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排隊文化:與商品無關

排隊文化:與商品無關

原標題:排隊文化:與商品無關




紐約 SoHo 區拉菲爾街 Supreme 專賣店門外,排著隊的 Theolus Jackson 懶洋洋地靠在用來隔離的立柱上。他已經在 Supreme 官網上報過名,所以能拿到一張靠近隊首的票 —— 而到了上午 10 點,這條隊伍能一直排到百老匯大街那邊的拐角處。


Jackson 身穿一條寬鬆長褲、一件足球衫,耳朵里塞著耳機,正等著商店開門。他說:「大部分時間裡我都在聽音樂,並不會覺得無聊。我每周都來,我喜歡這種氛圍,就是覺得有點冷。

表面上看來,吸引 Jackson 和他的「隊友」們來到這裡,讓幾百名時尚死忠粉紛紛打開錢包的,是一件夾克(298 美元)和配套襯衫(158 美元),上面印著一枚 Richard Prince 風格的牛仔頭像 —— 當 11 點店鋪開門後,它們瞬間就會被搶購一空。



東京 Supreme 店外,成群結隊的客人們排成一線,靜候專賣店開門,對他們中的許多人而言,排隊和真正買到商品一樣具有吸引力(攝影 / Andrew Faulk)


這些衣服重要嗎?恐怕不是。雖然人們看似在排隊搶購連帽衫、運動鞋、滑板、球帽、環衛工作服式樣的連衫褲等等高端街頭服飾,但實際上,吸引他們的並不僅僅是這些商品。


「這些年輕人不是來逛商店的,他們是來排隊的。」這周二上午,《Highsnobiety》雜誌的主編 Jeff Carvalho 上下打量著焦躁不安的隊伍,一針見血地說道。他同時經營著一家內容和電商網站。


「扎堆排隊是最新的流行活動。兩三百個年輕人一起來商店門口排長隊,因為他們都想有參與感。」Carvalho 說。



Carvalho 和編輯總監 Jian DeLeon 平時的工作就是密切關注 Supreme、Nike Lab,以及 Palace 等商店每周發布的新款。作為一家總部設在倫敦的滑板文化專營店,Palace 剛在紐約開了新店。


這天,他倆提出當我的導遊,帶我一睹這裡的盛況。據預測,排隊現場好比在舉行部落儀式,又像個街頭劇院,非常有吸引力,相當於昔日擠滿了吵鬧年輕人的大型購物中心。


「趕緊來拿號,可別過號了。萬一錯過了,你就沒什麼時間了。」一名穿著件運動背心的瘦高男子朝同伴喊道。

他的同伴排在大街另一頭,兩人的喊聲此起彼伏,讓高度戒備的店員豎起了耳朵,時刻準備著揪住膽敢違規插隊的人。排在隊伍里的某個人偷偷瞧了他們一眼,結結巴巴地說:「我不能和你們講話,不然會被趕出隊伍的。」


然而,嚴格的安保措施和越來越緊張的氣氛並沒有打攪眾人的興緻。畢竟,對這些孜孜不倦的人而言,有機會互通內部消息、和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才是關鍵。


在線青年文化雜誌《Complex》此前用一系列視頻記錄了排隊文化的發展歷程。雜誌編輯 Noah Callahan-Bever 表示:「正是這些機會,才讓年輕人願意去做一些看上去有點荒謬的舉動。」



倫敦 Supreme 商店外或站或坐的排隊人群(攝影 / Lauren Fleishman)


這也確實很荒謬,畢竟,今天的你只需坐在多廳影院里,打開電影 APP Fandango 就能輕鬆訂購一把「高檔」躺椅,或者動動手指就能在 ssense.com 網站上買到 Vetements 的羽絨服。排隊購物顯然早就過時了。


但排隊文化仍然存在,並且已發展成了一股潮流。從東京到圖森(Tucson,美國亞利桑那州第二大城市),從柏林到紐約布朗克斯,莫不如是。排隊人群中有千禧一代,也有比較年輕的 Z 世代,他們擁有一個共識:追求真品,不想被簡單地歸類。


「有一次我看到一個身穿三件套西裝的傢伙,還戴著一副整齊的 Moscot 玳瑁眼鏡。他告訴我他是個律師,正要見客戶,但是就想先在這裡買件運動衫。」 DeLeon 說。



就像其他街頭潮牌粉絲那樣,Kenta Kashiuagi 炫耀著他在東京的收穫:一件 Supreme 新款 T 恤(攝影 / Andrew Faulk)

就在短短 6 年前,圈內流行的還是滑板和更衣室裝備。Highsnobiety.com 柏林分部總監 David Fischer 說:「限量版運動鞋少之又少,所以當兩個人同時穿,你就知道他們有著某種聯繫,可能是音樂、藝術,也可能是時尚潮流。」但他同時也指出,時間會帶來改變。


如今,轉賣者也加入了排隊的行列。他們是一群精力充沛的年輕創業者,大量搶購此類衣物,然後或在 eBay 上以高價倒賣,或是低價出售,以換取他們心儀的商品。這天,拉菲爾街上生意興隆,遠在街區另一側,停著一排貨車,車廂後蓋打開著,露出一隻只箱子和包裹,裡面塞滿了限量版 Nike、Supreme 及其它品牌的商品,吸引著路人駐足挑選。


身穿背心經過這條街的年輕人 Young Sin 說:「倒賣衣服很容易賺錢。每周四我都會來這裡,警察不可能因為這個把我關起來。」被朋友叫作「YS」的 Young Sin 打算給自己挑一頂帽子,然後給其他人準備了加價出售的其它商品。


我喜歡 Supreme,但是只要能讓我付得起房租,Old Navy 這種牌子也沒關係。」他聳了聳肩說。



造型師 Jay Hines 在倫敦 Supreme 倫敦店外與顧客聊天(攝影 / Lauren Fleishman)


不過對很多人來說,等待本身就已經讓他們收穫頗多。有些人可能會想到 Andy Warhol 在 1975 年出版的回憶錄《安迪 · 沃霍爾的哲學》(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中的某些內容,這本結構鬆散的回憶錄曾指出,排隊購買電影票能讓人獲得不同尋常的滿足。Warhol 若有所悟地總結道:「你可能永遠也進不了放映廳,這很讓人興奮。可是,排隊等候入場才是最讓人興奮的。」


另外,集體行動也有其它好處。Callahan-Bever 說:「購物中心的沒落讓年輕人們覺得空虛《連同一個時代,逐漸消逝的美國購物中心文化》。他們有的只是網友,但都喜歡這類小眾商品,於是,他們找到了認同感,填補了空虛。對他們來說,排隊買 T 恤或棒球帽就是在告訴別人,他們了解的東西不是每個人都知道。



許多前來排隊的人們都自稱行家,喜歡追逐新款的樂趣。一位身著絨面革衣料,頗為靦腆的 40 歲男子說:「像 Bloomingdale"s 或 Macy"s 這樣的百貨公司可買不到這些。我就喜歡獨一無二的感覺,人們看到我總會驚嘆說,哇!好像我是個電影明星。」

作家 David Andrews 在他 2015 年出版的《為什麼別的隊伍總是移動得更快?》(Why Does the Other Line Always Move Faster?)一書中記錄了他對流行文化的反思,他半認真地寫道:「我有切身體會,排隊時你會對隊伍里的陌生人產生親近感。」


就好像你們是一小批倖存者,面對猙獰的絞架時,能產生黑色幽默般的共鳴,同病相憐。」 Andrews 寫道。



拉菲爾街大街上,顧客排成一行,等待進入 Supreme SoHo 店(攝影 / Jackie Molloy)


Will Gamble 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學生,經常光顧倫敦 Supreme 分店,他說:「排隊其實有些社交的意味。我每星期都去 Supreme 瞧瞧有什麼新品,就因為這個交到了不少朋友。」


他和一起排隊的顧客有各種共同愛好,包括參觀展覽、體育、音樂等。他說:「我們都喜歡 Radiohead,還挺喜歡藝術。」後來,他得意地買到了一件 Supreme 的「藥丸襯衫」(一款布滿了藥丸圖案的襯衫),其設計靈感取自英國藝術家 Damien Hirst 的代表作。


「我每次都約朋友見面,一起排隊,一起拍照,幾乎要花一整天時間。」他說。


確實,如果不能與人分享,排隊還有什麼意義呢?把排隊當做儀式,似乎讓常人難以理解,但 38 歲的 Fischer 卻精於此道。他認為:「排隊等待,直到最後買到商品,這是整個過程中唯一讓人興奮的地方。」


而把戰利品與他人分享是最幸福的體驗。Fischer 說:「一旦買到了手,你一定會拍好幾張照片發到 Instagram 上去。」 然後呢?「然後就等下一款新品了。」他說。


-


撰文:Ruth La Ferla


翻譯:熊貓譯社 喬木


編輯:王乙凡


微信編輯:張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馬化騰:文化要和科技結合 建議做文化精品
漁樂文化:和魚類相關的心理效應
關於文化的疑惑和營銷雜談
禪舞文化,禪學文化與舞蹈藝術相融合的文化
茶文化與紫砂文化
彩蛋文化VS遊戲文化?
中國商幫文化與商業智慧(二):徽商
國畫與茶,品茶,品文化
瓷器無對,窯變無雙;推崇鈞瓷文化,品味國家寶藏
龍文化與帝王的關係
可憐的文化與文化人
晉商、徽商、浙商,看中國的商幫文化
關於良渚文化玉器工藝痕迹的探討(二):鑽孔工藝
專欄丨文化和眼神
民俗│流寓文化與雷州文化的關係
關於運動的文化淵源
文化精品陶瓷傳承文化
佛教文化 排隊的習慣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舉辦「融匯:國際藝術與文化」研討會:構建跨文化理解的國際文化環境(上)
傳統文化系列:忠信無雙顏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