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秋天頭髮大把落 如何做秋季養生達人?

秋天頭髮大把落 如何做秋季養生達人?

秋天頭髮大把落 如何做秋季養生達人?



採訪專家:南京市中醫院皮膚科石紅喬主任中醫師南京博大腎科醫院王鋼教授

□通訊員李珊莫禹凡金陵晚報記者李有明李花


公曆9月7日,太陽到達黃經165度時為白露,由於天氣較涼,空氣中的水分每到夜晚通常在樹木花草上凝結成白色露珠,故名白露。隨著白露節氣的過去,秋意漸濃,人的身體狀態也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會發現風吹在身上有涼意,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即是身體注意保暖和藏蓄的日子,也是「秋後算賬」最容易發病的季節。


臨床現象


莫名發燒的人多了起來

記者從南京各醫院的急診科了解到,這段時間,急診相對屬於淡季,危重病人不是特別多,大多數都是莫名其妙感冒發燒的病人,有的人沒有癥狀先發燒,燒退了癥狀開始出現,還有些人,莫名其妙流鼻涕、喉嚨痛,過了兩天發燒了。


南京市中醫院急診科瞿媛醫生介紹,其實,從目前這一類發燒的病人來看,大多都是積聚了一個夏天的寒涼,每天狂吹空調,儘管溫度已經下降,但仍然空調不離,往往出現發燒等不適。從中醫角度來說,風為百病之長,所以建議在白露節氣以後,人應該注意避免貪受風寒。不要成為「凍凍族」,適當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態增減衣服,而不是過於強調春捂秋凍。在保暖方面,尤其注意保護腹部肚臍的位置,否則脾胃易受寒而引起腹瀉。


白露時晝夜溫差較大,早晚應添加衣服,尤其是年老體弱之人,更應注意適時加衣。但添衣不能太多太快,提高機體抵抗力,對安度冬季有益。夜間睡覺時盡量不要開窗,並注意蓋好被子。


頭髮大把大把地掉


涼爽的秋風雖然將夏天的熱氣帶走,但也把空氣中的水分帶走了,使得天氣十分乾燥,很多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皮膚乾燥、咽干唇燥、鼻子出血、乾咳少痰、心煩、便秘,即使喝一大杯白開水,仍然難以解渴。這種現象中醫稱之為「秋燥」。

記者在南京市中醫院皮膚科了解到,最近因為掉頭髮過來就診的病人也多了起來。最有趣的是每天都在醫院附近送快遞的小哥,發現自己最近掉頭髮厲害,送快遞順便諮詢了一下專家。石紅喬主任中醫師介紹,其實這個天氣掉頭髮,和本身送快遞風吹日晒有一定關係,秋天乾燥,氣血循環變差,血液無法將養分帶到頭髮毛囊,所以頭髮容易出現乾燥枯黃,嚴重的就會出現掉頭髮的情況。


還有些人會因為自己的洗髮水、護髮素不夠滋潤,也會引起頭髮的掉落,與「秋燥」有關,但不絕對。


對於風吹日晒的快遞哥來說,建議他們抽空多喝水、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外,還宜多食百合、芝麻、蜂蜜、蓮藕、杏仁、大棗等滋陰益氣、生津潤燥的食物。可用硫磺皂洗頭髮,就能改善掉頭髮的現象。對於「秋燥」,最好還是要從飲食開始改變起來。


秋季養生宜分早、中、晚


早秋:長夏季節宜養胃

中醫一般會把立秋到秋分這段時間稱為長夏。人體在經過漫長的酷夏,大量進食生冷食物後,多有脾胃功能減弱的現象。


所以在秋冬進補到來之前,應該讓脾胃休息一下,來一個長夏「調理期」,可以選擇一些助消化、有營養、清暑化濕的食物來吃,如魚、山藥、紅棗、蓮藕等。也可以多吃點豆類及新鮮蔬菜。水果的選擇上,就不要選擇西瓜了,南京有「啃秋」的習俗,過了啃秋時間,西瓜最好不要經常進家門了,這個季節,可吃一些新鮮上市的水果,吃一些菱角、板栗等調理脾胃的食物,不僅可以開胃止渴,還有補中益氣等功效,也可以嘗試喝一些「板栗粥」、「赤小豆粥」健脾和中為主。


中秋:內收外養防秋燥


從中醫來看,中秋節是氣候轉換的分界點。雖然天氣涼爽,逐漸秋燥來襲,但還停留在溫燥階段,這個階段,在養肺的同時,還要注意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這個階段要防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

飲食上可選滋養潤燥、益中補氣平補之品,紅棗、山藥、蓮子、梨、銀耳、百合等有清肺化痰作用的食物可以多吃。對於一些皮膚敏感人群,可多選擇胡蘿蔔、藕、木耳等,既提高抵抗力,還能抵抗秋燥。對著電腦的上班族們,可以多吃山藥粥等滋陰潤燥,還可用梨皮煮水喝,也可以化濕潤燥。


另外,這個季節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秋「凍」,特別是一些抵抗力較差的人群,隨著氣候的逐漸乾燥,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梨、甘蔗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做菜的配料上,儘可能少食蔥、姜、蒜等辛味之品,防止耗傷陰血津液而加重口唇乾燥。這個時間段,各種各樣的水果開始上市,多吃些蘋果、石榴、柚子、山楂等對健康大有益處,再往深秋去,這些瓜果就不宜多食了,以免損傷脾胃的陽氣。


晚秋:


防寒保暖內養祛燥


深秋季節,溫度下降,歸於涼燥,常表現為口乾、唇乾、鼻干、咽干、舌干少津、聲音嘶啞、毛髮脫落、口渴便秘、皮膚干甚至皸裂等症。因此,秋天必須養陰防燥,這時應注意保持室內一定的溫度和濕度,宜多選甘涼潤養之品。常選用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玉竹等,其中西洋參性微苦、甘、涼,入心、肺、腎經,有補氣養陰、清虛火、生津液的作用,適用於氣陰不足、津少口渴、肺虛咳嗽、虛熱煩躁等症。但西洋參也不適合人人都泡水或食用,中醫認為,西洋參屬於涼葯,宜補氣養陰。反之,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腫等狀態時,就應避免服用西洋參,否則就會加重病情。深秋之時,可適當溫補,如老母雞湯配上點黃芪,不僅可補虛益氣,還能提高抵抗力預防感冒等不適,當然老母雞湯性溫,對於血壓過高、痛風等不適的病人建議喝純粹一點的雞湯,不宜在雞湯里添加過多的蟲草等大補之品。


專家提醒,隨著天氣逐漸轉涼,起居上最好做到早睡早起,順應時節的陰消陽長規律,以利養陰潤肺,達到潤養肺燥的目的。同時早起能夠呼吸新鮮空氣,使機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可以助肺御燥,度過秋季。運動方面,白露後早晚天氣變得涼爽,與悶熱的夏季相比更適合運動。此時可選擇慢跑、爬山、踢毽子、太極拳等方式進行運動。


這幾款養生膳推薦給你


A:清蒸海參


原料:海參兩個


做法:


1、將鮮海參洗凈,備用。(如果是干海參,需要提前泡海參。)2、準備好一小碗高湯。(配上鮑汁、土雞、火腿、豬骨棒、枸杞、耗油熬成的高湯,口味更佳。當然可以根據你喜歡的口味熬制。)


3、把高湯倒入海參中,一點點就好。不要把海參的原味淹沒了。把海參放入蒸鍋中。最好加一個蓋子,防止蒸餾水流到碗中。


4、旺火蒸一個小時,海參被蒸得軟一些大一些了,就可上桌,很鮮很嫩。(一般鮮海參烹飪1小時即可。如果是泡的海參,大多都是熟的,烹飪時間會短一點,5分鐘就可以吃。)


服法:白露節氣每天早上吃蒸好的海參半個到1個,持續服一個節氣。或擺上餐桌全家享用。


B:海參小米粥


原料:海參1個,小米50克


做法:


1、小米放入電飯鍋的內膽,淘洗乾淨後,加適量清水。


2、泡發的海參切成丁。蔥切成蔥花。


3、把海參和蔥花同時放入電飯鍋里,再加少許鹽。


4、用電飯鍋的稀飯擋工作至結束。


5、待電飯鍋自然放氣後,即可盛出食用。


C:海參燜香菇


原料:干香菇30克,西蘭花1朵,海參1個


做法:


1、干香菇用清水浸泡1小時。


2、清洗乾淨後剪去蒂把,擠干水分備用。


3、西蘭花去莖撕成小朵,洗凈備用。


4、湯鍋注水,加入一小勺鹽,煮沸後下入西蘭花,煮至再次沸騰後撈出備用。


5、炒鍋倒入色拉油,燒熱後下入香菇煸1分鐘。


6、加入蚝油、醬油、調味汁(或者鮑魚汁)翻炒均勻。


7、下入海參,加入適量水,翻炒均勻,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燜5分鐘後關火。


8、將西蘭花圍邊碼入砂煲中,中間放入香菇和海參。


9、將鍋中剩餘的湯汁重新煮沸,下入水澱粉勾芡後關火。


10、把芡汁澆于海參上,將砂煲坐於火上,中火加熱至芡汁起泡時即可關火。


養生功效:《本草綱目拾遺》記載:海參,味甘咸,補腎,益精髓,攝小便,壯陽療痿,其性溫補,足敵人蔘,故名海參。現代研究表明,海參具有提高記憶力、延緩性腺衰老,防止動脈硬化、糖尿病及抗腫瘤等作用。海參具有補腎益精,養血潤燥之效,主治腎精陰血虧虛、腰酸乏力、潮熱咳嗽、便秘等。因為海參能陰陽雙補,而且還不會損傷人體陽氣,真正從根本上提高人的免疫力,防癌、抗衰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陵晚報 的精彩文章:

開學季 這份「營養心理」秘籍送給你
蹲坑比坐馬桶更健康 高血壓患者除外
內臟全長反 南京一老人是「鏡面人」
母親出門留男童在家睡覺 回來發現孩子莫名失蹤
近親結婚 男童眼睛分泌「強力膠」

TAG:金陵晚報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年人春季如何養生
老人如何養生 秋季養生吃什麼好
春季晝夜溫差大 倒春寒如何養生
夏季如何養生
老年人夏季怎麼避暑養生?
春季如何養生 傳統春季養生有三寶
藕與秋季養生
夏季如何養生,你造嗎?
天天養生:夏季養生的八個「最佳」,為了健康!
老人春季養生 老人春季吃什麼好
更年期女性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養生五步走 秋季養生常識大全
秋天喝什麼茶好?秋季8款養生茶推薦
懷孕的媽媽們看過來,秋季如何養生?
4季養生該吃什麼?夏養肝,秋養肺,春天這些你吃了嗎?
冬天養生最忌諱的7件事,你卻天天在做!
寶寶春季養生,快來看看!
秋季如何養生 秋季保健養生六大法則
春天吃桑椹,好吃還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