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論語》解讀二百則之第十則

《論語》解讀二百則之第十則

論語解讀二百則之第十則


出處 《論語學而篇》第十二則

《論語》解讀二百則之第十則


原文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翻譯

《論語》解讀二百則之第十則



有子說:"禮的施行,以和諧為貴。以前聖王的治理之道,好就好在這裡,不管小事大事都遵循這一原則。但有行不通的地方,只知一味地為求和諧而求和諧,不用禮儀來加以節制,那也是不行的。"


解讀


社會上的禮節和禮儀的根本目的在於起中和作用,達到和諧的境界。按照儒家的禮治觀點,就是要人們在遵守禮法的前提下和睦相處。

一方面是"禮之用,和為貴","和"是目的;現在很多糾紛和矛盾並不在於錢財,而在於禮節。因為缺少禮節而生矛盾,就會出現「挑禮」,解決的方法就是「賠禮」。很多小矛盾只要一句誠懇的「對不起」就可以解決。


另一方面,一味地為「和」而「和」,不以禮來進行約束,也是不行的。為「和」而「和」就會出現無原則的妥協和縱容過錯,和倒是和了,但失去了公平和正義。有的家長在處理子女之間矛盾時,覺得都是自己的孩子,哪方都不願意得罪,片面主張和諧,結果雙方都有怨言,有理一方有怨言,無理一方也並不領情。


《論語》此則用於處理人際關係,就是既要團結和諧,又要堅持原則。

《論語》解讀二百則之第十則


您可能感興趣

論語十則
《論語·八佾》 《論語新解》十六
正解《論語》第二十四:愚蠢,也是一種美德!——《論語·公冶長第五》二
論語三百句 第四句 治國之道
《論語》淺述‖為政第二
郭沂:《論語》別解七則
論語新解-《述而》之十一
為什麼叫《論語》?《論語》十五問
《論語》:子罕篇 第九
論語/雍也篇第六
欒貴川:《論語》第一章正解
御明述《論語》 第一講-4 《論語》的三個層面
論語「為政第二」
周五一起讀好書:《論語》
棉媽論語別解之一:我與《論語》
《論語》「道千乘之國」章研讀札記
為己之學:《論語》三章精講
如何三句話讀懂《論語》?
404《論語·衛靈公第十五·不曰如之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