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172)


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我們前面學的上一個叫「擇滅無為」,下面呢,這一個叫「非擇滅無為」。擇滅是強調用慧力抉擇善惡真假,最終斷惡破假,證二空顯真如,對不對?那麼「非擇滅」是啥意思呢?我們來看一下,還是先看窺基大師的解釋:

非擇滅者,一真法界本性清凈,不由擇力斷滅所顯。或有為法,緣闕不生,所顯真理。以上二義故立此名。


窺基法師說,非擇滅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指一真法界,那麼這個是無為法,本性清凈,你揀或者不揀,它就在那裡,不生不滅,你擇或者不擇,它就在那裡,不增不減,對不對?這怎麼像是說了兩句詩啊?還有一個呢,是從有為法的角度來說的,「或有為法,緣闕不生,所顯真理」,有為法是各種緣和合才能生起,如果它缺了一個緣就生不起來了,對不對?破掉有為法,讓有為法不生起,怎麼辦呢,就是你要斷它的緣,某個緣斷除了,有為法就生不起了,那麼就顯示出諸法本無生的真理來了,那麼這種也是「非擇滅」。窺基法師說非擇滅包含了這樣兩個意思,這兩個都可以叫非擇滅。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然後我們看看普光法師的解釋,是這麼說的:


因緣不會,諸法不生,非由慧滅,名非擇滅。


普光法師的這個意思呢,相當於窺基法師說的後面一個,有為法的緣斷掉一個,不生起了,不是由慧力抉擇斷滅的,所以叫做「非擇滅」。


然後呢,我們再參考一下《顯揚聖教論》里的說法,是這麼說的:


非擇滅者:謂因緣不會,於其中間,諸行不起滅,而非離系性。

《顯揚聖教論》里的這個說法,基本也是等同於普光法師的說法,或者窺基大師的第二種說法,是不是?不過它這裡強調的是諸行不起滅,跟諸法不生,是一樣的。而且呢,它這裡還強調了一下,「非離系性」。


我們再看一下《成唯識論》里的解釋,是怎麼說:


不由擇力,本性清凈;或緣闕所顯;故名非擇滅。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非擇滅無為」


《成唯識論》的說法和窺基法師基本一樣。我們很少引《成唯識論》的內容,不是說《成為識論》不重要或者不權威,而是因為窺基法師的註解基本上是按照《成唯識論》來的,所以很多地方我們看了窺基法師的註解,就不用再去看《成唯識論》了。《成唯識論》說的比較簡單,「不由擇力,本性清凈」,就是上面說的「一真法界本性清凈,不由擇力斷滅所顯」;「或緣闕所顯」就是「或有為法,緣闕不生,所顯真理」,窺基法師的註解比《成唯識論》還更詳細一點。


這個「非擇滅無為」呢,可能大家會覺得有點陌生,而且這個描述的邏輯可能有點不習慣。但是沒關係,至少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本性清凈的無為法,一真法界,是我們追求的目標,我們先不要多去想,盡量精進努力就好了。另一個方面呢,有為法的緣缺不生,這個我們是能夠容易下手的修行處,大家能不能體會到?我們的諸多煩惱,諸多的不善業,都是要有各種因緣和合才能生起的,那麼,我們就要去觀察思考,搞明白哪些是不善的業,哪些是煩惱,它們的生起需要哪些因緣,然後呢,其中的哪幾個因緣是容易斷除的,想辦法斷除這些因緣,這樣的話,我們就是在不斷的「斷惡」了,對不對?我們說學佛修行,無非就是斷惡修善,先能斷掉一些不好的習氣和行為,就是斷惡的入手處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虛空無為」
發願有多重要
太虛大師:歷史考證無法判別佛經的真偽
太虛大師:徒持凡夫之知見以考據佛學,永無成佛之希望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擇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不動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想受滅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真如無為」
百法略說無為法之「虛空無為」
百法略說「二無我」之「法無我」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慚」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無愧」
百法略說「二無我」之「補特伽羅無我」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無常」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無想報」
百法略說色法之「觸」
百法略說色法之「味」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不正知」
百法略說總說「無我」
百法略說心不相應行法之「滅盡定」
百法略說隨煩惱之「諂」
百法略說色法之「耳」
百法略說色法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