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劉渡舟版「東垣名方全講」

劉渡舟版「東垣名方全講」



中醫書友會第1089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都說「外感法仲景,內傷法東垣」,今天找到劉渡舟老談自己臨床應用東垣方的心得分享,大家好好學習。(編輯/王超)



東垣方的臨床運用  

作者/劉渡舟






  • 補中益氣湯




病案一:內傷發熱



平某,男,37歲。素體虛弱,肝胃不和。十月中旬某日,突然發生吐血,咳嗽。伴見午後發熱,飲食衰減,周身倦怠無力,二便尚調,其脈虛數,舌質淡,苔薄白。初用「加味救肺湯」,服二劑後咯血雖止,轉增腹痛,泄瀉,煩悸,脘悶,不欲食,午後發熱達39℃,脈仍虛數。辨為虛勞腹痛,用小建中湯建中氣,緩里急,服藥後腹痛果愈。但仍發熱不退,周身無力,頭暈少氣,不思飲食,腹瀉不止,脈象同前。此「陰火上乘土位」,清濁失調之變,乃用東垣補中益氣湯,另加生甘草6克以瀉心包之熱。服一劑即覺減輕,略事加減,三劑後體溫正常,腹瀉止,食慾逐漸增加。改用歸脾湯進退而愈。




病案二:內傷發熱



李某,女,35歲。得病已數月,心煩口乾,氣弱食衰,周身發熱如同火灼,必須將後背貼靠家中方石築砌之牆方覺涼爽。月經每來必多,下肢浮腫,動作乏力。大便時有溏瀉,小便微黃,脈大而無力,舌質淡苔薄白。曾服滋陰涼血之方,非但無效,反增胸悶而納呆不食。當從內傷脾胃,清陽下陷,陰火乘於心胸辨治。




黃芪9克,人蔘6克,生、炙甘草各6克,當歸6克,陳皮3克,柴胡3克,升麻3克,葛根3克,生薑3克,大棗3枚。



服三劑,心煩,口乾等已去,燥熱有所改善。上方加知母、黃柏各3克,連服六劑而熱退。改服參苓白朮散鞏固。




病案三:習慣性流產




酒某,女,32歲。每次懷孕至三個月左右,即自行流產,已連續發生三次。現又懷孕已三月,胎漏見紅,腹內下墜,腰酸,白帶極多,食少體倦。舌淡苔白,脈滑無力。此脾虛濕盛,清陽不升,中氣不足則胎元不固;濕滲於下則帶下淋瀝。治療必須補脾升清,去濕固本,胎氣方能安和。




黃芪12克,党參12克,白朮30克,當歸9克,炙甘草9克,柴胡3克,升麻3克,杜仲9克,續斷9克,陳皮3克。




服三劑,帶下已止,腹墜腰酸明顯減輕,但漏紅未止。轉用膠艾四物湯加炙甘草10克,服三劑後,血止胎安。




病案四:腹瀉脫肛




郎某,男,56歲。患大便溏泄,每日三四次,伴發脫肛。飲食減少,體疲無力,屢治無效。面黃舌淡,脈緩軟無力,一派脾虛之象昭然若揭。




黃芪12克,人蔘9克,白朮9克,土炒當歸6克,炙甘草9克,柴胡3克,升麻3克,生薑3克,大棗3枚,鱉頭1個(荷葉包,煅透)。




服六劑,腹瀉與脫肛不發,又將方中人蔘改為党參12克,續服六劑而愈。






  • 調中益氣湯




病案五:會陰下墜




郝某,男,38歲。自訴前後陰之間(即會陰部)下墜已數年,抽搐酸脹,如有物嵌頓其中,似欲大便而不能,脹塞極苦,久立則更甚,小便不利。脈軟,按之無力,舌苔白滑而膩。此脾虛而清陽下陷,濕氣下流,結於會陰,升降不能,所以重著難拔。治當補脾運濕,昇陽舉陷。




黃芪12克,党參12克,蒼朮9克,白朮9克,黃連3克,黃柏3克,柴胡3克,升麻3克,陳皮3克,葛根3克,姜棗為引。




此方化裁進退,約服三十劑而愈。




【解說】調中益氣湯由保元湯加升麻、柴胡、蒼朮、陳皮、黃柏而組成。本方與補中益氣湯均治內傷脾胃,但本方重在清濁相干而兼濕熱。所以脈雖大但無力,沉取反澀,證以二便不調,泄瀉膿血為主。本案清氣下陷,濕凝會陰,而見小便不利,更見舌苔白膩,濕盛久必蘊熱,故服調中益氣湯而效。






  • 昇陽益胃湯




病案六:帶下淋瀝




魏某,女,28歲。小產之後,續髮帶下淋瀝,色白清稀,甚則小腹下墜。因帶下太多,致使婦科無法外查。舌淡苔白,脈弦緩無力。證屬脾氣虛衰,清陽下陷,濕氣不運,注入沖任,化而為帶下。




黃芪12克,党參12克,白朮30克,炙甘草6克,柴胡3克,升麻3克,防風3克,羌活3克,獨活3克,黃連3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澤瀉10克,陳皮6克,白芍6克。




服六劑,帶下減輕三分之二,體力有所增加。又服六劑而帶凈。




病案七:皮膚皸裂




李某,女,43歲。兩手掌大小魚際部位,胸部及股腿等處皮膚皸裂,縱橫交錯,乾燥疼痛而癢。飲食無味,體疲肢倦,兩臂疼痛,面色萎黃不澤,月經一月再行。舌質淡,脈軟無力。證屬脾元不足,不能上奉心肺,陰火復乘其位,氣血不布,不能熏膚、充身、澤毛,故有此變。




党參10克,白朮6克,生、炙甘草各6克,黃柏4.5克,防風4.5克,羌活4.5克,獨活4.5克,葛根6克,白芍6克,柴胡3克,升麻3克,生地3克。




並以豬油二兩,杏仁一兩搗成泥,將油熬化,倒入杏泥,調勻成膏,外用擦手。




服藥四劑,外用一劑而愈。




【解說】飲食勞倦,內傷脾胃,元氣不足,清陽下陷後,不但引發下焦陰火上沖,還可發生脾濕下流,蘊郁下焦的各種病變。所以,在內傷分類上,有濕多熱少,熱多濕少及濕熱參半的三種不同情況。針對這三種差別,東垣設昇陽益胃湯、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和調中益氣湯分別治之。昇陽益胃湯由六君子湯加黃芪、黃連、柴胡、防風、羌活、獨活、白芍、澤瀉組成,凡內傷氣虛,濕多熱少,清氣不得上升者宜服此方。






  • 寒脹中滿分消湯




病案八:中滿腹脹




徐某,女,24歲。患大便溏瀉已二年多,每日三四次。逐漸發展為中滿腹脹,從心下至少腹脹悶不堪,尤其以進食後為甚。飲食乏味,帶下多,手心灼熱。西醫診斷為「腸系膜淋巴結核」,按結核治療無效。其人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沉弱無力。此證屬脾虛有寒,中氣不運,清陽下陷,濁陰在上;又帶下多而手心熱,正是東垣所謂內傷之熱。




黃芪10克,党參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豬苓10克,澤瀉10克,黃連6克,吳茱萸6克,生薑6克,草蔻仁6克,蓽澄茄6克,益智仁6克,乾薑3克,川烏3克,黃柏3克,麻黃3克,柴胡3克,升麻3克。




服五劑而效,腹脹減輕;再服五劑,大便成形而欲食;又服五劑,帶下止,腹脹消而手心不熱。




【解說】中滿腹脹,有寒熱之分。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不能運化精微,水谷聚而不散,便成脹滿。《素問?至真要大論》雖然有「諸脹腹大,皆屬於熱」之說,但東垣認為,從臨床所見,「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治之者宜詳辨之」。並且提出:「中滿治法,當開鬼門,潔凈府。開鬼門,謂發汗也;潔凈府者,利小便也。中滿者,瀉之於內,謂脾胃有病,當令上下分消其濕。下焦如瀆,氣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穢;或如大實大滿,大小便不利,從權以寒熱葯下之。」(《蘭室秘藏?中滿腹脹門》),這就是東垣寒脹中滿分消湯的治療作用。






  • 益氣聰明湯




病案九:耳鳴耳聾




葛某,男,30歲。右耳鳴響,以夜深人靜或晨起時最為明顯,而且耳聾不聰。體疲無力,大便不暢,小便頻短。舌質嫩,脈沉弦無力。曾服滋陰潛陽,平肝息風方葯數十劑而不效。此脾氣虛而清陽不升,下焦陰火上犯清竅。東垣之法,於升中求降,補益脾胃元氣則陰火自能復其位。




黃芪12克,党參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葛根6克,蔓荊子6克,柴胡3克,升麻3克,黃柏3克。




服四劑則效,又服六劑耳鳴止,而聽力恢復正常。




病案十:目障不明




李某,男,48歲。患左眼中心性視網膜炎,視物不清,眼前有黑影如棱形,甚則遮覆視野。目澀無淚,神光不見,視力下降至0.4。舌質淡嫩,脈虛大。此清陽不能上奉,精血又虧於下。




黃芪12克,党參12克,白芍12克,炙甘草10克,升麻3克,防風3克,葛根3克,黃柏3克,藁本3克,石斛12克,菟絲子12克。




服七劑後,目中不覺乾澀,眼前黑影變小。上方減去防風、藁本,加黃芪至18克,杞子10克。又服三劑後,查視力上升為0.9。轉用補益肝腎,以杞菊地黃湯加當歸、白芍、覆盆子、酸棗仁,又服十劑,視力上升為1.2。眼底鏡檢查:視網膜水腫及炎症皆消。




【解說】《靈樞?邪氣臟腑病形》說:「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精陽氣上走於目而為睛,其彆氣走於耳而為聽。」《靈樞?大惑論》又說:「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衛魂魄之所常營也,神氣之所生也。」所以,頭目清竅靈愚與否與脾胃氣的盛衰有密切關係。若因饑飽勞行損傷脾胃,生髮之氣既弱,其營運之氣不能升,且五臟六腑之精無所稟受而不能上注,邪塞空竅,耳目等清靈之官失其聰明。因此,治宜補益脾胃之氣,使精陽氣上走清竅則能耳聰目明。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經方臨證指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作者/劉渡舟,編輯/王超,校對/欣羽、王青青。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繫協商。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大黃過瀉涼水解
劉渡舟:桂枝芍藥知母湯
二叔祖的處方
用耳朵學中醫:有用有趣不受限
這是丁桂兒臍貼的雛形嗎?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的中醫——李東垣:南宋的北邊(連載)
古代的中醫——李東垣:李東垣家裡很有錢(連載)
《脾胃論》用「補中益氣湯」(四):李東垣的用方思路
健康哥和你從金代李東垣《蘭室秘藏》中找消渴治療的方法
論李東垣與王孟英清暑益氣湯的異同
李東垣用「角葯」三:善用風葯,羌活、防風、藁本,柴胡、升麻、葛根、川芎、白芷、北細辛、蔓荊子、蒼朮
古代的中醫:考驗李東垣的 A 計劃(連載)
三足鼎立、互為犄角,李東垣的五「角葯」二:枳實、白朮、荷葉,半夏、白朮、天麻
東垣清暑益氣湯
淺析中醫當歸六黃湯:李東垣創造的治盜汗聖葯,到底應當如何理解?
李教授化裁補中益氣湯,治好10年頑固口瘡,猶如李東垣附體
養生學說:李東垣「護脾胃保元氣」說
千金難買:東垣老人用藥四禁!
中醫東垣學說中的「陰火」,到底是什麼?
三足鼎立、互為犄角為角葯,李東垣用「角葯」一,黃芪、人蔘、炙甘草,人蔘、麥冬、五味子
漫漫長夏,濕熱困胃,中藥東垣清暑益氣湯治療效果佳!
東垣法,療眼疾,效果極佳!
東垣老人的學術思想,豈止「脾胃論」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