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產品經理要懂多少,才「配」當產品經理

產品經理要懂多少,才「配」當產品經理

作為一名產品經理,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跟我們打交道最多的有哪些人呢?你的老闆、客戶、前端開發工程師、後端開發工程師、UI設計師、UE交互設計、測試工程師、運營工程師等。

產品經理

好了,我們來一個一個的拆分一下,產品經理與這些人打交道到底是要搞清楚一些什麼問題,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也來深層次的認知一下我們到底在通往產品經理路上的那個階段。

一、對接老闆

老闆

產品經理最先面對的就是你的老闆,他不會經常關注你所做的產品的細節方面,但是他卻會隔三差五的問一下現在產品設計的一些大的方面的東西。比如,他會問這個產品多久可以上線試運營?這個產品設計出來後能不能滿足我們的市場需求?產品上現在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等。

所以這個時候,面對老闆的問題,我們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提前預想到老闆要問的這些問題,然後及時的做出一些數據分析的表格。比如整個項目的時間安排進度表我們要及時的更新,我們的產品能滿足市場上的哪些需求我們需要將滿足點一一羅列出來,然後從定性和定量的角度上來加以分析後來佐證我們的想法。對於產品現階段的問題,我們需要每天都給項目團隊發出一個該產品目前存在的問題清單,然後抄送給你的老闆。或許你的老闆有的時候由於忙沒有及時的看郵件,但是這樣做才能讓大家及時的知道整個項目上存在的問題並及時解決。

當然,老闆也會經常和你談論一些商業思維和商業模式。具體來說就是你做的產品在整個企業或者團隊的產品矩陣中佔據何等地位,又是如何為其他產品帶來益處的等。

二、對接客戶

客戶

對於產品經理來說,你的客戶就是這個產品需求的提出者。你面對的客戶有信息部的、有生產部的、有市場部的等。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對於客戶要達到的同一個需求,每個客戶所提的需求都會不一樣。因為每個人都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來提出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有2種方式來收集客戶所提出的需求。

(1)你可以以郵件的方式召集大家開一個會議,會議的主題就是討論客戶方所提的需求。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各個部門的人都會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需求。然後,你就按照每個人的發言精簡的記錄下每個人的需求。然後,在會議結束後,你再將收集的這些需求整理提煉後以郵件的形式發給大家,讓大家確認。並告知他們,等到他們確認後統一的將這些需求發給客戶方的項目管理人員做匯總核實後再發給你。這樣你再拿到這個匯總後的文檔做進一步的需求分析和偽需求處理,就會節省很多的時間。

(2)你可以根據客戶需求的提出順序來擬定一個需求收集調研表。然後根據排程逐個部門進行需求收集調研,調研後你根據收集的需求擬定出一份需求文檔。然後郵件發送給各個部門進行確認,這樣通過來回幾次修正後最終你再整理出一份需求分析報告。然後找個時間將客戶方的需求提出者召集起來開個小會,會議中可以總結和補充一下需求並最終確認需求。確認後讓客戶方簽字後就可以開始下一步的工作了。

三、對接UI和UE

設計

我們收集到客戶的需求後,接下來產品經理就要按照收集的需求來整理出產品的需求文檔、概要設計文檔。同時,在設計出產品demo的1.0版本後,我們同時可以將產品的詳細需求文檔1.0版本也整理出來。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和UI和UE來討論產品的界面設計、交互設計、用戶體驗、設計風格等多方面的問題了。但是在做設計之前,作為產品經理的我們一定要想清楚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產品的層次設計與模塊化設計

產品分層與模塊化設計是基於產品系統框架來看的。這個時候一定要搞清楚產品在系統結構層面上是如何設計的,產品的邏輯關係是否是通的。就拿我們常見的商城產品,它可能是需要分為三個大的層面來考慮的:首先是其最底層的數據設計,然後是中間業務邏輯層,包括商品模塊設計、訂單模塊設計、會員模塊設計等,最後是訂單管理系統、商品搜索系統、商城系統設計、積分體系設計等。理清楚這些後才能保證我們設計和交互的同事少做無用功。

(2)良好的產品使用路徑設計

有了模塊邏輯後,接下來就是進行產品在交互使用中的路徑設計了。幾乎所有好的產品,都擁有一條明確清晰的用戶使用路徑,而這條路徑有的是基於流量控制的,有的是基於內容來控制的等。我們設計的產品一定要在讓用戶在用的很舒服的情況下達到自然引導的作用。同時,你會發現,好的產品路徑也同時帶來了一個好的用戶體驗設計。我們可以看到,產品路徑的設計是基於模塊間關係的,如何在各功能模塊間建立良好的路徑,必須有清晰可靠的框架邏輯支撐。在產品使用路徑中,最高優先順序流量的部分決定了產品的定位,比如微信最高流量的地方就是聊天列表,而支付寶卻是各類支付通道。良好的產品路徑設計,會協助你將各個模塊間的關係有機結合,這種結合是產品向後迭代最重要依據。

(3)界面優化設計

產品邏輯的交互層面的一些問題理清楚以後,就要設計到界面的顏色搭配、線條設計、icon設計等一些UI設計了。其實軟體界面設計就像工業產品中的工業造型設計一樣,是產品的重要賣點。一個電子產品擁有美觀的界面會給人帶來舒適的視覺享受,拉近人與商品的距離,是建立在科學性之上的藝術設計。檢驗一個界面的標準既不是某個項目開發組領導的意見也不是項目成員投票的結果,而是終端用戶的感受。這個時候,產品經理自己首先要做一個很好的用戶來通過該產品的使用場景來體驗一下這個界面布局和顏色搭配,然後你可以將你的意見或建議與UI的同事商議後進行調整。

四、對接開發人員

開發

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我們很多的產品都要基於手機用戶來做開發。產品經理要面對的開發人員有前端開發工程師、後端開發工程師、還有根據手機使用者的不同又有安卓和IOS開發等。當然了,說到這,我們可能也會聽到很多人說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就是天生的死對頭。

在很多的公司,每天都會上演開發和產品的撕逼大戰。我們究其撕逼的原因,其實是由於他們雙方不懂彼此所造成的。產品不懂技術,導致產品所提的很多的需求在開發看來就是無法實現或沒必要那麼做。而對於開發來說,產品經理老是變需求,開發在想他是不是要專門買把刀放在桌子低下呢?當然,從客觀上來講,在項目中修改需求一方面是由於前期的需求點考慮的不是很周全或很細緻導致的。小的需求點的變化也很正常,但是變化多了就不正常了。但是,產品經理不懂技術這個除了產品經理自己學習技術之外就沒有誰可以幫你了。畢竟,只有懂了技術之後你才能站在技術的角度上來設計產品。當然,這裡說的懂技術,不是說是讓產品經理天天敲代碼,而是要了解一些框架設計技術、一些語言設計規則和簡單的編程。那具體來說,我們要學習哪些技術方面的東西呢?

(1)前端開發技術

Web前端開發技術主要包括三個要素:HTML、CSS和JavaScript。HTML甚至不是一門語言,僅僅是簡單的標記語言;CSS只是無類型的樣式修飾語言,當然可以勉強算作弱類型語言;Javascript的基礎部分相對來說不難,入手還算快。

HTML是網頁內容的載體。內容就是網頁製作者放在頁面上想要讓用戶瀏覽的信息,可以包含文字、圖片、視頻等。

CSS樣式是表現。就像網頁的外衣。比如,標題字體、顏色變化,或為標題加入背景圖片、邊框等。所有這些用來改變內容外觀的東西稱之為表現。

JavaScript是用來實現網頁上的特效效果。如:滑鼠滑過彈出下拉菜單。或滑鼠滑過表格的背景顏色改變。還有焦點新聞(新聞圖片)的輪換。可以這麼理解,有動畫的,有交互的一般都是用JavaScript來實現的。

(2)後端開發技術

前端和後端是怎麼劃分的呢?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凡是運行在用戶設備上的技術都可以稱為前端技術( 比如 HTML / CSS / JS,甚至移動設備的 Obj-C / Swift );而後端的作用就是負責將這些東西封裝在 HTTP 的數據包中然後通過網路傳送到前端。當然除了這些前端文件,後端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職能,即保存和提供用戶數據,比如移動端常見的 JSON 就是目前最流行的在後端和前端之間傳輸的一個文件格式。

那前端和後端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呢?以 Web 端為例,在瀏覽器輸入一個網址後,瀏覽器向伺服器發送了一個 HTTP 請求;伺服器通過一個 HTTP 響應,把顯示這個網頁所需要的資源傳回給了瀏覽器。而需要在瀏覽器中執行的技術,HTML / CSS / Javascript 等就叫做前端;需要在伺服器端執行的、通常我們看不到的技術就叫做後端。

所以說,後端的任務實際上就是向前端提供需要顯示網頁和 APP 內容的數據,可能是 HTML,也可能是JSON 數據,也可以是音視頻或者 PDF 文件。但後台開發語言有非常多種,不同公司不同行業往往會採用不同的後端語言進行後台開發,比如 .net、java、PHP、Ruby、python 等等。

同時,在數據存儲方面我們所使用的資料庫也是和用戶所需要的數據量有關係的。一般來說數據量較大時我們用的是Oracle資料庫,數據量一般時我們用的是MySQL資料庫。

(3)移動開發技術

移動開發又分為IOS開發和安卓開發,移動應用的前端技術,目前來說主要有以下三種:原生、混合式、HTML5。

HTML5 必經要經過瀏覽器這個中間層,所以在性能上多少會有些損失,所以如果你的應用對性能特別敏感,原生APP會是比較好的選擇;對於普通的性能要求沒那麼嚴格的應用來說,HTML5是完全可以滿足的。而如果已經有了一個移動端的wap網站,這種情況下混合式就會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它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已有的資源。

五、對接測試

測試

產品經理在開發將產品開發完成之前要提前做好產品的測試排期並提前做好測試用例,測試用例是準備用來測試的數據和一些測試案例。測試人員通過這些用例來驗證我們的產品是否是按照我們當初的設計來做的。

當然了很多公司的測試用例是測試的同事來寫的。而在產品的測試過程當中要對不同的產品進行分模塊、分階段的測試。同時,在測試中能及時解決的問題就及時解決,無法馬上解決的就在一些項目管理軟體或測試管理軟體上及時上報bug。測試後,產品經理要對產品的測試報告加以梳理和整理。測試報告是我們通過測試後得出的一個結論性的報告,裡面有對應的測試模塊和數據支持,而這份報告也是作為評估開發人員的能力和項目整體的質量的一個依據。

六、對接產品運營

運營

產品測試完成後,我們要做的就是上線運營。當然了,產品經理不一定要自己專註的去做運營,但是必須要知道產品設計出來並不一定代表你的產品就是好產品。產品的好是市場說了算,只有經得起市場考驗的產品才是好產品。當然這個好包括2個方面:一是你的產品本身設計的就很好;二是產品設計的不算太好,但是通過運營後的數據顯示你的產品還不錯。那作為產品運營的核心價值該如何體現呢?

(1)傳遞產品價值,使產品實現從1到100的轉變。

(2)助力產品不斷完善,延續產品生命周期。

(3)以結果為導向,幫公司賺更多的錢。

所以,產品經理只有自身融入了運營的思維後才能設計出更加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最後要說的是,產品經理是一個複合型的崗位,這個崗位也是講求"T"型的職業發展軌跡的。所謂的"T"型就是一專多能,我們在不斷的夯實自己內功的同時,還要不斷的增加我們對產品認知的寬度。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在未來的產品變革中被時代淘汰。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色思緒 的精彩文章:

幹了2年需求分析後我轉做產品經理了,其中我有以下幾點需要分享
移動互聯網時代,但是也別忘了曾經的PC端
產品經理的哪一點最能打動別人?
常說的要將產品做得簡單一點,那到底啥是簡單呢?
做產品不要忘了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TAG:綠色思緒 |

您可能感興趣

好產品經理才能打造好產品
產品經理是否需要懂技術?
產品經理,你與產品經理間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產品經理必備能力:產品經理能力象限
產品經理的焦慮
如何做好「自己」這款產品的產品經理?
不懂商業的產品經理會很難
當很多人在轉做產品經理的時候,有的產品經理卻後悔轉行了!
產品經理的迷茫與抉擇
作為產品經理,如何做好項目管理?
設計師/產品經理是否需要懂技術?
討好型人格的人不適合做產品經理
你家的產品經理懂技術嗎?
我最喜歡的一個產品經理面試問題:你認為產品經理是產品的CEO嗎?
產品經理如何打造「自己」這款產品?
產品經理是怎樣找錢包的?
產品經理如何用產品思維讓自己更值錢
產品經理必須懂得基礎技術知識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產品經理
請別再亂黑產品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