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黃芪補氣、昇陽、提高免疫力,「生」「灸」各不同!

黃芪補氣、昇陽、提高免疫力,「生」「灸」各不同!

黃芪補氣、昇陽、提高免疫力,「生」「灸」各不同!



生黃芪偏於生肌斂瘡,托毒排膿,固表止汗;炙黃芪(蜜炙)偏於補氣,長於補氣生血,適於肺虛氣短,氣虛血弱,氣虛便秘;炒黃芪補脾益氣而不壅滯,治脾虛腹脹,食少便溏;酒炙黃芪溫升作用較強,適於氣虛肺寒,氣虛下陷。

炒黃芪為黃芪片用麩或不用輔料清炒至深黃色,篩出晾涼人葯者,健脾和胃功效增強。炙黃芪又名蜜炙黃芪或蜜黃芪,為黃芪片用適量用水稀釋過的蜂蜜拌勻,炒至不粘手時取出攤晾,而後入葯者。

黃芪補氣、昇陽、提高免疫力,「生」「灸」各不同!



下面看一段中醫專家的意見:生黃芪呢,它是補氣的作用比較強,但是它走表,它固表氣,它往外走,比如說人們有這個瘡壅的時候,剛才像張錫純講那個外科的病症,那麼這個生黃芪呢它就走表,它就有把這個毒往外頂的作用,所以生黃芪往往用於什麼呢,用於有這個很長時間的這個瘡,外科病,這個瘡口不癒合的,就是表氣不固的,往往用生黃芪。

那麼,蜜炙黃芪有什麼作用呢,蜜炙黃芪它這個溫熱之性就稍微增加了一點,那麼它是溫脾胃,補脾胃中氣的,它這個作用集中在中焦.


現在,有許多人,特別是辦公室白領、領導幹部和腦力勞動者等,因思慮過多,食慾不好,營養不足,免疫力下降,影響了身體健康。而脾為後天之本,要運化水谷精微,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為了提升免疫力,氣虛者最好用炙黃芪泡水喝,常用量為6—9克,氣虛嚴重者可以用30克。泡水飲用,喝多少隨自己而定,氣足即可停服。


炙黃芪不會滋膩,是用蜜炙的。蜜和黃芪均有補氣健脾的作用,因此不必擔心。


從外觀上看,顏色淺的是生黃芪,顏色深的是炙黃芪。


注意:黃芪屬於補氣類藥物,適用於身體睏倦、無力、氣短、多汗、經常感冒等屬於氣虛者。

但是,對於外感(流感)初起、無汗、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熱毒熾盛等不是屬於氣虛者不宜服用,即實熱及正不虛者不適合服用黃芪。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停滯,癰疽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等實證,以及陰虛陽亢者,均須禁服。


黃芪往往生長在苦寒之地,如東北和西北,所以有北芪之說。甘肅產黃芪,據說,溫/總/理當年在大西北從事艱苦的地質勘探工作時, 早晨就常用炙黃芪泡水喝。


黃芪——其利尿作用在20克以內明顯,30克以上就趨向抑制;其對血壓影響,15克以內可升高血壓,35克以上反而降壓。有氣虛癥狀時,用炙黃芪,無氣虛癥狀,則用生黃芪。40克以上調節血壓的動態平衡.在王清任的補陽還五湯中重用至120g,有曰:黃芪治萎,四兩起步(16進位市斤秤四兩一錢是3克),佐以陳皮以防壅滯。


來源:中國中醫藥論壇


人參與黃芪是臨床上常用的補氣葯,這是眾所皆知的。既然都是補氣葯,為什麼又要區別使用呢?因為人參與黃芪補氣各有側重,如果不區別使用,就不能充分發揮它們的作用。再則,用之不當,還會增加病人的痛苦,造成藥物之浪費。為此,筆者特將此問題書之如下,以饗讀者。

人蔘味甘微苦,性微溫;黃芪味甘,性溫,兩者雖然都能補氣之作用,但前者更強。此外,人蔘尚具有止渴生津和安神之作用,這是黃芪所不具備的。黃芪的補氣作用,遠不及人蔘,然而,黃芪其補偏於走表,其昇陽、固表、內托和利尿消腫等功效,卻為人蔘所無。鑒於它們之功效同中有異所以必須區別使用。


人蔘為大補元氣之品,以其能益氣固脫,所以,臨床上多用來治療大病或久病,或血脫致氣脫而出現短氣神疲,周身乏力,肢冷,汗出而多,脈微欲絕等。本品可單用,也可與附子或黃芪同用,且效果非常滿意。大補元氣還表現在補益肺腎而平喘方面,如人蔘配胡桃肉,或人蔘配蛤蚧治肺腎氣虛喘息,或短氣不足以息,聲音低微,脈虛弱等,皆是其例。人蔘之補還在於善走中焦,也表現在健脾止瀉方面。如人蔘配白朮、茯苓、砂仁、蓮米、山藥、苡仁等,可治脾胃氣虛引起的精神不振,四肢倦怠,食少便溏,或久瀉不止等,就是明證。


止渴生津,乃人蔘之又一功效。因此,在臨床上,可用來治療下述諸種病證:1.熱病傷津而見高熱,口渴,大汗,氣傷液耗,脈大而乏力,可用清熱養陰葯同用,如人蔘配石膏、知母等即是。2.溫病或暑熱傷及氣液而見汗出而多,口渴神疲,或津氣不足引起心煩失眠,短氣自汗,心慌心悸,脈細而弱等,用人蔘配麥冬、五味子等治之,即是其例。


因為人蔘還具有安神鎮靜之功效,所以,它又可用來治療心腎不交所致之驚悸、恍惚,入睡不安等,且常與酸棗仁、遠志等同用。心脾兩虛而證見神疲健忘,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短氣乏力者,用人蔘配黃芪、當歸、白朮、龍眼肉等治之,甚為效驗。

此外,人蔘尚有壯陽作用,故隨症配伍,可用來治療陽痿之病。所以然者,以人蔘能補益腎之元氣也。


黃芪之功效與應用,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補氣昇陽,長於升舉之力。常應用於氣虛下陷所致的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崩漏及眩暈乏力,或短氣不足以息等,並常與人蔘、白朮、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斂汗。多應用於表虛不固的自汗。若衛氣不固,汗出,又復加外感風邪者,可與防風、白朮,以固表逐邪;三是托瘡排膿。常應用於瘡癰久不潰破,或瘡瘍內陷,有促進潰破及局限作用。又可用於瘡瘍潰破之後,氣血虛弱,久不收口之患者,有生肌收口之作用,常配伍金銀花、皂角刺、蒲公英等用之;四是利水消腫。常應用於陽氣不運所致之虛性水腫。通過黃芪補氣健脾,使脾陽得運而水利腫消。各種原因引起的水腫而兼有氣虛的,亦可用之,且常與防己、茯苓、白朮等同用。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黃芪還有升高白細胞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綜上說明,人參與黃芪之功效,有同有異,故不可一見氣虛就即用之,而應詳加辨別。否則,容易弄巧成拙,釀成誤治。如邪熱傷及氣津者,用人蔘則宜,用黃芪則不妥。因此,應區別使用

您的贊是小編持續努力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贊一下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補氣 的精彩文章:

一例湯讓你瘦8斤!補脾益肺、補氣生血、滋補美顏、痛經全無
冬季補氣也要看體質 補對了功效大增
西洋參加一物,補氣通淤,護心有奇效!
冷空氣侵襲,多吃這些食物,排清身體毒素,抗寒補氣提高免疫力
女性氣血不足如何調理?教你5種補氣養血秘方

TAG:補氣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用黃芪泡水喝,可以補氣益血、祛濕補肺、增強免疫力!
黃芪枸杞豬肝湯作用:補氣生血養肝明目補氣固表增強免疫力
「百病皆生於氣」——人蔘、黃芪、和党參,補氣「三兄弟」各有千秋
牛肉補氣,功同黃芪
黃芪泡水,補氣減肥
補氣防癌神葯——黃芪!
黃芪補氣怎麼吃?
補藥之長的黃芪,它的補氣效果不輸人蔘
人蔘黃芪甘草湯補氣滋腎,治療氣虛、氣脫
黃芪怎麼吃補血補氣效果最好:黃芪水煮魚
太子參黃芪雞湯 補氣益血 增強人體免疫力
飲食養生 黃芪:首屈一指的補氣要葯
補氣養顏強身健體的神葯-黃芪
黃芪、防已好葯對,補氣利水好減肥,附中醫應對虛胖的養生古方
中醫大家施今墨,教你用好黃芪、山藥來養生,補氣血還助降血糖
黃芪靈芝這樣吃不僅護肝降血壓,補氣養血,還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健忘!
氣虛體質怎麼辦?黃芪——重要的補氣中藥!
時感乏力?氣促、易感冒?教你最簡便的補氣方法黃芪泡茶
能養生 補精氣~黃精黃芪雞湯