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兒童分離焦慮,我們這些寶媽們應該怎麼做?

兒童分離焦慮,我們這些寶媽們應該怎麼做?


兒童分離焦慮,我們這些寶媽們應該怎麼做?



分離焦慮的定義

和親密的撫養者分離時所表現出來的不安情緒和行為,就叫做「分離焦慮症」。它是兒童時期較常見的一種情緒障礙,而這種不適應行為或情緒,依不同年齡,會有不同的行為反應,例如:越小的孩子,會表現出來緊緊抱著父母不放、害怕、非常愛哭;而較大的孩子,則會有懼怕的表情出現、情緒非常不穩定、又叫又跳的、耍賴、哭躺在底上不起來等等。


分離焦慮在寶寶不同年齡段的表現


0-3個月的寶寶


處於沒有差異的依戀發展階段,只要身體舒服,就不會產生分離焦慮。

3-6個月的寶寶


處於有差別的依戀發展階段,他可以區分熟人和生人,並對不熟悉的面孔有所拒絕,但對那些似曾相識的熟人他都接受,只要與幼兒園老師熟習幾天,他就會很快就把她納入熟人圈內,爸媽走了也不會產生明顯的分離焦慮。


6-24個月的寶寶


處於依戀關係單一化階段,並在24個月到達高峰,即寶貝在熟人圈裡開始尋找跟自己關係最近的人,並對他產生強烈的依戀,此年齡段的寶貝對陌生的幼兒園老師非常排斥,他的分離焦慮最厲害。


24-36個月的寶寶

寶貝開始有能力把依戀對象夥伴化,能夠容忍與媽咪暫時的分離,如果告訴他,他能明白媽咪走了還會回來。但焦慮情緒仍比較嚴重。


36個月以後的寶寶


寶貝對分離現象的正確判斷和適應能力都有所增強,他們上幼兒園的分離之"痛"要輕一些。


影響寶寶分離焦慮的因素


1、對兒童的過分呵護、嬌慣溺愛,使兒童依賴性增強。

在生活中對兒童的過分呵護、嬌慣溺愛,使孩子的獨立性變差,生活技能缺失,自理能力差,一旦要走出家門離開父母親人,便不知如何應對,這是產生兒童分離焦慮症的主要原因。


2、朋友多的孩子,分離焦慮較輕。


在大家庭長大的寶寶,日常接觸的人多,容易產生對別人的信任,依戀的對象廣泛,分離焦慮較輕。反之,在小家庭長大的孩子,如果親友走動少,每天只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和外界接觸少,容易認生,對爸爸媽媽往往產生強烈的依戀。


3、性格開朗的孩子,分離焦慮輕。

平時活潑開朗、樂呵呵的孩子,和爸爸媽媽分手時,也不免大哭幾聲,但很快就會適應;性格內向、獨立性較差的孩子,一般焦慮較嚴重,注意力難以分散,焦慮持續時間較長。


4、照料人的改變,會讓孩子產生分離焦慮。


新照料人和寶寶關係親密,孩子容易適應分離。如果寶寶是在寶寶媽媽爺爺奶奶的共同照料下成長,媽媽上班後,寶貝由爺爺奶奶共同照料,孩子很容易適應。如果寶寶一直是爸爸媽媽自己帶,媽媽上班了,將寶寶託付給陌生人(如保姆)照料,孩子往往容易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


家長對待寶寶分離焦慮的辦法


1、降低親子依戀強度


因為孩子將父母作為自己安全的港灣,所有的事情都依靠父母來完成,所以在父母離開時便會產生這種分離焦慮,因而降低親子依戀程度,是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在生活中要適當地放手,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使其感受到成就感,知道自己能獨立完成,自己是可以的。


2、積極的引導


在孩子入園之前要讓孩子知道幼兒園是個有趣的地方,家長可以不斷地跟寶寶說:老師像媽媽一樣地愛你,老師就像是你的朋友,你有什麼不高興的事,都可以和老師說等等。首先要讓寶寶在心理上不排斥老師,這樣老師才可以接近寶寶並加以引導。同時放低對老師的排斥心理。有很多小夥伴在一起玩遊戲,老師阿姨還會和大家一起做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可以學本領,也可以玩遊戲,使孩子對幼兒園留下一個好印象,並且產生嚮往與期待。


3、形成新的依戀關係


分離焦慮主要是孩子失去了所依戀的人,出現了不安全感。要讓孩子不產生焦慮,適應父母不在場的環境,就要讓孩子與老師建立新的依戀關係。家長平時要對孩子多誇獎老師的和氣、漂亮;告訴孩子老師會講很多故事,會唱歌,會帶你們做遊戲;在送孩子入園和接孩子回家時,可以刻意的在孩子面前與老師友好的交流,讓孩子覺得老師是爸爸媽媽的好朋友。每天入園的時候,在家裡就應該說好,媽媽送到教室就會去上班,並且實際上也堅持這樣做,不要表現出不舍,否則聰明的寶寶一看到你的不舍,馬上就會以哭來要挾你。


回到家裡,爸媽要問一問寶寶在幼兒園是怎麼玩的,不要帶任何的暗示,就讓寶寶憑自己的理解和表達敘述出來,爸媽再以很誇張和驚訝的表情說:幼兒園這麼好玩,有那麼多小朋友和玩具,還有老師愛你們、和你們做遊戲,媽媽都想上幼兒園了。這樣就可以激發寶寶上幼兒園的興趣。


4、注意孩子生活技能的培養


焦慮的產生有時還因為孩子的生活能力差,在幼兒園需要自己動手的事情不會做。婷婷的哭鬧就與生活技能的缺乏有關係,尤其是在吃飯和睡覺的時候,自然也就想起媽媽了。所以在孩子入園前,家長應該給予生活技能上的指導,如要求他坐在桌子旁自己吃飯,不能在吃飯時隨意走動等。指導孩子試著在大小便後自己脫、提褲子。自己洗手,自己睡覺,認識自己的物品等等。家長在指導時不要心急,因為你越著急,孩子就越緊張,越怕上幼兒園。


5、增強幼兒園的吸引力


家長來接孩子時,不要接了孩子馬上就回家。幼兒園一般允許家長陪幼兒在戶外活動場地的活動器械上玩一會兒,但要注意安全。當孩子玩得高興時,家長要表示應該結束了,並答應他明天再來玩。這樣,幼兒可能會「懷念」在幼兒園玩耍的情景,明天有了到幼兒園更強的動力。


防治兒童分離性焦慮的辦法


1、擴大孩子的接觸面


從小要讓孩子習慣多人養育,不要讓孩子依賴一個養育者,讓孩子盡量多接觸家庭以外的小朋友和大人,要讓孩子擁有多個一起玩的小夥伴。要培養孩子與陌生人打招呼的習慣,以克服孩子在陌生的環境里膽小、怕生、怕人多等。


2、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小要注意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吃飯、穿衣、洗手、自己大小便等等。媽媽要注意避免事事包辦、處處代勞,不要讓孩子養成對母親過分依賴,否則孩子一旦進入託兒所或幼兒園,就很難適應集體生活。


3、培養孩子的合群能力


當小朋友來家裡玩時,爸爸媽媽要鼓勵自己的孩子把玩具拿出來和其他孩子分享,以培養孩子合群和與人相處的能力。這樣孩子進入託兒所或幼兒園時,就能與其他小朋友融洽相處,減少或避免分離焦慮的發生。


4、做好入托前的準備工作


在孩子進入託兒所或幼兒園之前,爸爸媽媽應經常給孩子講託兒所或幼兒園的生活。告訴孩子那裡有許多小朋友,大家在一起做遊戲非常開心。也可以提前帶孩子到託兒所或幼兒園參觀,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而不是到了入園時生硬地把孩子推進託兒所或幼兒園,自己一走了之。


在孩子進託兒所或幼兒園的頭幾天中,爸媽可以陪同孩子在託兒所或幼兒園裡玩玩,隨著孩子與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熟悉、親近起來之後,爸媽可以逐漸減少陪伴的時間,直到最後完全放手,切莫操之過急,以免加重焦慮發作。嚴重的焦慮症寶寶要立即請兒童心理醫師進行系統脫敏治療。


5、ces療法


對於焦慮症,CES(國內叫安思定)是經多個國家醫療器械監督管理部門(美國FDA、中國葯監局、歐洲CE認證)審核或認證,是經過長期應用、確認療效、質量穩定的醫療器械。並且可以取代藥物,一種沒有副作用的安全有效的療法。


6、藥物治療


對於個別有嚴重焦慮癥狀,影響到飲食和睡眠並且軀體癥狀明顯的寶寶,可以考慮使用抗焦慮藥物進行治療,以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較好,副作用較少,但一定要在有經驗的兒童心理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7、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如果父母本身有焦慮傾向,就要認識到自己個個性弱點對寶寶產生的不良影響。在家庭中傳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爸媽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焦慮,對寶寶表現得耐心、冷靜是很重要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具叔叔 的精彩文章:

兒童閱讀是積累和 探索的過程

TAG:玩具叔叔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很多孩子都有分離焦慮,看吳尊爸爸怎麼做的?
都是分離惹的禍?家長應該怎樣應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
寶寶天天哭,媽媽看著心裡難受,分離焦慮我們該拿它怎麼辦?
如何看待全職媽媽帶孩子?寶寶的分離焦慮到底該怎麼破?
孩子不愛上幼兒園?你別只顧拿分離焦慮說事兒!
媽媽不要走!來自分離焦慮孩子的吶喊!
「媽媽不要走!」寶寶的分離焦慮到底該怎麼破?
做到這幾點,孩子一定會愛上幼兒園/如何幫助孩子消除分離焦慮?
媽媽出門,娃哭成生離死別!我這樣解決了孩子的分離焦慮
離開媽媽就哭鬧,寶寶分離焦慮怎麼辦?讓寶寶意識到這個很重要!
你的狗狗有分離焦慮么?怎樣消除這種焦慮
寶寶一看你走開就哭哭鬧鬧怎麼辦?這是分離焦慮!是病!會死人的啊!
太可怕了,和孩子分離的後果居然這麼嚴重,媽媽們必看
太嚇人了,孩子和爸媽分離居然這麼嚴重,媽媽們必看
爸爸媽媽不許走——如何正確應對「分離焦慮症」
一分開孩子就哭鬧?如何應對分離焦慮
直面分離焦慮,它真的沒你想像得那麼糟糕
孩子太粘人怎麼辦?學會這幾招,讓寶寶不再分離焦慮
鏟屎的,你不知道跟自己的孩子分離有多痛苦嗎?你有為我著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