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馬拉松跑者的體能金字塔!

馬拉松跑者的體能金字塔!

既然R強度可以提升跑步的經濟性,I強度可以提升最大攝氧量,我們一直練R跟I不就好了嗎?

攝氧量提升後,速度就可以一直往上拉高。沒錯,剛開始I強度的間歇訓練,進步很快,但也很危險。因為我們的體能就像一個金字塔,R跟I位於金字塔的頂端,只練這兩種強度的結果就像在地基不穩的金字塔頂端不斷往上加蓋,一開始的確可以馬上提升速度,但相對的體能金字塔也很容易倒掉,造成運動傷害或過度訓練。一開始先練E,把體能的基礎打好,這種打底的工作,雖然速度不會顯著提升,也比較枯燥,但當你把體能金字塔的基礎建得又穩又寬之後,再往上練M/T/I/R時,你的體能金字塔會變得更為穩固,而不是只跑高強度間歇那種搖搖欲墜的體能(後面談到周期化訓練時,會詳細說明要如何安排各強度的訓練時程)。

前面曾說明,不論強度或高或低,有氧系統與無氧系統都會同時運作,只是比例不同。以R強度為例,有氧系統所產生的能量非常少,由於速度很快,身體要快速產生能量供肌肉使用,有氧系統根本來不及,所以大部分的能量都由無氧系統供應。但R強度是以無氧代謝為主,不需要用到氧氣,所以R的耗氧量並非最多,I才是耗氧量最大的強度。

也就是說,當我們從E強度開始,每兩分鐘加一級強度:E-M-T-A-I,攝氧量會不斷的往上攀升,直到I達到最大值。

從E爬升到I的過程中,不只攝氧量不斷增加(有氧代謝的能量增加),同時無氧代謝的能量也在攀升,攀升的結果是無氧代謝的副產物——乳酸的產生也變多了。但慶幸的是,有氧代謝除了能燃燒糖類與脂肪之外,乳酸也能產生能量,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排乳酸能力」。這種能力在E/M兩種強度都遊刃有餘,乳酸不會累積,能及時被代謝除掉。

當強度超過T時,乳酸增加的量將超出排除量,它就會開始累積在肌肉與血液中,此時肌肉會發脹、身體為了加快血中的乳酸運到肝臟與其他肌肉代謝掉,就會加快心跳與呼吸。來不及排除的乳酸使得肌肉變酸、變硬,運動能力也會逐漸下降(其實身體就是透過這個機制來限制你的運動能力,以免你把自己操爆)。了解乳酸的成因後,你可能會想到:那是否在增加到某種跑步速度後,剛好可以讓乳酸增加的量等同於排除的量,我們就能用較快的速度一直跑下去都不會變慢。

沒錯!乳酸處於動態平衡時就稱為「乳酸閾值」(Lactate Threshold),以下簡稱LT。在LT時,就像你一直把乳酸倒進漏斗中,雖然快滿出來,但由於下方的斗孔一直排掉,讓漏斗剛好處在欲滿不滿的動態平衡狀態。在此狀態下的跑速,稱為你的「臨界速度」。這個臨界速度就成為定義訓練強度的關鍵,低於T我們就稱為「有氧區間」,此時有氧代謝能量比例大於無氧代謝;高於T就是出於「無氧區間」,此時無氧代謝的比例已經大於有氧。

血乳酸閾值

觀察運動時的血乳酸濃度同樣是十分可靠的監控方式,相比起耗氧量更能夠在實際訓練時採用;進行方式是讓跑者訓練暫停時抽取血液,再透過儀器分析血液中的乳酸濃度,但缺點在於跑者必須要停下來才能讓專業人士順利進行抽血程序,因此跑者並不能在運動的同時得知當下的血液乳酸濃度(跑步機或固定式自行車除外),無法及時監控,並且並不是所有跑者都可以接受不斷地抽血;通常也只有非常頂尖的選手,為了能夠最精確的控制訓練強度時才會選擇這種方式,普通跑者甚少會在訓練時監控乳酸濃度。因此在訓練時比較常用的方式是監控LT時「臨界速度」(T配速)與「心率」(T心率)。

為何精英選手可以瀟洒進終點?

下面這張圖是兩個跑者量出最大攝氧量和LT後的比較圖,我們稱為紅選手和藍選手,他們都有相似的VO2max,約等於每公斤體重每分鐘消耗69毫升的氧氣。但紅選手的LT位於70%的VO2max,藍選手卻只有60%。

*擁有相同VO2max的選手,耐力的強弱取決於LT的高下,LT愈高有氧容量就愈大

這代表在跑速同樣是每小時7公里的情況下,紅選手還是以有氧引擎為主,還可以邊跑邊講話,藍選手已經大量驅動無氧引擎,乳酸也開始累積,這個時候維持不了幾分鐘,藍選手就會大口喘氣、肌肉僵硬、心跳加速,速度愈來愈慢,此時紅選手可以張口大叫他快點跟上,但他已經連應答的力氣沒有了。

兩人有同樣的VO2max,也就是有相同的最大的輸出功率,所以若他們的肌肉與技巧也都一樣,短距離的運動表現也會差不多,但在長跑時最大輸出功率並不是最重要的能力,而是耐久力,用前面解釋過的術語來說,就是跑者的LT有多高,說得更精準一點:「LT有多接近VO2max」,兩者愈接近代表你的耐力愈好。

我最感到好奇的就是,那些奧運等級的長跑精英選手,為什麼每次跑到終點都一副好像剛跑的輕鬆模樣,不喘也不痛,進終點時還能揮手致意,為什麼她們不再用力一點跑出破紀錄的成績呢?

其實正是因為他們的VO2max和LT已經非常接近,看起來不會喘是因為在比賽時強度還在LT逼近最大攝氧量,由於兩者太靠近了,稍微超過一點乳酸就快速積累,速度會立即大幅度掉落。所以他們跑到終點可以如此從容,同時他們也必須小心,不能越線。在馬拉松體能訓練的其中一項目標,也是為了讓LT逼近最大攝氧量,才能擴大有氧區間,讓你在高速下還能跑得不疾不徐!

肌肉「酸痛」vs 肌肉「酸痛」

不管是進行高強度的間歇訓練、低強度的輕鬆慢跑、甚至是當我們處於休息狀態時,身體其實都在產生乳酸,只是產生的多寡而已,進行低強度訓練時由於乳酸易產生就被排除掉了,不太容易感覺得到;但當我們進行高強度的間歇訓練時(趟數亞索800M),由於此時的運動強度非常高,乳酸產生得多且迅速,身體無法馬上排除,因此在最後幾趟時都會感覺明顯的肌肉「酸痛」,甚至到了訓練結束後的半小時內仍然十分難受。

此時肌肉「痛」,確實是由於身體里過多的乳酸所造成的。但大部分跑者仍然會誤解,以為每次在高強度訓練後隔天的肌肉「酸痛」也是由於乳酸仍然累積在身體所引起,但其實運動(特別是高強度運動)24~48小時後的肌肉「酸痛」跟乳酸並沒有關係,而是一種「遲髮型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簡稱DOMS)所引起的。這種「酸痛」的起因是由於肌肉在高強度運動時收到劇烈的摩擦與拉扯,造成肌肉纖維發炎輕微斷裂所致。

不管是精英選手抑或是剛入門的新手,在運動後的1-2小時內乳酸都會完全被排除掉(透過血液循環至肝臟,再重新合成葡萄糖供身體使用),因此相隔一、兩天的肌肉酸痛,跟乳酸可說是一點關係都沒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知識 的精彩文章:

告別爭議!16年全運變遷,八千群眾運動員是改革大勢所趨
蘇炳添將歸化混血均擊敗 他帶動亞洲百米提速
這個略有難度,卻是跑步最佳的力量訓練動作
為什麼越跑越差?因為你沒有避免這些錯誤跑姿!
跑步訓練後身體感覺到疲勞?這證明你要pb了

TAG:跑步知識 |

您可能感興趣

跑馬拉松的兔子
跑馬拉松為了什麼
馬拉松,真的能跑出健康嗎?
為什麼那麼多人跑馬拉松?馬拉松的魅力
流利嘴:馬拉松賽場上的五大妖魔鬼怪!跑漢馬的你不要被「附體」!
馬拉松賽場上的五大妖魔鬼怪!跑漢馬的你不要被「附體」!
女人不能跑馬拉松
馬拉松,你能勝任嗎?
跑馬拉松又苦又累有啥快樂的?除非是女子馬拉松!
馬拉松賽道一片狼藉讓跑者汗顏嗎?
順利跑完馬拉松的秘訣?看這裡
馬拉松前沿戰術 助你跑出最佳馬拉松
神奇能量,教你「領跑」上海馬拉松的賽道
給杭馬潑一盆冷水!阿里體育能否玩轉馬拉松?
這樣的「跑者」,你不配跑馬拉松
馬拉松前沿戰術,助你馬拉松跑出最佳成績
馬拉松怎麼跑成功?有經驗的馬拉松選手怎麼跑過26英里的?
港馬半馬縮短關門時間,多地馬拉松同此,馬拉松正在拋棄跑得慢的跑者嗎?
倡議「健康南馬無傷南馬」:體驗最好的馬拉松是自我能駕馭的馬拉松
玩轉倫敦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