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陳旭:「不屈從於資本」的戰狼 警示電影人要善用資本力量

陳旭:「不屈從於資本」的戰狼 警示電影人要善用資本力量

陳旭

8月8日,來自製片方的消息消息顯示,吳京自導自演的軍事動作片《戰狼2》上映12天後,票房已達34億元,超越美人魚,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新科票房冠軍。這一影片也被譽為近年來主旋律電影的市場「突圍」之作。

吳京的電影不僅引燃了暑期電影市場,同樣也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了狂歡盛宴——作為對《戰狼2》進行8億票房的聯合保底發行方之一,上市公司北京文化的股票價格近日漲幅驚人。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北京文化股價自該片上映至今漲幅已超過40%,市值大漲40多億元。當然,與此同時,一些曾實地調研過北京文化的公募基金機構,尤其是部分文化傳媒主題基金卻踏空了該股,也留下了大大的遺憾。

客觀地說,單純從資本方的角度出發,這部影片的製作過程還是頗為讓人揪心的——影片從最初的8000萬元預算一路超支,先是漲到1.2億元,後來進一步超支到2億元,這還不包括宣傳和發行成本。但或許也正是因為對電影質量的精益求精,才積累起這部影片良好的視覺效果以及觀眾口碑,從而給投資和發行方帶來了超預期的回報。

從電影角度來說,或許很難因為預算超支而苛責吳京,畢竟他並非專業導演出身,對長達10個月的海外拍攝、上千演職人員的安排、百輛汽車的爆破……如此大型的調度和資金周轉,即便是一個老江湖恐怕也難以精準掌握。

當然,並不能因為《戰狼2》大大突破預算,就認為吳京對影片成本的控制是失敗的,只是因為運氣成分而贏回高票房。事實上,吳京不僅有抵押房產拍攝《戰狼2》這樣的新聞,但也同樣有善加利用資本的一面——他會理性地同資本合作,比如與北京文化的保底發行,就能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但在另一方面,他又保留著自己電影創作的主導權,稱自己絕不屈從於資本的約束。比如他透露自己曾拒絕投資方希望用某當紅明星的要求,理由是由此會帶來不合理的高片酬。

在電影史上,製作預算被不斷突破的極端案例當屬富有傳奇色彩的空戰片《地獄天使》,其導演霍華德·休斯身兼企業家、影業巨頭等多種身份,但他在1930年製作該電影時不斷刷新紀錄的成本仍讓人瞠目結舌——400萬美元。要知道當時美國工人的平均周薪不過12美元左右,即使是同年出品的戰爭史詩片《西線無戰事》(奧斯卡最佳影片),製作成本也僅為125萬美元。可休斯為了達到出色的效果,不僅搞來80多架飛機,還專門花40萬美元建設一個機場,被合作方斥為揮金如土。而影片上映之後,因其領先時代的視效而大獲好評,取得了創紀錄的800萬美元總票房,成功收回投資並大賺一筆。

當然,因為休斯本人所具有企業家身份(美國休斯飛機公司創始人,曾是全球頂級富豪之一),不能把他等同於普通導演。但在當前的電影市場上,由於單個影視作品的投入越來越大,普通製作方已經難以承受巨大的成本壓力,引入資本方進行合作正成為主流。

就在《戰狼2》火爆的同時,國內的多數影迷可能忽視了這樣一條消息:二戰題材影片《敦刻爾克》上映約半個月,全球票房總收入已破3億美元(中國內地定檔預計在9月),成為同期全球電影市場上僅次於《戰狼2》的高票房收入影片。

《敦刻爾克》的導演是大名鼎鼎的諾蘭,僅僅靠籠罩在他身上的光環,恐怕就足以保證該片獲得不俗的成績——此前諾蘭的作品包括《盜夢空間》《星際穿越》《蝙蝠俠前傳1、2、3》和《記憶碎片》等佳作,數量不多卻是當代導演中少有的幾個總票房超十億美元級別的大腕。

導演作為影視製作團隊中的核心,他本人可以具有極大的品牌效應,自身就可能成為票房保證。在影史上,卓別林、希區柯克、斯皮爾伯格、盧卡斯等大導演無不是這樣的代表,他們所具有的個人魅力和品牌效應早已成為打造影片的一個優勢。

在中國電影市場,這樣的規律同樣存在。此前,謝晉、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中國電影的領軍人物,經歷了電影產業化時代的機遇期,不僅收穫了國內外多個獎項,像張藝謀的《英雄》和馮小剛的賀歲電影系列,都曾創造過中國票房奇蹟,他們的名字也是事實上的票房保證。但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英雄》等開啟「大片」時代的代表作品,也被指過度迎合市場,從而喪失了較高的藝術水準。

隨著賈樟柯和王小帥等第六代導演逐漸崛起,他們也曾在海外贏得過許多榮譽,但與前一代導演相比,卻難以用「好看的」票房數據來說話,雖然保留了對電影事業的不懈探索和追求,卻也被指不善於利用資本的力量。以賈樟柯為例,2006年他的作品《三峽好人》雖然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但在國內院線定檔的時間「撞車」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並聲稱絕不調整檔期,這種堂吉訶德挑戰風車式的英勇值得敬佩,但對投資人帶來的結果可想而知。

相似的例子還表現在大導演侯孝賢身上。侯導對自己的作品近乎偏執,這既是一種對電影藝術水準的堅守,但也可能會因為忽視資本方利益而帶來令人失望的後果。正如他2015年的作品《聶隱娘》,雖然對一些觀眾來說能夠通過觀影找到類似「拼圖遊戲」那樣的快感,但同樣也因為故事講得太過隱晦和艱澀而讓人「看不懂」。侯導事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很強硬地表態說,自己拍了幾十年電影,難道還不能講好一個故事?但作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他就是要留下一部打著自己深深烙印的作品。

這樣的態度當然值得肯定,但退一步說,這同樣也需要有好的票房來做基石。作為一個在業內深耕多年的強勢大導演,資本方或許會不得不遷就,可如果換作一個新人,會那樣容忍侯老的「任性」嗎?恐怕很難。

以此為例子,不是想要鼓吹中國電影人應該拜倒在資本的石榴裙下。恰恰相反,當前國產電影中太多這個筆仙、那個幽靈之類的垃圾片,這既是對資本的不尊重,更是對觀眾的蔑視。從這個角度來說,某些短視的投資方也應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電影是一門藝術,自有其對藝術的追求,因此不能完全聽任資本的擺布;反過來說,電影又是一個市場行為,自有市場運行的規律,因此電影人也要尊重資本的訴求,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行業的健康發展。

可喜的是,近幾年來國產電影雖然總體質量仍亟待提高,但也出現了一些在票房上取得高收益的代表,比如徐崢導演的《人在囧途》系列、寧浩導演《瘋狂的石頭》系列等作品,他們不僅逐漸形成了以導演為核心的製作團隊,並維持了較高的創作水準,對資本的回報也讓投資者看到了希望。

在當前的中國影壇,以忻鈺坤、程耳和曹保平為代表的新銳力量,把「認真做電影」作為己任,他們積極和主流商業電影模式嘗試融合,並拍出了《心迷宮》《羅曼蒂克消亡史》《烈日灼心》等符合市場規律的影片。但是,這種融合在今天的市場上還做得不夠,代表作品還不夠豐富。

對中國電影來說,當前最急迫的要務,是要有一批獨具慧眼的資本作為伯樂,去發掘那些不忘初心的電影人才,然後在尊重其才幹的前提下保證其藝術創作,這樣,將能夠給中國電影帶來真正的新風。

中國電影產業必須要塑造出一大批吳京這樣的電影人團隊,他們會以導演為核心,就像張藝謀、馮小剛、成龍、周星馳那樣,熟悉電影工業的每一個流程,對市場手段運用得更為熟練,既能講出好的故事,但也會正視市場和觀眾的需求,能夠真正理解並尊重資本的訴求,同時善加利用資本力量。長此以往,中國電影工業將迎來新的黃金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戰狼2》火了不少人,歡呼的背後,她還在默默付出,卻無人關心
連iPhone都節節敗退的中國市場,又有兩大國際巨頭殺進來!
普陀山旅遊衝刺IPO背後:主營業務增長承壓募投項目已動工
奇蹟!他生下來就染上艾滋,現在竟「自愈」了
買OPPO和vivo的人,不是廠妹,就是智商有問題?

TAG:每日經濟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資本的故事:股票的起源,資本的力量
戴自更:投資人要警惕文創產業的資本泡沫
合鯨資本霍中彥:進化是投資人最核心能力
商業資本與官方力量
國壽資本楊宇:險資不動產投資重點關注穩定回報的資產
努力才有任性的資本
晉商與清廷:資本與權力的利益結合體
資本操控的電影市場可憂可喜
資本退潮電影仍在
AI巨頭背後:資本力量與投資隱憂
電影說 中國騙局:資本主義的貪婪本性與既傻又壞的盲人摸象
用資訊效益傳承社會資本
翊翎資本王斌:用產業邏輯做投資,不按圖索驥,要親探水溫
樂視:奉勸韜蘊資本不要無恥甩鍋
努力不需要資本,不努力才需要
英媒:黃背心抗議者本意是好的,但在資本主義體制下不可能實現
資本盜跖的黃昏
星瀚資本楊歌:VC投資的本質是行業價值的判斷
德弘資本王瑋:心血管領域的投資邏輯
楊帆:「泡沫」是資本流動的源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