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太平經》辟穀思想探析

《太平經》辟穀思想探析

《太平經》的作者們基於養生和治國的雙重目的,強調辟穀是「不窮之道」,以當代的眼光,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它呢?從大處著眼,當前我們國家政通人和,科技昌明,糧食充足,但倡導飲食節制以富國存民養眾生,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就個人健康長壽而言,適當辟穀也有相當的益處。據現代醫學研究,多食導致死亡率增高。多食使人體重增加,引起肥胖,肥胖的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壓等。

《太平經》辟穀思想探析


?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視人之現世生命的宗教,現存最早的道教典籍——《太平經》就旗幟鮮明地展示了道門中人的貴生思想。《太平經》宣稱:「三萬六千天地之間,壽最為善」;「喪者為賤,生者為貴」,「生為第一」,這些人壽最重的表述是道教精神氣質的典型體現。為了實現長生這一目標,《太平經》的作者們以其宗教家的情懷吸納當時之醫學成就,總結出許許多多的養生方術,本文主要探討其辟穀養生思想。


辟穀又叫「斷谷」、「絕谷」、「卻谷」、「休糧」、「絕粒」、「卻粒」。辟穀術始於秦漢,甚至更早,漢代出現的集錄此前禮儀著作的《大戴禮記·易本命》已經記載:「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氣者神明而壽,不食者不死而神。」這裡的「不食」即辟穀,不食五穀。此外,《史記·留侯世家》講張良性多病,以導引、不食谷強身。《淮南子·人間》也記載春秋時魯國人單豹不食五穀,僅喝溪水,年屆七十猶有童子顏色。1973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中辟出《卻穀食之篇》專門探討了服氣辟穀。


可見,秦漢時期,辟穀術已經相當流行。道教創立後,因襲此養生術,其早期經典《太平經》中有許多地方涉及辟穀。據王明先生《太平經合校》看,原經演述辟穀養生術的經文主要在辛部,惜《太平經》辛部經文今已全部亡佚,《合校》一書依《太平經鈔》,略補其缺,其中集中論及辟穀的有三處(原經可能有更多內容)。僅此三處,我們大略可以窺見《太平經》是相當注重辟穀養生的。


《太平經》主張辟穀可以度世長存。《三洞珠囊》卷四《絕粒品》徵引《太平經》第一百二十云:「食者命有期,不食者與神謀,食氣者神明達,不飲不食,與天地相卒也。」這幾句話之思想源頭在《大戴禮記·易本命》及《淮南子·地形訓》。因《太平經》辛部遺失,估計這幾句是結論性質的語句,原文當更充分討論不食的諸多方面。上引五句以簡括的筆觸告訴我們:食用五穀的人生命有期限,善於調理氣息的人神明通達一切,而不飲不食有形東西的人與天地共存亡。此處所說的不飲不食是指不吃五穀雜糧(即辟穀),並非什麼都不吃。實際上,《太平經》及以後道教所倡行的辟穀術,往往伴隨著服氣和服藥。因為此法確實能夠益壽,歷代傳修者不絕,故易心瑩在《道教分宗表》中列出辟穀一派。

辟穀有效,還須得法。王明先生《太平經合校》卷一百二十至一百三十六引《太平經鈔》辛部首書經文,大致同《太平經》敦煌目錄卷一百二十《不食長生法》相合,集中講述辟穀法門。按照此節經文的說法,「比欲不食,先以導命方居前,因以留氣。服氣葯之後,三日小飢,七日微飢,十日之外,為小成無惑矣,已死去就生也」。這就是說,辟穀之前,要先服食一些具有滋補元氣作用的藥物。服氣葯之後,三日內感到有點飢餓,七日內稍微更餓一點,十日之後就初步適應,疑慮不安之感也去掉了,已經脫離死籍,歸就長生了。


上文說過,辟穀不是什麼都不吃,是慢慢節食,少食;不吃通常之食物,至於「特殊」食物還是要吃的,「服氣葯之後,諸食有形之物堅難消者,以一食為變,食無形之物,節少為善。……少者為吉,多者為凶,全不食亦凶,腸胃不通。通腸之法,一食為適,再食為增,三食為下,四食為腸張,五食飢大起,六食大兇惡,百疾從此而生,至大飢年當死」。這段話反覆說明辟穀過程中當節少進食,硬食以每天一次為最合適,流質食品盡量少食;但都不吃會造成腸胃不通,即腸胃沾連,影響健康。《太平經鈔》所引此節文字沒有提及「有形之物堅難消者」以及「無形之物」是什麼,參照其他道經,所謂有形之物堅難消者是指營養高而消化慢的東西,如含有豐富植物油的松子仁、柏子仁、火麻仁等以及含有多種糖、澱粉、維生素等成分的麥門冬、地黃、茯苓、山藥、黃芪、人蔘等根莖或菌核。所謂無形之物是指胡麻湯、酥湯、酒或清水等流質東西。辟穀之人活動相對少些,這些食品能夠滿足他們基本的營養需求。另外,《太平經》還提醒辟穀者「常當忽帶收腸,使利行步也」,這是說,要常把腰帶紮緊以便走路。


《太平經》認為行上述辟穀法,不僅可以養自身,還可以養眾生。從個人而言,「令人病悉除去,顏色更好,無所禁防。古者得道老者,皆由不食」。從國家而言,「此乃富國存民之道」,可以「助國家養民,助天地食主」,「君臣民足以安身心,理其職;富者足以存財,貧者足以度軀;君子行之,善樂歲,凶年不危亡」。《太平經》又從反面論述說,不修其辟穀術,習慣於一日三餐的人,遇到荒年就會餓死或出亂子,「日三食乃生,朝不食,一命絕;晝不食,二命絕;暮不食,三絕(此句「三」下當有「命」字,引文脫);三日不食,九命絕。……姦邪大起,悉從此始」。由此,《太平經》倡導「用吾道,萬事自理,吉歲可以興利,凶年可以存民」。


從《太平經》所提倡的辟穀術中,我們可以發覺早期道教的養生追求和治國理念。辟穀術源自秦漢時期的方仙道,當時方士心目中的神人「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雲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人要成為體態輕盈、身香膚潔的神仙,自然不能多吃會導致身體臃腫、產生糞便的五穀雜糧,而要服食輕香奇異之物。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承襲這一思想,提倡服氣、服藥、行辟穀之術。道教的另一源頭黃老道,既講求個人長生,也不忘濟世情懷。這一精神映射在《太平經》之辟穀術中,就是其作者宣稱的辟穀是個人「年壽久久,至於遂存」之道,也是「富國存民」之方。《太平經》造作於東漢順帝年間,當時統治集團日益腐朽,政治相當黑暗,豪強凌弱,時有凶年,民生凋敝。《太平經》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提出辟穀,一方面是曲折無奈地進行抗爭,另一方面是有針對性的治國方略。應該說,《太平經》是抓住了「民以食為天」這一封建社會的關鍵問題的。


《太平經》的作者們基於養生和治國的雙重目的,強調辟穀是「不窮之道」,以當代的眼光,我們應當如何評價它呢?從大處著眼,當前我們國家政通人和,科技昌明,糧食充足,但倡導飲食節制以富國存民養眾生,仍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就個人健康長壽而言,適當辟穀也有相當的益處。據現代醫學研究,多食導致死亡率增高。多食使人體重增加,引起肥胖,肥胖的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壓等。

統計數字表明,超過標準體重30—50%者,死亡率高出一倍。羅絲(Ross)的動物實驗表明,攝取低熱量的食物,自發性腫瘤和腎水球腎病的的發生率減少,壽命延長。布魯地(Brody)指出低代謝的生命活動,減低了有絲分裂的頻度,可使生命延長1/3。特別是老年人儲存熱量能力有限,如果攝取過量,將罹患高血脂、高血糖。


由此觀之,《太平經》提倡節制飲食,以補氣血、調臟目府、治虛羸、輕身延年的葯食代替高熱量的通常食品,確實能改善體質,促進健康。


掃描二維碼,關注武漢長春觀公眾微信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道教戒律與道德
太虛觀的木井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武漢長春觀丙申戒壇普示榜

TAG:武漢長春觀道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心經》空無思想與養生意義探析
中國道教思維方式探析
現代猶太意識與神秘主義研究——索倫學術思想探析
「梅詩」現實主義思想內容之探析
崇德與長壽——道家「以德養生」思想探析
執大象 安平太——老子的道德玄同論及其人文意蘊探析
象征内外: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设计思想探析
兩晉寫經書法探析(七)
兩晉寫經書法探析(三)
兩晉寫經書法探析(一)
兩晉寫經書法探析(六)
興也浡焉,亡也忽焉——探析太平天國失敗原因
高階意識理論探析
《水滸傳》中晁蓋之死因探析:宋江才是兇手!
古今大俠,道法自然——探析杜心五與道教的關係
事業編考試基礎知識:探析西漢與唐朝盛世制度
乾貨:經銷商平台化轉型方案探析
對於考核的探析
媽祖文化源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