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基於「六經欲解時」治療定時發熱

中醫基於「六經欲解時」治療定時發熱

中醫基於「六經欲解時」治療定時發熱

定時發熱臨床不鮮見,按照一般治法療效常不十分理想。近年來,隨著對五運六氣理論的揣摩與實踐,常藉仲景「六經欲解時」理論獲得意外捷效。茲分享臨床驗案如下。

中醫基於「六經欲解時」治療定時發熱

定時深夜2點發熱

從「厥陰欲解時」論治

鄧某,男,78歲,2016年9月7日初診。因發熱半月收治入院,曾在某醫院住院11天,系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追尋病史,患者訴發熱多於深夜2點,最高達39℃,稍有咳嗽咯吐黃白黏痰,納欠佳,寐欠安,不惡寒,輕度乏力,舌苔薄黃質淡紅,脈細稍滑。因查體及化驗檢查無特殊異常。從發熱伴有的癥狀看無惡寒、無噁心、無口渴等表現,但從發熱時間看符合「厥陰欲解時」(丑至卯時),故予烏梅丸改湯劑。方葯:烏梅35克,細辛3克,肉桂4克,川連5克,黃柏10克,當歸10克,党參10克,川椒4克,乾薑5克,制附片5克,2劑,濃煎300毫升,囑晚飯後、睡前各服150毫升。

二診(2016年9月8日):訴第2天夜間2時發熱消失。

定時下午5點發熱

從「陽明欲解時」論治

曹某,女,77歲,2016年12月11日初診。因肺部感染收住入院。開始運用頭孢吡肟、美羅培南、利奈唑胺等抗感染治療11天後出現寒顫、發熱,且每於下午5點起發作,體溫最高39.1℃,運用多種中西藥無法退熱。邀余診視時,患者自感口苦,噁心欲嘔,口渴不顯,無頭痛身痛,無鼻塞,不咽痛,無咳嗽,胃納欠香,舌苔黃舌質暗紅,脈細弦滑。因考慮下午5點定時發熱,符合「陽明欲解時」(申至戌時),結合辨證,患者寓少陽樞機違和之像,故選用小柴胡湯合小承氣湯治療。藥用:党參10克,柴胡20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5克,大棗10克,生薑3片,枳殼10克,厚朴10克,生大黃10克(後下),2劑,水煎服。囑下午4點前服用1次,隔1小時再服用1次。

二診(2016年12月13日):訴第一劑葯下午6點才煎好,未按要求服用,故第2天下午5點仍然發熱,後再三告之第2劑葯(2袋,每袋150毫升),一定在下午5時發熱前服完(下午4點前服用1次,隔1小時再服用1次)。因服藥正確,患者葯後半小時汗出熱退,第3天下午5點未再出現發熱,第4天患者即出院。

定時上午8點發熱

從「少陽欲解時」論治

中醫基於「六經欲解時」治療定時發熱

陳某,男,55歲,2016年12月29日初診。右肺鱗癌行放療治療,20天前出現發熱,最高達39.8℃,在當地診為癌性發熱,曾用熱毒寧、地塞米松、吲朵美辛塞肛及中藥等治療20餘天效果不顯著。來診時,患者訴發熱多在上午8點左右開始,無惡寒,無咽痛,不咳嗽,無噁心嘔吐,口渴,兩腿乏力,胃納欠香,大便正常,舌苔薄淡黃質淡紅,脈浮弦滑。辨證屬癌毒戕傷、氣陰兩虛、邪正交爭,因患者發熱於上午8點左右,符合「少陽欲解時」(寅至辰時),選用小柴胡湯。方葯:党參10克,柴胡30克,黃芩10克,法半夏10克,炙甘草5克,大棗10克,生薑3片,7劑,加水濃煎,取葯汁300毫升,每次150毫升,於8點前服用小柴胡湯2次,隔1小時服用1次。晚飯後服用清暑益氣湯。方葯:党參30克,麥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黃芪30克,當歸10克,蒼白朮各10克,青陳皮各6克,升麻5克,葛根15克,黃柏10克,六曲10克,澤瀉10克,7劑,加水濃煎,取葯汁300毫升,晚飯半小時後服用150毫升,余葯第二天同時服用。

二診(2017年1月19日):告知,經上藥治療3天後,上午8點定時發熱即退,精神轉好,胃納漸開,後撤除小柴胡湯意,繼續調治。

定時中午1點發熱

從「太陽欲解時」論治

鄭某,男,84歲,2017年1月17日初診。發熱(T:38.9℃),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為15.68×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為84.7%,胸部CT:右肺支氣管擴張,兩肺炎症伴有雙側胸腔少量積液,右下肺氣腫。曾在急診輸液運用抗菌素治療5天,發熱不退來診。原有右下肺腺癌病史3年,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病史4年,慢性腎功能不全史4年。追問患者發熱每於中午1點開始發熱,伴口渴甚,咳嗽咯痰,量多色黃,質黏,胃納不香,舌質黯淡苔薄黃,脈細。從「太陽欲解時」(己至未時)論治。方葯:麻黃4克,細辛3克,制附片8克,杏仁10克,石膏60克(先煎),炙甘草5克,桑白皮10克,地骨皮10克,冬瓜子20克,生薏仁30克,蘆根30克,2劑,囑分別於11點前、12點前各服用1次。

二診(2017年1月19日):訴葯服1劑,中午1點發熱明顯減輕,胃納好轉,2劑服完中午發熱即除,但訴夜間12點後煩熱明顯,測體溫37.1℃,咳嗽間作,痰少質黏,夜寐欠安,不易入睡,因思太陽與少陰為表裡關係,太陽病邪易於傳入少陰,從煩熱不寐時間看符合「少陰欲解時」(子至寅時),故予黃連阿膠雞子黃湯。處方:黃連8克,黃芩10克,白芍15克,阿膠珠10克,雞子黃1個沖服,2劑,囑睡前服用2次。

三診(2017年1月21日):2劑服完夜間煩熱已除,夜寐也安。

分析討論

仲景「六經欲解時」是基於《黃帝內經》「三陰三陽」「開闔樞」有序的動態變化的時空方位概念,它揭示了六經三陰三陽與「天地相應」各有氣旺主時。六經病在陽盛陰消、陽衰陰長的時空轉換中,各藉其主氣隨其旺時可以向愈。定時發熱,預示人體正氣與病邪激烈較爭的病理狀態,尤其與人體的陽氣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根據發熱時間歸屬能夠確立「三陰三陽」「開闔樞」的氣化狀態,據此就不難判斷其病機關鍵,以便選擇動態靈活符合「天人相應」原理的準確治法,從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一,患者發熱特點是深夜2點開始發作,且10餘日定時出現,雖然運用各種退熱方法卻仍無良果。因深夜2點時值丑時,符合「厥陰欲解時」,此時為兩陰交盡、由陰出陽之時間節點。

柯琴言:「陰之初盡,即是陽之初生。」此時段易於出現陰陽氣不相順接,陰陽失調的情況。「陰陽各趨其極,陽並與上則熱」,治當守陰助陽,烏梅丸深得其法。正如陳修園所云:「味備酸甘焦苦,性兼調補助益,統厥陰體用而並治之。」烏梅味酸氣溫平,「能斂浮熱」「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黃連、黃柏味苦性寒,直折陽氣外越之勢,使陽氣內斂;細辛、肉桂、附子、蜀椒、乾薑辛熱溫陽散寒;人蔘補氣助陽;當歸養血補肝之體。整方寒熱並用,攻補兼施,剛柔並濟,以達守陰助陽之效。

案二,患者於下午5點定時發熱,而下午5時符合「陽明欲解時」。尤在涇曰:「申酉戌時,日晡時也。陽明潮熱發於日晡,陽明病解亦於日晡。則申酉戌時為陽明之時,其病者,邪氣於是發,其解者,正氣於是復也。」此時發熱意味著陽氣合降受阻,故用小承氣湯通降以利陽收陰,恢復陽明之「合」。因患者同時具有「口苦、噁心欲嘔、默默不欲飲食、舌苔黃、脈弦」等柴胡證,故合用小柴胡湯和解樞機。開始因服藥時間不當,故無效,而第二劑改在發熱前服用立即獲得汗出熱退之效。此案也寓「必伏其所主」「先其病時予葯」之意。

案三,患者發熱定時於上午8點發作,屬「少陽欲解時」,實為陰氣漸衰陽氣漸生之時,少陽樞機郁而不達也致發熱。為順應天地生髮之氣,運用小柴胡湯利於陽氣生髮,便於樞機調達,故能使鬱熱解除就不足為奇了。因是癌症患者,癌毒傷正,氣陰被耗,脾運納遲,故同時配合清暑益氣湯,以扶正昇陽,故獲佳效。

中醫基於「六經欲解時」治療定時發熱

案四,患者發熱於中午1點,符合「太陽欲解時」,此時自然界陽氣正旺,本能溫煦驅寒「欲解」。然因患者年事已高,又患腫瘤等疾,陽氣戕傷,正虛難敵陰寒之邪,太陽「開」機被遏故發熱。此時需要溫陽扶正禦寒開發,故選麻黃附子細辛湯溫陽開宣、驅寒達邪。因該患者另有「口渴甚,咳嗽咯痰,量多色黃,舌苔黃」等肺經痰熱之象,故配合麻杏石甘湯、瀉白散、葦莖湯意清肺經痰熱。服用2劑,不僅中午1點發熱消退,咳痰也緩。二診時「夜間12點後煩熱難寐」,

正符合「少陰欲解時」,故用黃連阿膠雞子黃湯滋陰清心,俾心腎既濟,則心神自安矣。

基於「六經欲解時」對判斷定時發熱的邪正相爭狀態、明確病位病機趨向以及指導選方治療等有重要價值。因此,我們在處理定時發熱時可以借力使力順勢而為,最終獲得正勝邪怯、順利退熱的效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神黃中醫智庫 的精彩文章:

中醫救腎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有奇效
中醫四湯合用治失眠
長期發低燒,中醫除煩惱
岳美中妙用生水蛭生山藥治瘀血成積
治未病思想貫穿《金匱要略》的始終

TAG:神黃中醫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醫學解碼:中晚期肝癌的中醫治療
淺議經間期出血的中醫治療
治療癔病的關鍵時期
精準治療:破解中晚期癌症治療難題
中醫治療肝癌一定要了解的問題
中醫如何治療發作性睡病
肺癌治療進入精準時代 五招學會預防
肝癌晚期中醫治療方法
中醫治療牙痛
我的中醫經方故事連載經方治療抑鬱症
中醫急症治療兩則
中醫治療胃脘疼痛之六法
早期癲癇病如何採用中醫治療方法
前列腺治療 中醫治療安全有效
中醫不是慢郎中:鄧鐵濤治療急腹症經驗
中醫的治療理念
近期感冒中醫治療心得
中藥治療白血病併發症的周靄祥老中醫經驗
絕經激素治療中慎用情況的解讀
月經周期不正常的中醫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