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四課



作者|鈕先鍾,著名戰略思想家、學者

來源|《中國戰略思想史》


計劃又必須以權力評估為基礎,所以孫子就要「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在這一方面其思想是與現代戰略家完全一樣。「經之以五事」就是權力的分類,「校之以計」就是度量,「而索其情」就是判斷。前者用來處理可量化的因素,後者用來處理不可量化的因素。二者綜合起來即孫子所謂的「廟算」,用現代術語來表示即權力評估,現在再對比如下:


廟算=校之以計+而索其情


評估=度量+判斷

「五事」是孫子所認定必須評估的權力因素,他這樣的安排當然是以當時的環境為依據,其中包括物質(硬體)和人事(軟體)兩方面,而又是以後者為主。不過孫子仍堅持其先度量而後判斷的原則,可以顯示其科學精神。在此五事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道」和「將」。這個「道」曾引起相當多的爭議,甚至於有人認為孫子在思想上曾受道家的影響。事實上,孫子對於「道」字的意義在此曾作明確的界定,換言之,「道」就是「令民與上同意」,也正是孔子所說的「民信之矣」。政府能令(使)人民同意就是有道,否則就是無道。孫子對於這一點非常重視,所以他認為國力評估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主孰有道?」至於如何始能令民與上同意,孫子並未作進一步分析,也可能是由於那是「主」的事情,他不便於干預。


第二個重要因素就是「將」,所以他接著就問「將孰有能?」嚴格說來,孫子是認為將是戰爭中的決定因素,所以戰略也就是將道。將是戰爭的指導中心,從戰前一直到戰後,都受其支配。因此對於將才的選擇是不可不慎,他提出五個字來作為評估的標準,那就是「智、信、仁、勇、嚴」。此種排列具有深意。他把「智」列為將才的第一位,而「勇」則屈居第四位。這樣的排列顯示孫子完全了解戰略的本質就是鬥智,在其書中只提到智將而從來未提到勇將,並且還警告著說:「必死可殺……忿速可侮」(九變篇)。所以他似乎與孔子非常接近,不僅智、仁、勇的排列順序完全一樣,而且對於戰爭也始終採取一種非常慎重的態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孫子與克勞塞維茨卻有相當大的差異。克勞塞維茨在論軍事天才時,認為「勇」是最高的素質,「勇」的發展永遠不會有害於其它的素質,而在份量或順序上,「勇」也始終比「智」較重要或領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席戰略官 的精彩文章:

印度國內掀起抵制中國貨浪潮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三課
樓市和匯市,一個都保不了
人大教授時殷弘:中國對外戰略中的俄羅斯
對外關係委員會:中國對巴基斯坦戰略布局的背後

TAG:首席戰略官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始計篇」深度分析(二)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謀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作戰」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兵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九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虛實」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火攻」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軍爭」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九變」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一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用間」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行軍」和「地形」篇深度分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的思想體系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三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孫臏兵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七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司馬法》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四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六韜》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尉繚子》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五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背後的戰略哲學思維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十二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先秦兵書之《陰符經》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三十八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孫子兵法》對全世界的影響中國戰略思想史第二十六課
中國戰略思想史:元代戰略思想中國戰略思想史第六十五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