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點擊播放 GIF/11K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點擊播放 GIF/11K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點擊播放 GIF/11K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點擊播放 GIF/11K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點擊播放 GIF/11K



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文丨心愚

關於無為法呢,前面我們已經學了三個了,第一個「虛空無為」是以虛空為喻,第二個和第三個呢,「擇滅無為」和「非擇滅無為」,是從慧的角度來講,是不是通過慧力的抉擇來斷除執著,顯現實相。那麼下面開始呢,我們要再學兩個無為法,是從禪定的角度來講的,分別是「不動滅無為」和「想受滅無為」,我們先看看「不動滅無為」是什麼意思,看看窺基大師是怎麼說的:


不動者,以第四禪離前三定,出於三災八患。無喜、樂等動搖身心,所顯真理,此從能顯彰名,故曰不動。


這個講的是第四禪的境界。第四禪是超過前面三個禪定的,我們知道劫末的時候,有水、火、風這大三災,火燒初禪,水淹二禪,風括三禪,那麼到第四禪的時候就可以不受大三災了。這個講的是一種定,但是定本身不是真理,不是無為法,為什麼把不動滅作為一個無為呢?那麼這裡只是取了四禪以上不受三災八患影響,不會被擾亂身心了,身心安住不動了,那麼在此基礎上,去進一步觀佛法裡面的滅諦,顯現出苦集滅道的真理,由此可以叫做「不動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我們再看看普光法師的說法:


第四靜慮以上,唯有舍受現行,不為苦樂所動,故名不動。


我們知道,五禪支到了第四禪的時候,尋、伺、喜、樂都斷掉了,唯有舍禪支了,或者叫心一境性,那麼這個時候,唯有舍受現行,不為苦樂所動,所以叫做不動。


然後我們看看《顯揚聖教論》裡面的說法,是這麼說的:

不動者:謂離遍凈欲,得第四靜慮;於其中間,苦樂離系性。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遍凈欲就是第三禪的樂受,特別的快樂,一般人禪修到了三禪就特別的貪著,不願意更進一步了。那麼四禪呢,首先要跨過這個坎,要離開對於三禪的貪慾。然後呢,在這個四禪以上的禪定之中,苦受和樂受被斷除了,唯有一種舍受,那麼從苦受、樂受的斷除來說,這是一種「滅」,是苦、樂的斷滅。所以呢,這個叫做「不動滅無為」。


關於這個不動滅無為呢,實際上要搞清楚一個原則,就是四禪及其以上的禪定狀態,本身不是無為,而是通過修定,在四禪及其以上的禪定狀態的時候,苦受、樂受都斷了,這叫做苦和樂的滅,那麼在此基礎上所顯的真理,才是無為,叫不動滅無為,有時候也簡稱不動無為。修到四禪的禪定,對於無為法而言,也只是一個助緣,像前面用慧力的抉擇來滅掉煩惱障礙一樣,慧力的抉擇也是個助緣,這裡是修禪定作為滅煩惱的緣,由此假名安立「不動滅無為。」


大象圖書館,


千聊直播啦,


歡迎來關注,


聽經聞佛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你越精進就越痛苦?
菩薩是如何真正自利利他的?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虛空無為」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想受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虛空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真如無為」
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為 無偽
以無為之心行有為之法
中英對照為無為則無不治
智慧法語:不要說什麼利益功德,出家求道是無為法
「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指遵循「道」的準則處事
中英對照丨為無為,則無不治
「無為」並非無所作為
不要說什麼利益功德!出家求道是無為法
自然無為 不爭也是一種智慧
產生三昧真火的兩大途徑:無為法與有為法
無為而無不為——老子識人之道
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思想誤解:「無為」非「無所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