
※專家:治腰間盤突出、椎管狹窄、頸椎病,一個動作教你遠離腰突病
※腰椎管狹窄都有哪些典型的癥狀
※頸椎管內原發性椎管內腫瘤
※腰椎管狹窄病人的護理方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