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國醫大師徐景藩的養生之道

國醫大師徐景藩的養生之道

徐景藩教授早年患有高血壓、室性心動過速、膽結石等疾病,但他從未住過院、打過針、掛過水,自己開方服藥而獲改善。現雖已年逾八旬,仍能堅持日常醫療、教學、科研和學術性工作,不能不說是得益於他養生有道,持之以恆。

一、關於飲食

他認為食譜宜廣,食量適當,做到食不甚飽,適可而止,絕不貪一時之「口福」。谷、肉、果、菜四大類的品種都要吃,並隨不同時期、不同季節而有所改變。

此外,在飲食方面,要保持清淡、五味適度,不過甜,少吃糖,勿過咸、過辣、過酸。少量飲酒,既有利於調劑生活,品嘗菜肴,又有利於流通血脈,消除疲勞,對老年人來說,頗有裨益。

國醫大師徐景藩的養生之道

但他告誡飲酒切勿過量,切莫貪杯,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曾有「多飲燒酒,爛人腸胃」的記載,可不慎乎?再有一點,飲白酒前先喝些茶水或其他飲料,一者使咽喉、食管黏膜得到「濡潤」,二者使胃中增加適量液體,起到稀釋作用。否則,易灼傷咽喉、食管和胃的黏膜,其危害也就顯而易見。

二、關於情志

喜、怒、憂、思、悲、恐、驚,合為「七情」,是人體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動,過則有害,可以致病。《內經》提出要「恬淡虛無」,但他認為恬淡可以學、可以做,「虛無」二字只是形容、加強之意,「虛無」並不是摒棄一切正常的慾望。隨著年齡的增長,能不斷完善個性的涵養,勿使「五志過極」而影響健康。

例如,要做到勿過怒,首先要學會自我剋制,一個「耐」字起的作用很大。他治家從嚴,對孩子教育抓早、抓好,言教身教。夫婦之間要和諧、協調,遇事多商量,有不同意見時協商。互敬、互讓、互愛、互諒、互信,不斷培養夫妻感情。若這些預防工作做好了,加上嚴於律己,凡事謙虛、謹慎,令人發怒之事便可在無形之中避免了。在單位,令人發怒的事也常會碰到,但「怒」不能解決問題,而且大家都是同事,都是同志式的平等關係,他認為要始終相信群眾,依靠群眾。

「滿遭損,謙受益」,「三人行,必有吾師」,「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他時刻保持著「謙」,並常常因此而受「益」。「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鼓勵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謙」是他數十年養成的習慣,也是一生中信奉的「座右銘」。「謙」可使人心志和平;「謙」可使人戒驕戒怒;「謙」可使人消除抑鬱;「謙」可令人心情愉悅;「謙」能與人為善;「謙」能使人以誠相待。

三、關於運動

根據經驗,徐景藩教授認為,老年人體育鍛煉還應注意以下要點:

一是活動必須「對稱」,例如左右對稱,上下肢對稱,前後對稱,蹲起和彈跳對稱等。「對稱」的活動可避免因動作不當而引起肢體和關節的不適甚至損傷。

二是宜於練「呼呼吸」氣功。站穩後雙手合抱,兩目遠望,凝神靜氣地呼氣。當呼氣結束時,再收腹、提肛。略俯上身,再行呼氣,把兩肺的殘氣盡量吐出。然後慢慢挺胸,兩鼻自然地吸氣。吸氣畢,稍停幾秒鐘,接著再呼、再呼。如此周而復始,可使肺活量增加,通氣功能改善。由於橫膈有序的「升降」,可起到「內臟按摩」的作用,並能防治老年人前列腺增生和痔瘡等病。

國醫大師徐景藩的養生之道

三是晨練必須事先進食,可飲約200ml水和50g稀飯,隨身還要帶少量糖果或餅乾,萬一出現頭暈黑矇,心悸汗出,應立即坐下,吃一點糖果或餅乾,可以緩解低血糖等緊急狀況。

四、關於興趣愛好和生活習慣的培養

讀書是徐老一生中最快樂的事。特別是對中醫經典著作,反覆閱讀,溫故知新,每讀一遍,他都會有「如遇故人」之感,並有新的體悟,其中樂趣,難以言表。

徐老自小喜愛音樂,在他的一生中,沒有離開過樂器,也從沒停止過拉拉、彈彈、吹吹。學習、工作之餘,自我調節,自我欣賞,又可休閑取逸,有益身心。到了老年,他改學電子琴,自得其樂,以資晚年消遣娛樂。在生活中,有了音樂,能使人激起心靈深處的青春餘波,保持年輕人的心態。

文娛、體育,互有聯繫,文娛可使精神生活豐富多彩,體育則使形體強壯,氣血流通。體育的內容、方法和力度,必須因時、因年齡制宜。如今,他人到老年,仍然重視體育運動,每天天亮起床,進食少量泡飯,然後快步行走。他認為年老之人,以快走為宜,所以,從65歲以後,他就以快走為主,一分鐘走100米左右較為適宜。

注意勞逸結合。徐景藩每天午飯後總有午睡的習慣,人說飯後不宜即卧,他卻在飯後20分鐘即上床躺下,三五分鐘入睡。但他強調勿吃太飽,飯後少談話,飯後少思考,少看書報。養成了這種習慣,不愁勞後無逸。良好的睡眠,是最有效的「逸」。在他的一生中,從來沒有失眠,他說,這恐怕是最大的福分。一日之勞,午睡、夜寐,就是很好的逸。

讀書、寫文章時做到看、讀、寫約一個小時,眼「勞」了,就望望窗外天空,閉閉眼,養養神,再看,再寫。這是眼和腦的勞逸結合。

傍晚前的散步,則是一日間最好的「逸」。不僅有益於消除白天工作、學習的疲勞,對醫生這種「伏案久坐」的職業者來說,通過散步,舒筋活絡,流通氣血,是「動靜結合」的最好運動方式。尤其是和老伴一起散步,彼此年齡相同,志趣相近,走走說說,既是一大樂趣,又是繼續培養感情的好機會,真是一舉而數得。

國醫大師徐景藩的養生之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徐老和老伴盛祖英,當年婚嫁時,都是小學畢業的文化,儘管時代變遷,生活、思想、觀念都有所變化,然而,他倆的愛情,不僅沒有絲毫退變,相反,經過長期的培養、滋潤,更加牢固,堅如磐石。真是六十二年和諧的鑽石般的伴侶!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徐老通過養生鍛煉,仍以健康的身體和心態,繼續為人民健康,為中醫事業竭盡綿力。不辜負祖國和人民對他的培養,不負此生,使人生旅程平安、寧靜,善始善終。

本文選自《國醫大師徐景藩臨證百案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針灸治療網球肘的方法
刮痧的好處和8種手法
楊介賓醫案:針灸刺血瀉暑熱 快速治癒!
於建軍:針灸治療失眠、痔瘡等醫案四則
邱茂良:針灸「對穴」治療頭痛

TAG:傳承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獻給勞動者的養生經|國醫大師鄧鐵濤康壽之道
國醫大師孫光榮養生秘訣
國醫大師孫光榮的「養生觀」與「養生訣」
國醫大師薛伯壽養生秘訣
國醫大師張學文談養生
國醫大師朱南孫:養生心態最重要
跟著國醫大師學養生
國醫大師孫光榮九九自振養生操 | 跟著名人學養生
國醫大師鄧鐵濤的養生秘笈,想知道嗎?
國醫大師健康
國醫大師的養生「秘方」,養好脾胃,才是健康長壽之道
國醫大師談養生長壽,「新國酒」夢之藍獲點贊
國醫大師周信有:談談養生之道
五位女國醫大師們的養生經
「中國夢·踐行者」國醫大師鄧鐵濤:養生先養心 養心先養德
國醫大師鄧鐵濤經驗:黃芪之妙用
國醫大師張大寧醫話,腎為人體生命之本
跟第三屆國醫大師學養生——朱南孫:養生心態最重要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楊春波:養生重在規律生活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段富津:健脾養心治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