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頸椎病的治療現狀

頸椎病的治療現狀


頸椎病的治療現狀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是由於頸椎增生刺激或壓迫頸神經根、頸部脊髓、椎動脈或交感神經而引起的綜合症候群,患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隨著電腦的普及,從事長期伏案工作的人越來越多,本病有年輕化的趨勢,目前尚無特效療法,在當今崇尚自然理念下,中醫中藥在本病的治療上日益顯露出其優勢,推拿整脊以其良好的臨床療效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本文對近幾年有關頸椎病的推拿整脊治療綜述如下:

1、穴位按摩法


王氏[1]治療老年性頸椎病先用摩法、拿法、擦法、揉法等不同手法,放鬆頸項部、肩部、背部以及相應病變部位肌群,後用拇指反覆數次按揉病變棘突旁側壓痛點,再拿兩側胸鎖乳突肌。穴位操作採用拇指指端分別按壓或揉頸部風池穴、風府穴、啞門穴、天柱穴、大椎穴等配合以手太陽經的穴位如陽谷穴、後溪穴、少澤穴等,左右側各操作一遍,隨症加減局部穴位。160例患者中痊癒73例,有效82例,無效5例,其有效率為97%。


徐氏[2]以按摩穴位為主治療本病:俯卧位手法先揉摩(及放鬆)點按捏拿風府、風池、啞門、天柱、肩井、缺盆諸穴,同時按摩患者雙肩,雙側胸鎖乳突肌,斜方肌,頸部肌肉,使頸部肌肉鬆弛。再從天柱開始沿正中督脈和兩側膀胱經行滑擦,點揉、搓捏至骶髂關節,尤其對腎俞、命門,腰陽關,八髎等穴搓揉至溫熱感為度,並點壓環跳,委中、承山各穴之後,採用胸頸腰整體搖晃法、牽拉扳按、旋轉複位正骨。仰卧位手法患者仰卧位,穴取任脈天突、膻中、中脘、氣海,中極,關元各穴,行點揉之後,以患者感酸脹,溫熱為準。分別按摩風池,肩井,缺盆,肩貞,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內關、外關等穴。共觀察341例,結果痊癒261例,顯效40例,好轉31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達97.2%。


鄒氏[3]手法以按、揉、拿、抹為主。選穴為風府、風池、大椎、肩井、百會、印堂、玉枕、腦空、腦戶等穴位。對照組用傳統推拿法。結果第一療程治療組治癒率為68 33%,對照組僅為6.67%,治療組治癒時間明顯短於對照組。總有效率,實驗組有效為81.67%,對照組為53.33%,實驗組明顯優於對照組。

楊氏[4]先用常規的滾法、按法、揉法等在頸後、肩背、肩胛部放鬆。 再點按、拿揉頸後穴,先施點撥法松解啞門穴旁開3cm到大椎穴旁開3cm使緊張的頸夾肌。再從風府到風池一段點按數遍,點按風府到百會的督脈路線數遍,在點按腦空到承靈的膽經路線數遍。同時配合扶領托枕拔伸法,共治療260例,治癒188例,好轉6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8.40%。痊癒組中平均治癒時間為15天。


易氏[5]採用分段點壓推拿法共治療500例各型頸椎病患者,其中神經根型167型,椎動脈型78例,交感神經型35例,混合型220例。其手法為點壓推拿,點揉太陽穴至率谷、風池穴及顳肌肉附著點、、肩井穴及雙側斜方肌、雙側頸椎橫突及鎖骨上窩、雙側天宗及菱形肌及頸部提升牽引,前屈後伸旋轉運動,最後以拿捏、叩擊頸項肩臂肌肉結束。本組病例最少治療2次,最多治療20次,平均治療11次.治癒324例.好轉171例,無效5例,有效率99%。


張氏[6]選用經外奇穴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其定位及操作如下:頸臂穴(氣舍穴與缺盆穴連線之中點)。用拇指指腹緩慢用力點按該穴。可有酸、麻、脹、困等得氣感沿上肢傳導,若用力恰當可傳導至指部;臂撓本穴(三角肌粗隆後下方約一橫指處)。用拇指撥之,其感傳可傳導至手部;扭傷穴(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上,曲池穴下三寸,前臂內旋位取穴)。點按應盡量使其感傳可傳導至病變部位;頸肩點(第二掌骨頭尺側與背面交界處)。點按時向第二掌骨方向用力。以患者自覺頸項部肌肉有放鬆感,局部有溫熱感為佳。


2、頸部複位法


陳氏[7]治療採用旋轉複位手法複位,患者取矮端坐位,醫者站於患者背後,左手拇指觸到偏移的棘突固定之,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置於下頜部,使頸略前屈,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同時用力向上方旋轉,同時左手拇指稍用力向左下推按,常聽到「咯」的一聲,拇指下有輕度移動感觸至平復或有改善,手法告畢。複位後拇指在局部行分筋理筋手法使頸部痙攣的肌肉得到松解。手法隔天1次。對照組中醫辨證痰濁內阻者,用溫膽湯加減;氣血虧虛者,八珍湯加減。結果治療組60例,有效率91.7%;對照組60例,總有效率78.3%。治療組優於對照組。

許氏[8]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先在患者頸部尋找陽性反應點,再充分放鬆頸肩背部肌肉群,後採用定點定位整復錯位小關節,首先整復胸椎(多在T3-T4),術者兩手掌相對用小魚際部置於患椎兩側,緩慢用力推開附近軟組織後, 使雙手魚際部緊貼胸肋關節, 將自身重力經兩肘傳導至魚際部,感覺均抗後瞬間發力,完成矯正, 多可聞及彈響聲。然後整復頸椎(多在C6-C7)患者坐位,抬頭挺胸,全身放鬆,術者站於患者身後一側,一手拇指固定陽性點, 另一手置於患者面頰部,令患者頭部前屈10°~15°,並向患側旋轉15°~20°,用發力手帶動患者頭部向健側緩慢旋轉,雙手協調旋轉角度,當感覺力的交叉點到達固定點時,瞬間旋轉用力,常可聽到彈響聲,壓痛點明顯減輕或消失。共治療患者千餘人次。治癒率為95%,總有效率達100%。與傳統療法相比,本方案具有簡便易行,診斷清晰,目的明確,副作用小的優勢,避免了因治病而致病,且療效明顯,安全係數大。


胡氏[9]認為在側扳推拿時,患側頭部向健側旋轉15°~30°,這個體位可使椎間孔受到牽張,加上側扳的力量落在病變部位的交叉上,可使病變部位的椎間孔張開,以減輕或消除神經根的刺激或壓迫,故在此特定體位下行側扳複位法。臨床痊癒71例,顯效30例,好轉17例。治療次數最少1次,最多9次,平均4次左右。


杜氏[10]先對頸肩部進行肌肉放鬆,醫生後用拇指在頸椎棘突兩側觸診,摸清楚頸椎棘突偏歪的部位和方向後,用與患者棘突偏歪方向同側的拇指推頂住偏歪的棘突為支點,另一臂的肘部抱住患者頭部,讓患者頭前屈,將頭向患側旋到最大限度時,囑其放鬆頸部肌肉,醫生用肘向上托起頭部,同時推頂偏歪棘突的拇指輕推偏歪的棘突,常聽到「卡咯」的一聲清脆複位聲,拇指下有棘突移動感,再以同法施與下一椎體的另一側棘突,觸診頸椎兩側局部壓痛減輕或消失,證明手法成功。複位後再以旋推法、擦法等手法放鬆頸肩部肌肉即可。治癒49例,好轉33例,未愈4例,總有效率為95.35%。


熊氏[11]將83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對照組43例,治療組以定點旋轉複位法治療,醫者先用拇指觸診法在患者頸部棘突旁觸摸有無棘突偏歪及壓痛點,將它作為陽性「反應點」,然後進行複位手法操作。以左側為例患者低頭,醫者以右手拇指指腹按住相應的陽性「反應點」,其餘四指扶住患者頭枕部,醫者以左手掌心托住患者下頰部,囑患者頭微向左旋,醫者右手拇指及其餘四指向下用力按,左手向上後拉,兩手協調同時用力,使患者頸部左旋450,此時往往可聽到「咔嗒」響聲或拇指下有滑動感,手法完成,右側同理。手法隔日1次,5次為1個療程。共2個療程。對照組採用常規推拿手法治療。結果治療組有效率95.0%,時照組有效率93.0%,兩組療效經統計學處理顯示無明顯差異(P>0.05 ),但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的療程明顯縮短。本手法具有操作簡單,治療時間短的優點。


張氏[12]針對病變部位不同採用短槓桿微調手法,先放鬆頸肩部肌肉。調節上頸椎時以一側拇指頂住患者錯位頸椎骨對側後凸之關節突內下側;另一側手掌托住患者下頜及顳枕骨下緣,醫者托患者頭頸部之手先將其向上提托,在對患者頭頸施縱向拔伸力量下引導患者頭頸向患側旋轉10°左右,覺患者頸部肌肉放鬆,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頭頸旋轉幅度3~5°,拇指同時向上外推沖關節突,即可整復。調節下頸椎時以一側拇指頂住患者錯位頸椎棘突;另一側手掌托住患者患側頸根部,醫者托患者頭頸部之手先將其向上提托,在對患者頭頸施縱向拔伸力量下引導患者頭頸向鍵側側曲10°左右,覺患者頸部肌肉放鬆,與醫者手法操作協調的前提下,再突然加大頭頸側曲幅度3~5°,拇指同時向上內推沖棘突,即可整復。結束時以雙手在頸、肩、上背部作揉法、滾法、摩法等放鬆手法,治癒183例,顯效127例,有效35例,無效9例,總有效率97.5%。

張氏[13]治療混合型頸椎病,先局部放鬆、仰卧牽引然後行坐勢牽引扳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患側側後方,呈馬步勢,一手托住患者下頜部,另一手固定後枕部,根據病變部位確定頭前傾角度;將患者頭部向上拔伸端提,然後迅速敏捷地向患側扳轉,可聽到「喀吧」響聲,用同樣的方法向健側扳轉1次。最後行拔伸牽引法,患者取坐位,醫者位於患側側後方呈馬步勢,屈曲肘關節,用肘將患者的頸及下頜部托住,另手拇指按在後凸的棘突上,根據病變部位確定前傾角度。將患者頭部向上拔伸端提的同時拇指用力按壓後凸的棘突,有時也會聽到「喀吧」響聲。依本法共治療208例患者均有效,其中優117例,良52例,一般39例。


3、整脊療法


王氏[14]採用坐位枕頜布托牽引,頸部前屈15~20°,牽引重量7kg,牽引約5分鐘後醫者立其後側,首先採用推拿手法放鬆病者頸項肩背部肌肉,然後實施整脊手法:(1)醫者雙拇指由上而下依次抵住頸椎棘突兩側,其餘四指則自然環抱頸部,使頸部做後伸、前屈運動。(2)醫者左手屈肘用肘窩托住病者頜部向左側扳至60~90°,同時右手拇指由上而下抵住頸椎棘突,左側向右側推擠,對側同理。(3)醫者扶住病者的右肩向左側推,使頸部向右側屈,反之亦然。(4)醫者一手屈肘用肘窩托住患者的下頜,右手全掌扶住枕骨的下沿,同時用力向上端提,以患者臀部離開坐椅為準,連續10餘遍。(5)用推拿理筋手法使患者放鬆,解除牽引,整脊完畢。共治療45例總有效率為95.6%。


常氏[15]以整脊法治療頸椎病,先以推、滾、拿、點穴為主,松解肌組織,同時也為下一步治療手法打好基礎。再用手法旋轉、拔伸複位、頂推引伸等。最後用擠法、啄法、拿法、拍打法等,以患者頸肩部發熱為佳,從而完成整個手法。收集確診為頸椎病患者152通過整脊按摩治療10天為1個療程,1個療程治癒70例,2個療程治癒38例,3個療程治癒35例,3個療程總治癒率達94%,有效率100%。

岳氏[16]治療頸椎病引起眼部癥狀,先在QY-4型牽引椅下施行正骨手法,根據觸診及X光片確定的錯位關節,錯位方向和形式的不同,施以不同的手法,如搖正法,搬正法,推正法等,6次為1療程,1日1次。同時採用波姆紅外光照射時,部位要選在勞損點處,即在頸椎病變有關的肌肉附著點上有摩擦音之處。6次為1療程。32例中治癒6例,顯效22例,改善4例,無效0例。


李氏[17]等治療本病先以理筋放鬆手法放鬆頸肩背部。再施以提項旋轉法,以一手托住患者下頜,一下托住後枕部,使患者頭部呈自然放鬆位,先輕輕左右搖晃,然後托提頭部向上並逐步加大轉動範圍,先旋轉至一側接近生理限度時,再以適當力量繼續旋5°~10°,通常可聞及頸後小關節彈響聲。對側亦以同樣方式提項旋轉。最後做推棘旋扳法,在理筋放鬆手法的基礎上,結合頸椎正位片確定偏歪之棘突,側重於糾正偏歪棘突。患者頭頸位於輕度前屈位,術者立於一側,以一手拇指頂按偏歪之棘突,另一手掌托住患者下頜,先輕輕旋轉放鬆,手下無抵抗感時再加大旋轉角度,至活動極限時稍作旋扳動作,另一手拇指則同時向對側推頂偏歪之棘突,多可聞及頸後小關節彈響聲。藥物頸枕18味經過加工、粉碎成粗未狀的中藥填充於枕中,依患者自身情況調節高低。結果治癒139例,好轉43例,未愈4例,總有效率達97.85%。


王氏[18]採用旋轉複位手法,患者取端坐位,醫者站於患者背後,左手拇指觸到偏移的棘突固定之,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相對置於下頜部,使頸略前屈,右手拇指與其餘四指同時用力向上方旋轉,同時左手拇指稍用力向左下推按,常聽到「咯」的一聲,拇指下有輕度移動感觸至平復或有改善,手法告畢。複位後拇指在局部行理筋手法。並點按風池、天宗穴,用力揉按使頸部痙攣的肌肉得到松解。同時辨證後給中藥煎服,藥用葛根、苡仁、板藍根、牡蠣各15g,桃仁10g。在此方的基礎上隨證加減。10次為一個療程,經2個療程治療後,治癒95例,好轉24例,未愈7例。


3、綜合療法


(1)配合牽引


周氏[19]通過先按揉督脈、膀胱經、膽經等路線,後拿揉放鬆肩、頸部。再將按摩單疊成長條狀置於頸項部,醫者兩手拽住按摩單的兩端,固定好頭部,緩慢用力牽引,再施巧力一拉,聽到「咯瞪」一聲,表示操作成功。而後再放鬆頸、肩部,最後用兩拇指向上均勻用力頂按風池穴,以達到牽引的目的。治療時間最長的45次,最短的5次,平均20次,總有效率為97.95%。


詹氏[20]將64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成2組,治療組35例,採用頸椎牽引、推拿及臂叢神經牽拉樣手法,對照組只行頸椎牽引、推拿,隔天1次,10次1療程。治療前後按頸椎病頸椎功能評定表進行評定。結果治療後2組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明顯升高(P


(2)後伸體位


蔣氏[21]先以手法鬆弛頸肩部肌肉,解除枕額肌緊張痙攣,再行後伸端提法,患者端坐,頭後伸位,醫者立其後,雙手拇指與四指分開,用小魚際托住患者枕部,其餘四指併攏托住患者下頜部,向上端提3~5遍。然後施以後伸扳頸法,患者端坐,頭後伸位,醫者立其後,左手拇指與四指分開,呈虎口狀置於患者第七頸椎處,糾正患者頭頸至中立位,右手扶住患者額部向後下緩慢按壓頭部3~5遍,有恢復頸椎生理弧度的作用。最後採取被動擴胸法。治療結果優30例,良16例,可2例,優良率95.8%。


(3)其它療法


李氏[22]採用頸肩部放鬆及頸部斜扳法配合按揉足部頸椎反射區治療頸椎病,共收治30例,臨床痊癒18例(60%),顯效10例(33.3%),好轉1例(6.7%),無效0例,總有效率100%.


雷氏[23]等採用整體平衡推拿法:先施頸部常規推拿治療,然後在腰背部及雙下肢後側另加用推拿手法操作或踩蹺方法,腰背部及雙下肢後側治療。結果共治療172例患者,治癒55例,顯效64例,有效45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95.4%。並認為脊柱平衡推拿法對頸椎病患者的疼痛、肢體酸軟於力的癥狀有明顯改善。


4、作用機理研究


胡氏[24]為探討不同手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頸段脊柱生理曲度改善的效果。將67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34例採用單純放鬆手法,對照組33例採用常規手法,治療6個療程前後分別測定頸椎生理曲度值,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對照組和治療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每組治療前後也分別有顯著性差異。表明單純放鬆手法能改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生理曲度,因其手法安全性、可調控性強,是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良好方法。並認為單純放鬆手法作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沒有使用正骨類手法,降低了手法的難度,增加了手法的安全性和可調控性;而且對操作者的要求不高,容易規範動作。


王氏[25]為客觀評價推拿手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療效,了解患者治療前後的X線變化,TCD變化及其與療效的關係,對採用側扳拔伸牽引彈撥點按手法治療的30例患者進行了觀察,並設陽性對照組30例採用單純坐位頸椎枕頜帶式牽引法,於治療1個月後評定療效,同時檢測X線的變化,並採用TCD技術分析治療前後左、右椎動脈(VA)、基底動脈(BA)的Vs、Vm、Vd的血流動力學數據。結果治療組臨床治癒12例,顯效14例,好轉3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達96.67%。明顯優於陽性對照組總有效率76.69%。治療後X線變化優於陽性對照組,但無統計學意義(P>0.05)。TCD治療後治療組明顯優於陽性對照組(P


成氏[26]將符合納入標準的病人隨機分為4組,每組30例,分別設治療A、B、C組和對照D組。做推拿基礎手法後,3個治療組分別採用研究手法,進行不同力量的拔伸(A組為體重的1/10、B組為體重的1/7、C組為體重的1/5),對照D組不進行拔伸。結果表明通過臨床療效和治療前後TCD檢測左右椎動脈及基底動脈Vs、Vd及Vm參數進行對比,經統計學分析,治療A、B、C組與對照D組比較,P


5、小結


推拿療法治療頸椎病具有顯著的療效,經濟而無毒副作用,病人容易接受,逐漸成為本病治療的首選方案。在文獻資料統計中我們也發現一些問題,比如療效評定準不統一,以至臨床結果相差較大,不能全面反映療效結果,還有些樣本觀察偏少,治療結果不具有代表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在不斷總結推拿手法治療經臉的基礎上,規範眾多、過亂的治療方法,特別是頸部的扳法,應該從安全形度出發,對手法進行規範。科學地設立對照組從成本、效果(特別是遠期療效)進行對比分析,促進新技術、新方法的推廣作用。同時也應該加強療效評價的標準研究及遠期療效的跟蹤隨訪。更多健康養身知識關注微信:8點健康養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養生知識 的精彩文章:

氣血疏通的方法
女性宮寒危害大,夏天也要忙調理
電視劇里的中醫信不得 你輕信了哪些「謠言」?
三高是一場騙局與腎病治療病理、用藥原則

TAG:中醫養生知識 |

您可能感興趣

髓型頸椎病的診斷和治療
聖愈湯治療頸椎病
頸椎病患者的保健治療操
跟著做 治療頸椎病
治療頸椎病的妙招
與頸椎病的抗爭 看看頸椎病該怎麼治療
如何預防和治療頸椎病
治療頸椎病的小竅門
能量治療頸椎病
艾灸治療頸椎病和腰椎間盤突出症
頸椎病保健體操怎麼做 治頸椎病的金句良言
中醫治療頸椎病?
中藥內病外治貼敷療法治療頸椎病
治療頸椎病的好方法 外用熏,洗 敷治頸椎病
頸椎病的自我治療體操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
藥酒外擦治療頸椎病
頸「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癥狀
為治頸椎病,男子針灸後死亡頸椎病該如何科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