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之道家和道学
「道家」和「道学」在历史上曾是何种意思,尤其「道学」究竟是宋明理学家首先使用的专有名词,还是道教原有的词汇,不可不加以辨明。
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频率远过于「道教」。道教经典或入「神仙家」类,或入「道家」类。汉代学术分类,把专门论道的归入道家。《汉书·艺文志》著录「道」37家,最后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东汉初起时,被人称作「道家」或「黄老道」。例如,《后汉书》记明帝时皇家图书馆为「道家蓬莱山」,蓬莱山是秦汉仙境三神山之一,显然表明道家与神仙家已融合一体。又记楚王英和桓帝好「黄老道」,张角「奉事黄老道,为太平道」。「太平道」即指道教的一派,「黄老道」就不指道教的另一派,否则此话不通,则「奉事黄老道,为太平道」意思当是「信奉道教,创建太平道组织」。可见「道家」或「黄老道」均为道教的同义词。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黄老道」原来就是「道家」的别名,主题词「黄老」不过进一步限定指出此乃黄帝、老子之道。
「道学」一词也是至迟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道教典籍的。例如,成书于南朝齐梁间的道书《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说:「道学当以戒律为先,道家之宗尊焉。」书中三百大戒,每句都以「道学」起头。全真道的《中极戒》因仍《洞真智慧观身大戒文》,题为《中极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经》,可是,不知是何原因,每句前「道学」都被删略了。「道学」还用于书名,如《洞玄灵宝道学科仪》,成书于南北朝末隋唐初之间,其中「科曰:凡是道学,当知持戒发慧,安身炼心,无惑酒恶,求静念者。若道士、若女冠入我法门,是我真子。……」「科曰:凡是道学,当知修身洁心,无犯禁忌。若道士、若女冠食五种荤辛,名为恶菜。内外非法,不宜辄犯。……」云云,「道学」跟唐道士张万福编录的《三洞众戒文序》所说「学道求真,莫不先持斋戒」的「学道」意思相同。南朝陈马枢著《道学传》,为道教人物的专门传记。
在东汉以后「道家」就是「道教」的同义词,只不过我们今日已约定俗成使用「道教」一词,便不必退回去再用「道家」以造成混乱。至于「道学」,本来就是道教术语,其原义是「道教之学」。
道家
传承道家思想弘扬道教文化
欢迎添加我的私人号:cangzhuyong






TAG:道家 |
※道家之道,儒家之道,佛家之道
※道學、道家及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道家處世之道
※道家與葯膳
※必讀!《道家文化與道教的差異》-游鳯道人
※道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管理之道
※「道學」涵括道家與道教
※道家之道的本義是安
※道家人文之光
※道家的獨特文化
※道袍:穿在身上的道家文化
※玄德堂——道家與道學
※道家、仙學與道教之關係
※道家文化——老子的道治思想
※文学与道家:把道家与道教分别开证明您还真是「外行」人
※道家和道教的性觀念
※淺談道家和道教的關係
※古為今用 道家處世之道
※中國傳統文化之思想篇(二)道家之天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